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開寶十三年下半年

bookmark

淑妃的死,在汴宮內是算是一件大事,這是由劉皇帝的態度決定的,爲此,劉皇帝還專門爲之進行了一場稱得上隆重的喪禮儀式,並給予陪葬的殊榮。

劉皇帝的陵寢,經過兩年的修建,已然完工封存,由欽天監選址,就在邙山深處人跡罕至之所,並由少府與工部聯合施工,秘密興建,連名字都取好了,曰高陵。

爲自己修建陵寢,劉皇帝雖然沒有鋪張,但也沒有過於吝嗇,仍舊是大興土木,不過,並沒有動用國家財力與人力,一切花銷都從他的小金庫裡出,這麼一來,倒也沒人閒話,也沒人敢閒話。而劉皇帝對陵寢只做了一個指示,隱蔽、安全、永久、牢固。

生沒能有始有終,死則再續前情,讓淑妃陪陵,也算是一種寄託吧。

劉皇帝爲淑妃的死,還是有些傷感的,但是這份傷感並沒有持續太長時間便恢復過來了,相比之下,劉暉與劉萱這兄妹受到的影響要更大,畢竟今後他們算是“孤苦無依”了。

而爲表示對淑妃的懷念,劉皇帝不只對以周昉爲代表的周氏族人有所恩待,更多的關懷還是賜與劉暉兄妹倆了。

對劉暉,劉皇帝賜其禮部侍郎頭銜,讓他正式從軍訓的苦海中脫離,開始也參與到朝廷事務中。平日裡,吃的穿的,只要能想得到的,也命人往吳國公府上送一份。

對五公主劉萱,劉皇帝也不時召到身邊關心一二,並且,親自同符後商量起她成年之後的婚事,下定決心要給她找一個良配,並且同意聽取她自己的意見,這樣的待遇,此前只有大公主劉葭享受到了。

當然,很多人都看得出來,劉皇帝的這份關懷,只是把對淑妃的那份愧疚寄託在這兄妹倆身上罷了。而這份餘蔭福澤是無法持續太久的,但即便如此,這份恩寵也讓宮裡人羨慕,宮外人議論。

事實上,對劉暉兄妹倆那無微不至的關懷,也確實沒有持續太久,到開寶十三年冬月之後,也就沒有後續了,劉皇帝恢復過去的狀態,日子照過,酒照喝,一切都是有如之前,彷彿沒有太大的變化,而淑妃也逐漸被人遺忘,從劉皇帝的釋懷開始。

在開寶十三年的下半年,朝廷最重要的大事,便是對兵制改革的正式推動,以東京禁軍爲試點,裁撤退役了官兵近五千人,爲更大規模的改革變動積累經驗,發現總結問題。

相比之下,朝廷中的局勢卻趨於平靜,主要在於在於趙、盧之間的矛盾,得到了暫時的緩解。

由於揚州案而引發的朝廷內部鬥爭,在劉皇帝的干涉下,平息了,以盧多遜的退卻畫上一個短暫的句號。

劉皇帝的那番強力敲打,還是很有效果的,盧多遜安分了許多,至少在開寶十三年的下半年,劉皇帝沒有再聽到盧多遜在趙普面前直眉瞪眼,吹鬍子,敲桌子。

劉皇帝所言,趙普畢竟是朝廷首相,必要的尊重還是該有的,盧多遜顯然聽進去了,當然也不敢不聽進去。

當盧多遜消停下來的時候,朝廷中樞,至少政事堂內,是和諧不少。以結果推論,盧多遜當真是朝廷紛爭的一個起因。

而在由盧多遜主導的對淮東道布政使楊可法的調查,也無疾而終,從秋後候陟等一批揚州案主犯人員被問斬後,就徹底停了下來,當然,這也是盧多遜妥協的一種表現,完全不得人心的事,盧多遜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去幹,最重要的是不能違背劉皇帝意志。

在這場趙盧之爭中,明面上來看,盧多遜消沉了,趙普應該得意纔是,但他根本得意不起來。

若說趙普沒有借揚州案整治盧多遜的想法,劉皇帝是不信的,或許趙普自己都不信。自從他拜相以來,與他搭檔的宰臣換了一批又一批,像宋琪、王溥乃至李業,都沒有讓趙普如此厭惡過,盧多遜這個人,性情自負高傲,作風也太剛硬,屢屢讓趙普下不來臺。

並且,野心也太過明顯,敵意太過濃厚,覺得自己擠壓了他的前程,一心想取自己而代之。凡事都可以忍讓,但是涉及到政事堂的核心權力,那半點都不能退讓的,此前的諸多容忍,也只是爲爆發一日積累。

揚州案,毫無疑問是一個機會,一個可以徹底拿捏的把柄,可以不停攻擊的破綻。拿下區區一個揚州知府候陟,顯然不是趙普的初衷,他的目標,是把盧多遜排擠出朝廷,甚至問罪都不是沒有可能。

然而,他們在政事堂爭鬥,劉皇帝則在崇政殿觀賞着,當裁判下場時,就屬於不可抗力因素了。

從結果來看,經過揚州案一事,盧多遜威信大跌,朝中一片蜚短流長。但趙普還真就開心不起來,盧多遜雖然受了懲戒,又是降級,又是罰俸,但這都是無關痛癢的。

更過分的是,劉皇帝把都察院交給盧多遜分管,名譽受損的同時,實權卻反而得到了增強,這如何能讓趙普接受

但是,心中再是不滿,也不好表現出來,還得誇劉皇帝英明,還得笑眯眯地認下。當然,最讓趙普忌憚的,還是劉皇帝的這種態度,這般扶持盧多遜,難保有朝一日,會真讓盧多遜取代自己,簡單地來看,左右不過是劉皇帝一句話的事情。

以趙普的精明,如何看不出劉皇帝用盧多遜制衡自己的用意,調其回中樞,就是爲了讓他與自己打對臺的。

這並不足奇,但趙普難以釋懷的是,爲什麼偏偏是盧多遜。宋琪、王溥他們多好,他們是君子,盧多遜可是個小人,小人也是最難防的。

此番盧多遜雖然吃了掛落,受了教訓,有所消沉,但這種人只要還有一口氣,說不準什麼時候,就會跳出來反咬一口,以做報復。

沒有千日防賊的道理,而經此一事,盧多遜顯然會更加難對付,這也是趙普最爲鬱悶的事情。

在趙普這樣的心理下,朝廷平靜的表面下,暗涌仍在悄然積聚,只待下一次的爆發,這本就是個循環往復的事情,只要盧多遜還在中樞,那就無可避免。

шшш ✿ttκǎ n ✿¢ o

當然,換個人也一樣,畢竟首相的位置只有一個,相權也是有限的,衆臣分食,卻又一個佔大頭,其他人都會想多佔點,這是人性,也是政治。只不過,換個人,或許不會向盧多遜那般激進,激進到毫無掩飾。

後退一步的盧多遜,也只是暫時熄了與趙普正面相爭的心思,但做事並沒有停下來,得到分管都察院的職權後,便是上任三把火。

第一把火便對都察院上下進行整頓,罷黜了一批在他眼裡“濫浮於事”的人,當然,很多人都知道,這是在打擊報復,因爲其中有些人是進言非議過盧多遜的。

第二把火則是按照劉皇帝的意志,以揚州案爲教訓,在朝廷內外再次掀起一波吏治運動,大力打擊貪腐枉法。

盧多遜是一點都不輕鬆的,同時,也通過在監察部司的工作,繼續發揚擴大着自己的影響力,只不過,人是得罪了不少,當然,他也不怕得罪人,畢竟都向劉皇帝賭誓了,寧願做孤臣,可不敢只嘴上說說。

。wap.

第1692章 香料之路 魏王奏章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217章 幽州行營第233章 漢騎出絕域第130章 喪國之約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第297章 新山陽第84章 夏州降第127章 魏博問題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179章 長教訓第156章 南唐來使3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157章 《刑統》將成第1734章 首級=賞錢第87章 對夏綏事宜第134章 班師還朝第94章 寬仁的處置第46章 糧與錢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13章 市井之聲第346章 文人風骨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亞風雲(中)第314章 門庭若市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第162章 晉公南遊見聞第428章 用心第393章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第348章 潘帥喜迎敵援第248章 西撤!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108章 後知後覺後怕第84章 夏州降第374章 推倒重來第1745章 東京大爆炸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140章 惱火的趙匡胤第420章 劉皇帝:皇子欠管教第312章 中宮虛懸,趙普索權第365章 看衰第74章 契丹高麗之事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169章 遼國政壇的暗流第113章 軍改伊始第305章 舊稅制下的地方現狀第394章 還欠着外債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125章 冬至宴第182章 邢州有變第343章 趙府君當權第197章 決斷!第373章 開寶九年已過半第332章 廣德殿婚宴第147章 中下層的機會第190章 治不好了第77章 安陽之殤第48章 處處矛盾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323章 漢遼第二次和議第1774章 又罷一相第1703章 如釋重負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1762章 契丹政變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1790章 憂勞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42章 嶺南在望第200章 誰能繼位?第2196章 仁宗篇13 帝國的棉第171章 我能說,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嗎第414章 雲消日出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106章 東京朝堂的反應第31章 議治湖湘第2056章 太宗篇3 皇帝的遺產第1725章 見微知著第504章 最後的旅途4第277章 軍政安排第15章 小人行徑第161章 河東風雲(8)第259章 兵臨樑泉第100章 河西大案第243章 不自知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351章 滿朝之中,只此一人第88章 秋後算賬(續)第32章 潞州震動第114章 範質薨,帝不豫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第154章 滅門第320章 改革干將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