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bookmark

聽完劉皇帝一番交待,楊業少有地陷入了沉默,這是一種思考的表現,甚至隱露遲疑。這樣的情況,出現在楊業的身上,是很少見的。

過去,劉皇帝但有所命, 不論任務有多間距,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荊棘滿地,他都是毫無遲疑,慷慨赴任。

當然,如今也一樣,他此時的遲疑, 只是因爲對於軍官學院一事,心中存有一定疑惑, 或者說沒能貫徹理解劉皇帝的用意。

在未能徹底領會皇帝意圖的情況下,楊業也不敢貿貿然地一肩挑下。楊業的疑竇並沒有隱藏,見狀,劉皇帝一副溫言細語的姿態,說道:“此事不急,需要細緻籌備,朕給你半年的時間!”

楊業頷首,拱手道:“陛下,此事恐怕非臣一人所能完成,爲求周密,不負所托,臣希望能夠派遣一名能吏相助!”

這是自然的,劉皇帝再信任楊業, 也不可能讓他一人主導此事。聽其言, 劉皇帝不加思索,說道:“朕替你找了個好幫手, 韓徽!”

“韓尚書處事幹練, 有他相助,臣可放鬆了!”楊業輕笑道,他自然知道,劉皇帝橐駝兒的看重。

劉皇帝指示道:“朕會隨時關注此事,你們二人,當緊密配合,做好籌備。先將學制、學生、教官等事宜商議好,擬出一份條陳來,有什麼問題、想法,後續再做完善討論。

朕提幾點,你可做參考,學院教官,當囊括大漢諸軍各級各類將校軍官,都要是經驗豐富且善於傳授之人,教條教案,可以做得細緻些,分科分類......”

劉皇帝一邊說着,楊業一邊記着,這些都是能用以有效領會聖意。稍加思吟,楊業終於問出他心中最爲疑惑的地方:“陛下,您適才說過,武舉考試選拔,針對的大漢軍中官兵,學院選材要更加廣泛,當取材何處?”

楊業這話,算是問到了點子上,劉皇帝看了他一眼,輕聲說道:“自是不用侷限於軍中,當於全國範圍內,選拔那些有志氣、有稟賦的人,不論出身,不論貴賤,不論種族!”

“當然!”停頓了一下,劉皇帝繼續道:“也不是沒有任何限制,首先,學院學生年紀當在二十五歲以下,要家世清白的良家子弟,不能有任何違法犯行,身體要健康,更重要的,對大漢、對朝廷要忠誠,能夠經得起忠臣考驗......

具體要求,你們多想想,總之,學院之門不輕開,關於生員的選拔錄取,尤其要把握好。另外,軍官學院學生,結業之後,將自動獲取武舉考試資格!”

聽完劉皇帝這一番交待,楊業終於有所瞭然,頭腦裡也有一個更爲清晰的認識與想法,躬身應道:“臣奉命!”

“官家,魏王殿下他們回來了!”喦脫眼睛尖,忽然指着遠處,提醒劉皇帝道。

此番閒情小獵,除了楊業,劉皇帝還把劉旻叫上了,同時,還有新科的武狀元楊延朗。。劉皇帝對楊家的寵信,可不只因爲楊業,還有他的兒子們,同樣喜愛。

放眼望去,自稀疏的林蔭間,冒出來一行騎士,正鞭策着健馬奔來。領頭的正是劉旻與楊延朗,待到近前,早早地下馬,以免驚駕,落地的身姿格外輕盈敏捷。

見着劉旻等人,劉皇帝臉上不由洋溢上些笑容,偏頭對楊業道:“看這些後生們英姿勃發,活力四射,朕才愈感遲暮啊!大漢的將來,還得靠他們去守護!”

楊業道:“終究年輕,國家還需陛下帶領,方能大步平穩向前!”

“未來,終究還是他們的!”劉皇帝道。

“參見陛下!”劉旻帶頭,上前行禮,滿面英氣,俊朗的面容間透着幾許暢快。

回京這幾月,顯然滋養不錯,劉旻看起來又長開不少,身體從苦寒的磨礪中恢復過來,但堅毅的氣質卻沉澱了下來,面對劉皇帝也越發不卑不亢。

“看來你們收穫不小啊!”目光在他們馬上掛着的獵物上掃視幾眼,劉皇帝滿臉的溫和。

劉旻朝後招了招手,兩名衛士擡上一條鹿,放在草地上,脖間中箭,鮮活的血液仍舊往外滲。劉旻拱手道:“獵得一鹿,獻給陛下!”

“你這份禮物,朕收下了!”劉皇帝笑了笑,當即對喦脫吩咐道:“準備一下,就地分食此鹿!”

曠野之間,涼風陣陣,草葉飄飛,劉皇帝一行人,席地而坐,架起火堆,烤火燒肉,飲酒談天。

楊業親自操刀,剝皮拆骨,烹製鹿肉,展現着他熟練的技巧。見其動作,劉皇帝不由道:“沒想到重貴你已身居高位,這烤肉的能力沒有絲毫退步,仍是這般得心應手啊!朕也是多年未曾的品嚐你的手藝了,不免垂涎欲滴啊!”

楊業翻轉着烤得焦黃的鹿肉,手上動作麻利,往上添着佐料,刷着香油,嘴裡應道:“別的能放下,這庖制獵物的本事,可不敢忘卻!地”

劉旻在旁附和道:“記得在金山之時,兒吃的最美味的東西,便是楊公親自烤的肉了,只可惜當時缺少輔料,連鹽都匱乏,如今,卻是又可大飽口福了!”

劉皇帝掃了眼劉旻,目光中帶着幾分和藹。他發現,自從回京之後,這個六子比起往常開朗了不少,面對自己,也能多出些話來,這樣的變化,是讓劉皇帝感到欣慰的。

“楊業可是一身的本事,值得你們這些後人用心學習!”劉皇帝說道。

劉旻頷首,道:“對楊公,兒可是十分敬佩!”

聽這父子對話,楊業自然是表示謙遜,氣氛也就在這三言兩語之間,越發融洽起來。

烤着火,吃着肉,喝着酒,再談着天,這也是讓劉皇帝感到放鬆的一種享受。目光落在一邊的楊延朗身上,劉皇帝問道:“延朗,樞密院把你安排到何處任職啊?”

比起父兄,楊延朗長相沒有那麼地硬朗,面部線條更加柔和,很是英俊,身上也散發着一種蓬勃的陽剛之氣。

當然,面對劉皇帝時,也難免有幾分侷促,聞問,下意識地要站起來答話,被劉皇帝伸手止住了。

“回陛下,臣被安排去山陽戍邊,在李駙馬麾下任騎將!”楊延朗答道。

根據樞密院與兵部拿出的辦法,針對這一批武進士,全部分配到內外諸軍中去歷練,有軍職者提拔兩到三級,無軍職者,外放軍中,職位則百將起步。其餘未中進士的參考軍官,也根據考覈表現,有所升遷。

經過這麼一番定論,大漢的武舉,徹底成爲對下級官兵們的升職考覈,不論能否考中進士,都有好處。

“山陽,那可是好地方,塞外正是多事之秋,也是你們這些年輕人的用武之地,可要好好表現,朕可等着你們建功,等着給你們封賞!”劉皇帝說道。

“是!臣一定銘記陛下教誨!”楊延朗當即道。

楊延朗口中的李駙馬,自然是娶了大公主的李繼隆了,成婚之後不久,就被派遣到山陽領兵了,以符劉皇帝鍛鍊青俊的意圖。

甚至於,連公主劉葭都跟着北上,到雲中居住,以免夫妻倆分居太遠。爲此,劉皇帝還惹得符惠妃一通埋怨。

第140章 惱火的趙匡胤第141章 納降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協的,裝傻的,跑偏的第61章 氣運所鍾李守貞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2136章 世宗篇11 政法大學堂第494章 輕輕放下第56章 腹心之談第63章 君宦婢,自得其樂第347章 談話第285章 吃酒烤肉議荊湖第203章 幸災樂禍第162章 河東風雲(9)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267章 仁厚太子第1694章 鹽州第346章 天子的“憐憫”第111章 暫息伐蜀之心第50章 南漢來使,慶功宴第18章 請願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第1802章 屁股要坐穩,態度要端正第424章 開寶九年末的大調整第4章 西南事務第26章 新政與人事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273章 蕭思溫跑了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297章 怪圈第58章 回師第68章 二次北巡第135章 許州兵匪第94章 善後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453章 注水的開寶功臣第395章 大商人第66章 請辭?不許!第396章 外放成都府第68章 撤了第132章 做媒第2章 王、鄭二公第33章 東京城內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255章 “社會實踐”第1778章 大漢不再需要什麼異姓王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249章 冬季無戰事第127章 西路奇兵第172章 川蜀定製,鍾謨彙報第107章 飄飄然的李相第63章 表兄的提醒第65章 君臣相宜第207章 王景崇之死第365章 看衰第148章 教誨第30章 “寬刑簡政”第3章 新皇詔制第20章 威臨荊南第315章 質量最高的一次科舉第239章 進退第40章 潞州三傑第139章 隨駕帶着御史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17章 原來這是筵席第96章 壽春城內第152章 失意政客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44章 箇中弊端278章 軍務第2046章 最後的旅途17第108章 戛然而止第1705章 君臣都發狠了第504章 最後的旅途4第75章 去吧,楊無敵!第69章 禍事了第106章 陳覺怯戰觀成敗第1783章 戴孝入碎葉第151章 開寶七年第248章 劉皇帝的小本本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108章 樞密院內第351章 南粵,危!第359章 上元之夜第118章 考慮結束戰爭第462章 一地雞毛第160章 三個青年第129章 各懷心思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184章 教訓第26章 史卿,朕要重任相托第254章 應州大軍第379章 蕭思溫第226章 一潰百里第2049章 最後的旅途20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