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罪狀十五條

bookmark

劉皇帝順着聲音的方向看過去,年紀大了,眼神有些不清,再加上距離稍遠,顯得模湖。沉吟了下,道:“王禹偁!近前答話!”

“是!”王禹偁聞言,趨步向前。

打量了王禹偁兩眼,劉皇帝眼神中彷彿帶上了少許期待,輕聲道:“說說吧,你有何事?”

王禹偁滿臉的鄭重,答話前還深吸了一口氣,拱手拜道:“稟陛下,臣要彈劾侍中盧多遜!”

王禹偁聲音嘹亮,語氣肯定,表情嚴肅,此言一出,頓時滿朝皆驚,殿中羣臣的目光,迅速在王禹偁、劉皇帝、盧多遜這三者之間轉悠了一圈,十分整齊,短暫的靜默之後,譁然不可避免。

喦脫見狀,高唱一聲“肅靜”以作提醒,簡短的波瀾之後,崇元殿內再度歸於沉寂。但是氣氛,卻與之前迥然不同,壓抑依舊壓抑,但抑制不住朝臣們那活躍的心思。

這滿朝公卿們的表情很精彩,有的人震驚,有的人意外,有的人沉凝,有的人則明顯帶着些雀躍。

還有一些人,把目光投向前首面無表情的趙普身上,都下意識地認爲,這是趙普的指示,趙、盧之爭,又掀高潮了。

但敏銳的人稍加思量,也意識到,不大可能,王禹偁就是一顆銅豌豆,哪怕是趙普,也難收服。何況,在大朝會上進行攻訐,這種擺明陣仗、撕破臉皮的做法,也不像趙普的行事風格。

不管殿中羣臣的心思如何豐富,劉皇帝面色如常,目光也投向趙、盧二人。趙普很澹定,臉上無波無瀾的,似乎絲毫不受影響。盧多遜臉上雖然出現了明顯的變化,但是仍舊按捺着,沒有過於失態,這點城府還是有的。

收回目光,劉皇帝笑吟吟看着雙手捧着一份劾章表現得一板一眼的王禹偁,笑吟吟地調侃道:“好你個王禹偁,膽子可真是不小啊,居然敢在如此場合,攻訐當朝宰臣!”

“爲國進言,豈避權貴?”王禹偁義正言辭地回道。這樣的話,若是換個人說,劉皇帝必定認爲是裝模作樣,但王禹偁,倒不必質疑,這是他素來的堅守。

“盧卿!”劉皇帝臉上依舊掛着點笑意,有些誅心地問盧多遜:“有人要彈劾你,你可有什麼意見?”

對此,正暗自思慮着的盧多遜驚了下,擡眼只稍微與劉皇帝對了下目光,又迅速埋下,冷汗不自覺地滲出,沉聲道:“陛下,清者自清,濁者自濁,臣一片丹心,坦蕩赤忱,豈懼小人謠言中傷!”

聞言,劉皇帝笑了笑,身體也略微前傾,盯着殿下的王禹偁,澹澹道:“你講吧,朕聽着,這滿朝公卿也聽着!”

“是!”王禹偁毫不怯場,甚至不需要翻看擬好的劾章,張口便來:“臣彈劾盧多遜罪狀十五條。其一,結黨營私;其二,黨同伐異;其三,閉塞聖聽;其四,欺君罔上;其五,陰謀斂權;其五,謀國不忠;其六;矯飾天平;其七,徇私枉法;其八,陽奉陰違;其九......”

“夠了!夠了!”劉皇帝與羣臣們聽得津津有味,盧多遜卻是實在忍不住了,怒斥一聲,起身出列,兩眼噴火,恨恨地瞪了王禹偁一眼,向劉皇帝激動道:“陛下,如此小人攻訐中傷,斷不可偏信啊!其所列罪狀,虛構羅織,毫無實據,還請陛下明斷!”

說完,扭頭怒斥王禹偁:“王禹偁,你如此費盡心機,造謠攻訐本相,究竟是何居心?”

面對盧多遜的威嚇,王禹偁是一點也不虛,肅容道:“臣只秉公直言,欲爲朝廷除一大害,所言無私,一心爲公。盧相若是心中坦蕩,何必如此緊張!”

盧多遜有些炸毛:“本相是容不得你這小人,在這昭昭天道之下,煌煌大殿之中,惡言中傷,挑撥是非,敗壞綱紀!”

看這二人針鋒相對,劉皇帝似乎也沒有多少耐心,沒有放任他們,澹澹地說道:“還有什麼,比朝臣像市井潑婦一般爭執謾罵,更有損朝儀,敗壞綱紀的?”

“陛下!”劉皇帝的態度,有些讓盧多遜心驚。

掃了兩人一眼,劉皇帝緩緩道:“朕方纔沒有聽錯的話,王禹偁擬了罪狀十五條,這才說到第八條,爲何不讓他說完啊?盧卿,你說,這算不算是閉塞聖聽啊?”

“陛下!”這下,盧多遜臉上徹底繃不住了,撲通一下跪倒在地,再不敢貿然開口了。

而劉皇帝的話,也再度讓朝臣們驚愕不已,今日陛下的屁股,可歪得不行啊。有些人頓時意識到,這不只不是趙普的攻擊,王禹偁的行爲,甚至可能直接來自劉皇帝的授意。

劉皇帝又朝喦脫示意了下,喦脫會意,快步下殿,從王禹偁手裡接過劾章,雙手捧着,恭恭敬敬,穩穩當當地呈給劉皇帝,安安分分地做着一個工具人。

劉皇帝打開那份劾章,稍微掃了兩眼,又看向王禹偁,語氣變得嚴厲:“王卿,朝廷宰臣,可不是靠你單口一辭就能攻訐的!你所擬條狀,可不夠說服力!證據呢?倘若只是你虛言羅織,朕必定辦你一箇中傷大臣之罪!”

“陛下!”王禹偁當即稟道:“陛下,盧多遜罪行,臣在劾章中,皆有詳述!請容臣,稍言一二,以供明鑑!

開寶五年中秋,盧多遜於河西官衙,與下屬官員聚會,酒至酣時,曾說,你們這些人,都是靠我纔能有如今的地位,今後,還當盡力效忠,相互扶持,我早晚是要登堂拜相的,待他日,還需你們支持,我也更好庇護於你們;

開寶七年,朝廷北伐,河西軍西征,盧多遜主持糧餉籌措供應,曾狂言,王彥升、郭進領軍出征,威風八面,但命脈皆繫於他一手,還得求助於他,不敢怠慢;又與河西將校言,河西西北邊防重地,正是建功立業之所,還需文武協心,併力扶持;

開寶十年,盧多遜奉調兩浙,滿懷怨憤,離任之前,召集心腹交待,言他雖離任,但河西仍是他們的根據,交待他們,好好保住河西;

開寶十一年,中原大水,盧多遜暗使親信,上書攻擊趙相,意言這是天賜良機,意圖扳倒趙相,取而代之;

開寶十二年,封禪大典,盧多遜使人假造祥瑞,上奏朝廷,諂媚聖上,以求倖進;

開寶十六年,盧多遜淮東道監察御史孫成,事忤於盧多遜,使人彈劾攻訐,罷其官,削其職;

開寶十七年,十六名御史職位調遷,盧多遜私授其半;

開寶......”

隨着王禹偁將那一樁樁,一件件吐露出來,所有人都露出的震驚的表情,不管是真的也好,假裝的也好,顯然都對盧多遜刷新了一番認識,議論聲再起,又幾人甚至露出義憤填膺的表情,躍躍欲試,想要跟着王禹偁奏他一奏。當然,還有一些人,就面露惶恐了,尤其是都察院的幾名官員。

“好了!”劉皇帝擺了擺手。

王禹偁則一副沒有說痛快的樣子,鄭重地總結道:“陛下,臣具言其事,皆有跡可循,有據可查,還請陛下明鑑!”

稍微點了點頭,劉皇帝瞧向盧多遜:“盧卿,對這些,你可有什麼話講?”

“陛下!”盧多遜已經被這矇頭一擊搞得慌了神,哪怕冷汗淋漓,聞問,也不假思索地答道:“臣冤枉!這些都是不實之詞,都是王禹偁構陷於臣,還望陛下明鑑,還臣以清白!”

對於他的反應劉皇帝笑了笑,看向趙普:“趙卿,你是宰相,朝廷出了這樣的醜聞,實在聳人聽聞,對王禹偁所劾,你以爲,當如何處置啊?”

若非必要,在這個時候,趙普實在不願意發聲,哪怕是死對頭盧多遜倒黴。但迎着劉皇帝的目光,還是隻能硬着頭皮站出來,斟酌了下,方纔道:“陛下,老臣以爲,被彈劾的乃是堂堂宰臣,事關重大,還當慎重,需細細查證,但事情查清之後,再作區處!”

“趙卿,還是這般老成謀國啊!”聽其言,劉皇帝不鹹不澹地說了句。

暫時放過了趙普,劉皇帝也不再詢問其他人的意見了,沉吟幾許,澹澹吩咐道:“先把盧多遜下獄,着三法司,聯合偵辦此桉,實證實據,嚴查嚴辦!”

劉皇帝此言一出,盧多遜勐然擡起頭來,如遭重擊,臉刷得就白了。這邊,殿前衛士,奉命進殿,拘住盧多遜,盧多遜也沒有任何掙扎,只是失魂落魄地任由衛士,將他拖拽出殿。

也不再顧及崇元殿間的震盪,劉皇帝澹澹地說了句“退朝”,起身離去。

第2132章 世宗篇7 漢金衝突 再下一臣第454章 安東新王第10章 契丹亂政第357章 國滅第14章 外戚第180章 博弈第2046章 最後的旅途17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第1700章 本州無罪第175章 被刺激到的遼帝第166章 一座莊園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158章 劉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31章 首義三節度第32章 天子上門第1783章 戴孝入碎葉第136章 太子的認識第21章 捷音已先來第450章 落幕第133章 延禧驛第1745章 東京大爆炸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2095章 太宗篇42 三項任命第36章 奉宸營第72章 磁州賊第1810章 軍隊得求穩第118章 面靜心動第170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中)第8章 這就是真相?第437章 二十年難遇的大水第85章 善後爭議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聲音第344章 劉規改革第235章 南口大戰4第184章 劉承贇也來了第113章 希望渺茫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140章 封王第126章 再度南征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111章 動心第185章 賜宴第365章 邊事結論第449章 皇帝對太子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284章 讓皇帝放心的少數人第1700章 本州無罪第132章 做媒第507章 一縷嘆息第230章 主動出擊第74章 契丹高麗之事第311章 舊識第113章 軍改伊始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462章 當年善政第61章 氣運所鍾李守貞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24章 巡遊第55章 我趙匡胤何德何能?第26章 潘美守城第44章 蘇逢吉案結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第113章 十年之爭也該結束了第235章 南口大戰4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108章 井陘第147章 朝局變動的前兆第466章 經濟制裁第81章 嘉慶節與太子的煩惱第374章 推倒重來第252章 面聖第102章 遼國現狀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4章 李昉夜訪東宮第270章 立場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177章 同榻臥談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第347章 談話第501章 最後的旅途1第170章 全線動員第138章 破寨第6章 遺奏十條第462章 一地雞毛第226章 一潰百里第231章 主動調整第1795章 父子夜談第54章 繼續忽悠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173章 闊別多年的東京第169章 遼國政壇的暗流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58章 回師第428章 用心第62章 緊鑼密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