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9章 餞行

bookmark

第1809章 餞行

進入到六月之後,天氣才真正開始炎熱起來,並且是直接闖入酷暑。時起的風吹不走空氣中的燥熱,碼頭、貨棧間盡些光着膀子的大漢,市內的茶肆、冰飲攤鋪賓客不絕,街邊守護犬張嘴吐着舌頭,整個洛陽都籠罩在一片火熱的氛圍中,只有皇城之中、廟堂之上,依舊是一片肅殺與壓抑。

紫宸殿門大開,一批官員分成兩列,魚貫而入,人不少,至少超過百人,所有人都表情莊重,動作謹小慎微,在大漢當下的政治環境下,笑容彷彿已經從朝廷吏員們的臉上消失了。

紫宸殿內自有冰室降溫,但對於剛從烈日下走進來的官員們而言,似乎又有些太冷了,一個個依品階次序列隊,規規矩矩地站好,默不作聲,不敢有任何異動,不少人臉上還露出明顯的忐忑之色。

這些官員中,沒有宗室勳貴,也沒有高官重臣,都是一些中下層官員,都選自皇城、武德及司法三衙。他們之中,有不少人,甚至都沒見過劉皇帝,即便見過,大部分人也沒同劉皇帝對過話。

如今,卻被宣召到紫宸殿,得劉皇帝親自接見,雖然不知是何緣由,但大部分人,都是既期待,又緊張,當然,不可避免的是有一絲絲的恐懼。

作爲關內道監察御史之一的寇準,也在其列,垂頭束手,畢敬姿態,年輕的面龐上表情很少,但從其眼神中,能夠看出少許的凝重。

這數月來,在中樞反腐肅貪的政潮下,所有人都飽受衝擊,寇準可以說是親歷其中的兇險。畢竟僅在都察院,便親眼目睹,那麼多的前輩同僚被拿下問罪,免官的免官,流放的流放,殺頭的殺頭。對於初入仕途的寇準而言,這確實是一份難得的見識與經驗,尋常時候,哪有這等“機遇”。

當然,寇準也有些壓力,幾個月間,不斷面臨着朝中同僚們異樣的目光。消息已經傳開了,就是因爲這個新科榜眼,斗膽進言,在劉皇帝面前大放厥詞,方纔引得陛下震怒,掀起這波讓普天下官僚都受驚的政治狂瀾。就是政事堂的那些宰相與諸部司主官,都難免對寇準另眼相待。

不過,重壓之下,方顯本色,寇準雖然有個惶恐,但終究是頂住了,他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價值觀念,爲國爲公,爲君爲民,無話不可說!

只是,在那日面聖之後,劉皇帝隨之而掀起的這波政治狂潮,動靜之大,波及之廣泛,事態之嚴重,還是超過了寇準的預料。他的初衷,只是想提醒劉皇帝,加強對吏治的管理,以及對地方豪強勢力的打壓,卻沒想到,劉皇帝的動作如此激烈,手段如此狠辣,完全一副掀桌子、砸飯碗的陣勢。

當然,寇準也不敢高看自己,若非劉皇帝早有此意,又怎會在那麼段的時間內,便做下如此重大決定,並迅速推動執行。說到底,寇準也只是因緣際會,成爲一個微不足道的引子罷了,後續事態的發展,與寇準就是實在沒有什麼深入的關聯。

默默地待在隊伍中,心中也猜測着劉皇帝召見他們這些下官的緣由,不論爲何,但看這架勢,絕對非同一般。

正自思慮間,忽聞一聲高唱:“陛下駕到!”

幾乎是本能反應,殿中所有人都下意識地彎了彎腰,神態姿勢有如復刻一般,所有人都整整齊齊的。在衆臣餘光之下,劉皇帝緩緩跨過殿門,步伐很慢,每一步都踩得很實,身邊跟着三個人,喦脫、王繼恩以及王玄真。或許是錯覺,劉皇帝看起來似乎又蒼老了幾分,頭上的花白沒有增加,但那股遲暮之態加重了。

慢慢地走上御階,轉身落座,衆臣齊拜。劉皇帝掃視了一眼,不濟的眼神有些渾濁,看了好一會兒,方纔沉聲道:“平身!”

“謝陛下!”

劉皇帝的到來,讓紫宸殿內的氣氛更加緊張了,一干微官小吏,都戰戰兢兢的,拘束不已。稍微醞釀了一下,劉皇帝吩咐道:“上酒!”

喦脫應了一聲,然後手朝外一招,很快,兩排宮娥端着托盤一次入內,每個托盤上邊都擺着幾杯滿斟的酒水。衆人雖然疑惑,手上動作卻很麻利,一人一杯,拿在手裡。

劉皇帝起身,也持一杯,站在丹墀邊沿,左手撐在雕欄上,俯視衆臣道:“此酒,就當朕爲你們送行了!”

劉皇帝雖然衰老,但此時此刻,聲音卻中氣十足,極具威嚴。話音剛落,殿中便響起一聲清脆的碎裂聲,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隊列之中,一道身影狼狽地趴在地上,磕頭不止,嘴裡惶恐道:“陛下恕罪!陛下恕罪!”

卻是此人,過於緊張之下,手抖沒拿住,打翻了酒杯,酒水撒了一地。見狀,劉皇帝兩眼微眯,打量着此人,慢慢走下,一步一響,每一響彷彿都踩在殿中衆臣的心上。

一直到劉皇帝走到面前,其人方纔停止磕頭,畏懼道:“臣失儀,臣大罪,陛下饒命!”

劉皇帝低頭打量了此人一會兒,一個六品的小官,不知是哪個衙門的,年紀大概有三十多歲,但其表現出的失措,實在沒有一個大漢官僚該有的風度。

看了眼打翻的酒杯,劉皇帝淡淡道:“你莫不是以爲,這些是毒酒?”

“不,不!”其人哆嗦了下,嘴上慌忙解釋道:“陛下神威,臣深感震撼,恍惚之下,失儀杯灑.”

不過話有些說不下去了,臉色變得格外蒼白,身體顫抖的幅度也更大了,站在其附近的人都發現了其異狀,因爲那股刺鼻的騷味實在有些明顯。

尿了

不過,沒有人表示鄙夷與厭棄,甚至沒有多少憐憫與同情,只是小心地注意着劉皇帝的臉色與反應。對於此人的不堪表現,劉皇帝明顯有些訝然,甚至遲疑了下,方纔指着他問王繼恩:“這是何人?何官何職?”

王繼恩臉色十分嚴肅,恨恨地盯了此人一眼,稟道:“回官家,這是大理寺丞朱博。”

“這就是你們給朕選的精兵強將?這樣的表現,能託重任,能擔重責?”劉皇帝問道。

面對劉皇帝有些嚴厲的責問,王繼恩還沒回答,那跪着的朱博已然癱倒在地,臉色也由白轉紅,氣都喘不過來,好似要窒息的樣子。

王繼恩則壓抑着心頭厭惡,硬着頭皮向劉皇帝解釋道:“官家,小的查閱吏冊,見此人履歷紮實,擅長刑獄,因而將之選入此次差事派遣之列。只是沒想到,其人如此不堪,或許是升任不久,初次面聖,失了方寸,殿中失儀。是小的識人不明,還請官家治罪!”

聽其言,劉皇帝蹙起的眉頭有所舒展,又低頭看了那朱博一眼,嘀咕道:“朕是要吃人的餓虎嗎?”

沒人回答這個問題,但不少人的表情說明了一切。劉皇帝終究沒拿這失儀的寺丞開刀,而是衝喦脫吩咐道:“帶這位朱寺丞下去換身袍服!”

“官家,此人大膽荒唐,殿前失儀,當如何處置?”喦脫輕聲問道。

劉皇帝搖了搖頭:“失儀是實,大膽卻未必,朕無心與之計較了!”

一個小插曲過後,殿中的氣氛卻緩和了些,看起來,劉皇帝今日的殺性並不重,否則就衝着這御前嚇尿的表現,殺了他都不會有人同情。

很快,劉皇帝繼續說起正事,衝殿下中百多官員道:“伱們都是皇城、武德及三法司中精選出的幹吏,都是熟諳刑律的行家裡手,朕今日把你們召集起來,是有重任相托。

今日之後,你們將作爲朝廷的使者,奔赴天下各道州府,去給朕清查吏治,究察民生,你們任務只有一個,那就是把那些欺君的貪官污吏、害民的土豪劣紳給朕揪出來,一一法辦。

大漢的蠹蟲太多了,不清理一番,江山不穩,黎庶難安!你們的責任,重於泰山,爲國爲民,大義之舉,當在所不辭!

前不久,爲了朝廷的吏政澄清,爲了懲治不法之風,朕失去了一個公主,但朕絕無絲毫後悔!朕要通過你們的行動,告訴天下人,爲了國家的長治久安,爲了百姓安居樂業,任何皇親國戚,勳貴大臣,但有觸法,概莫能容!

朕與那些寄生在大漢軀體上吸血抽髓的蠹蟲,不共戴天!”

一場別看生面的餞行酒後,一場更大規模的吏治整肅運動纔剛剛開始,與之相比,幾個月來西京發生的那些事,只能算小打小鬧了。

第78章 渦口之戰(2)第39章 百年大計第111章 動心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歷史第62章 奸宦昏主第73章 道府之爭第162章 薨逝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獵天子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結束第361章 安東國第439章 枉作小人第282章 新形勢,新階段第476章 內外黨同第154章 河東風雲(1)第12章 河東之患第243章 向遼陽進軍第1734章 首級=賞錢第93章 完了第113章 必成大器第124章 輕取揚州第164章蜀臣第58章 當太子與首相共同針對第1689章 高規格第2142章 世宗篇17 理藩院事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308章 班師還朝第34章 苦難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74章 十八日,御駕幸淮南第54章 病虎獠牙第70章 同州之戰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109章 在長安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243章 不自知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41章 劉信遭貶第139章 銀州叛亂第34章 崇元殿中第85章 善後爭議第397章 指點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1761章 新問題第363章 安西緩封第19章 輕取江陵3第93章 來自地方的聲音第45章 移鎮之議第381章 劉皇帝返京第1709章 心猿意馬第227章 強勢破城第142章 鐵索橫江第138章 從長計議第214章 正在準備整頓朝綱的耶律賢第84章 劉承祐的決定第29章 老九渾人一個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167章 請辭第1693章 安西王第8章 摻沙子的效果第40章 郭黨俊傑第139章 銀州叛亂第113章 十年之爭也該結束了第48章 瑤蠻的格局第93章 欒城之戰(完)第336章 怪圈第322章 再啓西進第60章 家事、國事第40章 潞州三傑第144章 東宮家事,接連凋零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166章 一座莊園第424章 開寶九年末的大調整第160章 三個青年第72章 雷王之爭,西北現狀第56章 是非第405章 楊呂覲見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116章 淮陽王太傅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第64章 楊業卻敵第2章 王、鄭二公第1790章 憂勞第217章 幽州行營第376章 對策第459章 挫折第259章 遼東初定第240章 城塌了第439章 自請其罪第2章 登聞鼓響第370章 國法爲大第379章 南北一統第51章 以鎰稱銖第336章 橐相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第148章 最後一仗第170章 河東改制第105章 密探專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