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

bookmark

白日當空,釋放出萬丈光芒,輕鬆地刺蒼穹之間稀疏的雲層,盡情揮灑大地。碧天白雲之下,山林原野相接,夏初時節,天地萬物都展現出一種蓬勃之勢,茁壯成長,曠野之間,也彷彿煥發着無限生機。

不過,地處中原腹地,京城近郊,終究難以看到太多原始的風貌,邙山之內,或許不乏深林幽境,但邙山之外,卻已經遍佈人文痕跡。

開寶九年,夏,四月,選得一個好日子、好天氣,御駕起行,幸邙山行獵。

在洛陽,最合適狩獵的地方,毫無疑問是洛陽西苑,那是沿襲隋唐的皇家園林,雖然在過去有所衰敗,但洛陽重修之後,也經過重新的開拓整葺,劃定禁區,廣植樹木花草,放養各類動物,並禁止百姓在其間墾殖砍伐,多年下來,也漸復生機。

不過,此番劉皇帝舍西苑而不就,而奔邙山行狩,不爲其他,只因爲他興致在此......

在邙山東南,洛陽官府以及隨駕禁軍相互配合,設置了一片近二十里的圍場,佔據道路,控制出入隘口,既免百姓意外闖入造成傷亡,也以免影響到皇帝狩獵。

明晃晃的陽光之下,曠野之中,大量的禁騎穿着輕便的服甲,奔馳遊弋,演練騎兵戰術的同時,也驅逐着這片林野間的獵物,爲接下來的狩獵做準備。

圍場中間,行營早已搭建完善,在大量隨從人員的陪伴下,御駕也已入駐。夏季的風不算大,但高揚的龍旗仍舊在風中飛舞着,明黃的旗幟透着高貴與威嚴,禁軍將士的盔甲與武器,也反射出耀眼奪目的光芒。

此番隨駕護衛,除了大內宿衛之外,另從在京當值的三衙馬步軍禁兵中調了三千甲士,每一軍都沒有遺漏,所揀着都是精銳,護駕是其職責,而皇帝檢閱軍隊軍容,檢查訓練成果,考察戰術戰法,則是主要目的。

針對各軍之間的對抗比武,行營則安排了一整日的節目,用以讓皇帝及隨駕貴族、大臣及外使們觀賞。

而隨着劉皇帝巡獵的人員,同樣龐大,后妃皇子,以及有資格有閒暇的公卿大臣、子弟,也足有數千人。

如今劉皇帝出巡,必是勞師動衆,也難以做到過去的“輕車簡從”了,每一動,總山呼影從,萬衆矚目。

高臺立於圍場中央,鮮亮的綢布鋪開,圍出一大片的場地,席位由高到低,依次鋪開,比起圍場,這更像個戲場,一個供劉皇帝觀賞取樂的戲場。

金玉打造的龍椅,擺在臨時搭建的高臺之上,在陽光的照射下明晃晃的,抓人眼球。劉皇帝則與符後端坐其上,空間很大,足夠二人同坐。

如今的季節,大概是一年之中劉皇帝最喜歡的了,春寒已消,炎夏未至,氣候暖洋洋的,十分也十分舒適,心頭直覺敞亮。

劉皇帝呢,頭戴一頂嵌玉襆頭,穿着一套圓領龍袍,一身黃澄澄的,外邊還罩着一層輕便的紗袍,看起來有些騷氣。鬍鬚也修整地漂漂亮亮的,只是不知覺間,已夾雜着少許白色。

隨駕的貴人們,在遮陽傘下,各自安坐,一個個都是衣冠楚楚,言笑晏晏,左右談笑着,氣氛十分和諧。

離得御座稍近的,還有一批特殊的人羣,那便是來自吐蕃、党項、回鶻、吐谷渾以及西南獠蠻諸族的首領代表。

這些人,一部分是臣服大漢,被朝廷授予官職,另一部分,則是與朝廷修好,積極向大漢靠攏的人,尤其是吐蕃人。

在過去的十多年中,大漢的實力不斷西擴,尤其開寶之後,更屬狂飆激進,貪大求全,不只恢復了盛唐之境,還佔據了不少傳統吐蕃城土關隘。

這毫無疑問,是壓縮了吐蕃人的生存空間,而這個過程,也並不是一帆風順、波瀾不驚的,也伴隨着衝突與爭鬥,有見勢臣服的,也有抗拒鬥爭的,爲數不少的大漢軍民與吐蕃部民都在大漢的西拓中失去了生命。

吐蕃雖然四分五裂,沉淪已久,但人家佔據主場,雖然在大漢的西拓戰略中始終處於下風,但也給大漢造成了不少損失。

並且,早在開寶四年前後,大漢對西部高原的擴張就已然趨近極限,而在近些年,西進的腳步也早早停下,大漢已進入了實質上的鞏固期,這也並不容易。

每年,朝廷都能夠收到來自西南以及西北大量的關於邊州衝突的奏報,雖然沒有發生什麼大的亂子,但毫無疑問,大漢西陲,尤其在與吐蕃勢力接壤的區域,並不安寧,甚至可以說,衝突屬於常態。

而隨着北伐結束,經過劉皇帝與大漢諸公們籌議,決定收縮勢力、停止擴張的大計之後,吐蕃問題,也到了解決的時候了。

進入開寶九年後,朝廷便廣派使者,邀請高原之上的吐蕃各族各勢力前來洛陽,會商漢蕃之間的友好往來,意圖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延續十多年的矛盾與衝突。

而面對朝廷的盛情邀請,高原上的諸部族勢力,大多數還是積極應邀,不少地方首領不惜親自前來,沒有來的,也派出了重要代表。

吐蕃之外,其他部族,不論西北的,還是西南的,不論境內的,還是境外的,只要同大漢有所往來的,都受到了邀請,不遠千萬裡,而向漢廷。

因此,近段時間,隨着各族各勢力代表陸續入京,洛陽之中,夾雜各式各樣口音外語的番人胡人有了明顯的增多。

這些人,不只帶來了禮物,隨之也有不少商隊貨物一併抵京,也催發洛陽城一波“國際貿易”繁榮。

因爲人員過多,京城的禮賓館甚至都住滿了,這也給大漢朝營造了一種萬邦來朝的景象,朝中不少臣僚上表的上表,寫文的寫文,共同讚譽開寶盛世。對於進京來朝的這些各族各勢力代表,朝廷也給予了優厚的禮待,戶部專門撥款,讓他們盡情感受天朝帝都的繁榮昌盛。

行狩的決議早就定下了,而因爲來朝的這些各族勢力代表,劉皇帝特地推遲了一些時日,專門把這些人都帶上,讓他們再感受一番大漢軍力之盛,爲之後就大漢邊地安全、諸族共容諸事宜舉行進一步的磋商。

原本,只是劉皇帝閒來興致,想要狩獵一番,散散心,但由於這諸般因素,這場狩獵已被賦予了更多政治意義。

高亢悠揚的號角聲飄蕩在行營之間,雖有些縹緲,卻同樣驚得山林間的鳥獸沸騰,伴着一陣極具節奏的擂鼓聲,這場會獵的第一個節目展開了。

大量年輕的騎士,策馬奔騰,入場參拜。這些年輕人,身份都很特殊,都是皇子以及勳貴之中的傑出子弟,他們基本代表着大漢的未來,此番要接受劉皇帝校閱他們的弓馬。

第151章 我,慕容彥超,委屈第171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2第1678章 保守與擴張第114章 範質薨,帝不豫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半島史話·桓王第117章 新洛陽城,邙山隱者第378章 東水門外第19章 武夫第1章 乾祐滅佛第381章 功臣閣第377章 漳泉之治第326章 再用老將第1807章 無不可殺之人第118章 查抄第191章 “從諫如流”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305章 舊稅制下的地方現狀第483章 南巡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120章 折家第1755章 良平島第1816章 一個勳貴家族的進化第182章 尚敢北顧?第138章 從長計議第23章 由鄭州站發往洛陽站第230章 壓力都不小第199章 遼帝之死第340章 杭州登陸第128章 蜀中亂象第215章 確立太子第154章 南唐來使1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297章 新山陽第314章 門庭若市第265章 楊無敵第34章 崇元殿中第40章 開拓之志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時代第104章 平息第345章 玉林狗肉館第450章 殺一皇親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311章 李沆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1677章 軍議與戰爭利器第400章 晚節不保第126章 第一個被殺的宰相第161章 折氏進宮世宗篇47 封禪第300章 靈州換任第179章 再見郭榮第195章 楊邠案(3)第332章 廣德殿婚宴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296章 缺人了第356章 磨礪與考驗第1813章 雍王不當這出頭鳥第297章 新山陽第130章 西北剿匪第1710章 趙普的辭呈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協第470章 分封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殤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97章 再臨六合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46章 駙馬的上下兩策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197章 財計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第507章 一縷嘆息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荊湖第13章 戰爭的腳步正在迫近第94章 善後第182章 徵唐之議第136章 迎奉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94章 國難喪子,尚有良將第396章 天花板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第101章 劉知遠在洛陽第78章 安東這地不簡單第495章 市場的形成第221章 名將團隊第84章 夏州降第227章 延州事第67章 來自河陽的消息第147章 德勝渡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進新時代第136章 趙都帥第221章 名將團隊第1799章 宿醉風波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84章 夏州降第40章 入長沙,定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