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2章 血色榆林

第1722章 血色榆林

不論是李繼遷還是袁恪,都勉強稱得上是“梟賊”,都具備被時人稱之爲豪傑的氣質,沒有到絕境,總是選擇要掙扎一二。

但是,劉暘可以坐視榆林的混亂,放棄除城鎮之外幾乎所有地區的控制權,但也不會任由叛賊行動。對進攻城鎮的亂軍嚴防死守,對劫掠運輸線的賊軍更是重點打擊。

像李、袁這等在朝廷甚至是劉皇帝那裡都掛了號的叛首,也是劉昉的重點目標,按捺不動,只是策略問題,屬於戰術沉默,並不代表一成不變,自縛手腳。

因此,當李、袁二賊先後出擊,漢軍也隨之而動。李繼遷一路,以孟玄喆爲主將,代郡公折御卿、溫末騎將潘羅支等副之,率步騎一萬五千北上,尋李繼遷而擊之。

孟玄喆、潘羅支不需再多說,折御卿的身份顯然要特殊一些,這可是劉昉的表叔,現年二十六歲,也是折氏如今的當家人。

大漢諸多功臣爵位,二十四公,三世而降,代國公爵,從折從阮開始,先傳折德扆,再傳折御勳,折御勳盛年早亡,因其無子,在劉皇帝的恩旨之下,以年輕的折御卿繼兄之爵。

事實上,若純以血脈傳承,按照大漢爵位繼承體系,折御勳無後,收回代公爵也是說得通的。但是,凡事總有例外,且不提折家在軍界的影響力,就衝折賢妃的面子,劉皇帝也得開個特例。

不過,到折御卿之時,代國公爵已無法保持,降等世襲,改封代郡公。除了本身特例屬性,也另具意義,那就是成爲了大漢最頂級貴族承襲降等世襲的開端。

畢竟,二十四功臣,除了王章、王竣這樣傳無可傳者,其他家族,一、二代大多還在,折家,只是走得有些快

當然,折御卿並不只是靠着一個身份才得重用,人雖年輕,但軍事才幹十分突出,此前擔任太原兵馬都指揮使,此番榆林平叛,也在調兵遣將之列。

袁恪那一路,則以田重進爲主將,率領以禁軍爲主的三萬多官軍西進,輔以靈鹽地方軍隊,合擊袁恪叛軍,不只是爲了阻止袁恪渡黃河,躥入河西,更是打算將之徹底消滅在靈州境內。

這樣規模的軍事行動,可以說是榆林生亂以來,官軍第一次真正發力,動輒數萬之衆,當然,這也是劉昉準備了數月之久的結果,動則成霹靂之勢。

這還是在保證榆林“大戒嚴”以及城鎮守備、後勤保障的基礎上,爲何區區一個榆林叛亂,要調動十幾萬大軍進剿,就是爲了保證完全的控制,不論你如何鬧騰,局勢都穩穩地置於官軍掌握之下。

隆冬動兵,固然不是一個好時節,但惡劣的天氣是同樣的,即便叛軍屬於“主場作戰”,但他們的日子,實在難過,否則也不會急着做困獸之鬥,都是官軍逼的。

相比之下,官軍除了與嚴寒的天氣做鬥爭之外,衣食是得到充分保障的,衣食足,則軍心穩,殺賊有戰功,傷亡有撫卹,這就是絕對實力的碾壓。

李繼遷之北上,也暗懷狡猾心思,有調動官軍,尋機殲滅一部,打一場勝仗,收取繳獲,爲來年開春的作戰,爭取空間。

而從結果來看,他的目的達成了一部分,官軍確實出動了,但在孟玄喆的率領下,突出一個苟字,沒有搞分進合擊之類的花哨戰術,就是集中兵力,踵跡而行。

斥候哨騎撒得很廣,軍隊騾馬化,隨軍物資充沛,隨時可戰,隨時保持着戰鬥力,絕不冒進。遇到叛軍的突襲騷擾,便堅決反擊,卻不急於分散陣型,尋求擴大戰果。

兩軍一路糾纏着北上,在沙漠戈壁、烈風寒地之間比拼廝殺,但是,不論李繼遷籌劃什麼陰謀,實行什麼戰術,騷擾遲滯也好,佯裝敗退也好,官軍始終不動如山。

到最後,李繼遷被逼得實在沒辦法,不得不拿出一些實際性的誘惑,率軍北上,越過早已冰封的黃河,去進攻豐州。

豐州作爲榆林道最北端的轄區,在榆林動亂的這一年多,就像個局外人一般,始終沒有受到太大的波及,因爲李繼遷的作亂熱區,始終在南部相對富庶且党項聚集地帶。

直到今年秋冬之際,榆林叛亂大爆發,在朝廷的整體平叛策略下,豐州當地官軍方纔真正戒備起來。豐州此地,人口不多,軍隊不多,但是有着大漢邊境城鎮最基本的特點,那就是堅固牢靠。

叛軍之來,也不急不忙,堅壁清野,據城死守而已。而叛軍在豐州當地搜掠一番,沒有太大收穫後,逼向州城,並且迅速展開進攻。

李繼遷所率這支叛軍,足有三萬餘衆,基本都是党項人,哪怕靠人命去堆,豐州也未必堅持得了多久。不過,當豐州的求援傳到北上的漢軍大營後,孟玄喆仍舊沒有輕動。

因爲李繼遷在豐州擺出來的陣勢,他太熟悉了,幾個月前,鎮安堡之敗,可是記憶猶新,圍點打援這種戰法,漢軍也並不陌生。

不過,這一套之所以屢試不爽,關鍵就在於攻敵所必救。自榆林舉叛以來,叛軍其勢猖獗,但從來沒有攻克過榆林任何一城市。

即便豐州只是一座邊陲小城,如若失陷,背後的政治代價,也不是孟玄喆所能承受的。因此,豐州有險,求援急來,他還是得伸出援手,不能坐看李繼遷攻破豐州而無動於衷。

李繼遷,也恰恰存着圍點打援的想法,豐州只是一誘餌,然而,孟玄喆的穩重,最終還是讓他失望了。漢軍有救援的動作,但並不急躁,還是穩紮穩打,緩進慎行。

在李繼遷的率領下,叛軍的突襲,並沒有取得應有的效果,或者說就等着他們出招,雙方的糾纏,在黃河沿岸,終於有了一個結果。

論硬實力的,即便叛軍倍於官軍,也是弱上不止一籌的,党項人雖然兇悍,但在組織訓練上,遠遜於官軍。

此前糾纏不休,固然是孟玄喆保守穩妥,叛軍又何嘗不是小心翼翼,不願來一場利落的賭博。當然左右戰場勝負的,卻不是交戰的雙方,李繼遷在豐州設了個圈套,卻忽視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個道理。

致命的威脅來自背後,當然不是豐州,駙馬都尉、山陽都指揮使李繼隆,率領五千山陽鐵騎,神兵天降,痛擊叛軍,聯合孟玄喆,將李繼遷叛軍徹底擊潰。

三萬多叛軍,一朝喪盡,李繼遷狼狽逃竄,不知所終。官軍只俘獲了千餘人,在官軍的窮追猛打之下,逃脫者則不足千人,至於這樣的戰果是如何實現的,觀者自明。

因此,在開寶二十一年還沒結束的時候,夏州党項叛亂的主要力量,就已經被消滅了,李繼遷這個賊首雖仍在逃亡,但朝廷又何嘗真正在意過這麼個人。

沒有党項叛衆支持的李繼遷,說到底,也只是個流寇。而以榆林當下的形勢,李繼遷想要再像過去的一年多那樣,屢撲屢起,更是難上加難了。

李繼遷兵敗,其勢一跌到底,西進靈州的袁恪,也是個難兄難弟,他面對的是包括禁軍在內的朝廷精銳,又是田重進這樣的沙場宿將,還完全暴露漢軍的視野之中。

與夏州平亂的糾纏不休不同,對袁恪叛軍,則是完全的圍剿。在袁恪叛軍還沒出鹽州之時,就已經被田重進軍逮住了,接連三戰,叛軍三戰三敗,等袁恪叛軍逃入靈州境內之時,其衆已然崩潰,而境地則更爲險惡,在靈州官軍的配合之下,被徹底困住,上天無路,下地無門,直到被斬殺殆盡。

由“反正”的叛將王屾供出了袁恪下屬那一干叛軍賊將,有一個算一個,或被戰場斬殺,或被俘虜後殺頭。

就是袁恪這個鹽州叛亂大首領,也沒能逃脫一個慘淡的下場,他似乎並沒有點上李繼遷的逃避屬性,在戰場上被踏成肉泥。

袁恪此人,做宋江尚可,真讓他領兵作戰,當面鑼對面鼓,與朝廷正面廝殺,也實在力有不足。這終究只是一個認不清自我,懷有不切實際野望的野心家罷了,借勢而起,興也勃焉,亡也忽焉。甚至於,比李繼遷敗亡得更早。

事實上,進入開寶二十二年之後,整個榆林,已不存在大規模的叛軍了,袁李二賊的迅速失敗,也基本宣告了這場榆林大叛亂的最終結局。

不過,兩場決定性的勝利之後,榆林並未平靜下來,不是那些造反作亂的党項人不願妥協,而是朝廷的封鎖仍在繼續.

開春之後,官軍再度出擊,放開手腳,攻殺有叛軍嫌疑的賊寇,而榆林境內,從賊與否,早已定性了。當然,在此事上,除了一部分官軍之外,承擔屠刀角色的,乃是那些附屬的雜胡部衆。

在行營的放任乃至鼓勵下,不論是爲了生存還是財富,這些雜胡僕從,都毫不猶豫朝那些“叛賊”舉起屠刀,肆意殺戮,提人頭向朝廷請賞。

整個榆林,在開寶二十二年之初,就逐漸成爲了一座鬥獸場,所有被官府排斥在外的人,都不得不化身禽獸,互相啃咬,互相廝殺,直到血流盡,人死光。

第141章 父子關係第17章 武德司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第398章 換個思路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119章 難審第60章 皇后進言第2105章 太宗篇52 臨淄王第88章 皇長孫出世第410章 剋制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第410章 槍打出頭鳥第514章 最後的旅途13第46章 駙馬的上下兩策世宗篇24 老貴新貴,宗王大會第204章 解決第56章 一戰定河西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2110章 康宗篇2 輔政時代第108章 後知後覺後怕第1692章 香料之路 魏王奏章第94章 國難喪子,尚有良將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338章 棋手與棋子半島史話·話說林邑第2054章 太宗篇1 變天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漢伊六次大戰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93章 升遷第249章 冬季無戰事第164章 監國第69章 夫妻密談第270章 騷擾,進攻第99章 北巡結束第363章 安西緩封第31章 議治湖湘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344章 打個賭第60章 皇后進言第1802章 屁股要坐穩,態度要端正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461章 癲狂?仁宗篇4 範公秉政,苦苦支撐第468章 胡部隱患第411章 政治危機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與舊人第294章 北伐的尾聲3第97章 再臨井陘第92章 大調整第269章 先鋒慕容承泰第17章 板子終究落下來第256章 遼帝的決斷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61章 北使南歸第321章 駕幸樞密院第235章 難以樂觀第160章 河東風雲(7)第165章 夏獵、祥瑞以及進貢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2142章 世宗篇17 理藩院事第450章 殺一皇親第1773章 質問仁宗篇1 正統時代第400章 柴榮死了第419章 劉皇帝請客第492章 事發第326章 劉皇帝的態度第1716章 共治時代第365章 看衰第97章 再臨井陘第67章 劉煦娶親第85章 浮雕第508章 最後的旅途7第199章 出宮第73章 趙大已在軍中第274章 打女真、室韋還是沒問題的第113章 西使歸來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150章 蜀亡第15章 荊南來使第38章 河西局勢由此轉變第1769章 影響力第9章 寫得不錯!第44章 太后相召第437章 二十年難遇的大水第226章 一潰百里第141章 雌威第370章 國法爲大第215章 郭、李之爭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157章 劉老四第28章 澧陽之戰第316章 皇后的寬慰第98章 溫柔鄉第1764章 禁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