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武舉選官定製

bookmark

大概是也覺自己有些失言了,劉皇帝迅速改口,輕撫了下小周的手,示意她暫時退下,皇帝要談正事了。小周自是乖巧,起身盈盈一禮,便轉身, 扭着曼妙的身姿,踏着優雅的步伐到一邊歇息,給劉皇帝君臣留足談話的空間。

劉皇帝收回落在小周嬌臀上的目光,注意力再度集中到張雍呈上的這份奏章上,語調中帶着慎重:“這便是武舉篩選出的最終人員名單?”

從劉皇帝的語氣中不難看出,對於這份武舉錄取人員,似乎有些異議。見狀, 張雍起身稟道:“回陛下,奏呈上所錄名單, 皆是根據各項考覈表現,嚴格篩選,經過考院諸公綜合審定,方纔取定這二十人。

這二十人,皆是大漢軍中精英,陛下若有疑問,兵部尚有諸考生所有的考試表現記錄,隨時可供查閱!”

聽張雍這麼說,劉皇帝的神色稍緩,終是輕輕頷首,輕輕地嘆息一聲。說到底,他也並非真正在質疑這份名單,對於此次武舉,劉皇帝還是很重視的,又是開國以來第一次, 也沒人敢在此事上做手腳, 這點劉皇帝有十足的自信。

他的疑異, 還是這份奏章上書寫的那一個個名字, 以及他們的身份與代表的意義。二十人,足有十八人都是朝中的勳貴子弟,其中劉皇帝有印象的,便有十人。

這樣的比例,讓人心驚讓人憂,然而仔細審之,卻也沒有什麼不合理的。大漢的貴族們,對於子孫們的培養絕對是重視的,他們也有充足的能力與資源去培養他們,這還是帝國初期,哪怕以最嚴苛、最公允的條件辦法去選拔,最終冒頭的也會是這些人。

也正是看得明白,想得明白,劉皇帝這心中才難免有些鬱悶,這武舉選士,朝廷恩典,最終得享其惠的還是貴族們。這比起文舉錄士,階級固化,更要嚴重,同劉皇帝所期望的情況,有所差距。

他開武舉,除了給朝廷選拔後備人才之外,也存着給更多普通庶族官兵一個可靠的、可期望的上升渠道。但結果顯然,一般的官兵,還真競爭不過那些上層軍功子弟。

“這份名單,不做更改,就照此頒榜吧!”劉皇帝嘆了口氣,御筆一批,衝張雍吩咐道。

“是!”見劉皇帝臉色由陰轉晴,張雍也本能般地鬆了口氣。

劉皇帝同意這份名單,算不得妥協,既然認可其公正性,那就得認可這份名單,否則豈不是自打其臉。

當然,憑藉他劉皇帝的威望,絕對可以對名單做些改變,劃掉一些貴族子弟,增加一些庶族軍官,但是,這又何嘗不是失其公允。

面對有些膨脹的軍功貴族階層,劉皇帝確實有打壓限制的想法,但這也是要講方式方法的,至少吃相不要太難看,意圖不要太明顯,要維持基本的體面,即便不能讓人心服,也要保證面服。

“楊延朗......”劉皇帝嘀咕了一句,嘴角揚起一道弧度,誇讚道:“將門出虎子,楊業生得另一個好兒子啊!”

楊延朗,便是經考官團體共同推出的今科武舉狀元,或許這也是劉皇帝承認這份名單的因素之一。

這楊延朗,乃是楊業的二子,比起其兄楊延昭,沒有那麼地受矚目,也不像楊延昭那般年紀就隨着楊業從軍作戰,轉戰千里,操練磨礪。

但是,作爲貴族子弟,可不缺少成長的佐料,也不缺少鍛鍊的機會,再加上楊家教育森嚴,其出才的機率自然不低。

而楊延朗似乎也同樣繼承了楊業的資質,過去沒有太大的名氣,但在此番武舉中,一鳴驚人,出類拔萃,各項考覈,力壓其他貴族子弟以及軍中精英。

“一場武舉,最終的結果,更像是一場軍官選拔,似乎有些失其初衷了!”劉皇帝起身在殿中踱步,腳下柔軟的地毯讓他感覺有些飄,想了想,意有所指地說道。

對於劉皇帝的心思,張雍多少是有些窺探的,聞言,思吟了下,拱手道:“陛下,軍隊選材,終究不比文舉,對應考人員,要求更高,所經考驗也更加全面,更切實際,非凡夫俗勇所能通過。

所錄武進士,今後都將是大漢的將校,需要統馭官兵,戍邊作戰,職責重大,自當嚴選。臣以爲,所謂武舉,本當爲選拔後起軍官,充實軍隊基礎,不違初衷!”

聽其言,劉皇帝笑了笑,這張雍,左顧而言他,劉皇帝暗指的問題在於貴族軍官與庶族軍官,他卻大談武舉的意義與初衷。

不過,也不得不承認,張雍的話是有道理的。揹着手,在殿中徘徊了一會兒,劉皇帝立定腳步,擡指道:“武舉考制,仍有待完善之處,此次籌備開考前後,多少有些匆忙,下一次,當力求妥善,避免疏漏!有幾點,你記錄一下,移文有司!”

“請陛下示諭!”張雍當即回桌案落座,提筆恭請道。

劉皇帝道:“其一,今後武舉,以兩年爲期,考試時間,定在每年秋季;

其二,參考人員,從內外諸軍中選拔推薦,宿衛、禁軍、邊軍、都軍、番兵,下屬各軍每軍定多少名額推薦,着樞密院及兵部研討;

其三,選拔考生,不論出身資歷,以能力表現、功績勳勞優先,年齡限定三十歲以下,職位營將以下,軍中服役任職三年以上;

其四,考試項目,還當進一步明確詳細,定出更詳盡的考覈標準,要有據可查;

其五,錄用名額,就照此次,二十取一;

其六,關於所錄進士的後續培養事宜、職位安排,拿出一套章程辦法,明確條制,此次所取進士,儘快做出計劃。另外,未得錄取之士,根據考覈表現之優良,也當予以一定調整安排!

先這麼多,其餘若有後續補充,朕想到再說。嗯,也讓潘美他們,好生思考一番,有什麼良言善策,讓他們表奏!”

年紀雖然大了,劉皇帝這腦筋還是很靈活的,一口氣說完這六條,幾乎沒有任何滯澀。張雍的聽寫能力,在朝中顯然也是最頂級,否則也做不了劉皇帝的秘書,同樣是一揮而就。

停筆起身,呈與劉皇帝閱覽,劉皇帝粗略地瀏覽一番,便指示用璽。

通過劉皇帝這幾條建議辦法便可看出,他對於武舉已然有了更清晰的認識與決定,那便是考覈軍官,並且僅限定在軍中選拔,徹底斷了民間勇謀之士考武舉獲取功名晉身的機會。同時,也使得此番那些靠福廕參考的貴族子弟,需要先有軍隊履歷,而後才能獲得資格。

這也可以看作是大漢基層官兵,在正常職位升遷變動以及立功受賞之外,又一條穩定晉升的通道。這條通道,光鮮而亮麗,也像一個關卡,能夠闖過,軍旅仕途便是一片開闊坦蕩。

當然,這也不是完美無缺,沒有漏洞可鑽,那便是參考人員的篩選問題。在京中考試,有朝廷中樞監督,可以維持着基本的公平公正,但在諸軍中的初步選拔,這如何保證公正,便是個問題了,軍隊雖有其特殊性,卻也不是與腐敗絕緣的地方。

劉皇帝大抵也考慮到了這一點,眉頭緊緊地皺起,喃喃道:“這選拔機制,還需費神思量,謀個更穩妥的辦法,各軍推薦考生的權力,需要好生籌議一番......”

“用好璽,就儘快發傳有司!”劉皇帝扭頭,衝張雍道:“另外,吩咐下去,今科武舉進士,朕要親自召見他們,見見這些年輕人。

他們可是大漢的軍官人才,軍中基石,將士精英,未來的柱國大將,統兵干城,或許就出自他們,朕可得好生勉勵一番。

地點,就定在武英殿吧,讓公卿大臣、禁軍將帥們,一併出席!”

“是!”

第67章 來自河陽的消息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162章 河東風雲(9)世宗篇41 帝國之法第129章 勳貴與官僚第1676章 慘重第127章 魏博問題第47章 誘其北上第381章 功臣閣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65章 開封府尹的問題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轉移陣地第323章 漢遼第二次和議第62章 緊鑼密鼓第1769章 影響力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41章 卷甲入城第208章 南北戰略之爭2.0第382章 契丹盡失東北第170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第57章 揚州案有結果了第1787章 講個笑談,說個趣事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第126章 劉承祐被碰瓷了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92章 定州事第183章 王景崇有話說第252章 兩面攻勢,四路進兵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第2094章 太宗篇41 “議政樓”,整頓的風吹第27章 郭威病了第39章 長沙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時代下的大漢(上)第301章 從清丈土地開始第161章 折氏進宮第319章 稅制的考量,二治山陽第92章 萬歲殿宴第322章 真正引以爲豪之處第107章 盧多遜:趙普也該倒了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135章 降將→良將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1751章 結束了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224章 攻略方向第283章 雲中之圍第35章 東歸第137章 迂迴之師第410章 槍打出頭鳥第1814章 老九又犯事了第175章 軍略第497章 重拾第182章 邢州有變第115章 瀛州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113章 希望渺茫第129章 勳貴與官僚第224章 鄴都文武第397章 鹽事暫定第128章 開寶宰相之死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80章 京觀第197章 開封擴建第1705章 君臣都發狠了第116章 遼軍的異動第101章 大整軍第1720章 靜默第116章 西南大案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238章 皇帝還是怕皇后第477章 孝敬皇后第157章 劉老四第285章 吃酒烤肉議荊湖第247章 視察第388章 考制利弊第99章 北巡結束第358章 手執硃筆第362章 新齊與新楚第1759章 生財之道第510章 最後的旅途9第83章 太子的作用第51章 以鎰稱銖第132章 盧南與袁恪第18章 詔議國策第188章 後續第47章 陶谷自薦第419章 離宮、噩耗第115章 罪狀十五條第244章 皇子赴軍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451章 完顏來朝,東北將亂第292章 趙普覆命第1702章 頭疼的太子第197章 決斷!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2章 分食仁宗篇3 歐陽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