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

bookmark

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

八刺殺袞,或者說碎葉城,作爲中、北兩條絲路幹線的交匯處,一直是東西商賈、使者必經之處,有此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也從來不缺發展的養料。

同時,由於地處碎葉河谷,又有附近雪水的滋養,土地肥沃,氣候宜人,物產豐富,對於中亞政權的吸引力是極大的,也是歷代中亞霸主必爭之地。

過去幾十年裡,黑汗國的崛起,也從中吸收了不少養分,在對碎葉城的建設上,黑汗國也是比較用心,花費了不小代價。

而其作爲黑汗國都,也是近十年來的事。最初,其大汗駐地在喀什噶爾,那裡靠近西域,也毗鄰于闐,不論東進還是南下,都很方便,只是,過去三十年,黑汗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東進上,結果如何,已不需複述了。

因爲地處天山以南,相比於整個黑汗國而言,喀什噶爾實際上一個突出部,國力強大時,那是擴張的橋頭堡,一旦勢沮,那安全就難以得到保障了。

而大漢在統一之後的數次擴張中,表現得過於強勢,當一部分注意力轉移到西域之時,黑汗國便感受到了莫大的壓力,在經過一番艱難的抉擇後,阿里木薩汗終是下定決心,將都城北遷到八刺殺袞。

而隨着劉旻西征的到來,結果也證明了當年遷都決策的先見性,否則龜茲之戰後,漢軍長驅急進,橫掃漠北,大敗虧輸的黑汗人就不得不提前進行一場保衛國度的戰役了。

只是,很多事情都是無法預料的,阿里木薩看重八刺殺袞的堅實繁榮以及山河屏障,但是楊延昭一個兩千裡的迂迴偷襲,就使他的盤算落了空,不只八刺殺袞幾無抵抗能力地被漢軍收復,還連帶正面戰場的崩潰,本人也殞落戰場,命喪于闐軍一無名小卒之手。

碎葉河奔騰出“珠海”,折向西北淌去,碎葉城這座西域大城,便坐落在山北水南,不過,曾經繁榮熱鬧的城市,在冬風之中,卻多了幾分蕭索,若非大軍齊聚,只怕還要更冷清幾分。

城裡城外,到處都是瘡痍之景,戰爭帶來的破壞是巨大而慘痛的。即便是當世人類的燈塔,最先進文明的代表,在對外擴張的過程中,伴隨着的也是腥風血雨,帶給被征服國度、部族的,也是殺戮、死亡與恐懼。

碎葉城原本人口超過三萬,這可不算少了,但如今,只有兩萬出頭了,破城之後,爲了彈壓不臣,儘快控制城市,楊延昭完全放開了手腳,以鐵血控場,再加上那些僕從的突厥人做爪牙,以及合理的搶掠,這血自然流得多了些。

滿城縞素,當然不是爲了那些死在屠刀下的黑汗人,皇后駕崩的消息同樣傳到了碎葉軍前,都不需劉旻主動提,楊延昭就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他們這些上層的勳貴子弟,又有誰沒有感受過符後的慈愛與教誨呢,何況楊延昭還是當朝駙馬,感懷之下,便以最虔誠的姿態,在這萬里之外,向崩逝的皇后寄以最沉重的哀痛之情。

悽悽涼涼的冷風中,劉旻率領大軍,進入碎葉城。楊延昭攜麾下就少許臣服的突厥人恭迎,看到人羣之首的楊延昭,劉旻都顧不得細看碎葉城,遠遠地便下馬,步行上前。

見狀,楊延昭也迎了上來,兩個靠近,狠狠地抱在一起,劉旻用力地捶了兩下楊延昭後背,嘴裡說道:“元顯,辛苦了!”

聞言,楊延昭也心有所感:“殿下,辛苦了!”

此時此景,沒有多話可說,再多的話也難以詮釋二人內心涌動的情感。

擁抱良久,二人方纔放開,矗立城下,在三軍見證下,二人不約而同地大笑了幾聲,笑聲中包含了無數情感,見着對方的喪服打扮,都流露出少許壓抑着的悲痛之意,既爲符後之崩,也爲二次西征以來死難的將士。

這一次對黑汗國的戰爭,大漢雖然取得完勝,基本消滅黑汗主力軍隊,黑汗大汗陣亡,奪取了包括敵都在內的黑汗大量城市土地,可以說黑汗國已經被打崩潰了,這比幾十年前黑汗被薩曼王朝欺負丟了怛羅斯還要悽慘。

但與輝煌勝利相對應的,卻是慘重的代價,僅僅劉旻所率領的南路軍,在前後十數次大小戰鬥中,直接陣亡就超過四千人,若是以傷亡計,看起來就更爲慘痛的。

由於戰事的緊張,以及醫藥無法完全保障,很多受傷將士,都難以得到救治,便在傷痛中死去。

第一批火化將士的骨灰,已然起運回國,這至少還有落葉歸根的機會,給家人一點念想,而對那些埋骨他鄉甚至屍骨無存的將士而言,就更加殘酷了。

而以劉旻西征兩年以來的傷亡來說,數字就更大了,死傷已然突破兩萬,擴張從來不是口頭上說說的,那麼些功業與土地,是用大漢將士的生命與鮮血換來的。

在侵入黑汗境內後,不管是劉旻還是楊延昭,對麾下將士刻意放縱,甚至不惜違背一些軍紀,其中,既有讓將士發泄,以舒憤怨,也是爲了在最短時間內搜刮財富,以彌補擴張帶來的虧空。

對西征,來自國內的支持已經很多了,但若是無法讓朝廷與將士看到好處,也難以長久堅持。在黑汗國內攫取的好處,一部分反哺朝廷,一部分則作爲犒賞與撫卹分給將士,以安軍心。

當兵吃糧,打仗發財,纔是大漢將士願意跟着遠征的根本原因,談什麼功名大業,對普通將士來說,實在沒有多少意義。

當然,這與大漢一向堅持的軍政原則是相悖的,尤其是這個賞賜政策,但是,遠在七八千里外的中央朝廷,要對西征大軍做到完全控制,本身就是異想天開,甚至很扯淡的事情,這也是擴張導致的必然影響。

朝廷真正能做到的,只是把控駐大軍的後勤命脈,以及在將帥任用上,但即便如此,能有多大效力,也是難測的。

而對於被征服的黑汗人而言,後期的統治上,必然要面臨更大的治安問題,這就是可以預測的了。凡事總有利害,取其利,承其害,劉旻自然選擇先照顧西征將士。

大軍入駐,劉旻這纔有空閒觀察起碎葉出來,與兩路軍將帥們等碎葉城頭,居高臨下,覽其勝景。

駐足良久,望着淌過城前的碎葉河,劉旻忽然振臂一揮,指向腳下,又是感慨,又是堅定地說道:“碎葉,自前漢武帝始,便是我大漢西拓之極,時隔千年,我們這些子孫再度重回故地,我們這些人,不能墮了先輩的威德,這不應只是結束,而是開始!”

劉旻這番話說得擲地有聲,滿懷豪情,顯然西征之意,意猶未止。不過,跟在他身邊的將帥們聞言,面色各異。

第10章 契丹亂政第75章 按*不動第7章 風波第128章 蜀中亂象第182章 徵唐之議第161章 蜀人填湘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亞風雲(中)第87章 欒城之戰(1)世宗篇45 漢金衝突第55章 乾脆的勝利第1753章 百年國運+第367章 下面的聲音第19章 用兵籌劃,自此而始第132章 登清流,議善後第143章 艱難度日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490章 御宴繼續,王欽若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第417章 慶典一般的刑場第291章 酬功第93章 來自地方的聲音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149章 降表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第419章 離宮、噩耗第44章 蘇逢吉案結第252章 後蜀君臣第1703章 如釋重負第1727章 府尹正納妾第116章 遼軍的異動第131章 和議達成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48章 處處矛盾第144章 東宮家事,接連凋零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國病斑,皇帝無後第25章 周世宗與楊令公第225章 遼國的應對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20章 武德司的收穫第276章 陰山南麓的戰事第37章 覆滅在即第297章 新山陽第295章 難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75章 敖萊小城第1734章 首級=賞錢第32章 天子上門第134章 東路軍第34章 三次鐵離之戰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100章 河西大案第48章 耿崇美第93章 完了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第41章 劉信遭貶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176章 接風洗塵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432章 人事大權第1814章 老九又犯事了第208章 獄吏之貴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117章 潑冷水第76章 太子還京第2107章 太宗篇54 皇帝的認可第106章 敲打第297章 怪圈第281章 使君赴任第9章 鳳翔戰況第211章 惶恐的李崇矩第198章 秋獵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下)第231章 全國大水第38章 賞第2199章 仁宗篇16 家國第235章 難以樂觀第413章 分食第141章 祭關公第99章 北使南歸第131章 和議達成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237章 王峻暴亡,將臣進京第111章 暫息伐蜀之心第1816章 一個勳貴家族的進化第148章 第三次西征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159章 河東風雲(6)第275章 當與衆樂第241章 “戲言”第106章 陳覺怯戰觀成敗第419章 劉皇帝請客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第359章 難以揣摩的心理第431章 吐蕃之亂 可安心乎第173章 鍾謨當秦檜第6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56章 腹心之談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第310章 政治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