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2章 頭疼的太子

bookmark

東宮,嶽樺院內,太子劉暘靜靜地躺下軟椅上,享受着藥浴,盆深近膝,空氣中瀰漫着少許的藥味,不是太難聞,卻引人昏昏欲睡。

蕭綽則蹲踞在前,親手侍奉,按按捏捏,就如她爲人一般,分寸把握得極好,不讓太子感受到絲毫不適。

劉暘顯是疲憊了,一臉乏態,不知覺間,劉暘臉上也多了些微的皺紋。恍惚之間,聽到蕭綽輕柔的呼喚:“殿下!”

睜開雙眼,正面對一臉溫柔的蕭綽:“水涼了,添點熱水吧!”

劉暘朝外望了望,冬夜寂靜,這宮苑之中,也多了幾分凝沉,房間內,燭光暗淡,籠罩在二人身上,增添了少許朦朧的氛圍。

“什麼時辰了?”劉暘輕聲問道。

“已入酉時!”蕭綽答道。

“罷了,不泡了!”劉暘揉了揉依舊有些發酸的眼睛,兩腳擱到盆沿,吩咐道。

“是!”蕭綽立刻取過毛巾,端起劉暘的腳,用心地擦拭着。

平日裡,像擦腳這種活,劉暘也是不假手於人的,不過,近來實在乏累難堪,也不免偷懶,讓人伺候着。

收拾既定,劉暘把蕭綽拉到身邊坐下,看着這張並不算傾城絕色,卻討他歡喜的臉蛋,問道:“聽說你父親今日過來了。”

“是!”聞問,蕭綽點點頭。

“既至宮中,也不來見我!”劉暘道。

蕭綽低下頭,輕聲道:“殿下國事繁忙,不便打擾!”

“這話可就見外了!”劉暘笑了笑。

事實上,對於蕭家的安分守己,劉暘一向是很滿意的。相較之下,趙妃那邊,雖然身出名門,教養很好,但難免與外朝牽扯太深,不可避免地生出些麻煩。

而蕭思溫又升官了,如今職居理藩使,主掌理藩院,雖然在朝廷諸部司中排名很靠後,但也是實權部門。最重要的,這意味着他們蕭氏進一步融入大漢朝廷中了,當然,又有些受針對了。不過,和蕭綽在東宮的作風一般,蕭思溫在朝廷內,也日常保持低調。

“殿下近來消瘦許多,還需保重身體,勿要過於操勞啊!”閒聊兩句,見劉暘面上又涌現疲憊,一副困頓的模樣,蕭綽關心道。

劉暘靠在軟椅上,閉着眼,擡手敲了敲額頭,嘆道:“國事如此,我豈得閒暇。今歲中原道州田土歉收,財稅大減,各地糧價上漲,若非官倉出糧,平抑糧價,只怕又多紛擾了。

西北收成,同樣不佳,自官府到民間,波折不斷,屢生動盪。榆林道那裡,王侁剿賊不力,李逆實力孱弱,然屢撲屢起,就是難以根除。

党項人更是蠢蠢欲動,離心離德,實令人擔憂,我也有些寢食難安啊”

劉暘倒苦水一般說起這些煩心事,蕭綽默默地聽着,額頭稍蹙,思吟幾許,問道:“那李繼遷,竟如此難纏?”

劉暘沒有睜眼,只是搖頭道:“不是此人難鬥,而是局勢使然。賊衆不多,實力不強,若與官軍正面相抗,只有覆滅一途。

此前數次進剿,早已證明了這一點,對官府而言,流寇是最麻煩的,而李逆如今,正是堅持流寇作戰,東進西出,忽隱忽現,讓王侁有些疲於奔命。

而榆林的環境,也給了其來去縱橫的餘地。事實上,持續了這一年的亂事,朝廷早已看清楚了,李繼遷不足慮,麻煩的還是那些党項人啊。”

“既然看出問題所在,爲何不對症下藥?”蕭綽疑惑道。

“如何沒有,已經讓榆林各州官府,加強對境內党項部民的限制,隔斷其與李逆的聯繫,然而,效果了了。

爲剿滅叛匪,彈壓地方,榆林已增兵至三萬,但既要進剿,又要維穩,如今仍顯不足,榆林党項,可有數十萬衆.”劉暘有些頭疼道。

聽完,蕭綽不由想起了當日與劉暘談論此事的情況,顯然,形勢非但沒有改觀,反而有惡化的趨勢。

蕭綽保持着謹慎,輕易不願意對這些政事發表見解,但看劉暘這副煩惱的模樣,心思又不免活泛起來。

遲疑片刻,蕭綽輕聲道:“既然殿下早已看清,榆林之亂,亂在党項,爲何不從着這方面着手.”

劉暘終於睜開了眼,打量着她,目光很平靜,但看得蕭綽心神微震,垂下腦袋,道:“殿下恕罪,我多嘴了!”

劉暘擺擺手,又軟了下去,沉默了好一會兒,方纔低聲說道:“你所指,我明白,爹此前更是表明對党項人的態度。或許是我婦人之仁了吧,但眼下的西北,維持當下之局勢,已然勉強,實在難以痛下決心。近來,爹的耐心,已經越發不足了”

劉暘沒有說下去,但以蕭綽的聰明,自然領會個中之意,一雙眸子也閃爍幾下,她也肯定,以劉皇帝這樣的雄主,一怒之下,伏屍百萬,流血千里,是一點不誇張的。更何況,榆林的党項人,遠不足百萬。

想了想,蕭綽又道:“即便不至那一步,時下榆林剿匪不力,進展遲滯,都證明當前的剿賊策略有問題,或可進行相應調整!”

聽蕭綽這麼說,劉暘若有所思,擡指道:“爲此事,政事堂、樞密院包括榆林道那邊都有所爭論。夏州兵馬指揮使孟玄喆此前上了一道奏章,對王侁的剿賊策略多有指摘,這將帥之間,也有矛盾了!我看吶,這調整,恐怕要從用人上展開了!”

聞言,蕭綽欲言又止。劉暘自然注意到了,笑了笑,道:“話已至此,眼下就你我二人,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吧,不需拘束!”

劉暘這種態度,蕭綽仍舊略顯矜持,不過嘴角還是微微揚起一點弧度,意有所指地道:“兗國公出身名門,領兵多年,又坐鎮榆林已久,即便情況複雜,也不至於被區區李繼遷,迫至如此地步吧!”

“王侁啊!”劉暘眼神此時也稍顯迷離,悠悠道:“這一年,他可是譭譽參半,非議頗多啊!前不久,還有人提到,王兗公去世之前,曾留遺言,王侁不可大用,已經將之比作馬謖了。爹不只對榆林的情況無法忍耐了,對王侁,也是如此啊”

第160章 平定第224章 攻略方向第1709章 心猿意馬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第19章 用兵籌劃,自此而始第1816章 一個勳貴家族的進化第272章 徵發之苦第86章 籠絡人心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第155章 蓄奴之議世宗篇44 漠北風雲、契丹滅國第63章 夜訪人妻郭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46章 郭榮奏事第6章 “座談會”第252章 兩面攻勢,四路進兵第104章 平息第234章 南口大戰3第370章 其志甚堅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中)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256章 打仗打的還是後勤第130章 西北剿匪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197章 決斷!第1764章 禁轎第271章 將威脅消滅於萌芽第47章 誘其北上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474章 補漏匠第9章 新官上任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115章 兩則喜訊第9章 新官上任第118章 蒲陰第94章 大動干戈的節奏第42章 難得積極第1770章 總要殺些人世宗篇49 皇帝遲暮,太子早薨第449章 宦官之間的撕咬第103章 缺少一個系統的李從益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19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73章 趙大已在軍中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5章 春闈第70章 大禮第16章 異見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3章 田畔問對第1793章 又一個四品大員沒了第7章 風波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315章 質量最高的一次科舉第1762章 契丹政變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379章 南北一統第171章 我能說,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嗎第142章 準備殺雞第137章 趙普的黑材料第237章 王峻暴亡,將臣進京第381章 劉皇帝返京第181章 父子夜談第181章 東河村之戰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39章 濮州案(2)第69章 “鐵桿”盟友先掉鏈子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93章 來自地方的聲音第213章 雨雪冰霖第313章 晉王第478章 登封降禪第378章 遼國近況第104章 平息第293章 北伐的尾聲2第149章 西拓南並第214章 荊湖之策世宗篇44 漠北風雲、契丹滅國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331章 劉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濃第170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樓裡諸王會第127章 不允第83章 遼帝之亡第7章 小張探花第299章 遼國的情況第471章 勞民傷財第133章 捷報第286章 宗室第142章 準備殺雞第28章 澧陽之戰第370章 國法爲大278章 軍務第57章 揚州案有結果了第106章 敲打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時代下的大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