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

bookmark

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

回到榮國公府,兄弟倆徑入書房,趙匡胤顯然有些疲憊了,不知是否太冷的緣故,整個人縮束着,直到僕役端進火盆,就着炭火的熱量,整個人的狀態方纔好轉一些。

“郭侗可惜了!”飲了幾口熱酒,趙匡義主動感慨道。

“既在其任,自當其責,沒什麼可惜的!”趙匡胤想了想,道:“只是,邢公走得太不巧了!”

“未必不巧!”趙匡義搖了搖頭:“若邢公在,那麼陛下嚴懲問責,也不稀奇,邢公既去,即便顧念老臣之誼,陛下也不得不高舉輕放。據我所知,陛下原本打算將郭侗、王侁檻車還京,如今,只是召回了!”

聽趙匡義說得輕鬆,趙匡胤烤着手琢磨了一會兒,又抿了一口酒,道:“陛下雖然剛忌雄猜,但從近些年看來,確實越發念舊了,這對我們趙家,也是好事!陛下,終究也老了啊.”

趙匡義點點頭,有些認可,但表情顯得有些深沉,顯然,趙匡胤的一些體會,也不是趙匡義能夠感同身受的。

“你如今在政事堂,協助太子理政,當更加謹慎小心,萬事求妥!”趙匡胤語重心長地道:“以前趙普在,上上下下都盯着他,如今,只怕朝臣們的目光,有一大部分都放在你身上了!比起郭家,我們趙家的未來,纔是禍福難料、縹緲難定啊!”

提及此,趙匡義眉頭皺了下,沉思幾許,道:“東宮的確有些不尋常,太孫未立,文渙的地位並不穩,太子對那蕭妃,很是寵幸,不可不防!”

說着,趙匡義不禁嘆道:“當初太子妃要收養文渙,我是十分贊同的,只是侄女做那意氣之爭,斷了這條路。否則,有我們兩家聯手,文渙便無懼任何威脅,何來今日尷尬的境地!”

聽趙匡義這麼說,趙匡胤卻沒有呵斥什麼,這畢竟是兄弟倆之間的私密談話,不過,看他那一臉可惜的表情,趙匡胤搖頭道:“如今再說這些,已然晚了!再者,陛下也未必會同意。

陛下對我們這些勳貴外戚,既防且用,尤好分化,怎會容許慕容、趙氏兩家聯合,倘若此,只怕打壓之降臨,便在不測之間,後果,可不是匡美那件事能比擬的!”

“話雖如此,思之仍覺可惜!”趙匡義道:“陛下與太子對兩子雖然不偏不倚,但越是如此,越叫人不放心。蕭氏契丹之類,如今卻堂而皇之,僭居高位,簡直沐猴而冠。如今,有人將蕭氏之子與文渙同列,罔顧族裔血脈之別,實在值得警惕!”

看趙匡義越說越沒邊,趙匡胤不得不發話斥止他了:“慎言!慎言吶!”

看兄長甚至有些氣急,趙匡義趕忙上前,把他手裡酒壺搶過,探手輕撫着他後背,道:“我明白,這等交心之談,也只有在二哥面前,能放得開了。”

趙匡胤緩了緩,輕聲道:“在繼嗣之君的問題上,陛下向來主意堅定,不容外人插嘴。看那些皇子,都是不凡之輩,過去這些年,雖少不了暗涌,但奪嫡之爭始終難起,可見陛下之堅決了。

秦王、晉王、趙王,哪個不是驚才絕豔之輩,寧肯置於邊鄙,也不讓他們在朝中起事。繼世之君的考慮上如此,隔代之君亦然。

陛下這些年,屢屢召二皇孫進宮,除了享受天倫,只怕也存在考量的意思。諸皇子都是這般,在太孫的斟酌上,最終拿主意的,恐怕是在陛下的心思。

在此事上,我們能做的不多,你也實在不該干涉太深。如伱方纔所言,若慕容、趙氏兩家聯合,干預太孫的確立,只怕不是富貴榮華,而是彌天之禍啊!”

趙匡胤這番分析,已經算是深刻,對劉皇帝也看得清楚,趙匡義也承認。然而,沉吟幾許,還是忍不住道:“二哥考慮,深得要旨,只是,趙家已入局中,如何能置身事外?”

對此,趙匡胤也不禁沉默了,頭腦雖然清晰,道理也想得明白,更知其中風險,但時勢如此,親疏關係擺在那裡,避是避不過的,也根本沒有置身事外的可能。

更何況,在太孫這個問題上,趙匡胤怎麼可能不支持自己的外孫。倘若要確立名份,那麼趙匡胤也絕對會毫不猶豫地發動所有能用的資源去運作支持,在此事上,沒有任何退避的理由。

然而,認識越是清楚,心情才越是矛盾,在這個權力場中,越往上,越是有進無退,即便以他榮國公的顯貴,也有萬般無奈,也有不得不爲。

看兄長一臉沉凝,趙匡義的表情卻逐漸輕鬆起來,輕笑着寬慰道:“當然,陛下在,無人可逆。但,陛下已然老了,也終有山崩的一日。陛下御體狀況如何,不得而知,然陛下近些年,日顯蒼老,卻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的。

即便有所作爲,也在將來,太子與陛下,終究是不同的,最終還得看太子的態度。而我們,即便不做近憂,也當做遠慮!

只要文渙的地位確立了,那我趙家可享富貴五十年,甚至做到真正的與國休慼!”

說到這兒的時候,趙匡義深沉的雙目中甚至煥發出一道亮彩,表情也略顯興奮。而聽他說得如此露骨,趙匡胤一時也沒有呵止。

過了好一會兒,情緒也漸漸沉澱下來了,趙匡胤又奪回了酒壺,抱在懷中,炭火照耀下的老臉陰晴不定。

烈酒辣喉,似乎讓趙匡胤清醒了些,擡眼看着趙匡義:“匡義,我未必能看到那一日,趙家的未來,着落在文渙身上,但你這個叔祖,卻要盡力扶持。日後趙家能負重擔者,還得是你。我知道你素有見識手段,但我能給你的建議,只有四個字,小心切切!”

“二哥放心!”聽趙匡胤這麼說,趙匡義臉上露出了笑容,自信道:“我豈是不知分寸之人?東宮之事,我絕不敢逾越干涉,但朝廷之事,職責所在,自當銳意進取。”

說這話時,趙匡義眼中閃過一絲危險的光芒,眼見蕭思溫這契丹老酋在朝廷越站越穩,以前是未視作威脅,如今,卻必須要防備起來了。

“二哥,還是少飲酒釀啊!”見趙匡胤又拿着酒壺往嘴裡灌,趙匡義勸道。

趙匡胤搖頭,灑然笑道:“我若飲酒,或許夭壽,但若是不飲,數日之間便爲酒癮折磨死”

當然,這話也就是自我調侃,趙匡胤確實好酒,幾十年來無酒不歡,但隨着年紀上來,疾病屢屢造訪,比起過去已然剋制了許多,只是,有些習慣是不能改的,至少在旁人看來,榮國公惡習難改。

第13章 考校第103章 缺少一個系統的李從益第119章 幸西京第288章 趙普使蜀2第361章 “龍宮”第507章 一縷嘆息第262章 大軍臨城,歸師難遏第59章 病榻陳情第283章 降將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157章 《刑統》將成第325章 和約締成,平南準備第234章 南口大戰3第362章 宮城之寶第323章 盛世之下的隱患第8章 這就是真相?第476章 趙匡義留臺喪龍鍾響第304章 楚州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331章 劉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濃第50章 喜訊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29章 太后的病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416章 尾聲第34章 驚陶谷第213章 帶着歡呼啓程第40章 濮州案(3)第394章 還欠着外債第505章 最後的旅途5第196章 橐駝兒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30章 滿堂春宴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轉移陣地第110章 坦白第491章 區區九品,亦敢通天第172章 潦倒的鐘謨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第177章 同榻臥談第295章 難第254章 難得嘮叨的劉皇帝第313章 遼國崩潰指日可待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第134章 班師還朝第442章 金玉滿倉,堆積如山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95章 效果已顯第269章 愛將第67章 來自河陽的消息第256章 打仗打的還是後勤第283章 雲中之圍第1758章 關係經營第62章 二代勳貴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29章 勸諫半島史話·桓王第55章 符氏姐妹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128章 東路進展第69章 張彥威之死第256章 進擊的蜀軍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絕唱第304章 過去的三年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150章 聽政第38章 濮州案(1)第248章 兩戰破寨第165章 夏獵、祥瑞以及進貢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270章 騷擾,進攻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422章 安東國的第一個冬季第263 史彥超的結局第82章 矛盾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第44章 聽政湖湘第311章 爲太子劉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275章 當與衆樂第107章 盧多遜:趙普也該倒了第63章 朝廷應對第11章 大典日第366章 將士百戰歸第182章 邢州有變第108章 先取許軍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第408章 蠢兒子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第118章 查抄第60章 狠狠敲打第196章 楊邠案(4)世宗篇28 朝暉之城,老年白龍第2117章 康宗篇8續 家族大棋第297章 心虛第356章 太子犒軍,限期已至第173章 漢遼皇帝之間的友好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