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勳貴與官僚

大概是覺得中秋的慶祝氛圍不夠濃厚,在東京街頭各處扔掛着花燈綵帶之時,朝廷決定,再爲之增添一抹喜色,只不過這一抹喜色是紅色的,鮮紅,血紅。

就在開寶二十年八月十六,既望之日,劉皇帝詔令下,把這段時間收容到京城,並且已經判了死刑的官吏們,一併拉到南市口,明正典刑。

其急切,其霸道,其冷酷,令人毛骨悚然。劉皇帝沒有食言,太子劉暘也沒有拒絕的餘地,由他親自監刑。

而這一批被處刑的官吏,只是第一批,是在劉皇帝粗暴干涉之下,由三法司既遲疑又不得不快刀斬亂麻,迅速擬定的名單,共計一138人。

顯然,這與劉皇帝的制定的指標,還有一定的差距,不過,通情達理的劉皇帝,也考慮到辛仲甫他們的爲難,多少給了些時間,讓他們分三批定刑。但同樣的,改爲三批,這誅殺的人就更多了。

至於其中有沒有冤屈,有沒有罪不至死的,那是肯定的,但劉皇帝顯然不像太子那樣仁厚,他就要以殺懾人,以血警世。天下冤魂多得是,不差這少許,官僚同樣也沒有什麼特殊的。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簡單地對“盧黨”的清算了,這一百多人中,真正被打爲“盧黨”的,不到三分之一,其中大部分還是來自於河西的官吏。

更多的,還是在十年的和平政治中,滋生的腐敗分子,貪官污吏,因爲盧桉,把他們牽連出來了。說到底,盧桉也僅僅是一個引子,這仍是大漢的一次吏治清理運動,是劉皇帝這個集權帝王爲緩和矛盾、鞏固統治的一種手段,是對這十年大漢政治的一次階段性總結。

這種集中處刑的做法,在大漢並不是第一次,比如當年的滑州桉與揚州桉,並且,規模是越來越大。

不過,有所區別的是,滑州桉,主要針對的是那些爲非作歹的勳貴,而不論揚州桉以及此次的盧桉,都是針對已經在政治上崛起的官僚。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劉皇帝對開國元從、功臣勳貴厚待的同時,都是採取一種隱約的限制態度。不論是歷次處置的勳貴,還是標誌性的滑州桉,以及後續由趙普牽頭出臺的一些限制政策,都是在這個原則下展開的。

不限制不行,歷來開國王朝,都免不了驕兵悍將之禍,戰亂之時是功臣,和平時期控制不好就成了禍害。

趙匡胤通過贖買政策,搞了一個“杯酒釋兵權”,解決了這個矛盾,但同樣帶來了另外一個問題,驕兵悍將是解決了,但國家與百姓的負擔重了。

劉皇帝過去也是這麼做的,哪怕不像趙匡胤做得那麼“極致”,但同樣也產生了類似的效果,後續的限制政令,也是調整的一種舉措。這毫無疑問,是在勳貴階層中引發了諸多不滿,若不是過去的積極擴張,以及商業、海外貿易的快速發展,讓勳貴們從中獲利,緩解了一些矛盾,大漢內部的問題恐怕要更加深重。

同時,爲了平衡勳貴階層,對庶族官僚的扶持,則是劉皇帝大力推動的。而事實證明,這個階層的發展是極其迅速的,隨着趙普爲首的一批大臣,陸續得到重要,佔據朝廷要職,掌握大權,也確實取得了一定對勳貴的壓制。趙普能爲相那麼多年,也有這方面的原因。

但凡事都不可能只有好處,沒有弊端,庶族官僚的崛起,也帶來了諸多吏治問題,貪腐只是其中最爲粗劣的表現,也是劉皇帝用來開刀釋放矛盾的理由。

而從揚州桉到盧桉,劉皇帝的目的,也在於此。一方面壓制勳貴,一方面又打擊官僚,籍以鞏固統治,維護皇權,但同樣,隨着時間的推移,君臣之間的矛盾也不可避免地在加深之中,權力、利益是一方面,劉皇帝過度的強勢與膨脹的權欲,也讓勳貴與官僚艱難忍耐。

與過去一樣,百姓觀者如堵,議論紛紛,叫好不斷,而被強令觀刑的公卿大臣、勳貴官僚們,則緘默不語。

很多人,甚至還沒有從中秋夜宴的宿醉中徹底清醒過來,但那明晃晃的刑刀,那血淋淋的人頭,也足以令其驚醒,汗毛倒豎。

每個人心頭都籠罩着一層陰影,每個人都彷彿脖子上懸着一把利刃,危機感與恐懼感交雜,讓人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放鬆。

很多人甚至不免疑惑,這到底是怎麼了,如此大興酷獄,如此大規模屠殺官僚,皇帝到底要幹什麼?

同樣的,很多人也忍不住“狡兔死,走狗烹”的方向去聯想。不是沒有清醒的人,但是屁股決定了立場,他們更多的感同身受,也是這種下場與結局,會不會降臨到自己身上。

過去這種感觸或許還不深,但這一回,幾乎所有的勳貴大臣們,腦袋裡都繃緊了這根弦。盧多遜的下場,就是明證。

不得不說,劉皇帝這番狠辣,甚至不按規矩的強硬做法,效果是顯着的,滿朝肅然,無人不懼。但同樣,也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一些負面效果,君臣之間的隔閡加重了,大臣們對劉皇帝已然是畏懼大於信任,這自然是相對的,畢竟,劉皇帝又何嘗真正地信任過這些權貴?

不過,劉皇帝的權威實在太重了,這些權貴們哪怕心中有諸多的想法與不滿,也不敢表現出來,只能沉默,只能蟄伏,不敢冒頭。

誰敢冒頭,大抵就是個人頭落地,家族衰敗的結局,這一點是明顯的。君強臣弱的時代,所有人也只能按照劉皇帝的規矩來,至於對抗,且不提有沒有那個實力,就權貴本身的鬆散就是一個問題,各有各的矛盾,各有各的利益,也沒有一個人能夠凝聚起來。

倘若發生那樣的情況,最終也會形成相互攻訐,藉機整倒政敵的結局。這麼多年,大漢只有一箇中心,那就是劉皇帝,所有人事也都是圍繞着他一個人展開的,沒有人能夠替代。

前兩次的時候,被強令圍觀,還有人不忍見此慘烈場面,甚至有些官員,嘴中抱怨,影射“暴政”。

看到同類被這樣處置,也確實容易引發共情,而過去所有“言行不當”者,也同樣沒有好下場,或貶官,或流放,甚至丟了性命的都有。

但這一次,沒有任何雜聲,刑場外圍,百姓的議論與權貴們的沉默,形成了鮮明對比。監斬臺上,太子劉暘同樣沉默,面無表情,眼睜睜地看着一個個罪臣人頭落地。

而有不少勳貴與官僚,都忍不住把目光投向已至壯年的太子,劉皇帝權威太深重了,大夥不敢對抗,但皇帝終究老了,身體似乎也不是那麼康健。

相比與老皇帝的嚴苛冷酷,太子殿下終究要仁厚寬和一些,熬吧,熬到改天換地的那一日,也許大夥的日子也就能好過一些了。

這樣的心思,過去或許很多人想都不敢想,但如今,有很多人已經不可遏止地往那方面展望、期待。

當然,這樣悖逆的心思,即便有,也沒人敢表現出來,都只能深深地隱藏在心底。投向太子劉暘的諸多目光中,也包括趙匡義,他是越發覺得,他的未來,不在劉皇帝,而在太子了。

在劉皇帝下面,當宰相都不安全了,他還能如何作爲,大展身手?

第273 王晏鎮洛第383章 敞開談第73章 紙上談兵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242章 何福進之死世宗篇26 北廷國相第87章 亦有其憂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第109章 大相國寺第200章 禦敵第164章蜀臣第98章 灰溜溜地滾回去第1715章 力所能及第65章 開封府尹的問題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世宗篇34 由“勞務輸出”引發(等待更新)第177章 小賢王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433章 聖訓第350章 韶州大捷第188章 永清軍議第90章 交趾收復第75章 按*不動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第41章 西域戰況第64章 郭威支持穩第260章 慕容郡王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370章 其志甚堅第271章 青年驍將第241章 “戲言”第21章 聰明主動的安氏父子第67章 滿廷反對亦無效第374章 推倒重來第178章 頭腦清醒的乾祐帝第25章 蕭燕燕的故事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278章 軍務第159章 亂情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451章 雙雙去世第278章 遣使向西,漢中戰況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337章 劉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第86章 戍卒之心第162章 河東風雲(9)第48章 瑤蠻的格局第17章 鼓譟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260章 論婿第56章 彌月之喜第168章 金陵主臣第129章 漢師伐蜀第163章 索然無味第263章 縱論天下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2082章 太宗篇29 蜀中起義第2068章 太宗篇15 熱鬧的夜第21章 西巡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79章 楚昭輔之政第201章 擎天保駕之臣第178章 祭拜第444章 揣測者第50章 下定決心第141章 雌威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39章 百年大計第219章 八月戰爭第58章 七皇子,安南問題第311章 爲太子劉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32章 邠州,北遷隊伍第75章 西北邊報第188章 永清軍議第146章 驕將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第152章 失意政客第246章 目標八寨第27章 出兵爭論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51章 耿淑妃薨第181章 東河村之戰第486章 李煜之死第241章 錦州陷落第109章 治政以安軍民第194章 蕭護思眼中的強漢第68章 湖南亂第150章 蜀亡第124章 幽燕事了(續)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178章 祭拜第204章 事態擴大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144章 鄴都戰事(求首訂)第3章 姐夫的彙報第38章 湖南無戰事第110章 孝明仁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