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1章 歸來

bookmark

河南道,密州,膠州港。

自三十多年前,朝廷開始大練水軍時起,膠州港便開始崛起,初時是東海水師駐港,後開放民用,有軍港的優勢在,三十年下來,膠州港已經成爲大漢北方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與鄰居登萊二州的那些越發側重與商業民用港口不同,膠州港由於優越的水文條件,一直是大漢北方最大的一座軍港,大漢海軍主力東海艦隊便常駐於此。

幾十年日新月異的發展下來,環膠州灣,也成爲了一片繁榮富庶之地,人口在開寶十年之時,便突破了三十萬。經商的,務工的,走鏢的,跑船的,大量的外來人口,不懈爲膠州灣的興起添磚加瓦。

爲了膠州灣的歸屬,當年密州與萊州二地官府,還起過爭執,鬧到河南道,甚至一度鬧到東京朝堂。不過,在綜合考慮後,朝廷還是拉了偏架,把膠州灣這塊寶地,劃給了密州。

沒辦法,比起富庶的萊州,當初的密州只能用窮困來形容了,一個興盛的膠州港,對密州而言是一個巨大的補充。而後來的發展,也證明了此點,密州的發展也被帶動起來,成爲了膠東半島重要的交通樞紐。

每年秋時,是膠州港最繁忙的時候,大量的客貨船匯聚於此,下海的下海,上岸的上岸,陸地與海上,呈現出一片興旺的交匯景象。

不過,今日的膠州港氣氛明顯不同了,州縣兩衙門的差役與港口巡卒把碼頭控制起來了,甚至連東海艦隊都派出了一支水兵,幫忙維持治安。

大量的官僚齊聚於港口,河南道以下,叫得上名號的高官,基本都來了,包括河南道布政使滎國公史德珫。

大漢的二代勳貴中,史德珫是比較傑出的一人,與他那個剛直驕橫父親不同,史德珫爲人正直,虛懷若谷,名聲極佳,也一直受到劉皇帝的信任與重視,如今已然年過花甲,仍舊讓他擔當重任。

幾十年下來,雖未登堂拜相,但始終是道司大員,封疆大吏。河南道,在大漢的經濟版圖中,聲名不顯,沒有江浙的風花雪月,也沒有河北的慷慨悲歌,不似劍南天府之國,也不像兩湖魚米之鄉,但事實上,河南道一直是大漢最繁榮的地區之一,不論是人口、物產、稅賦,始終排在全國前列。

而由於毗鄰京畿,又是南北經濟的交匯地帶,劉皇帝一向很看重,每一任布政使都非同一般,像李洪威、李少遊、宋延渥者,都是皇親國戚,因此史德珫能夠出任河南道,已經足以顯示劉皇帝對他的看重了。

此時的膠州港內,圍觀的人更多了,雖然在兵丁差役的阻隔下,都只能遠遠地觀看,但好奇心反而更盛。這場面不小,看那架勢,似乎在迎接什麼重要人物,而在碼頭邊樹起的一張張嶄新的龍旗,則突出“尊貴”二字。

碼頭上,周圍的喧鬧聲,甚至蓋過了海浪的拍擊聲,與史德珫站在一起的,還有一位身份特殊的人,真正的天潢貴胄,吳國公劉暉。

仍舊在持續的治貪除惡運動中,劉皇帝不只朝各地派遣調查官吏,緊隨其後,又把長成的皇子們以及信得過的重臣分派各地,代天巡狩,沒有具體的事務要求,只是替劉皇帝把關,同時起到一個坐鎮的作用。

甚至於,就連一向浪蕩的九皇子楚國公劉曙劉皇帝都給了一個機會,這小子,本性難移,還想去江南耍耍,結果被劉皇帝生生安排到遼東去了。

劉暉本來也想去江南的,由於出身的緣故,他與江南的官僚素來親近,也被劉皇帝拒絕了,但派到河南道來,對劉暉而言也不差。

在過去的近三月中,河南道這邊的官場,同樣是震盪不斷,在整治過程中,窮困偏僻地區如果突出一個“惡”字的話,富庶地區就首在治貪了,經濟發達的河南地區,恰是如此。

隨着年紀的增長,劉暉身上多了些“華而不實”與“志大才疏”的屬性,他到河南,也是想做出一番成績的,此次反貪除惡,就是一個不錯的機會。

不過,折騰了一段時間,大失人望,一邊親自出手,摻合到犯罪調查之中,一方面又剛愎自用,手段稚嫩,結果搞出了亂子。

有人舉報,說沂州知州王凌貪腐,他立刻讓隨行屬吏把人家抓起來,親自審問,然後找到了一大堆的“證據”,最終逼死了王凌。然而,王凌在當地官聲不錯,是個好官,因爲王凌被陷害致死,甚至發生了一起百姓聚衆裹亂,鬧得是一地雞毛。

然後在道司與武德司的強力干預之下,沂州民亂被迅速平定,但死了兩千多人,沂州官場也被清洗一大半,當地豪強更是飽受打擊。

顯然,劉暉是被人利用了的,搞出的事情,親者痛仇者快。雖然事態最終平息,但劉暉無能表現,也傳到京中,大臣們不敢對皇子菲薄,但劉皇帝是格外失望。

顯然,文才再出衆,腦筋再敏捷,辦起事來如此愚蠢,劉皇帝對這個曾經十分喜愛的兒子,也實在沒什麼信心了。

當然,劉皇帝自己也有問題,劉暉畢竟不像他的兄長們,有着豐富的爲政處世經驗,雖然年近三十,實則缺乏鍛鍊,終日與詩詞文章爲伍,難堪大任。

因此,在沂州亂平之後,劉皇帝便給劉暉下達了一道十分嚴厲的申斥詔書,並要求他不許再插手河南道調查及地方事務,讓他好好地在青州待着。

這份申斥,也讓劉暉飽受打擊,這段時間以來,心情十分鬱悶,即便吟詩作對,也顯得意興闌珊。此番,與史德珫一道到膠州港來,也是不得不來,因爲海軍傳來消息,出巡南洋的雍王劉承勳一行,終於回來了,今日便是抵達日期。

“殿下,使君,船隊將至!”

隨着一名海軍軍官的彙報,碼頭迎接隊伍頓時精神大震,他們可等了許久了,大部分人腳都站酸了。史德珫立刻揮了揮手,守候在側,衣着光彩喜慶的禮樂隊,立刻奏起了音樂,迅速蓋過了碼頭上的雜聲。

劉暉則沒有作話,目光緊緊地盯着遠處,直到一個黑點出現在視野極限,然後是兩個,三個,十多個,靠得近了,那便插龍旗的寶船也越發清晰。

進港的航道早就被清空了,沒有任何阻礙,歸來的船隊在導引船指揮下,緩緩靠岸。伴着一道道轟鳴的禮炮聲,出巡兩年多的雍王一行,終於回來了。

當踏上帝國土地的第一刻,碼頭上響起了如潮的歡呼聲,雖然有些託在裡邊,但熱烈的氣氛是營造出來了。

劉承勳用力地吸了口帶着海味的空氣,疲憊的臉上流露出滿足的笑容,感慨道:“終於回來了!”

跟在劉承勳身邊的,有齊國公劉昀、皇孫劉文海以及致遠伯郭良平。劉暉與史德珫率領一干人等迎了上去,恭恭敬敬地行禮:“恭迎皇叔(大王)!”

看着周邊歡迎的陣仗,又看了看那些河南道官員,劉承擔勳擺擺手,道:“多謝諸位了!”

說完,便有些好奇地打量着劉暉,道:“小七,你怎會在此?”

一提及此,劉暉英俊的面龐上便露出少許尷尬之色,低聲應道:“皇叔歸來,小侄自當親迎”

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國病斑,皇帝無後第1690章 拼圖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半島史話·桓王第1730章 一級壓一級第45章 移鎮之議第291章 酬功第81章 廝殺漢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風壓倒北風第371章 殺,不殺?第159章 禮尚往來第263章 縱論天下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9章 鳳翔戰況第4章 中原易主第44章 千金市枯骨仁宗篇3 歐陽大家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428章 趙王的新任命第182章 大漢最北端第7章 貴戚解權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仁宗篇2 正統六年第9章 鳳翔戰況第124章 辭表第370章 其志甚堅第150章 蜀亡第1705章 君臣都發狠了第61章 氣運所鍾李守貞第96章 言官第210章 問題來了,誰做主帥第1798章 宴無好宴第1811章 歸來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238章 杯酒釋權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81章 內外變動第78章 渦口之戰(2)第109章 在長安第132章 盧南與袁恪第353章 聰明的張德鈞第167章 先震後蝗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445章 捐資捐款,天災不斷第148章 第三次西征第1695章 袁家莊第395章 瘋漲的鹽價第74章 東亞海盜的興起第56章 南平王讓朕好等啊第85章 浮雕第173章 馬氏內亂或可利用一下第429章 向南!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18章 權謀手段第183章 王景崇有話說第396章 外放成都府第355章 理智歸理智,仗還得打第162章 薨逝第309章 交待後事第30章 韓通與向訓第2048章 最後的旅途19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353章 信使第178章 頭腦清醒的乾祐帝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41章 西域戰況第76章 太子還京第83章 東京反應,王峻密奏第95章 真定府、壽國公第417章 慶典一般的刑場第92章 萬歲殿宴第110章 西南將帥第356章 太子犒軍,限期已至第276章 玉如意第108章 樞密院內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382章 朕知道你們不滿第259章 兵臨樑泉第228章 形勢危急第153章 削藩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進鄴都世宗篇28 朝暉之城,老年白龍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292章 趙普覆命第197章 開封擴建第34章 驚陶谷第109章 在長安第418章 洗禮第1720章 靜默第41章 小風波第54章 臨陣指揮,盡委諸君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218章 走私第312章 中宮虛懸,趙普索權第376章 拷問第110章 議取淮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