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帝崩

bookmark

於大漢朝廷而言,乾祐元年的第一個月,日子並不好過。外有兵禍,內有饑荒,皇帝寢疾,前番元宵佳節都過得沒滋沒味的。

二十四日,宮中再度傳出流言,皇帝又陷入了昏迷,爾後宮門緊閉,皇帝閉見任何人。緊接着,有數名宮人被杖斃,整個皇城一時肅然。

但是,朝堂之上,徹底不穩了,再愚笨的人都預感到,大漢可能要變天了,一時間,大量的目光不自覺地投向東宮。

政事堂中,幾名宰臣,包括同平章事的史弘肇與劉信俱在,氣氛有些壓抑。劉承祐端居主座上,一臉漠然,只有眉宇稍稍皺起,眼神不時瞥向楊邠與史弘肇。

“殿下,許州上奏,有動亂髮生,亂民勾結匪徒,衝擊官倉,搶奪錢糧!”楊邠出聲打破了平靜,朝劉承祐稟道。

“亂民襲城,着官府鎮壓便是,忠武軍節度鎮兵呢?”蘇逢吉直接接口道。

“許州無人主事,掌控大局,羣佐不協,難以彈壓......”楊邠平靜地說着,只是那目光不時瞥向劉信。

劉信雖被拜爲忠武軍節度使,但不就鎮,許州的軍政,由其幕佐與朝廷指派文武官員處置。

劉承祐卻是聽出了些言外之意,問道:“樞相有什麼意見?”

楊邠似乎早有準備一般,直接答道:“劉都帥爲忠武節度,治下有亂,州縣不穩,當從速就鎮,彈壓動亂!”

“我不去!”楊邠話剛落,劉信直咧咧地說道:“一干賤民作亂,用得着本帥親自去嗎?”

劉信,顯然沒能察覺到什麼異樣,他不去,只是因爲捨不得東京的安逸與舒適。再者,劉知遠的病重,對他也有些影響。

聽其言,楊邠則雙目一瞪,高着嗓子喝問道:“都帥既爲節鎮,又是宗室,如今所治之民生亂,難道就不知爲國家,爲大漢江山定亂安民?”

一句話,把劉信給問住了,不知如何回答,但是蠻橫地頂了一句:“我不去!”

楊邠眉毛一橫,看了史弘肇一眼,目光壓迫性地逼向劉信,正欲再施展一番嘴炮,卻被劉承祐給打斷了。

“楊樞相不必如此激動!”劉承祐盯着楊邠,語氣慢悠悠的:“叔父爲侍衛軍副帥,協理禁軍,一干亂民罷了,何勞他出馬?若是隨便一州縣有民亂,便需堂堂的禁軍統帥去平定,傳將出去,讓天下人如何看待大漢,難道朝廷無人了麼?”

“你說呢?史都帥?”劉承祐突然望向史弘肇。

史弘肇似乎有點措手不及,支吾了下,答道:“殿下所言,也有道理,不過——”

沒讓他把後邊的話說出來,劉承祐直接強勢道:“史都帥都同意孤的說法,那就這麼定了,自禁軍遣一將校前往即可。孤議,以小底軍都虞侯史弘朗,率一軍小底將士前往平亂,如何?”

“臣附議!”蘇逢吉立刻出聲表示支持。

“史弘朗乃史帥之弟,從軍多年,想來在史帥身邊也得到了幾分真傳,一干亂民,當翻手可定纔是!”一直沉默着的竇貞固說道。

史弘肇平日裡還是喜歡被拍馬屁的,但此時,雖然是被吹捧,但實在笑不出來。

目光中,帶着點玩味,劉承祐看着楊邠。可是讓他失望的是,楊邠似乎自閉了,苦着一張臉,微埋頭,卻是不說話了。

“既如此,那便擬詔吧!”

待議散之後,楊邠也不繼續在政事堂辦公了,徑離宮,一直到出宮門之後,回首望了望皇城,長嘆了一口氣,眼神中卻是難掩落寞。

這一次他費心折騰,沒曾想,三言兩語便被劉承祐連消帶打,反使得史弘肇之弟被遣出京去。一股無力感充斥在心中,更讓楊邠感到挫敗的是,宰臣們也漸漸沉默了,變成他孤軍奮戰了。正常的情況下,不該是他們這些宰臣合力,將幼主給壓制住嗎?

楊邠的算盤,劉承祐心裡很清楚,無外乎借許州的那點動亂,將劉信,這個劉知遠給他安排的擎天保駕之臣給支持東京去。

有點天真的想法,到了這關鍵時刻,楊邠似乎仍沒有看清楚狀況。劉承祐的底氣,從來都不在劉信這個成事不足的叔父身上。

不知爲何,回府之後,楊邠便上表了一個告病條子,爾後閉門謝客,彷彿徹底自閉了一般。

得知這個消息,反倒讓劉承祐詫異了,這是何故?爲了應付可能的變故,劉承祐已做了數手準備,楊邠的反應,反倒讓他有些“措手不及”。不過,劉承祐依然穩如泰山,命人盯着楊邠那邊,以及史弘肇。

......

“臣參見太子殿下!”

“陶卿平身!”見着找上門來的陶谷,劉承祐放下了手中的筆。

近來,以周王府出身之故,在門下省,陶谷有些張揚。

不過在劉承祐面前,仍舊低眉順眼的,望着劉承祐,眼色中帶着討好。

“尋孤何事?有政令出問題了?”劉承祐問道。

聞言,陶谷四下瞧了瞧,神秘兮兮地湊上前,小心地說道:“殿下,官家病篤。”

這不是句廢話?劉承祐凝着眉盯着他,聽其下文。

見狀,陶谷立刻補充道:“殿下受命監國,固然要勤於政事。然既爲儲君,不侍奉湯藥,何以副天下之望?”

聽其言,劉承祐先是一訥,爾後似有所得。什麼“副天下之望”,都不是重點,侍奉湯藥於陛前,待在劉知遠身邊纔是最重要的,陶谷這是提醒自己來了。

“孤這便去萬歲殿!”

很快,劉承祐便將朝政盡數留給王、蘇、竇、李等臣料理,自往萬歲殿,同李氏一道照顧劉知遠。

......

春風漸綠汴河岸,天氣乍暖還寒,漢宮中的氣氛,卻是越發沉重了。拖了這三兩日,皇帝徹底熬不住了。

傍晚時分,天色晦暗。萬歲殿中,御榻之前,以劉承祐爲首,已然跪倒了一片人,各個埋着頭,看不清表情。

劉知遠躺在榻上,目光黯淡地望着帷幔,儼然已經病入膏肓,在彌留之際。皇后李氏坐在榻側,手裡拿着個空藥碗,有些愣神,沒有哭泣,只是雍容之上浮現着明顯的憂傷,雙目微微泛紅。

史弘肇、王章、二蘇、竇李、郭威、白文珂、馮道......越來越多大臣聞訊趕來。這,分明是一場託孤的戲碼。

只是,這一次,不止是那些外臣,劉信、劉承贇、李洪建、李洪信、宋延渥這些宗室黃親也在列。

隱約間,已經聽到了些許抽泣,且慢慢地傳染開來。

“哭什麼,朕還沒死了!”劉知遠沙啞的聲音中,帶着離世前最後的倔強。

此言落,嗚咽聲最重了。有趣的是,李氏、劉承祐包括劉承勳這三個劉知遠最親的人,沒有動靜。

“還有誰沒來!”緩了一會兒,劉知遠問道。

內侍快速地瞄了一眼,答道:“還差楊樞相。”

“哦。”劉知遠腦子似乎已經有些不清醒了,喃喃地說道:“聽說,他也病了?”

沒人回答劉知遠,又或者說沒人反應過來要回答他這個問題。沉默了一會兒,伴着一陣“撕心裂肺”的呼聲,楊邠闖了進來,一下子拜倒在病榻前。就好像,來晚了一步一般。

可惜,劉知遠還吊着一口氣,強撐着,讓李氏將他扶起,盤腿坐在榻上,身上仍罩着被衿。迷離的雙眼,掃了眼榻前黑壓壓一片人,在劉承祐的身上停頓了一下。

佝僂着身子,駝着肩背,劉知遠氣息不穩,緩緩地說道:“朕以渺躬,僥天之倖,得取神器,入主中原,厥有帝圖。胡虜憑陵,雖有拯溺之功,然洎登宸極,時運艱難,急於止殺,不暇崇仁。討滅叛帥,苛剝甚酷,而致治下子民,飽受兵燹。朕有撫御天下、弭息征伐之心,然沉痾在身,痼疾爆發,天不假年......”

斷斷續續地,劉知遠說道這兒,榻前頓時爆發出了一陣哭聲,口呼“官家”不止。身後這些人,不知有幾人是真心爲劉知遠而哭。而劉承祐,紅着眼睛,強行擠出了幾滴淚,但要讓他嚎啕大哭,歇斯底里,卻是爲難了。

這個時候,劉承勳卻是也沒能憋住,“哇”得一聲嚎了出來,爾後撲到榻前。

劉知遠卻無暇去安撫幼子了,見殿中吵鬧,給了李氏一個眼神。李氏輕輕地擦拭了下眼角,將劉承勳攬入懷中,衝着殿中衆臣:“肅靜,官家還有話講!”

一下子,哭泣聲小了許多。

緩了緩,劉知遠方擡起顫巍巍的手,指着劉承祐,吃力地說:“太子年幼,今後,有賴衆卿扶持!”

這算是徹底的託付後事了。

交代完這些,劉知遠似乎將所有的精力都消耗完了,讓所有人退下,獨留劉承祐一人,似有最後的囑託。

殿中只餘父子兩人,劉承祐上前,一把被劉知遠抓住,竟然格外地有力。劉知遠的眼神已經格外地黯淡,對劉承祐說道:“二郎,我不是個好皇帝。你有雄才,大漢江山這副千鈞重擔就交給你了,替爲父,完成那未竟之事業!”

劉承祐沒有多話,嚴肅地應道:“是!”

“傳位詔書在你母親那兒。”

“只可惜,未能見到孫兒出世。”

“也不知,是男是女......”

後半夜的時候,大漢皇帝劉暠,駕崩了,皇城之中,哀聲一片。

第15章 漸不自知第2066章 太宗篇13 不那麼簡單第143章 夔州大捷第193章 楊邠案(1)第199章 遼帝之死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307章 算盤打得很美,終究落空第80章 壽宴上不對勁姐夫第408章 蠢兒子第25章 周世宗與楊令公第170章 河東改制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1707章第446章 流光園第1809章 餞行第298章 事泄了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145章 了結第322章 再啓西進第147章 許州事了(2)第127章 西路奇兵第145章 了結第417章 慶典一般的刑場第88章 天子金令第1764章 禁轎第34章 史卿,朕還有重任相托第26章 郭樞密過相州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63章 君宦婢,自得其樂第1795章 父子夜談第104章 在真定第76章 大才蒙塵第180章 博弈第41章 探監第52章 巫宦之國第2045章 最後的旅途16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1685章 一穩到底第265章 楊無敵第405章 楊呂覲見第200章 誰能繼位?第3章 姐夫的彙報第29章 太后的病第98章 灰溜溜地滾回去第371章 殺,不殺?第66章 朕要親征第1781章 危險往往來自背後第56章 一戰定河西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遲暮第339章 那一腳第1752章 放手第48章 劉承祐的決心與疑惑第255章 遼軍情況不容樂觀第230章 主動出擊第504章 最後的旅途4第272章 被放棄的耶律斜軫第81章 廝殺漢第371章 慰問=送行第29章 老九渾人一個第277章 軍政安排第133章 納了第185章 賜宴第86章 鬚髮花白第1696章 藏兵於民第434章 重任在肩這纔是感言第78章 滄州府第263章 高麗想伸手了第93章 升遷第397章 指點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75章 高貴妃第1765章 三郡公第68章 離京前的安排第58章 回師第73章 解決第158章 劉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120章 開始着手對付遼國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82章 遼營之中的暗流第478章 登封降禪第119章 幸西京第8章 瓊林宴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1772章 處置第206章 趙思綰落網第172章 川蜀定製,鍾謨彙報第13章 楊業述職第53章 交代後事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第32章 邠州,北遷隊伍第481章 行宮第45章 移鎮之議第433章 聖訓第165章 回鶻使者第402章 太子有後了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107章 飄飄然的李相第371章 慰問=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