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二十年難遇的大水

bookmark

面對劉皇帝的問話,三個人表情持續凝重,互相對視一眼,卻又不直接開口了。見狀,劉皇帝臉上也多了幾分嚴肅,單薄寬鬆的袍袖一甩,淡淡道:“你們匆匆而來, 不懼登高之苦,見了朕,反倒吞吞吐吐的!”

“說!”短促有力的喝聲讓三個人身形一頓。

迎着劉皇帝的目光,還是劉d,深吸了一口氣,拱手道:“稟陛下,澶州上報, 河決!”

“又決口了!”劉皇帝眉頭頓時大蹙, 問:“什麼情況?何等形勢?”

不敢隱瞞,劉d沉聲道:“河口大決!據報,堤決數裡,洪河蔓延,席捲濮陰,全縣皆沒,田舍多毀,城池動搖,官民損失嚴重,形勢異常嚴峻!另,大名府亦有決口,幸得官兵百姓, 及時塞口,水情方纔得到控制!”

“決口, 大水, 洪患,災害......這一年中,朕已經是第二次聽到這些了!”聞之,劉皇帝表情肉眼可見地冷了下來:“去秋滑州,今夏澶州,動輒決口,大漢的河防堤岸,就是如此脆弱不堪嗎?過去二十年,投入那麼多人物財力,用以河工水利建設,結果都是些豆腐渣工程嗎?”

劉皇帝這話,有失偏頗,但怒意是傳達到了,盯着劉d,這回有些不留情地斥道:“你去年東巡河防,不是回來告訴朕,滑州之外,一切完好嗎?言猶在耳,這纔多久,黃泛又起!嗯?”

即便以劉d如今的城府,此時面對劉皇帝如此質問, 也不由面紅耳赤。事實上, 在初聞水患之時, 他真有種被當堂打臉的羞臊感。

微低着頭, 劉d略顯消沉地請罪道:“是臣巡視馬虎,督察不力,罪在朝廷,禍及沿岸百姓,懇請陛下問罪!”

說着,劉d已經起身,拜倒伏請。

見其狀,劉皇帝眼睛眯了下,卻沒表態。趙普似乎也坐不住了,起身一拜,中肯地說了句公道話:“陛下,就臣看來,澶州決口,過錯還怪不到太子殿下身上,這還是老臣疏忽,以及地方官府懈怠!”

“趙相公不必爲我開脫!”見趙普爲自己說話,劉d雙目中閃過少許的感激,不過表情認真而堅定,鄭重其事地,想要把責任往自己身上攬:“且不提其他,陛下付以監國之任,出了如此害情,未能及時察覺防控,便是我的過失!”

“你倒是挺有擔當!”不鹹不淡地點評一句,

劉皇帝又瞧向趙普,道:“朕也想聽聽,你們又疏忽在哪裡?”

聞問,趙普語氣嚴肅地應道:“回陛下,仲夏以來,便有訊傳,河南、河北個別地區,多發大雨,霖雨不止,至今仍在持續。

只是對此,臣等未有足夠警惕,也有降制,敦促沿河州縣官吏,預防河患。臣諮詢過專人,今夏霖雨,分外異常,有別於往年,以致水位暴漲,河流難釋,並言,今次大水,恐是二十年難得一遇的大災。

而朝廷這些年投入巨資,用以河防水利之建設,確有其效,沿河官民百姓也有近十年未遭大水災害,官民憂患意識本就大減。至於去歲河決,也迅速塞口復防,影響未曾擴散。

後又因滑州案,各地官府對於境內堤防進行過檢查完善,修葺補缺。然,天災之來,其速之急,其勢之大,遠超想象,各地難免無備,致濮陰決,突兀難抵......”

“呵呵!”劉皇帝聞之,頓時冷笑兩聲,看着趙普:“趙卿果然會說話,這一番言論,卻是將所有的過失與疏漏,都諉於天災本身了!怎麼,你知道,朕無法向頭頂這片蒼穹問罪嗎?”

聽此言,即便以趙普的心理素質與臉皮厚度,也不免心中一突,不敢同劉皇帝對視,只是沉聲道:“臣無諉過之意,只是,當言之事,實話實說罷了!”

注視了趙普一會兒,看得他有些忐忑了,目光又在劉d身上轉悠了一圈,形容有所緩和,而後說道:“朕非爲己甚,只是,既然雨水有異,爲何自外及內,各級官僚,層層監察,就沒有一人提出災警,提醒御防?

那麼多官員,包括你們,都只能事後再向朕討論緣由,後知後覺?”

“臣疏忽怠慢,大過,請陛下治罪!”趙普的態度擺得同劉d一樣,反倒把劉皇帝給逼到了一角落。

以劉皇帝的脾性,真籍此向趙普追責問罪,也不是不可以,只是,着實沒有這個必要。且不提諸多其他因素,就趙普之後,他都暫時找不出一個足夠讓自己滿意、信任、放心又恰到好處的人選來。

一直默不作聲的王溥此時也開口了,臉色如常的嚴肅,拱手道:“陛下,趙相操勞公務,日理萬機,此番水患,雖有失察之處,卻屬實難料,絕非趙相一人之過,若以此罪之,臣以爲不妥。爲今之計,還當以防洪救災爲先,其他事,臣以爲可待事濟之後,再作區處!”

聽王溥這一番話,劉皇帝略感訝異,王溥竟然會爲趙普說話,這在當下也算一樁奇事了,二相之間,只能用漸行漸遠來形容,對此劉皇帝可是心知肚明的。

不過,這話也確實比較合劉皇帝心意,目光從三人身上掃過,最終停在劉d身上,沉聲道:“起來吧!問責也解決不了氾濫的河水,眼下救急爲先,其他事情,容後再處!”

“是!”此言落,三個人都下意識地鬆了口氣。

趙普則趁機彙報:“得知災情,政事堂已然連發抗洪救災政令,廣傳沿河州縣官民,令其自救避禍。臣等以爲,此番霖雨,波及甚廣, 濮陰已決,爲免河南、河北兩岸數十州縣再遭決口之害,以免更多地區百姓遭受上海,更爲重要。

另外,救民援洪之事,還需地方官兵配合,軍隊調動之令,還需陛下籤發......同時,黃河水漲,汴水亦然,對京畿州縣,同樣也下達命令,做好防備,包括西京!”

“妹羌熱揮諧浞值目悸牽就照此辦理吧!”趙普是侃侃而談的,顯然是早有應對,劉皇帝還算認可,畢竟在救災事宜上,大漢朝廷還是很有經驗,倒也不怎麼需要劉皇帝做太多指點。

當然,請示的態度還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在出了這麼大疏漏的情況下。

“大漢就是在這水患旱災中一路走過來的,當初年年災害,都挺過來了,這一次,也一樣,你們大膽施爲吧!”劉皇帝指示道,語氣難免有些意興闌珊。

有此一事,劉皇帝這高臺覽景的興致顯然消散無蹤,起身再度外出,站到欄杆前,望着外邊,殘陽如血,肆虐的風都彷彿帶着些妖氣。

劉皇帝凝着眉,喃喃自語:“洛陽這邊風和日麗,晴空萬里,河南、河北卻連發大雨,此番大水,果然有異?”

第425章 安東國的太子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56章 是非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54章 主動出擊的回鶻人第24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126章 問罪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第16章 諸般滋味在心頭第47章 八十萬軍隊帶來的壓力半島史話·百年基調第139章 韓常案第121章 最難啃的骨頭,最輕鬆地啃下了第449章 皇帝對太子第195章 漳泉獻地第40章 濮州案(3)第2117章 康宗篇8續 家族大棋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75章 恩威齊下第505章 最後的旅途5第9章 鳳翔戰況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誕生第66章 這個冬季不尋常第35章 東歸第1674章 爆發第502章 最後的旅途2第367章 還是穩着來第103章 強勢、陰謀第98章 山道第281章 使君赴任第97章 再臨六合第74章 根由在朝第90章 老將可用第199章 出宮半島史話·桓王第106章 敲打第1759章 生財之道第118章 棉第463章 當朝也有棄用的人才第150章 再添兩道第504章 最後的旅途4第13章 舉城同歡第8章 這就是真相?半島史話·話說林邑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呂風波第410章 槍打出頭鳥第82章 不手軟第125章 由土地問題引申第3章 臺懷之事第311章 李沆第55章 符氏姐妹第252章 後蜀君臣第22章 改革急先鋒第3章 新皇詔制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2063章 太宗篇10 二王第120章 開始着手對付遼國第235章 開封新城第1689章 高規格第2054章 太宗篇1 變天第281章 全軍覆沒?第80章 一意孤行第1727章 府尹正納妾第109章 再破陳軍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142章 鐵索橫江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168章 忠奸難辨第168章 金陵主臣第70章 大禮第359章 難以揣摩的心理第91章 吉兆動兵,再臨壽春第403章 抓起來!第108章 後知後覺後怕第110章 郭榮之斷第276章 玉如意第134章 回府第102章 絕境第376章 拷問第260章 論婿第296章 三處餘音第31章 送行第120章 折家第193章 盧多遜治河西第68章 湖南亂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91章 這個都不好遷第1708章 格局第41章 高麗國王第202章 劉皇帝已至長安第481章 行宮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第52章 巫宦之國第495章 市場的形成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222章 閹宦之慮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255章 遼軍情況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