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兄弟

劉皇帝花了足足一個時辰,接見劉昉一家,沒有像往常一樣問些河西、安西地方的軍政民情,只是閒話家常,溫言關懷。

這個時候的劉皇帝,顯得通情達理,主動讓他們去秋華殿拜見折賢妃。劉皇帝自己心裡也有數,折娘子絕對比他更關心、更思念兒孫。

劉皇帝雖偶有動情時,但面對這些皇子的時候,還是皇帝角色的份量更重一些。

當然,比起其他人,賢妃又要幸福些,兒女生得多,還有如劉昀、劉曖、劉曉、劉蕾幾名經常在京的皇子皇女陪伴看望。

像高貴妃,她一共就那一子一女,結果全都到北疆去了,在外之時,身邊連個陪伴的人都沒有,劉皇帝是不能指望的......

還是劉晞孝順,念及母親孤獨,兩年前回京之時,把長子地劉文海留在瑤華殿,代爲盡孝。

汴宮中的秋華殿,就如它主人的性格那般,低調內斂,不見任何張揚奢華。領着妻兒前來拜望,越是靠近殿宇,注意到那熟悉的景象,劉昉也不禁涌起一陣激動的情緒,腳步也不由急切了些。

“四哥!四哥!”不過,還未到正門,便被身後一陣喜悅的高呼叫住了。

宮禁森嚴,敢在這宮廷之內大呼小叫的,當然也只有那些天潢貴胄了。回身一看,卻是齊國公劉昀。

這麼些年了,劉昀收斂了些浪蕩的性子,也幹了些正經事,不管是出使高麗、日本,還是巡視東南,都做出了些成績,盡了一份職責。

不過,劉皇帝還是沒有賜他王爵,爲此,有人就不禁猜測,皇子想要封王,就得去戍邊。

大漢如今,一共就六個親王,除了劉承勳、劉承贇之外,剩下的三個皇子親王,可都在邊陲。而到目前爲止,也僅有這三人。另外就是劉旻,劉皇帝也早有意把他外放了。

關於那衆多的皇子如何安排,劉皇帝這邊始終沒有個定論,至今形成定製的,只是在皇子的學習教育方面,後來加了一條,需要兩年以上行伍鍛鍊。

過去那麼多年,也唯有十一皇子劉晗因爲身體的原因,免於軍中打磨。但是,對諸皇子,能夠稱得上重用的,也唯有劉煦、劉晞、劉昉這三王。

至於其他皇子,當初還年少,也不好用,因而留待其長成,再做安排,還是個拖字決。但如今,諸皇子都陸續長成了,連十二皇子越公劉晗都二十一歲了。

但是,如何安排他們,劉皇帝心中仍舊沒個定數。按照劉皇帝“樸素”的家天下想法,把他們也安排到地方坐鎮,是一個比較傾向的選擇,但是,如果這樣做,他心裡又不放心。

一是不放心他們的能力,可不是每個皇子都有三親王久經打磨方成的素質,另一方面,則是顧忌會埋下隱患,不論漢之七國、還是晉之八王,都是前車之鑑。

若像大明那般把宗室豬養,又不是劉皇帝樂意看到的,他本能地覺得,宗室還是需要有一定實力的,若大的帝國,也需要宗室的力量去維護。朝廷內部,若只有勳貴與官僚,也不夠平衡與穩定。

然而,想法再多,都沒有一個最終的定製。也只有在這等事上,劉皇帝纔會如此遲疑,而猶豫了這麼久,仍舊難以下定決心。

這些年下來,對長成的皇子,劉皇帝也都做了安排,並且基本都安插這朝廷諸部司中歷練,各兼職事,但這種安排,很保守,連地方道州都不輕易委派。

猶豫歸猶豫,但日子還得繼續過。

而對劉昀而言,不論旁人如何猜測議論,他倒是一如既往地灑脫,絲毫不以爲意。人總是隨着年齡與閱歷的增長而變得成熟,劉昀也是一樣,雖然還是當着他的“逍遙公”,但整個人看起來,確實穩重很多,畢竟已經二十八歲了,也蓄起了鬍鬚。

“五弟!”見到劉昀,作爲胞兄的劉昉也開懷大笑,快步迎上前,兄弟倆用力地擁抱了一下。

“又是兩三年未見啊,前幾日,我還在念叨,說四哥此番是要回京的,果然,這唸叨還是起了作用......”面對劉昉,劉昀顯得很熱情,笑呵呵道。

劉昉似乎也被感染了,臉上釋放着笑意,道:“爹五十大壽,怎能不回來!”

上一次,兄弟倆見面,還是在劉皇帝秉政三十載的慶典上。劉昀道:“那是應該的,娘也十分想念你,想來也得到消息了,快進殿吧!”

“好!”

說着,劉昀主動當起引路人。

一路走,一路閒談,打量了劉昀兩眼,劉昉目光中帶着兄長的親切與認可,說:“五弟,不錯,越發穩重了!”

“穩重這個評價,可與我無關!”劉昀呵呵一樂,說道:“前兩日,還被爹叫進宮中訓了一頓!”

“哦?”與劉昀來往交談,總是讓人心情愉悅,何況是親兄弟,被其感染,劉昉不由問道:“你又因何事惹爹生氣了?”

“無甚大事!”劉昀一臉輕鬆地說道:“爹下令在太極殿打造浮雕壁刻,以記敘大漢三十載風雲,我耐不住好奇,跑到太極殿,同工匠們請教鑿刻。我如今在工部任職,親自動手,也是在其位,謀其職位,沒曾想爹聽了不高興......

適才我就在太極殿,在雕鑿乾元殿宴上我自己的人物刻畫,聽到四哥回來了,放下鑿子,就趕來了。我知道,你見完爹,肯定會來秋華殿的......”

劉昀描述得輕鬆,劉昉聽得也不禁會心一笑,衝他道:“看來我方纔確實說錯了,五弟你還是沒變,還是這般瀟灑自在,令人佩服啊!”

“我且當四哥在誇我了!”劉昀呵呵一笑:“我不如哥哥們成器,無法承擔重任,就只能讓自己獲得自在些了......”

“不然!”劉昉卻輕搖頭,說:“我雖在西北,卻也聽了些你的事情,聽說你當年出使日本,大展國威,回朝之後,又代天巡狩,視察江南,糾察時弊,這些可都是爲國盡責啊!”

提及此,劉昀還是一副樂呵呵的樣子,擺擺手道:“日本東夷小國,我一去,他們自然奉若上賓,格外敬畏,都不需我多說什麼,卑辭厚禮的。至於巡視江南,估計爹是念我飄洋過海辛苦,犒勞我,讓我去遊山玩水的......”

。wap.

第96章 李少遊的新去向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476章 趙匡義留臺喪龍鍾響第188章 永清軍議第141章 納降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464章 甘州楊氏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諫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第112章 整風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183章 李相爲帥第2145章 世宗篇20 劉旻走了第1677章 軍議與戰爭利器第1707章第134章 班師還朝第2137章 世宗篇12 中亞風雲(上)第458章 小器、雍王進言第402章 太子有後了第396章 外放成都府第1738章 逆賊授首,準備撤軍第162章 出遊攜新婦第86章 籠絡人心第360章 主持善後世宗篇45 漢金衝突第73章 西北隱患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1677章 軍議與戰爭利器第147章 中下層的機會第8章 這就是真相?第80章 壽宴上不對勁姐夫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49章 花裡胡哨不管用第120章 開始着手對付遼國第1789章 “猴子”的反應第43章 東京聲色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336章 橐相第79章 勢孤危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18章 詔議國策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451章 完顏來朝,東北將亂第377章 難知禍福的決議第378章 遼國近況第9章 啖耳將軍亦回京第105章 河北局勢第131章 和議達成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國第268章 機遇第77章 嚇人第332章 廣德殿婚宴第369章 找上門來第39章 長沙第352章 皇城使和他的義子第120章 折家第449章 宦官之間的撕咬第171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2第58章 回師第101章 劉知遠在洛陽第514章 最後的旅途13第122章 睡仙第498章 六十年來第一遭第1768章 崩第80章 一意孤行第91章 欒城之戰(3)第44章 太后相召第26章 名將第260章 論婿第248章 兩戰破寨第323章 黨侯的智慧第416章 面試第78章 南北併發第77章 安陽之殤第332章 廣德殿婚宴第82章 不手軟第369章 找上門來第167章 請辭第8章 這就是真相?第1752章 放手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時代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289章 趙普使蜀3第188章 永清軍議第415章 血色將至第372章 正常說話!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第39章 連夜南進第17章 附議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奪嫡第443章 板子來得毫無徵兆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16章 新勳爵體系第243章 向遼陽進軍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491章 區區九品,亦敢通天第140章 殺心大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