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八十萬軍隊帶來的壓力

夏風習習,隨着三人的先後住口,水榭之間安靜了下來,只有腳下微微起伏的金明池水發出些許波浪聲。

見劉皇帝再度把酒杯往嘴邊送,高聳眉頭,一副酒入愁腸的凝思模樣,劉暘不由得抓住了劉皇帝端杯的手,關切地勸解道:“爹,還當少飲苦酒,保重御體要緊啊!”

“無妨!”劉皇帝輕聲回了句,他其實也就做做樣子,杯到嘴邊也就是淺淺地戳一口,但感受到劉暘有力的手,還是放下酒杯。

李繼隆見狀,則拱手語帶慚愧地說道:“是臣眼界狹隘,見識淺薄了,難曉得朝廷之爲難!”

“這不是你的問題,你在山陽漠南,能夠看到的自然只有那一隅之地,所說的,也切中時務,站在你這邊塞將領的立場,並無過錯,朝廷的爲難,自有我與劉暘及那些大臣去頭疼!”對自家女婿,劉皇帝的態度還是和藹的,感其愧意,還出言寬慰。

“不過!”劉皇帝轉頭看向水榭外的池面,那柔和波光在他深邃的眼神中閃爍着,嘴裡平澹道:“話既然說到這裡,也可以做些探討!你是邊將,對邊塞將士的情況也更加熟悉,依你看來,可有什麼妥當的辦法,既能緩解國家財政,也能保證疆土鞏固?”

這個問題,顯然是爲難李繼隆了,連他與大漢的宰相們,經過那麼多輪的商討,至今尚未拿出一個切實可行的辦法,李繼隆又如何能夠解決,問他也只是就着這個話題,把談話繼續下去罷了。

而李繼隆果然凝眉沉思幾許,然後有些意外地,對劉皇帝與劉暘道:“陛下,殿下,臣有一個想法,是否可行,還請審鑑!”

劉皇帝頓時來了點興趣,劉暘也看着李繼隆。

“你且試言之,不要有什麼顧忌!”劉皇帝道。

“謝陛下!”李繼隆謹慎行禮,然後說道:“陛下,時下大漢北疆邊軍的構成分爲幾個部分,以山陽爲例,都部署下屬的三萬步騎、諸關城堡鎮戍卒、定期輪換之禁軍、山陽都指揮司下屬兵馬,除朝廷正兵之外,還有幾千從諸族中徵召的蕃兵,以及一些鄉勇,在定期訓練之餘,也承擔着輔助戍防職責。

戍邊衆軍中,耗費朝廷錢糧最巨的,毫無疑問當屬朝廷正兵,因此,臣思之,若能提高邊地鄉勇在戍邊上的作用,那麼便可稍減朝廷正兵駐紮數目!”

聽李繼隆這麼說,劉皇帝眉頭下意識地跳了下,顯然是被李繼隆的話撩撥動了,眼神迅速恢復了清明,露出一抹思索。一旁,劉暘也顯得更認真了。

大漢軍費支出的居高不下,固然有國土廣袤而集衆兵而守之的原因,但究其根源,還在於募兵制度。

朝廷內外,不論是宿衛、禁軍,還是地方都兵、邊防戍軍,全都是由朝廷花錢徵募的。實行已久的輪戍制度,也只是在這諸種軍隊中進行輪換,用以平衡,加強朝廷對軍隊的控制。

而這些軍隊,都屬於脫產的職業士兵,他們不用種地,不用養蠶,只靠吃軍糧、得軍餉、給朝廷賣命生計。

戰爭年代,朝廷需要大量的軍隊,平內亂,卻外侮,一統天下,花費再大的代價,也得咬牙堅持。

但是,如今大規模的戰爭對大漢而言,基本宣告遠去了,在和平年代,再以昂貴代價,維持一支龐大的軍隊,就顯得費而不惠了。

大漢的正兵,可不只是把人募集起來就完事了,兵員素質要求高,訓練任務重,裝備精良,待遇方面也從來就沒低過,如此一來,朝廷養兵的耗費就更大了。

如今,僅大漢諸邊的戍防軍隊,就有三四十萬,倘若再皇城宿衛、拱護京畿及諸多重要關隘禁軍、腹地道州駐守的都指揮司兵馬以及已然超過七萬的水軍都算上,大漢的總軍力已然超過八十萬。

這八十萬的常備軍力,便是八十萬張不事生產、不躬田畝,只待朝廷餵養的嘴,而這些人,也都是青壯年,放到民間,都是最具價值的勞動力。而以大漢五千多萬的人口而言,以當下的生產力與社會狀態,實在不是一個小數字。

在這樣的情況下,也難怪朝廷內部,不管是政事堂,還是財政司,都不厭其煩地向劉皇帝請示,要削減軍隊,降低軍費,這絕不單純出於對軍隊、對武將的打壓,而是實實在在看到了常年維持如此龐大軍隊的危險。

軍隊每年的費用,在不斷上漲,看不到抑制的趨勢,而朝廷的財政收入,卻不是無限的,哪怕經過新一輪的財稅改革,也只是勉強彌補了當初的虧空罷了。

戶部尚書沉義倫去年就曾對劉皇帝說過,再這樣下去,他都不知道什麼時候國家財政會走向崩潰,態度很懇切,描述的後果很嚴重,當然,也引起了劉皇帝的擔憂與重視。

各路兵馬中,也就水軍好養些,一是不夠重視,二是人數少,三則是在海上貿易日益興旺的當下水軍也從中分了一杯羹,能夠彌補一些養軍的費用。

而陸上大軍,卻沒有那種得天獨厚的便利條件,各地倒是設立有一些軍田,但規模不大,也缺少耕種的勞力,於龐大的馬步軍體系而言,實在杯水車薪。

因此,當李繼隆提出加大鄉勇的戍邊職責,而減輕朝廷正兵的負擔時,劉皇帝的腦海中頓時浮現出徵兵制、義務兵等名詞。

而注意到劉皇帝父子的表情,李繼隆繼續道:“邊地不比中原內地,那裡條件更爲艱苦,生存於其間的百姓也更加剽悍,在武藝、兵器的訓練上也更積極,他們足以成爲朝廷鞏固邊陲的有力臂助!與此同時,用他們,所費的錢糧要比朝廷正兵少很多,他們也是就地守衛自己的家園、田土、牧場......”

“嗯!”劉皇帝輕輕地應了聲,沒有直接表態什麼,但這一字一音中,卻流露出諸多難言的意味。

見狀,劉暘精神頓時飽滿,看向劉皇帝:“爹,霸圖所言,不失爲一道良策,似乎可做嘗試!”

“這是要給大漢的兵制動刀子啊!”劉皇帝卻眉頭緊鎖,沉聲道。

。wap.

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159章 還朝第217章 大動干戈第89章 威壓王帥第135章 許州兵匪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349章 邊情第92章 大調整第133章 捷報第1764章 禁轎第252章 後蜀君臣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398章 虞美人第44章 聽政湖湘第31章 送行第340章 定論第397章 指點第162章 河東風雲(9)第105章 逐一接見第479章 開寶二十九年2第60章 皇后進言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154章 河東風雲(1)第53章 交代後事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114章 範質薨,帝不豫第322章 再啓西進第311章 舊識第109章 大相國寺第122章 相互誅心第280章 傳國玉璽的消息第137章 趙普的黑材料第255章 “社會實踐”第148章 教誨第277章 閒有目光向河西第239章 耀州之戰第487章 “驚喜”第91章 這個都不好遷第55章 燕王病故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協的,裝傻的,跑偏的第433章 韜光養晦第1717章 郭威終於走了第8章 巡視第397章 指點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75章 蜀定,凱旋第501章 最後的旅途1第51章 耿淑妃薨第160章 平定第82章 四件大事第315章 趙匡義有個大膽的念頭第345章 剝削者第112章 趙大之勇略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10章 老將出馬第161章 河東風雲(8)第255章 遼軍情況不容樂觀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260章 論婿第189章 燕王南來第1758章 關係經營第17章 輕取江陵1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218章 走私第67章 滿廷反對亦無效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467章 蕭思溫的價值第1787章 講個笑談,說個趣事第279章 中路軍之失第229章 血戰錦州第121章 父子異見第291章 酬功第400章 晚節不保第109章 在長安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9章 寫得不錯!第172章 川蜀定製,鍾謨彙報第309章 交待後事第230章 壓力都不小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第281章 使君赴任第96章 言官第194章 楊邠案(2)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264章 強硬的道理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406章 調任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288章 趙普使蜀2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390章 減丁政策,翻過那座山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197章 開封擴建第272章 困獸猶鬥第449章 皇帝對太子仁宗篇3 歐陽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