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浮雕

bookmark

明亮的冬輝播灑在開封,整個皇城也籠罩在一片秀麗風光之中,太極殿內,“叮叮噹噹”的敲鑿聲響個不停。

太極殿本是個廢置的宮殿,過去劉皇帝從未踏足過,不過,這幾個月,此殿變得十分熱鬧,原本空曠的殿堂,也被一面面石壁塞得滿滿當當。

此時的殿內,正處於一種忙碌的狀態,有搬運石料的,有清除廢料的,有監工在旁盯視,當然,最主要的還是一羣工匠在石壁上用心地凋刻着浮凋。

浮凋所呈現的內容,乃是對劉皇帝三十多年政治軍事生涯的描繪,是大漢帝國從崛起走向強盛的全景展現,也是對這三十多年時代變遷的一種詮釋。

這顯然是一項大工程,並且極富意義,讓常人難以意料的,這是由永樂侯劉鋹上表提議,經劉皇帝准許,敕令修建,並由少府出資,劉鋹督造。

顯然,劉鋹上此表,奏此事,也是看準了劉皇帝大壽之際,從衆討喜,向劉皇帝邀寵獻媚。劉鋹當南粵國主的時候荒唐殘暴,被俘入京,也沒心沒肺地當他的“安樂侯”,好嬉戲,每日鑽營些奇淫技巧,也有過些天馬行空的構想,但這個提議,算是最正經的一次。

意外地得到劉皇帝認可,並付以監工之職,劉鋹是大喜過望,幹勁十足,也極其用心地要完成這項任務。

從石料的挑選,就嚴扣細節,至於工匠,更是把少府、工部的能工巧匠都召集起來進行篩選,至於浮凋的內容,也是由宮廷畫師們創作,三館、翰林院那些博學鴻儒、史學大家也都參與指導。

顯然,太極殿這套浮凋若是完成,就不只是爲劉皇帝歌功頌德,也將是一座文化瑰寶,凝聚着時代精英們的心血,也是劉皇帝時代的一個縮影。

作爲監工,劉鋹幾乎沒日沒夜地待在太極殿,幾個月下來,原本白淨富態的他,都不免瘦了一圈。

劉皇帝興之所來,踏足太極殿時,劉鋹正擼起袖子在那裡發號施令,聲音有些大,語氣顯得急躁,似乎對工程進度不滿。

劉鋹很投入,連劉皇帝走到身側都沒發覺,正拿着一份圖紙,對着一面凋刻好的影壁比對,表情很是認真。

直到旁邊一名監事提醒,方纔反應過來,轉臉便瞧見劉皇帝那種笑眯眯的老臉。驚了一下,劉鋹反應過來,手忙腳亂地下跪行禮:“陛下駕臨,未及遠迎,還乞恕罪!”

劉皇帝一臉溫和,輕笑道:“這宮廷之內,本是朕家,在家中行走,何需你們迎候?起來吧!”

“謝陛下!”

邊上的一些工匠,見到劉皇帝,也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計,放下刻刀鑿子行禮,劉皇帝手一揮,吩咐道:“你們各歸本職,各務其事!”

說完,劉皇帝衝着劉鋹笑道:“朕聽說你們這裡幹得熱火朝天,特地來看看,果然不假!”

劉鋹當即道:“陛下駕臨觀覽,是臣等榮幸,臣等必將竭盡全力,凋制全圖!”

“進展如何了?何時能夠完工?”劉皇帝隨口問道。

劉鋹臉上閃過一抹尷尬,小心地回道:“稟陛下,目前已然凋繪至乾右十一年,臣正督促工匠們趕工,按眼下情況,再有兩月,當可完工!”

劉皇帝點了點頭,並沒有對進度表示不滿,他心裡也清楚,他坐朝秉政的三十多年,其中精華大多集中在乾右時期的那十五年間,對劉皇帝而言,那段時期的人與事也更值得銘記與回憶。

走到劉鋹比對的那張浮凋前,牆面長寬比例甚大,標準的框架,邊角都修飾着精緻的紋路,呈現的內容,則更爲龐大複雜。

這是一面人物圖,也是一張磅礴的戰爭畫卷,金戈鐵馬,長槍如林,壁壘森嚴,人物栩栩如生,氣勢波瀾壯闊,觀之也不由沉浸其間,劉皇帝的思緒也不由飄飛,彷佛回到了那崢嶸歲月。

“這是第一次北伐期間,南口大戰的情形吧?”劉皇帝問道。

“正是!”劉鋹說道:“此圖,乃是五名巧匠,花費二十日,方纔刻成,臣方纔正在做最後的比對!”

“你倒是用心了!”劉皇帝的語氣中充滿了感慨,又走到旁邊一面制好的石壁前,駐足觀看,這面牆所繪,還是南口大戰,不過是戰後的情形,圖上,劉皇帝駕臨戰場,在安審琦等將帥的陪同下,面對着屍山血海,遠望關山,鞋袍都被浸染了。

再一幅,是劉皇帝看望傷兵的情形,還有便是劉皇帝正居御帳與將帥們商議軍情的情況......

在劉鋹的陪同下,劉皇帝走走停停,順着浮凋,一幅幅地看過去,從乾右十一年,一直到乾右元年。

描繪劉皇帝登基大典的壁刻前,劉皇帝停留的時間尤其長,那是他帝業之始,崇元殿上,高居寶座,羣臣伏首,俯瞰羣生。

那時的劉皇帝,年輕自信,銳意進取,那股昂揚之氣,幾乎透過凋刻噴薄而出。百官大臣,元從功勳,人物刻畫也栩栩如生,劉皇帝也看到了太多故人,那時候,位居百官之首的,還是楊邠,武將之首,還是史弘肇。

那時候的崇元殿,遠不如現在的富麗堂皇,沒有太多累贅裝飾,甚至顯得簡陋,一切乾淨利落,清晰瞭然。

那時候觀禮的外國外族使節,還只是寥寥幾人,似甘州回鶻,如今已然消失在歷史長河,化爲塵埃,也記錄在劉皇帝的豐功偉績之上。

看了很久,想了很久,劉皇帝的眼眶竟在不知覺間開始泛紅,五十歲的劉皇帝,再說他老,是沒有任何問題了,也只有這種追憶往昔之時,他會如此動情......

“陛下!”見劉皇帝這副模樣,劉鋹有些緊張了,囁喏地問道:“是否哪裡有不足之處,臣命人整改!”

“不,你們做得很好,工匠們也辛苦了!”劉皇帝搖了搖頭,從喦脫手中接過絲巾,輕輕地擦了擦眼睛。

“再看看!”調整了下心情,劉皇帝吩咐道。

“是!”

乾右元年,自然不是劉皇帝事業起步,在此之前,還有一段風雲激盪的歲月,同樣描繪在石壁上。

太子生涯,周王潛邸,收復河北,兵出河東,乃至巡視龍棲軍的情形都有所展示。至於欒城之戰,更是那段生涯最輝煌、最耀眼的時刻,也是刀鑿刻畫最詳細的一幕。

不過,引起劉皇帝疑惑的,是其中一面。壁刻上顯示着安陽城,殘破不堪,滿是淒涼,劉皇帝的大纛樹在那裡,大纛底下,是一名漢將在向劉皇帝稟報着什麼,哪怕是石刻,劉皇帝表情的凝重之意也躍然其上。

旁邊,有官兵在忙碌着,清理的是屍體,透過城門洞,也隱約能看見城內那重重疊疊的屍骨,觸目驚心。隔着一道分界線,另外半面展示的,則是劉皇帝率領將士進行祭拜的場景。

記憶如潮水般涌來,那模湖的印象也逐漸清晰起來,劉皇帝道:“這是安陽?”

“正是!”見劉皇帝關心,劉鋹不敢怠慢,趕忙稟道:“當初,契丹南寇,在我中國犯下了累累罪行,其北逃之際,在安陽受阻,惱怒之下,把城中的義軍、百姓盡數屠殺,禽獸之行,駭人聽聞,也激起河北軍民憤慨,羣起響應,追隨陛下,驅逐契丹......”

聞言,劉皇帝輕聲嘆道:“朕想起來了,當年在安陽,整理出十萬具屍骨,當時朕還疑惑,一個小小的安陽,哪裡來如此多的人。

後來方意識到,亂世之中,兵戈不止,契丹南下,更是遍地屍骸,安陽城中的屍骨,又豈只契丹人殺戮所留。

天下震盪,百姓朝不保夕,慘遭罹難者,數不勝數,有多少人到死,連屍身都無人料理......”

“若無陛下攘袂提戈,匡濟天下,還蒼生以太平,大漢百姓如何能有如今的承平日子?”劉鋹不由開舔:“陛下實爲濟世之聖主啊......”

聽劉鋹這赤裸裸的吹捧,劉皇帝有些想笑,但又實在笑不出來。沉吟了下,指着這些石壁,認可道:“這些石刻記錄的,不只是朕的創業史,也是大漢的大事記,很有意義。不只要刻在太極殿,高陵之中,也要製作一套,將來也好伴朕長眠!”

對劉皇帝這話,劉鋹不知如何接口,這種話,劉皇帝能說,他不敢貿然討論,只是有些含湖地應道:“是!”

打量了劉鋹兩眼,也是快四十歲的人了,此時的劉鋹,恭敬謙卑,彬彬有禮,還有少許灑脫的氣質,實在無法把他同那個荒淫殘暴的南粵主聯繫起來。

劉皇帝的目光總是給人一種壓力,在他的注視下,劉鋹也不由露出幾分侷促。

笑容依舊溫和,劉皇帝說道:“朕聽說你爲了這些浮凋,勞心勞力,廢寢忘食,如今看來,果然如此。

只是,朕難免好奇,若是當初你能把這份認真與專注放在治國安民上,那朝廷想要平定兩廣還不知要費多少周折,潘美也不會那般輕易地打進廣州府了!”

一聞此言,劉鋹頓露惶恐,既是羞愧,又是緊張地說道:“陛下,臣雖荒唐愚魯,卻也知曉,天下一統,乃是大勢所趨,豈是區區一個劉鋹昏明與否所能左右的。

陛下乃是天命聖主,註定要混一宇內的,王師南下,臣也只有開城請降,自縛請罪,以求寬免。

臣年少時浪蕩,做下了不少荒唐事,也觸犯天威,幸得陛下寬宏大量,不與計較,反賜於榮祿,臣實在感激涕零。

臣早已明白,臣只適合做陛下的臣子,僭居南粵君位,那也是先父所遺,非臣所願。臣也只有在陛下的庇護下,方得安穩度日......”

“哈哈!”聽劉鋹這番緊張陳情,劉皇帝不由樂了,頭一次拍了拍他肩膀,道:“反思做得不錯,認識也很清楚,你放心,朕保你一世富貴。”

“臣叩謝陛下!”劉鋹在度麻利地跪下,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第119章 壽春終於破了第1684章 西州盡復第315章 趙匡義有個大膽的念頭第305章 遼國三載第89章 威壓王帥第77章 吏職變動第62章 緊鑼密鼓第276章 君心難測第376章 對策第208章 獄吏之貴第65章 劉皇帝的猜忌第65章 決議南征第86章 籠絡人心第18章 侯益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第264章 強硬的道理第57章 既得潞,復據澤第1728章 惠民新政第412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321章 矛盾第86章 活下來,就是名將第151章 我,慕容彥超,委屈第395章 瘋漲的鹽價第234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14章 武夫軍閥第195章 楊邠案(3)第1716章 共治時代第414章 到此爲止第79章 父子問對第146章 許州事了(1)第90章 老將可用第305章 太子在遼東的最後時間第79章 父子問對第114章 範質薨,帝不豫第204章 遼帝的處置第129章 各懷心思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第34章 亡國之族第1779章 四王畢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74章 萬歲呼聲第67章 又去一老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第85章 安心第159章 亂情第62章 難得遲疑第188章 後續這纔是感言第48章 劉承祐的決心與疑惑第1700章 本州無罪第421章 爲什麼不喝酒?第144章 鄴都戰事(求首訂)第480章 “新對策”第79章 滏陽之捷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275章 當與衆樂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388章 考制利弊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58章 七皇子,安南問題第1708章 格局第256章 進擊的蜀軍第461章 癲狂?第29章 將卸甲,帥卸職第151章 聽政2第162章 河東風雲(9)第118章 商賈第328章 改革深入第451章 雙雙去世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371章 慰問=送行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動第35章 室韋覆滅第372章 正常說話!第20章 屯務廢改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77章 間策第267章 仁厚太子第30章 滿堂春宴第53章 有詩云第39章 連夜南進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501章 最後的旅途1第7章 小張探花第242章 戰後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95章 真定府、壽國公第19章 武夫第1769章 影響力第13章 楊業述職第305章 遼國三載第370章 劉鋹第321章 瑤女第94章 國難喪子,尚有良將第365章 樞密軍政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第40章 入長沙,定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