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外放成都府

bookmark

“子雍,你在朕身邊當值,也有快兩年了吧!”劉皇帝目光再度落在張雍身上,一臉的溫和,似乎要和他談談心。

在劉皇帝身邊待久了,多少有些瞭解,一點都不瞭解劉皇帝的言行, 也待不久。因此,即便沒有到心心相印的程度,劉皇帝這一張嘴發問,張雍心中也有些考慮,皇帝似乎對自己有什麼想法了。

面上保持着謙恭,張雍應道:“回陛下, 臣奉詔入侍御前,已有二十二個月了!”

“不知覺間,都這麼久了啊!”劉皇帝有些感慨, 明亮的眼神中流露出欣賞之色,對張雍道:“這段時間,朕對你的表現很滿意,見識深遠,爲政練達,處事認真,詔制諭令傳達,得體到位,朕看到的,朝廷又出現了以爲匡國輔政的大才!”

面對劉皇帝的褒獎,張雍榮幸之餘,竟然有一絲惶恐,謙虛道:“陛下過譽了!臣只是在陛下的關照下, 有所進步成長,陛下提拔之恩, 臣感激涕零!”

張雍彷彿在表態一般,劉皇帝不由樂了, 以一個溫暖的笑容以緩解張雍那莫名的侷促。也不再廢話,而是直接道:“你是進士出身,如今更是士林領袖,但履歷也僅限於部司觀政、樞密院以及朕身邊,起點足夠高,但總是有所缺失。

朕的用人理念,你也知道,沒有實際爲政理事的經驗,上升終究有限!你沒有想過,換個位置,到其他職守上歷練歷練?”

聞絃歌而知雅意,劉皇帝此言一出,張雍立時明白劉皇帝打算了,這是有意放自己去擔任一些實職了。略微的驚訝過後,內心涌起一陣悸動,於張雍而言,人生際遇已然十分光明瞭,怎能沒有些野心,去衝擊更高的職位, 抑或獲取更充足的權力。

待在劉皇帝身邊固然是一種幸運,光鮮亮麗,受人羨慕,位卑而權重,前途也是一片光明。不過,限制終究太大,劉皇帝既不好伺候,也沒有足夠的自由去施展抱負。

張雍顯然是意動了,不過,在劉皇帝面前,還是表現出他的矜持,拜道:“君有令,臣不辭,陛下若有安排,臣自當遵從!”

劉皇帝嘴角微微揚起,他當然看出了張雍的意動,略加沉吟,問道:“朕給你兩個選擇,一是到朝廷部司職掌,二是地方爲政,如何選擇,你自己權衡!”

聞問,張雍嚴肅起來,經過一段慎重的長考之後,揖手答道:“陛下,臣願意去地方,爲朝廷分憂,爲百姓解困,以臣薄才,做一些實事!”

“很好,你能由此認識與志向,朕很欣慰,也相信,你能爲國家百姓,多做實事!”劉皇帝輕輕點頭,以示認可。

“多謝陛下!”

劉皇帝考慮幾許,說道:“你去劍南道,成都府有缺,你去頂上,把成都府的擔子肩起來!”

成都府,這可是大漢除兩京之外,發展最好的城市之一了,又是整個西南的政治、軍事中心,經濟上更列全國前列。

時至如今,成都平原也是朝廷最重要的財稅重地,靠着鹽、茶、絲這樣的支柱性產業資源,每年都能爲朝廷創造海量的財稅,幾不下於江南,因此,成都府的行政級別,自然是很高的,也僅次於兩京以及龍興之地的晉陽。

讓自己去擔任成都知府,張雍驚喜與意外夾雜,甚至有些不自信,謹慎說道:“陛下,成都府之重,以臣鄙薄之資,恐怕難當其任!”

在張雍自己的預計中,把自己放到地方,擔任一些普通州府的主官,是最有可能,沒想到劉皇帝直接委以成都府,這實在大出其所料。

見他遲疑,劉皇帝很淡定地表示:“朕還是頭一次見你,有如此不自信的時候,你覺得,你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治理好成都府?”

張雍搖了搖頭,鄭重道:“陛下賞識提拔之恩,臣感激涕零!臣固然有這個自信,只是,臣尚無地方爲政之履歷經驗,若有行差踏錯,臣個人聲名不足爲道,只恐辜負了陛下信任,也無顏面對成都數十萬百姓!”

“你若能保持這種如履薄冰的心態,凡是慎思篤行,就不虞會犯大錯,當然,也不要怕犯錯!”劉皇帝說道:

“趙普當年去西南巡撫前,也只是個崇政學士,呂胤外放主政一道前,也是朕的近臣!你不必擔心什麼資歷問題,你是朕身邊的良才幹吏,內閣學士出去當差,一個成都知府,那是綽綽有餘!”

張雍面露感激:“臣,豈敢同趙相、呂公相提並論!”

見狀,對其婆婆媽媽,劉皇帝已隱露不耐煩,有點強勢道:“子雍,朕相信你的能力,所以委以重任,你何以這般不自信?

另外,朕可以直言告你,朕讓你去成都,不只是因爲你是內閣近臣,所以偏信偏寵,用人唯私!

朕派你去成都,也是想讓你好生整飭一番成都吏治,把這個財稅重地給朕治理好!朕信任你,所以委派你,只望你不要辜負了這份信任,你要做的,也是如此,你可明白!”

“陛下知遇之恩,臣銘感五內!”劉皇帝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張雍也收起了所有的猶豫,頓時大拜行禮。

“好了,起來吧!”劉皇帝臉上笑容綻露,道:“吏部那邊,朕會打好招呼,委任制書一下,你即可收拾行囊,啓程南下!赴任之後,要展現出你閣臣的能力與風采來,朕等着你創造佳績!”

“是!”

劉皇帝這番話,說得大氣凜然,若說一點私念都沒有,顯然也是不可能的。那張雍與趙普、呂胤相比,也確實是擡舉他。畢竟,趙普被調到劉皇帝身邊前,可在劉詞手下爲吏,呂胤擔任京官前,也有多年地方爲政經驗,這些,都不是張雍所能比擬的。

但是,劉皇帝終究還是個人,是人,就有私心,在用人方面也難免夾雜些主觀因素,想要做到完全理性,也不現實。他是一言九鼎的皇帝,想要提拔擡舉一個閣臣,也並不是什麼大問題。

“距離川蜀收復,雖然已有十多年,但終究是朝廷武力征服的,當年那場兵亂,對劍南諸州傷害太大,成都損害尤重。這些年,朝廷施政,也不乏苛刻,雖然每年都在上報,言境內漸安,人心依附,但朕始終心懷隱憂!”事情定下,劉皇帝又有些語重心長地道:

“大漢對於西南,大肆擴張,劍南已爲腹心所在,是西南諸邊最爲堅實的後盾,成都更爲其精華所在。因此,成都不能亂,必需保持穩定,獲取長足的發展。

朕也聽到過不少風聲,朝廷法治下,西南百姓的生計有些艱苦,你到任後,最主要的事,便是寬仁施政,解民之憂,濟民之困,給朕把成都的民心收拾起來了!”

“陛下教誨,臣謹記於心!”面對劉皇帝這番交待,張雍語氣堅定。

事實上,張雍是比較傳統的儒學士大夫,最喜好的,也是施仁政,寬百姓,這是其始終堅持的理念,而經過這些年的培養觀察,劉皇帝也確信他保持着道德思想的同時,也是提倡做實事,爲實政。這,也是劉皇帝願意放其爲成都府最主要的原因。

第109章 大相國寺第1章 柩前繼位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141章 納降第358章 兩江平定第149章 降表第338章 棋手與棋子第122章 連鎖反應第86章 戍卒之心第78章 南北併發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201章 捐資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118章 考慮結束戰爭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56章 南平王讓朕好等啊第168章 塞上風光第1687章 癸未年科舉第221章 成長的王彥升第466章 亟需改變第22章 “鄭州站”第279章 當年三傑第71章 北齊鎮第176章 去鄴都第57章 既得潞,復據澤第330章 最後一次東進第289章 趙普使蜀3第471章 勞民傷財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93章 噩耗連連第63章 夜訪人妻郭第115章 西北情況第110章 孝明仁皇后第35章 室韋覆滅第1752章 放手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89章 談話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169章 王溥的補充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26章 名將第93章 完了第79章 大獲全勝第123章 劉煦使命,親自拜訪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196章 楊邠案(4)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109章 制舉收尾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101章 劉知遠在洛陽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1727章 府尹正納妾世宗篇38 安東王的遺囑第176章 接風洗塵第195章 漳泉獻地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1748章 應急機制第148章 最後一仗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第197章 開封擴建第176章 去鄴都第28章 下獄第480章 “新對策”第1749章 調教契丹第62章 禍福之間第393章第172章 太子妃第199章 潞州來客無題第297章 心虛第370章 劉鋹第212章 王樸卸任第471章 勞民傷財第92章 兩京並重第41章 小風波第474章 立場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第1694章 鹽州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122章 連鎖反應第78章 滄州府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315章 趙匡義有個大膽的念頭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84章 滅佛伊始第1693章 安西王第274章 老當益壯第42章 西州局勢岌岌可危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第1773章 質問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149章 鄴都城下第64章 朕要親征爲耿公復仇!第1730章 一級壓一級第1809章 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