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求而不得

bookmark

“呂卿!”劉皇帝目光落在御階下被晾了一會兒的呂蒙正,喚道。

“臣在!請陛下吩咐!”呂蒙正已然恢復了沉靜,聞聲,收斂心神,拱手應道。

呂蒙正在朝中也聽到過一些逸聞,當劉皇帝以“某卿”、“某公”稱呼臣下時,要麼是這名臣僚有足夠的地位與資歷,要麼是皇帝寵信親近。

以官職或姓名相呼,顯然份量上要輕上不少。當然,所有人都知道,真正代表在劉皇帝心中地位的,就得看是否以表字稱呼。這尤其少,在當朝已然是屈指可數,與劉皇帝有舊的受他親近的人,可是越來越少了。

呂蒙正不認爲自己有什麼值得劉皇帝另眼相待的。呂蒙正雖然有官宦出身的背景,但從來沒有享受過家門的福廕,打小自冷眼與苦寒中成長起來,使得其心理異常成熟,穩重之風常在,在劉皇帝面前也始終謹慎,保持着冷靜的頭腦。

“此番差事,你們辦得不錯!”劉皇帝褒獎道,若是語氣中帶上些感情會更好。

呂蒙正當即應道:“陛下,時日匆忙,尚有諸多賬目,未曾理順盤清,不足之處,還望陛下見諒,臣不敢受獎!”

“結果或許不那麼盡如人意,但朕想知道的,想看到的,都得到了滿足!”劉皇帝道:“不清楚的地方,你們繼續查,朕給足你們時間!”

頓了下,劉皇帝又道:“張德鈞、喦脫他們,是查人的,你們,是查帳的,雙管齊下,齊頭並進,相互配合,賬目事務,才能清楚!”

“是!”呂蒙正會意。

“另外!”劉皇帝稍作思考,繼續道:“此事終結後,就不必回戶部了!”

“恕臣愚鈍,未解陛下之意?”呂蒙正愣了下,躬身道。

劉皇帝淡淡地道:“你,包括此番抽調的戶部屬吏,全都不用再歸本職,盡入少府效力!”

此番這批人,可都是專業人才,並且是調來盤點劉皇帝家底的,怎能在這個關口,輕易放回去,甚至這些人都是各自負責一部分賬目。

呂蒙正後知後覺,也很快想明白了其中的關節,只是,面龐間難免露出了一抹遲疑,恭敬地道:“陛下,按照朝制,臣當部司觀政兩至三年,今一載未足......”

“託詞,少府就不能觀政了嗎?少府的職責同樣重大,同樣是辦差理事、鍛鍊吏政之能的地方!”劉皇帝一副不容置疑的樣子,看着呂蒙正:“此事就定了,至於你嘛,屆時任互市監!”

“謝陛下!”呂蒙正哪敢還有異議。

甚至,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少府下屬諸監,如今就屬互市監最爲重要,油水最足,畢竟掌握着交易大權,皇室的許多產業都是由互市監經營管理的,互市監還是六品的官職。

在少府體系內,位不卑,權力大,油水還足,對很多人來說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如今卻落到呂蒙正頭上。

少府自成體系,但呂蒙正在戶部混了快一年,對於朝廷內外各項制度與機構設置,倒是瞭解地挺清楚,也知道互市監的特殊。

見呂蒙正凝眉沉思的表情,劉皇帝卻稍顯不耐煩,帶着點調侃的語氣道:“你這是什麼表情?別人升官,都是興高采烈,恨不能大擺筵席,廣告周邊,你怎麼滿臉凝沉,愁容不展,很爲難嗎?”

面對劉皇帝調侃,呂蒙正迅速提起精神,拱手道:“臣才識短淺,資歷薄弱,未經考驗,便當重責,只恐纔不配位,辜負了陛下信任!”

“這朝廷果然是個大染缸,觀政還不足一年,那些老臣們的作風,倒是學足了!”劉皇帝搖頭道。

“你倒是讓朕想起了一個人!”劉皇帝明顯來了些談興,悠悠然道。

呂蒙正此前從來沒有如此同劉皇帝單獨交流過,自然把握不住談話節奏,不熟悉,爲免出錯,話很少。此時聞言,也不露好奇之色,只是靜靜地聽着。

他這悶葫蘆的模樣,劉皇帝倒被搞得有些鬱悶,自顧自地說着:“河南轉運使呂端,他當年入仕之時,比你還小几歲,然而同樣,事事謹慎小心,處處不與人爭,沉默寡言,安分守己,好像這朝廷是什麼龍潭虎穴一般!”

聽到這兒,呂蒙正臉上終於有了點變化,迎着劉皇帝好奇審視的目光,斟酌幾許,方纔從容道來:“臣本布衣,寒窯苦讀十餘載,幸遇聖恩,得列三甲,心中感懷不已。然自知才德淺薄,不敢張揚,唯有勤勤懇懇,觀政學政,冀望他日,有所成就,以報朝廷......”

“好了好了!”聽呂蒙正來這麼一段話,劉皇帝趕緊讓他打住,不由多瞥了他兩眼,心中暗思,這大概又會是個“標準”的士大夫。

“很多人一舉得中,便恣意張揚,得意忘形,看起來你確實不一樣,能有這份如履薄冰的心態,也算難得!”

盯着呂蒙正,劉皇帝目光炯炯,緩緩道來:“朕告訴你,朝廷選官舉才,資歷固然是重要的衡量標準,但並非唯一。持重守靜,謙卑低調,固然是良好的品質,朕也欣賞穩重處事的人,但若穩重過頭了,可就未必是好事了。

你才初入仕途,拿出點年輕的人銳氣與鋒芒來,在朝廷裡面,固然要少犯錯誤,但要學會做人做事,僅靠一份謙慎,成就也會有限!

若滿朝之中,都如你這般始終,豈不是暮氣沉沉的?大漢正如日高升,朕雖年邁,卻仍舊銳意進取,王溥雖老,卻還敢同朕據理力爭,是連朕都不怕得罪的,這也是你們該學習的......”

聽劉皇帝這麼一番教誨,呂蒙正似乎有所觸動,再拜道:“臣,謹記陛下教誨!”

“朕今日話有些多了!”看他這樣子,短時間估計是改不了的了,劉皇帝也就擺擺手:“你退下吧!好好辦差,用心爲朝廷做事,他日終究還是有所得的!”

“是!臣告退!”

待呂蒙正告退後,劉皇帝不由地搖了搖頭,這些個大臣,不論老少,在他面前表現得就像一隻只鵪鶉一樣,低頭垂翼,恭順地不得了。

有一說一,過去劉皇帝確實不止一次爲此自得,享受他們的敬畏,滿意他們的臣服。但是,時間久了,也是會膩的,如今的劉皇帝神格已鑄,也不需要臣僚們的戰戰兢兢來體現他的權威。

然而,隨着時間的流逝,大臣們偏偏就越發敬畏劉皇帝,在他面前表現得也是畏手畏腳的。見得多了,劉皇帝非但無法從中體會到多少得意,反而認爲他們是裝模作樣,哄着他玩。

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251章 壽國公第25章 開寶新政第1768章 崩第116章 涼甘瓜沙第54章 兵制改革2第71章 安東大開發2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48章 不安寧的四、五月第15章 荊南來使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94章 汝公出山第2200章 仁宗篇17 黨爭伊始第64章 朕要親征爲耿公復仇!第12章 方略第28章 下獄第275章 令人絕望的未來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仁宗篇4 範公秉政,苦苦支撐第71章 六合堤上第8章 瓊林宴第127章 不允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330章 小市民第101章 亂情控制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429章 向南!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309章 交待後事第215章 手忍不住顫抖第411章 政治危機第122章 奏章滿案第416章 尾聲第129章 漢師伐蜀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411章 政治危機第1693章 安西王第394章 還欠着外債第155章 河東風雲(2)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29章 太后的病第48章 不安寧的四、五月第336章 怪圈第77章 渦口之戰(1)第39章 濮州案(2)第7章 小張探花第116章 遼軍的異動第44章 太后相召第78章 三百與十萬仁宗篇7 官僚新貴,倒範集團第34章 苦難第145章 策勳御宴第139章 王昭遠:此乃戰機第6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118章 考慮結束戰爭第395章 大商人第69章 “鐵桿”盟友先掉鏈子第20章 小民猶能議國政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62章 奸宦昏主第57章 七月大朝第63章 朝廷應對第125章 頌公亭第245章 下一步戰略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293章 生於憂患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104章 平息第170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鍵政第427章 晉王要做忠臣第97章 再臨六合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第5章 堂議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第28章 封疆大吏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226章 馮道請辭第241章 至此戰罷第418章 洗禮第464章 甘州楊氏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1749章 調教契丹第96章 言官第95章 真定府、壽國公第277章 軍政安排第40章 開拓之志第170章 河東改制第132章 做媒第300章 靈州換任第118章 商賈第63章 武德奏事第27章 出兵爭論第409章 法不責衆第33章 兩廣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