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

bookmark

漫步在御苑之中,受到涼風一激,劉皇帝不由打了個哆嗦,喦脫見狀,趕忙上前,體貼地把一件錦裘幫他披上。

不可控制地打了個噴嚏,接過絲帕,將鼻間的涕液擦拭一番,收入袖袍中,扭頭對楊業道:“你看,這如今是,扛不住熱,受不得涼。過去朕理政,可以夙興夜寐,甚至不分日夜,如今,稍微專注一些事務,便感精力不濟,老眼昏花了......”

聞言,楊業老臉上流露出的,似乎是一種感動,道:“陛下勵精圖治,富國強兵,數十年嘔心瀝血,殫精竭慮,倘非如此,怎有今日大漢之強盛。”

“雖仍有奉承之嫌,但朕應承着,坦然接受!”劉皇帝笑了笑,毫不自謙。早在十年前,劉皇帝便有自矜伐能旳言行了,如今,更不會故作謙虛,否認自己的豐功偉績,否認自己對大漢崛起強大的作用,沒有那個必要。

“不過,常常在朕耳邊唸叨的是你們這些文武臣僚,你們爲朝廷當着差,是朕的股肱,君臣一體,自然會向着朕說話!”劉皇帝意味深長地道:“只是不知這普天之下的黎民百姓們,是作何想法......”

楊業顯示着他鍛煉出的開闊視野與靈敏思維,當即應道:“臣在衙中,也聽聞近來京城內外百姓,聚衆影從,爭相上告,請求陛下東赴泰山封禪。百姓們如此興奮踊躍,熱情高漲,足見他們對陛下的崇敬!”

近來,不論朝野,都在討論封禪事宜,百官爭相上奏,京諸衙署更不約而同地聯名上奏,連地方官僚們也積極上奏,百姓們也跟着湊熱鬧,這是多年來最爲轟動,聲勢最大的一次了。

大漢臣民的熱情,幾乎能感天動地,一副劉皇帝不答應,就不罷休的樣子。在千人一辭的風潮中,劉皇帝看到的當然不是萬衆一心,反而感受到一種異樣。

上奏的官員中,恐怕也是各懷心思,或許有的人確實從國家考慮,朝廷需要用封禪來凝聚人心,提升民氣,劉皇帝也足具資格往泰山一行,但更多的,怕還是順勢而爲,討好劉皇帝。

或許劉皇帝不會記住所有激切請命陳情的人,但不積極的人,在這種情況下,就不免顯眼了,這也容易成爲別人攻訐指責的地方。一句話,莫非你質疑陛下的文治武功,不認可大漢的繁榮富強?這足以成爲被人利用的藉口,影響仕途的事情,都不得不慎重。

至於那些請命上萬民書的百姓,劉皇帝都更不當真,這些平民百姓懂得什麼,過去,劉皇帝也是玩弄民意的高手。

當年,朝廷平南之前,有嶺南百姓進京請求朝廷發兵,東京百姓也積極表達支持朝廷出兵勘平江南,這些背後可都有官方的引導。

劉皇帝素來維持着愛民、親民的人設,然而對於黔首們真正的態度,呵呵。

“百姓懂得什麼,人云亦云,跟風從衆罷了!”嘴角微微翹起,劉皇帝淡淡道:“爲此事,鬧得滿城風雨,人心騷動,讓朕爲難,聽說有些人,心思都不放在差事上了......”

“這有何爲難?”楊業頓時道:“萬衆請命,足顯人心向背,盛情難卻,陛下只需從諫如流,事情定下,臣民自然心安!”

“此事,猶待商榷,不着急,不着急!”劉皇帝搖了搖頭,臉上卻是一副矜持得有些虛僞的表情,擺手道:“如今已是秋末,急也急不在這一時!”

皇帝態度如何,實則上下早已是心知肚明,之所以有這些風波動靜,只不過是上上下下自動帶入角色,演一場大戲罷了。

甚至於,這齣戲距離高潮還有些距離,比如各地祥瑞啊,福兆啊,那些順天應命的吉兆,也需要出現表示存在,彰顯神聖。

這些東西,劉皇帝是不信的,甚至於朝中的當政大臣們也不信,但是需要那些被統治者們去相信,去崇拜。

封禪自然是見神聖的事,政治意義重大,但若只是劉皇帝爲代表的這些統治階層參與其中,那豈不是剝削階級自娛自樂?

總還是需要營造一些氛圍的,人心民意,既重要,也不重要,但在封禪事上,還是重要的,至少通過此舉,強化大漢帝國的正統性,凝聚百姓們對於劉家天下的認同感,這對於延續國祚,顯然是有好處的。

當百姓對於大漢帝國的認同感上升到一定程度時,那劉家的天下也就能坐得更穩,延續得更長,也更經得起震盪。

“這還是隻是暮秋,若是等入冬了,朕這雙腿啊,怕是又要遭罪了!”說着,劉皇帝又轉移話題,指着雙腿,苦笑道:“朕還記得,當年李谷領兵平江南時,是帶病上陣,當時又是冬季,他的風痹很嚴重,據說路不能行。

當初朕只覺其不惜身體,感念其忠誠,近兩年,朕也體驗到了,方纔感同身受,箇中折磨,着實難熬,也更覺李谷之可貴啊!”

劉皇帝說這話時,語調還是很輕鬆的,他寒腿雖難根治,但是有醫術最精湛的御醫,也享受着最周全的療養,總歸是有好轉的,如今並不像他嘴上說的那麼嚴重。

楊業自然不知,只是恭敬地道:“陛下還當保重龍體啊!”

“你們都勸朕保重身體,朕又豈會不愛惜己身?”劉皇帝說道:“只是,這老了就是老了,朕這兩年,也是日感遲暮,就如這風中落葉蕭瑟,終有飄零入土的一幕......”

聽此言,楊業甚至不做勸慰,而是強調劉皇帝的天命神聖。至於劉皇帝嘴裡所謂的老了,他也不敢當真。

楊業在戰場上是獵人,也遇到過猛虎熊羆,猛虎雖老,但終究是猛虎,即便爪牙不再如過去那般鋒利,那也是能傷人噬人的。

而劉皇帝,可是一條真龍,能夠呼風喚雨的,打個噴嚏都能淹死人的存在,作爲臣下的又豈敢順着話感慨老了、遲暮了這類的......

這種話,誰當真,甚至認可,那麼誰就準備着仕途的終結吧。哪怕他是楊業,也例外。

劉皇帝這般惺惺作態,或許也只是爲了把自己的獠牙收斂,讓自己冷酷的一面隱藏起來,儘量顯得和善些,順便,也試探一下這些軍政大臣們的態度。

顯然,能被劉皇帝試探的,都是聰明的,也能夠應付得了這些試探。到了楊業這種層級,還能居中樞,掌重職,誰身上沒有個類似“老狐狸”的標籤呢。

“朕今日召你侍駕,有件事交給你去辦!”劉皇帝又道。

聞言,楊業下意識地鬆了口氣,在如今的大漢朝廷,估計有很多文武,寧願跪着聽候聖訓,然後辦差,也不怎麼願意同劉皇帝做一些哪怕看起來悠閒親切的交談。

這在過去,是沒有這回事的,只能說,隨着劉皇帝年歲上來,他的威勢也越強,也越讓人畏懼,不敢親近。

就像內侍行首喦脫,若是給診斷一番,絕對會發現,他有很嚴重的心理疾病,不只因爲他是無根的宦官,更是被劉皇帝給嚇的。

在旁人面前,喦脫好權,好奢華,喜歡享受旁人羨慕敬畏的目光,甚至可能表現出一副奸宦的嘴臉,但在劉皇帝面前,總是很自然地進入忠僕怒臣的角色,不敢有任何異樣心思,彷彿伺候好劉皇帝就是他此生最大的價值了。

“請陛下吩咐!”

“朕近來反覆思量權衡,還是決定,建立一座軍官學院!”劉皇帝說道。

楊業微愣,談及正事,臉色變得認真起來:“軍官學院?”

劉皇帝頷首:“領軍作戰,不是讀基本兵書兵法就行的,朕過去,也一直堅持將帥必發於行伍,這是生死磨礪出的道理,是靠實戰打出來的經驗。

這種堅持,時至如今,朕也認爲是正確。不過,這仍只是一種上升的制度,朝廷提拔官兵的態度。

在此基礎上,挑選有天賦的年輕兒郎,進行鍼對性的、正規的、全面的軍事技能教學訓練,爲大漢培養基層的軍官,爲軍隊輸送指揮人才,這同樣是可以展開的,並且與朝廷的用人制度不相沖突。

過去,朕建立奉宸營,便有此意,即便後來更置,從中也走出了不少有能力的軍官,在戍邊以及北伐中都活躍着他們的身影。

原本,朕開武舉,也是欲提拔青俊,爲大漢軍隊培養後繼人才,以免我們這一代人老去,軍中青黃不接。

但是,仔細思量,仍有不足,針對面較爲狹窄,選材不夠廣泛。朕前者,已讓專人,根據大漢軍隊的發展,以及你們這些百戰將帥領軍帶兵的經驗,加以總結成冊,作爲教案。

建立軍官學院,就是要將這些經驗技能傳承下去,讓後輩們更全面高效地學習成長,爲大漢提供遠遠不斷的軍事人才!

這些軍官學院培養出的官兵,將成爲大漢軍隊的根基力量。如此,大漢軍隊,方可長盛不衰,始終保持着旺盛的活力!

此事,朕交給你去籌辦!”

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54章 主動出擊的回鶻人第1803章 運動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411章 政治危機第344章 劉規改革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297章 新山陽第272章 被放棄的耶律斜軫第128章 治安問題第132章 盧南與袁恪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118章 查抄第285章 吃酒烤肉議荊湖第335章 高麗服軟了第450章 落幕第147章 德勝渡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95章 掘地求生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第1745章 東京大爆炸第118章 面靜心動第134章 乾祐元年終第51章 耿淑妃薨第1756章 海豐號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1755章 良平島第140章 兩個皇叔第1685章 一穩到底第480章 “新對策”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樓裡諸王會第304章 身入華夏,此生難返第367章 下面的聲音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183章 李相爲帥第327章 通達饋運、泉州內亂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304章 過去的三年第149章 河東巡撫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2144章 世宗篇19 英雄遲暮第287章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175章 軍略第25章 周世宗與楊令公第91章 這個都不好遷第327章 相對公平第55章 燕王病故第170章 全線動員第9章 寫得不錯!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38章 任其紛擾第90章 安全脫身第1748章 應急機制第141章 祭關公第33章 西巡結束第291章 和議達成第447章 天子尤善反省第79章 勢孤危第301章 藩臣離京第60章 家事、國事無題第214章 正在準備整頓朝綱的耶律賢第67章 劉煦娶親第376章 對策第111章 暫息伐蜀之心第10章 如此處置第321章 瑤女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167章彈冠相慶第206章 趙思綰落網第351章 滿朝之中,只此一人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180章 躊躇滿志第452章 終罷西征第248章 兩戰破寨第145章 了結第47章 八十萬軍隊帶來的壓力第108章 井陘第303章 兄弟之間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負擔第1789章 “猴子”的反應第28章 封疆大吏第186章 李國舅的愚民傾向第184章 劉承贇也來了第104章 餓狼相爭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378章 東水門外第397章 鹽事暫定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98章 灰溜溜地滾回去仁宗篇4 範公秉政,苦苦支撐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101章 劉知遠在洛陽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220章 啖耳將軍第1676章 慘重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