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3章 質問

bookmark

第1773章 質問

“官家,太子、宋相公、趙相公、王相公求見!”紅日初升之際,嵒脫又來稟報。

“宣!”這一回,劉皇帝沒有拒之殿外。

“臣等參見陛下!”

垂拱殿那方寬大威嚴的御案下,四人都面色疲憊地恭立着,劉皇帝目光掃視一圈,落在劉暘身上,道:“朕一切皆安,昨夜也睡得安穩。倒是你們,甚是操勞吧,朝廷搬遷情況如何?”

“雖顯匆忙,賴諸卿盡力,一切井井有條!”劉暘答道。

劉皇帝點了點頭,略作沉吟,道:“朝廷新遷,需有新氣象,中樞職權,當應時調整!”

這話一出,幾個人頓時肅然,尤其是趙匡義,他對權力變化,格外敏感。

“懇請陛下示下!”劉暘拱手道。

劉皇帝想了想,道:“楊業、潘美、石守信三郡公還朝,具體職掌安排,政事堂先討論一下,得出初議報朕!”

諸相對視了一眼,應道:“是!”

與之相對的,便是勳貴集團的重新擡頭,趙匡義越發受重用,他可是根紅苗正的勳貴子弟,本身又負有爵位,還與東宮有那麼層關係,代表性極強。

甚至,在劉皇帝說出這番話後,立刻改口,一臉歉然地道:“陛下雅量,非臣所能比擬,是臣見識狹隘了.恩遇如此,也是呂蒙正的福分!”

“朕發現,朝廷中如今都是些老面孔了,但青俊們卻在不斷的歷練中成長,需要給年輕後生們多一些表現的機會了!”劉皇帝平靜地說道:“朝廷是池,人才是水,只有流動起來,新水換舊水,方顯活力!”

“諫言?”

劉皇帝這麼說,趙匡義臉上浮現出少許尷尬,當然,內心實則有些不以爲然,呂蒙正哪裡能和他趙相公相比?

劉皇帝則沒管他,繼續道:“至於治政經驗,不與其機會嘗試,如何展示其能?”

此言落,三相公面色各異,還是趙匡義略帶遲疑道:“陛下,襄陽王文武雙全,履歷充實,調任畿帥,深孚人望,臣等自無異議。

這邊議定,劉皇帝心情似乎好轉了一些,老臉上的陰沉之色彷彿都瓦解了許多。這時,宋琪猶豫片刻,一臉凝沉,拱手道:“陛下,臣有諫言!”

洛陽尹可是與開封尹相提並論的職任,雖屬是非之職,但上下里外盯着的人可不少,甚至於,政事堂裡的角力平衡,有時也會落到二職上。

如今劉皇帝卻要提拔一個不名一文的後進呂蒙正,薄有才名,但在勳貴眼中,進士出身的庶族罷了,實在不值一提。倘若詔旨下達,那就是打破慣例了,作爲勳貴集團的代言人之一,趙匡義幾乎本能地反對。

而劉皇帝聽其言,觀察其反應,說道:“年輕?四十上下,正當大展其長之時。朕記得,趙卿當初任洛陽府時,還不滿四十,如今爲何小覷呂蒙正?”

在乾祐時代,劉皇帝仰仗軍事貴族們治國平天下,開寶年以後,則對功臣勳貴們多方壓制,在乾祐時代的基礎上,進一步提拔士林出身的人才,擡升庶族官僚集團的實力,以求達到政治平衡。

於是,趙普罷相,官場整肅,政局動盪,最顯著的標誌,便是西北四道的官僚被換了近七成。雖然被定罪爲腐敗的那些人,並不能單純以庶族官僚視之,但劉皇帝的嚴厲整飭,也確實大大削弱了朝中普通官僚的力量。

見狀,劉皇帝也不再囉嗦,繼續道:“安守忠治洛陽有功,朝廷該當予以褒獎,另外,調任京畿都指揮使。至於洛陽府,刑部侍郎呂蒙正,忠於王事,踏實勤幹,歷練多年,可以提拔,接任洛陽尹,卿等以爲如何?”

只是,呂蒙正雖有才名,但過於年輕,也無多少地方職司經驗,西京重任如山,就怕他難以承擔……”

“陛下所言有理!”不管認不認同劉皇帝所言,臣子們態度還是端正的。

劉暘若有所思,但還是點頭認可,宋琪更不會有意見,他向來也是看好呂蒙正的。如此,三言兩語,洛陽府將迎來一位新的府尹,一個貧賤庶民出身的府尹。

從話鋒裡不難聽出,對呂蒙正破格提拔,趙匡義不怎麼贊同,雖然只是提出一些“擔憂”,但反對的意思很明確。

原來指的是此事,雖然涉及到高官衆臣的委任,從來都需經過劉皇帝,由他欽命,但是此番,三人都感受到了發生在劉皇帝身上的變化,說不清道不明,但心中都不禁生出少許緊迫感。

屁股決定腦袋,勳貴的出身,政事堂中最年輕的宰相,這些都讓趙匡義對庶族出身的呂蒙正有所排斥。

由此,大漢迎來了十多年庶族當政的時期,算是一段庶族當政的黃金時期。不過,隨着官僚腐敗,弊病叢生,而勳貴的力量被牢牢壓制的情況下,劉皇帝又開始對庶族官僚們不滿了。

“你們以爲如何?”見趙匡義“熄火”了,劉皇帝又瞧向劉暘與宋琪。

當然,最爲關鍵的是,一直以來,擔任開封、洛陽二府尹之職的,不是皇親國戚,便是勳貴重臣,從無例外。如當下的洛陽尹安守忠,開封尹劉繼昌。

只是這個機會,給得太隆重,拿堂堂的洛陽府尹去培養一個庶族官僚,這件事,怎麼看,怎麼透着怪異,聽着都荒唐,區區一個呂蒙正,何德何能?

因此,趙匡義心中懷疑,劉皇帝必然另有用意,而且是對他這樣勳貴大臣不友好的用意。當然,這些猜測與疑忌,趙匡義在劉皇帝面前還不敢表現出來。

這兩個字引起了劉皇帝的主意,再看到宋琪那認真的表情,劉皇帝心中好奇,也多了幾分肅重,伸手示意:“講!”

“陛下,昨夜皇城司吏卒,強闖衆臣府邸,不分情由,強索子弟,他們口稱奉君命,不知陛下可知?”

宋琪鄭重的聲音響在垂拱殿內,此時此景,也顯得格外清晰。而聽其言,劉暘臉色大變,面露焦急,居然失態地當殿給宋琪使眼色。

而劉皇帝兩眼微眯,看着躬下老腰,卻表現出一身傲骨的宋琪,淡漠道:“是有這麼回事,宋卿有何看法?”

第2196章 仁宗篇13 帝國的棉世宗篇43 南定西南第169章 王溥的補充第147章 德勝渡第299章 遼國的情況第410章 剋制第25章 擬一份名單第31章 邊公在任第11章 劉皇帝的法治思想第117章 一圖一冊第429章 向南!第66章 請辭?不許!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175章 在滑州第36章 李業告狀第65章 劉皇帝的猜忌第1688章 南洋之重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49章 醫政第458章 再臨東京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1707章第141章 崇政殿聽政3第206章 癥結難以解決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255章 “社會實踐”第5章 惡劣的處境第265章 秦鳳既定第368章 宰相們的異見無題第1687章 癸未年科舉第148章 最後一仗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結論第105章 河北局勢第73章 解決第196章 橐駝兒第1795章 父子夜談第220章 陣斬高模翰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19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1782章 數百年後的問候第20章 武德司的收穫第1731章 一縷惆悵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難測第384章 反響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2076章 太宗篇23 進入深水區的稅改第71章 六合堤上第2128章 世宗篇3 氣質不同第167章 請辭第196章 開寶八年第61章 趙二爲官第29章 將卸甲,帥卸職第1765章 三郡公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54章 臨陣指揮,盡委諸君第56章 南平王讓朕好等啊第203章 幸災樂禍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255章 遼軍情況不容樂觀世宗篇45 漢金衝突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第31章 首義三節度第182章 徵唐之議第222章 鑾駕臨幽州第7章 風波第259章 兵臨樑泉第13章 市井之聲第114章 欲謀大功第160章 三個青年第80章 進攻第315章 質量最高的一次科舉第395章 大商人第38章 殿議第20章 被忽視的問題第125章 頌公亭第365章 看衰第74章 契丹高麗之事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298章 王著罷相第455章 見聞第515章 最後的旅途14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51章 該當有所“表示”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130章 御漢大計仁宗篇5 徹底固化的統治階級第28章 史弘肇赴邊第284章 影響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367章 下面的聲音第9章 新官上任第41章 高麗國王第285章 吃酒烤肉議荊湖第257章 黃花谷之戰第154章 耕地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