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後知後覺後怕

bookmark

燈火闌珊下,汴河水面也是五彩斑斕的,水波盪漾,哪怕在黑夜中也有些晃眼。輕舟悄然而來,又悄然而去,王寅武獨坐船頭,身上罩着黑袍,兩眼出神地盯着水面。

此時此刻,他的心情就如這水面一般波瀾起伏,又覺得自己就如這江上輕舟,隨波逐流,不能自由。

今夜與盧多遜的一番會面,讓王寅武大開眼界的同時,也感到深深的驚悚,一種恐懼感洶涌向他襲來,越是深思,則越覺恐懼。

他與盧多遜相識相交快三十年了,過去一直覺得還算了解此人,盧多遜給他的印象也是精明、自負,但今夜卻見到了一個真正的盧多遜。

盧多遜那番議論,徹底刷新了王寅武的一些認識,對朝廷的,對皇帝的,也有對他自己的。

過去王寅武覺得自己很重要,也認爲自己是個人物,堂堂的武德使,掌管着大漢最龐大的特務機構。

然而,經過盧多遜那番話的震動,王寅武方纔恍然覺察,自己或許只是盧多遜意圖對付趙普的一個工具罷了。

在武德司,他可以一言九鼎,頤指氣使,但於朝廷而言,份量實在不高,也沒有什麼真正的話語權。

而眼下,他已經深深地陷入其中,此前或許沒有什麼太深的感觸,甚至覺得自己很聰明,有一個可以仰仗的盟友。

但現在,王寅武是真的有些怕了,尤其在盧多遜那“洗腦”般的解釋之下,就更覺心驚了。

王寅武支持盧多遜搬倒趙普,兩人之間的關係,倒是次要的,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這些年承受的壓力有些大,不只是皇城司,還有朝廷。而朝廷,明面上可是趙普主導的。

但是,若真亮明旗幟,與趙普作對,那王寅武也難免心頭髮虛,當然更重要的,還是劉皇帝的態度如何。

而一想到劉皇帝,王寅武這心頭的忐忑,就更加重了。他這個武德使,與盧多遜如此勾結串連,武德司更逐漸成爲朝廷黨爭的工具,參與到相權的爭鬥中,過去有所忽視,但反應過來之後,那種莫名的恐懼感是壓都壓不住。

驀然回首,王寅武頭一次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犯忌諱了,而且足以致命的大忌!

當此之時,盧多遜若是發動“倒趙”,成功也就罷了,萬一失敗了呢?雖然盧多遜言辭鑿鑿,說得很自信,但依王寅武看來,盧多遜也沒有十分的把握。

而一旦事敗,盧多遜不會有什麼好結果,牽連出自己,那自己的下場,恐怕比盧多遜還要淒涼。因爲,自己也犯了一條重罪,欺君之罪,當武德使罪犯欺君,那麼可以想見會是怎樣的結局。

趙普是那麼好對付的嗎?還有盧多遜所提及的趙匡義,以及他所說的外戚、勳貴們,那些人又能提供多大的助力?

最重要的,皇帝的態度如何?皇帝陛下的心思是那麼好猜的?他當真對趙普不滿了,你盧多遜是否太想當然了?

思考越深,想的越多,王寅武就越覺恐怖,汗珠不自覺地從額頭滑落,青筋都不由露出。勐得掀開遮擋的簾布,王寅武扭身朝後方張望兩眼,那艘畫舫依舊安安靜靜地漂浮在河中,燈光晦暗不明,但王寅武總有種感覺,盧多遜依舊倚欄獨立,注視着自己這艘輕舟。

此刻,王寅武真有股衝動,調轉船頭,回去見面盧多遜,好生勸說一番。盧兄,咱別搞事了,你當你的宰臣,我當我的司使,安享富貴,不是很好嗎?

然而很快就放棄了這個衝動的念頭,盧多遜是什麼樣的人,他多少是瞭解一些的,若是能夠輕易勸阻得了,那就不是盧多遜了。

更何況,籌謀許久,準備了那麼多東西,哪怕有些遮掩,又豈能天衣無縫。如今,盧多遜或許是箭在弦上,而他王寅武,又何嘗不是騎虎難下。

上了盧多遜這艘船,哪裡能夠輕易下得了,他王寅武已經深陷其中,不可自拔,這或許也是盧多遜敢於如此與自己交心的緣故吧。

而思及盧多遜適才的表現,一方面是爲了安自己的心,另一方面,又未嘗沒有警告自己的意思。都是一根繩上的螞蚱,都逃不了。

人心從來都是最難測的,王寅武與盧多遜這二人,前一刻還在把酒言歡,此一刻已然有些離心背德了。

從靠岸登陸,到乘車回府,王寅武始終陰沉着一張臉,時而憂慮,時而恍忽。馬車輕馳於開封平坦的石板街道上,發出清脆的聲響,輾轉穿過幾座街坊,快至王寅武府邸時,他忽然喚道:“停車!”

車伕勒繮,策馬隨從的下屬湊上前來請示。王寅武一時沒有做出什麼吩咐,躲在車廂內,猶豫良久,臉上露出少許掙扎,終於沉聲道:“去趙相公府!”

趙普的府邸,坐落在皇城西南側的延康坊內,離大內很近,是劉皇帝賞賜,爲方便趙普進出皇城辦公。

當朝宰相的府邸,自然獨具一格,別有一番氣度,雖然沒有過於奢靡浮華,但威風十足,高門大戶,讓人嚮往。

雖至深夜,但府門前的燈光下,仍舊依稀可見幾輛車駕,從早到晚,總是不缺登門拜訪的人,哪怕大部分人都難以見到趙普,甚至連門檻都難以跨入,但拜謁者積極的熱情卻從未被澆滅過。

王寅武的車駕,在街道盡頭停下了,遠遠地望了望趙府門前,眉頭微凝,猶豫之色再度顯露於他臉上。

“司使,要不要去側門?”隨從貼心地建議道。

王寅武張了張嘴,沒有接話,擡起手,很快又放下,猶猶豫豫,踟踟躕躕,良久,別過頭,肅聲道:“不去了!調頭回府!”

隨從有些意外,但感王寅武那明顯不妙的心情,也不敢再多嘴,恭敬地應了聲:“是!”

馬車施施而行,車輪滾壓過地面,顯得十分厚重,可與王寅武沉重的心情相較。再歸府邸,這回王寅武下了車,但是,在府門的匾額下,又不由住步。

來回踱走一番,經過一場複雜的心理鬥爭,嘴脣都咬破了,王寅武終於下定決心一般,嘴裡呢喃道:“盧兄,恐怕要向你說聲抱歉了......”

第8章 宰臣間的齟齬第85章 郭榮給的驚喜第1762章 契丹政變第61章 趙二爲官第70章 大禮第215章 郭、李之爭第67章 滿廷反對亦無效第29章 請纓第7章 風波第106章 誘惑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130章 御漢大計第60章 狠狠敲打第355章 理智歸理智,仗還得打第74章 契丹高麗之事第132章 不惜代價第217章 幽州行營仁宗篇7 官僚新貴,倒範集團第302章 奚王來朝第194章 減稅難第57章 既得潞,復據澤第119章 回京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呂風波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動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161章 折氏進宮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48章 處處矛盾第472章 一山豈能容三虎第13章 戰爭的腳步正在迫近第164章 重返晉陽第81章 內外變動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第355章 理智歸理智,仗還得打第2106章 太宗篇53 遲暮第294章 北伐的尾聲3第24章 人事調整第96章 言官第295章 北伐的尾聲4第458章 再臨東京第148章 第三次西征第169章 王溥的補充第1799章 宿醉風波第98章 灰溜溜地滾回去第269章 軍事會議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2068章 太宗篇15 熱鬧的夜第44章 箇中弊端第344章 王師已過大江來第29章 勸諫第113章 西使歸來第4章 見完這個見那個第93章 升遷第216章 初夏第126章 再度南征第141章 祭關公第75章 西北邊報第1737章 生民百遺一第2095章 太宗篇42 三項任命第69章 張彥威之死第73章 西北隱患第345章 剝削者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116章 掙扎無力第271章 青年驍將第 283章 皇帝還朝第162章 兵事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118章 考慮結束戰爭第349章 邊情第494章 輕輕放下第118章 查抄第162章 薨逝第72章 雷王之爭,西北現狀第255章 雍王犒軍第1805章 度日如年,駙馬張璟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90章 老將可用第56章 一戰定河西第172章 潦倒的鐘謨第13章 戰爭的腳步正在迫近第121章 登乾元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24章 巡遊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99章 御帳議戰第481章 行宮第198章 秋獵第162章 兵事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219章 八月戰爭第220章 陣斬高模翰第168章 金陵主臣第130章 監察系統的變動第31章 邊公在任第37章 覆滅在即第407章 麻煩第206章 武德司獄第299章 遼國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