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

bookmark

讓盧多遜成爲大漢開國以來第一個被殺的宰相,這話從劉皇帝說出來,哪怕語氣森冷些,但輕飄飄的,似乎沒有一絲負擔。

而對於此時在場的幾人來說,就有種振聾發聵的感覺了,劉暘稍微擡頭,吃驚地望了劉皇帝一眼,然後又微微埋下,掩飾住苦澀的表情。

至於高瓊,好似什麼都沒聽到,什麼都不懂一般,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稀疏泛黃的草地,與蟲蟻做着眼神交流,然而內心卻是波瀾起伏。

事實上,在太子來之時,高瓊就已經想告退了,但是,把不準劉皇帝的脈,不敢貿然退避。而皇帝與太子之間的問對,卻無法阻遏地一股腦兒地往他耳朵裡鑽,擋都擋不住。

當聽到劉皇帝給盧多遜判處死刑之時,哪怕是高瓊,心頭都不禁哆嗦了下。高瓊固然與盧多遜不熟,甚至從來沒有什麼交際,但那畢竟是宰相啊,是朝廷中明面上除趙普之外權勢最重的大臣。

然就是這樣的身份,這樣的地位,劉皇帝說殺就要殺了。高瓊雖然缺乏文化素養,但他並不蠢,相反很聰明,有一定政治嗅覺,對局勢的把握也向來敏銳,沒有那份見識與決斷,也不會在當年關中蜀亂之時把最大的一塊蛋糕給搶到了,親自擒拿叛軍首領王順,那時候的高瓊還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盩厔縣尉。

而高瓊心驚的,也正是盧多遜被殺可能帶來的影響,誠然,大漢一直以來,都沒有“刑不上大夫”的傳統,過去的三十年,因爲各種罪行被殺的官吏更是成百上千,但從來沒有殺過宰相。

在大部分人的認知中,登堂拜相,那不僅代表着權勢地位,也身加光環,是超脫一定等級的,與一般的大臣官僚是兩回事。

即便犯錯,抑或政治鬥爭失敗,貶職外放也就是了,過去基本也都是這麼做的,何必殺頭呢?很多人提倡的仁恕之道,追求的政治成熟,大抵就是從中體現出來的。

別看盧多遜被安排了幾十條罪狀,那麼多人攻訐彈劾,但大部分人只是持把他拉下馬來的心思,以便謀取政治利益,真正想讓盧多遜死的,恐怕沒有多少。

把盧多遜貶出京城,再讓“盧黨”佔據的諸多職位空出來,這樣的結果就能大部分人滿意了。而上表請殺盧多遜的,要麼是仇怨深重,要麼是目光短淺沒有“大局意識”。

但如今看來,這個幾十年形成的潛規則,滿朝公卿官僚達成的共識,似乎要被打破了。哪怕這種潛規則與共識,是劉皇帝有意無意中培養出來的,但如今,鑑於諸多不滿以及心中積壓的各種負面情緒,讓他迫不及待地要發泄出來,親手打破,給公卿官僚們樹個典型,給他們再帶上個緊箍咒。

高瓊自然想不到那麼深,但他也不免浮想聯翩,宰相能處死,那將帥呢?大漢這麼多年,同樣的軍法處置了大批將校軍官,但高級別的將帥,也從來沒有殺過,至多奪權免職。

盧多遜這個口子一開,是不是也意味着,將帥們也不那麼安全了?

劉皇帝並不在意身邊幾人的反應,而迅速收斂起氣勢,平和地問道:“聽說盧憶已經死了?”

聞問,劉暘不敢怠慢,嘆息一聲,語氣中帶着少許憐憫:“盧憶病逝於十日前,只是,到目前爲止,家人只是簡單收殮,設靈堂,也無人過府弔唁......”

聽此稟報,劉皇帝臉上沒什麼動容,不過,語氣卻是完全緩和下來,沉吟了下,道:“盧多遜這父子二人,完全是兩類人。盧憶盡忠王事二十餘年,便無大功,也有苦勞,如今晚景淒涼,落寞而去,我心中,也終究不忍。

呂蒙正代稟,則更令我感慨萬千,如此怎能不遂其願。這樣吧,讓盧府家人扶靈出京,還鄉歸葬,至於盧多遜家人,就不必流放邊陲了,就讓他們在鄉里種地自養吧!”

聽劉皇帝這麼說,劉暘鄭重地應道:“是!”

同時,心中也暗暗鬆了口氣,劉皇帝如此安排,終究沒做得太絕,還保有一絲憐憫。當然,這也得益於盧憶的深明大義。

“盧多遜他們不敢擅自做主,其他人呢?”劉皇帝問道。

“經過這數月的調查審判,陸續有了結果!”

“直說!殺多少人?”劉皇帝瞥了劉暘一眼。

劉暘頓了一下,方纔緩緩說道:“根據三法司的審斷,最終決定,判處死刑者,達八十三人,餘者根據罪行輕重,各處流刑!”

聞言,劉皇帝露出了一點笑容,但是不滿意的笑容,澹澹道:“少了!”

而後,在劉暘有些驚悚的目光中,做出指示:“至少兩百人!”

八月的秋風,並沒有那麼冰涼,甚至讓人感到爽快,然劉皇帝這話一出,卻令人感受到徹骨的寒意。這樣赤裸裸地,以處死官員數目作爲指標,實在是,殘暴。

劉暘張了張嘴,下意識地想要勸阻,然而,見到劉皇帝那不容置疑的表情,還是不得不按捺下心中的憂慮。

劉皇帝則不管劉暘的想法,自顧自地說道:“快中秋了,如此佳節,不便多添殺戮,就留待中秋之後,單獨秋決。屆時,讓公卿大臣們都去觀刑,都好好看看,這些結黨營私、貪污腐敗者的下場,還有!你親自去監斬!”

在劉皇帝滿帶壓迫的目光下,劉暘哪怕心裡堵得慌,也不敢不應,只能埋頭拱手:“是!”

......

回宮的路途間,劉皇帝讓劉暘與他同乘鑾駕,劉皇帝依舊澹澹然地坐在那裡,還有興致拿着一卷《開寶總類》閱讀,內容還正是有關刑法一類的東西。

劉暘畢恭畢敬地坐在一旁,身體隨着鑾駕的行駛微微晃動,只是看起來,略顯消沉,面色深沉,滿臉凝思。

隨着東京城垣越來越近,劉皇帝放下手中書卷,終於開口了:“怎麼,還沒有想通?”

聞問,劉暘搖了搖頭,略作沉吟,還是說道:“盧桉爆發至今,已然震動朝野內外,抓了那麼多人,爹要少盧多遜,兒也認同,然,一定再誅殺那麼人嗎?”

聽到這話,劉皇帝並沒有惱怒,目光平靜地看着劉暘,緩緩道:“我不知道你何時變得這般婦人之仁了,我當然也清楚,爲了你所謂的安穩人心,可以少殺人,甚至不殺人,但是,這一次,必須要殺!

朝廷安穩了這麼多年,太平是太平,但也積累太多問題,發生了一些弊病,需要整頓,盧多遜結黨的問題,就是其中最鮮明的表現。

對此,朝廷不得不施重手,處嚴刑,非如此,不可震懾朝臣。根本性的問題,我早說過,是難以解決的,但哪怕是治標的辦法,也該用一用。

Www ★тt kān ★c ○

我也知道,按照以往的慣例,有些人是可以不用死的,他們的家人也可以不用流放,然也正因如此,我不能讓他們養成了習慣,把朝廷的寬容,當成他們肆意妄爲的依仗。

有些問題,非嚴刑峻法,不足以讓其警醒!盧桉搞得這般大,牽扯出這麼多人,絕不能虎頭蛇尾,非人頭滾滾,鮮血淋漓,不足以取得成效。

我再提醒你,任恕,是對那些忠臣廉吏、良民百姓的,不是對這些黨同伐異、違法亂制的貪官污吏,對他們寬容,是安何人之心?

究竟是寬容,還是放縱?你自己好生想想,如果想不同......”

說到這兒,劉皇帝停下了,眉頭下意識地蹙起,有些不願意往下說了。注視着臉色變幻不已的劉暘,劉皇帝幾乎一字一句地道:“你給我記住,你是太子,是儲君!”

劉皇帝的話,幾乎直指劉暘內心,大概是受其氣勢所逼,臉色都白了幾分。

良久,劉皇帝有緩和語氣,悠悠道:“你以爲我爲何一定要殺盧多遜?他可是我一路提拔上來的。但是,或也正因如此,他把我的看重與寬容當作放縱了,觸犯底線的問題,沒有任何迴旋的餘地,他有不得不死的理由......”

第63章 朝廷應對第439章 枉作小人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163章 索然無味第122章 相互誅心第244章 邊帥變動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半島史話·四十載安南第7章 小張探花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荊湖第68章 離京前的安排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150章 蜀亡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第194章 減稅難第189章 還繼續走嗎?第335章 高麗服軟了第157章 河東風雲(4)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107章 飄飄然的李相第48章 耿崇美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217章 大動干戈278章 軍務第132章 做媒第1734章 首級=賞錢第376章 降臣紛來第6章 遺奏十條第293章 生於憂患第5章 堂議第35章 坐不住了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387章 就國第248章 西撤!第240章 城塌了第422章 安東國的第一個冬季第400章 柴榮死了第132章 盧南與袁恪第487章 “驚喜”第380章 開寶第91章 這個都不好遷第396章 天花板第277章 閒有目光向河西第215章 郭、李之爭第170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第255章 遼軍情況不容樂觀世宗篇36 不一樣的完顏部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74章 根由在朝第155章 蓄奴之議第260章 慕容郡王第400章 晚節不保第451章 雙雙去世第143章 艱難度日第18章 請願第66章 商業互吹第27章 西京風波第117章 機會第110章 坦白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第391章 暗箭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絕唱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2052章 回京第122章 燕王請戰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53章 有詩云第3章 臺懷之事第99章 北巡結束第212章 慕容皇叔問事第100章 城戰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擊開始第188章 党項人的現狀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288章 趙普使蜀2第96章 劉皇帝就是定海神針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時代第271章 青年驍將第515章 最後的旅途14第147章 德勝渡第469章 視察澶州第298章 對党項策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1708章 格局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第346章 底層第232章 淮南情況第115章 西北情況第379章 南北一統第186章 李國舅的愚民傾向第105章 河北局勢第1728章 惠民新政第1765章 三郡公第1674章 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