第324章 金山南麓

巍峨的金山山脈,自西北向東南延展,綿亙數千裡,直下大漠。蔚藍的天空中,漂浮着淡淡的雲層,雲層之下,是閃爍着明光的雪山,雪山腳下,是森林草場,谷地苔原,湖泊遍佈其間,河流奔騰而過。

春季已至,嚴寒消退,萬物復甦,山麓之間,也明顯多了幾分生氣,雪豹羚羊奔馳于山野,松鼠飛鳥覓食於叢林。

自古以來,依託着金山山脈,有大量的部族,在此採獵遊牧,生存發展,曾經稱雄塞北的突厥人,就是發跡於金山以東,最終從柔然手中接過霸主的旗幟,參與到同隋唐之間的東亞霸權爭奪中。

數百年下來,幾度興亡,近幾十年中,也是作爲契丹遼國的屬地,同時,一股新的草原勢力,也在低調地發育壯大之中。這是幾股由回鶻、達旦以及轄嘎斯後裔組成的部族,遼國內部,呼之爲粘八葛部,也正史上乃蠻部的起源。

當然,他們還很弱小,不過,由於地處僻遠,又依山傍水,有豐富的林場、牧場資源可供取用,發展雖然緩慢,卻在不斷壯大之中。

漢遼之間的爭端,也沒有將他們捲入,漢軍輕騎遠征,血戰漠北,大亂之中,他們也是少數沒有被波及到的部族,反而趁機招納吞併了一些從東面逃避而來的殘部,有了進一步擴充。

在金山東南麓,翼只河下游(額爾齊斯河),一片林蔭密集的谷地之中,駐留着一支部族,放眼望去,足有上百頂大大小小的帳篷。

這是一支約兩千人的族聚,從金山周邊大大小小的諸多部落來看,規模不算小的。更重要的,這支部落比較特殊,全是青壯,而圍繞着營地搭建的緊密而牢固的寨柵,更突出其特殊,在寨樓周邊,以及營地中央,更有幾面旗幟,迎風而立。

不論是玄旗,還是“劉”、“楊”、“王”字的軍旗,都顯得有些破舊,且盡然鮮血,但不論是血跡刀痕,都不掩其昂然氣質。

這支迥異於當地部落的部族,顯然就是漠北漢軍了,殘部。

去歲,在漠北烏孤山兵敗於遼樞密耶律賢之後,漢軍西撤。

在遼軍的窮追猛打之下,漢軍大部離散,或許亡於遼軍之手,或走失於茫茫草原,最終漢軍於遼國鎮州城匯合,收攏敗卒,重整旗鼓。

然而,遼軍追擊甚急,還未站穩腳跟,耶律賢統帥的漠北部族聯軍已然逼近。無奈,楊、王二人,不得不捨棄那些失散未歸的將士,繼續西撤,一直退到原阻卜王城,方得片刻喘息。

不過,在耶律賢的統帥之下,遼軍展開的追擊,很是堅決,很快,追軍又至。遭逢新敗,敵強我弱,形勢危急,在這種情況下,王彥升與楊業經過一番緊急的商討,以求出路。

向南通過大漠返回大漢,這個選擇直接放棄,在這種緊張的形勢下,沒有充足的準備,南歸,面對遼軍的截殺,即便闖過了,還要面對沙漠戈壁那惡劣的環境,這與取死無異。

至於流在漠北打游擊,更是坐以待斃,因此,沒有經過多少遲疑,楊、王二人定議,就如李崇矩調查推測所得,向西求生。

短暫的收拾準備之後,在遼軍追擊之師抵至之前,楊業與王彥升率軍,一路向西,直奔金山。而後面的結果證明,這個決議,做得正確,也讓遠征的漢軍將士逃脫的覆滅的結局。

對於這支大膽北上,深入漠北,導致漠北大亂的漢軍,遼軍主帥耶律賢自然是深惡痛絕,直欲除之而後快。面對遠征軍連番的後撤,是緊追不捨,即便楊、王二將引兵西逃,仍派數千騎兵,繼續追擊,欲要全殲。同時,也遣使攜令,指示金山以東的粘八葛諸部出兵,配合進剿。

只不過,事與願違,那個時期的漠北,動亂未已,部衆離散,部族離心,雖然耶律賢靠着遼國數十年的餘威,粘合諸部,組成聯軍,擊敗了漢軍,但是,爛攤子是撂下了。耶律賢也不得不,將更多精力,放在對漠北的安撫事宜上,並不能全力追殲漢軍。

而那些粘八葛部族,對遼國的命令,也早開始陽奉陰違起來,他們並不願意出人出馬,把部落的精壯消耗在同漢軍的作戰中。當年,爲了配合遼軍遠征西域,已經吃過一次虧了,那次的結果,是肥了遼廷,折了他們這些附屬部族。

甚至於,對於迫漢軍西走,將戰火燃燒至他們的領地,很是不滿。而追擊的遼騎,也是由漠北部騎組成。烏孤山之戰,包括後續的追擊戰,這些漠北騎兵,也算是體驗過漢軍的作戰能力與作戰意志,遼軍雖然取勝了,但自身的傷亡,一點都不少。

漢軍這支窮寇,雖然狼狽西逃,但威脅仍在,一旦惹得拼命反擊,那必定又是一場血戰。而這些漠北的騎兵,也不願與漢軍繼續消耗,因此追擊的慾望並不高。因爲無利可圖,且危險不小。

再加上,當時的漠北,人心是真的亂了,散了,漢軍的襲擊,可以說把原本遼國在漠北的統治體系給徹底破壞了。

遼朝廷的威信大跌,實力損傷,而諸多部族,就難免起異心,開始對遼國統治,抱有疑問了。損失慘重的阻卜、達旦等部嗷嗷待哺,那些及時避禍,實力得到保留的部族,則想着是否有機會擴充實力。追擊的那些首領、將領,也更注意保存實力,心在自家部族的利益得失上。

多方因素共同作用之下,也就給遠征漢軍一個可鑽的空子,得到一個喘息的機會。楊業與王彥升都是久經戰陣,嗅覺靈敏的戰將,身臨其境,對於敵情的變化,感受是最爲明顯的。

當察覺到身後遼軍追擊勢頭減弱之後,也有些定心,也有更有餘地去思考何去何從,如何徹底擺脫危機。

按照王彥升的想法,是直接殺入,奪出一條生路來。相比之下,楊業還是要更冷靜,也更理智些。在他看來,雖然取道金山,但對當地的情勢終究不明瞭,粘八葛諸部的態度也不清楚,而後方追擊之勢放緩,也給他們留出更多調整的餘地。

於是在楊業的建議下,遠征軍餘部雖至金山,卻沒有深入當地部族的腹地,而是在保證安全距離的情況下,遣使聯繫,表明借道之意。

而粘八葛部,得知漢軍西來,對於這頭受傷的猛虎,雖然戒備異常,但態度是曖昧的。當感受到漢軍的誠意之後,多少消除了一些敵意。

經過前後兩次的接觸,同東南的兩個粘八葛部落達成約定,他們讓道指路,而漢軍付出的代價,是一些鐵騎與武器,並且同他們交易得到了一些軍需物資。

在金山東麓,漢軍獲得了難得的休整時間,其後,果斷繞道,走山道小徑,轉移至金山以南。畢竟,在金山以北,同粘八葛部落的協定並不那麼牢靠,漢軍不放心他們,粘八葛部族同樣擔心漢軍,乾脆南越,脫離那個危險圈。

至陰山以南後,已然臨近冬季,而向南方向,隔着流沙,就是西域了,距離他們逃出生天,也不遠了。

不過,由於天氣變化,再加上對地理、西域形勢的不熟悉,他們沒有貿然南下,而是選擇就地休整,修建營地,熬過此冬再說。

從阻卜王城撤離時,尚有近四千餘卒,一路逃亡,翻越金山,至南麓休整時,只有兩千五百餘人。而熬過了寒冬,到如今的開寶九年春,所有餘衆,只有不到兩千卒了。

第2062章 太宗篇9 延康大街上的插曲第198章 遼國變故第161章 折氏進宮第425章 開寶十年第62章 緊鑼密鼓第373章 開寶九年已過半第437章 二十年難遇的大水第2112章 康宗篇4 安樂皇帝第329章 西域風雲第320章 改革干將第124章 目標大理第51章 耿淑妃薨第219章 不踏實的劉皇帝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212章 開寶北伐第212章 開寶北伐第264章 強硬的道理第122章 連鎖反應第16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2)第200章 禦敵第1698章 做賊心虛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20章 武德司的收穫第207章 燕王心跡第256章 進擊的蜀軍第78章 召還二郎?第117章 機會第235章 難以樂觀第68章 婚宴第1713章 機遇第1748章 應急機制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79章 “撫遠之戰”第2144章 世宗篇19 英雄遲暮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238章 杯酒釋權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1751章 結束了第345章 剝削者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轉移陣地第1738章 逆賊授首,準備撤軍第149章 西拓南並第54章 繼續忽悠第111章 動心第359章 上元之夜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126章 問罪第240章 南口大戰9第2136章 世宗篇11 政法大學堂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時代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第315章 質量最高的一次科舉第121章 最難啃的骨頭,最輕鬆地啃下了第1810章 軍隊得求穩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第74章 萬歲呼聲第54章 臨陣指揮,盡委諸君第50章 喜訊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第1699章 整飭西北第48章 劉承祐的決心與疑惑第1811章 歸來第35章 東歸第38章 賞第254章 應州大軍第410章 槍打出頭鳥第93章 欒城之戰(完)第312章 中宮虛懸,趙普索權第71章 安東大開發2第101章 劉知遠在洛陽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103章 送菜來了第4章 中原易主第69章 張彥威之死第242章 戰後第104章 駕臨歷城第181章 東河村之戰第1787章 講個笑談,說個趣事第124章 定難軍事第432章 人事大權第281章 全軍覆沒?第122章 奏章滿案第273章 蕭思溫跑了第23章 夜宴第194章 楊邠案(2)第311章 舊識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98章 軍心可用第75章 高貴妃第2096章 太宗篇43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上)第345章 剝削者第27章 謀算無用,危第60章 狠狠敲打第73章 道府之爭第75章 恩威齊下第74章 東亞海盜的興起第253章 運籌千里王樞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