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5章 力所能及

bookmark

第1715章 力所能及

劉昉表現出來的異樣很明顯,金州指揮使見他面露糾結,輕聲說道:“大王,萬不可開關,倘若這些賊民中混入了叛賊,後患無窮啊!何況,朝廷的政策明確,不可違背啊.”

沉思的劉昉被這話回了神,不由偏頭看向他,盯得此人埋下頭去。這一路來,劉昉對這名指揮使的印象並不算太好,這話就更令他心生厭惡了。

這個時候,想起朝廷的政策了,想到要嚴格遵守,堅決履行了?此前,這些地方軍政官員,是什麼表現,榆林的禍亂是怎麼造成的?這些地方絕對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而金州指揮一口一個賤民,那股子蔑視拿捏的姿態,讓劉昉心頭十分不爽。劉皇帝固然有狠辣的一面,但對小民疾苦,也是十分關注的,他過去滅過佛寺,遷過豪強,抄過貪官,掠過商賈,但在小民問題上,多多少少會多幾分忌憚,因爲劉皇帝清楚,下民可欺,但卻不能過分,爲江山社稷故,小民之事再小,卻干係到國家長治久安,不能肆無忌憚。

而劉昉,是從小受劉皇帝政治理念薰陶的,骨子裡也形成了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寧對官僚勳貴狠辣,也不要去過於剝削平民。

雖然國情受限,很多事情難以避免,很多現狀難以改變,但在潔身自好上,劉昉自認無愧於民。就是混賬如九皇子劉曙,也不敢做出什麼害民的事,這是劉皇帝給宗室劃定的一條底線,誰敢越線,絕不寬忍。

但是,這些官僚可就不同了,哪怕對他們再狠,也改變不了他們掠食者的本質,或者說整個統治階級都是這樣的,只是在劉皇帝的勸導與壓制下,宗室往往要剋制些,也不得不剋制。

至於官僚們,能做到哪一步,法律的約束一方面,個人道德節操也是一方面,但是,這是人治的時代的,也是吃人的時代,去考驗官僚們的節操,卻有些不講道理了。

至少西北這場動亂,西北軍政體系,從上到下,都是有問題,都要擔責任的。但是,眼前這個金州指揮使,顯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壓抑着心頭的不滿,劉昉擡手指着堡外,淡漠道:“這數千難民,冒着身死危險難逃,是爲了什麼?活命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們不願從賊,他們對朝廷還有信心,也渴望得到庇護。

如今,我們將他們拒之門外,不只大失民心,更會將他們逼到叛匪那邊,難道你們想看到,榆林再添加數千叛軍嗎?”

面對劉昉這番義正辭嚴的言論,金州指揮使即便心有異議,也不敢表露出來,他本身也沒有與劉昉爭論的膽子,只是屁股坐在那裡,下意識地做對自己對金州有利的選擇罷了。

“再者,這難民之事,總是要解決的!朝廷雖有封鎖榆林嚴旨,卻也沒有對叛亂造成的難民做進一步的指示。從軍旅者,除了建功立業,更有保國護民,今生民罹禍,未能及時制難,理應感到慚愧。

面對這些蒼生受難,豈能視若無睹?”

說這話的同時,也是劉昉堅定他想法的過程。話說得雖然有些冠冕堂皇,但也確實是他的道德底線,劉昉就是這樣一個人,對劉皇帝孝順,對國家忠誠,對黎民憐恤。

當然,他的考慮,也是有道理,同時,他也確實有足夠的權力。榆林平叛,劉皇帝已經給了他全權,除了在大方向上做了指導,在一些細節問題上,可是任他操作的,這難民之事,自然也包括在其中。

見劉昉把話說到這個份上,金州指揮使不敢再反對了,即便再不樂意,也只能誇趙王殿下仁慈,憂國憂民。至於即將被斬殺祭旗的兩百多叛賊,就不在考慮之內。

“我給你一個任務!”劉昉想了想,盯着金州指揮:“你留在歸德堡,這些難民百姓,就交由伱負責甄別、救助、安置!”

聞言,其人一愣,有些遲疑道:“大王,末將只恐人手不足”

劉昉是何人,聽他推諉,再也不壓制怒氣,冷聲道:“你要違抗軍令?”

迎着劉昉森然的目光,金州指揮使不由打了個寒戰,趕忙道:“末將不敢,只是這麼多難民,只怕力有不及!”

“偌大的金州,還收容不了這數千難民?我會給金州官府去一道手令,人手、錢糧,由金州官府供應,長安那邊亦可協調,再不濟,從軍糧中調撥一部分!”劉昉越說越嚴厲,甚至已經怒氣騰騰:“你若做不到,我另委他人!”

聞言,金州指揮使心神大震,再不敢諉言推辭,保證道:“末將遵令!”

“既如此,那此時就交給你!事情辦好了,有賞,辦不好,我就拿你是問!”顯然,此人的態度,讓劉昉很惱火,甚至不惜口出威脅之語。

當然,對於這樣的人,適當的逼迫,是有必要的,也只有干係到他們切身利益之時,纔會賣力去做。

看着堡外的那些難民,金州指揮使心中默默嘆息一聲,當然不是因爲可憐他們,甚至把他們當成麻煩,很是無奈。

眼珠子轉悠了一下,拱手道:“大王有令,末將自當盡心竭力完成,只是何況,眼下人心浮動,這麼多人進入金州,末將實在擔憂會給金州帶來動盪,還請鑑之!”

對此,劉昉一下子沉默下來,沒有再表現出過多的攻擊性,他何嘗不明白其中的道理,甚至一定程度能理解這些地方軍政官僚的顧慮。

而可以想見的是,這些難民涌入金州,必定會帶來治安上的麻煩,別說那些官僚了,就是當地的百姓,恐怕也會持排斥的態度。

又要維持關內道州的穩定,又要救民,實在兩難。劉昉陷入了深沉的思考,腦海中無數念頭迅速閃過,忽然抓住了什麼一般,扭頭道:“這些人,暫時安置在金州,提供必要的救助,兵器全部收繳,派人看守。待度過此冬,就將他們盡數轉移,發往安西!”

說到這兒,劉昉越發覺得自己的想法可行,喃喃道:“魏王那邊正缺人,榆林未知何時能定,即便定了,想來也是殘破不堪,安西雖遠,卻能提供一個棲身之地,也算對得起這些難民了!”

聽劉昉的決定,金州指揮也是兩眼一亮,不論如何,只要別把這些麻煩留在金州,還是可以接受的。

“若要轉移這些難民,僅以金州之力,恐怕難以成行!”

“這些不用你們考慮!”劉昉當即道:“西北轉運使、河西我會安排好,你們做好分內之事即可,總之,我不希望難民問題,繼續惡化下去!”

“是!”

做好了決定,劉昉便派人出堡,向堡外的難民宣佈救濟安置之事,很快,已經近乎麻木的鹽州難民又重新恢復了些生氣,希望意外的來臨,讓他們情緒徹底地釋放出來,歸德堡前的山嶺之間,爆發出一陣“趙王千歲”的呼聲。

呼喊聲藉着風聲傳入堡,劉昉正在回營途中,聞此高呼,他也不由心頭大動,劉昉終究是帶有一些感性的,此時,眼眶竟不自覺地有些泛紅。

“大王,整個榆林,難民何止這數千人,歸德堡的情況,也絕非個例,難道所有難免,都照此處置嗎?”跟在劉昉身邊的趙王長史,輕聲問道。

“我不求他們的歡呼,只求問心無愧!這些漢民,大部分都是當年朝廷移民政策所致,原本希望靠他們穩固邊陲,如今,卻鬧出了這麼大亂子。對於這些百姓,朝廷是有負他們,如今,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吧!”劉昉嘆道。

“如你所言,其餘地方,也照此辦理!”想了想,劉昉咬咬牙,道:“東京那邊,代我擬一道奏章,將難民之事以及我的處理意見上報!

還有,派人盯着金州,盯着此事,對於這些人,我已經不放心了!”

“是!”

經難民一事,劉昉的心頭難免多了些沉重,回首北望,目光中帶着堅決,表情中透着堅定,榆林,必須得嚴厲戡治!

第34章 崇元殿中第61章 趙二爲官第72章 頤指氣使VS意氣風發第336章 怪圈第133章 納了第427章 晉王要做忠臣第63章 君宦婢,自得其樂第97章 擴*整頓第9章 王峻歸來第94章 寬仁的處置第14章 腹黑之謀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160章 平定第289章 捷報齊至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401章 老郭威第63章 夜訪人妻郭第235章 難以樂觀第254章 難得嘮叨的劉皇帝第103章 強勢、陰謀第488章 真實第141章 雌威第167章 先震後蝗第17章 鼓譟第115章 冬月第393章 錢去哪兒了第131章 東京亂象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結束第108章 井陘第301章 從清丈土地開始第75章 高貴妃第142章 準備殺雞第292章 得意失意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第219章 不踏實的劉皇帝第405章 楊呂覲見第189章 還繼續走嗎?第134章 回府第60章 家事、國事第36章 虒亭第54章 主動出擊的回鶻人第250章 大軍會於威武城第85章 浮雕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111章 “名將”之敗第103章 郭王會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59章 病榻陳情第42章 難得積極第121章 最難啃的骨頭,最輕鬆地啃下了第149章 河東巡撫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196章 戰略之議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113章 十年之爭也該結束了第373章 金陵悲情客第107章 巡幸江南第210章 一錘定音的人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107章 深思熟慮第25章 開寶新政第1727章 府尹正納妾第468章 胡部隱患第282章 善後之議第25章 蕭燕燕的故事第164章 壽陽郡公的憂患意識第72章 頤指氣使VS意氣風發第28章 劉承祐的想法第67章 又去一老第87章 亦有其憂第167章 請辭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第181章 東河村之戰第260章 慕容郡王第344章 打個賭第31章 邊公在任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第158章 洞房花燭夜第124章 輕取揚州第2052章 回京第184章 劉承贇也來了第367章 還是穩着來第391章 暗箭第207章 燕王心跡第60章 家事、國事第122章 連鎖反應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190章 熱情相待第4章 李昉夜訪東宮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382章 契丹盡失東北第109章 在長安第256章 遼帝的決斷第366章 遼軍西進第327章 相對公平第1734章 首級=賞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