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相對公平

bookmark

「聽起來,成效似乎不錯啊!」感受到趙普言語中的肯定,劉皇帝也露出了點笑容,問道。分

趙普稟道:「根據鄭州、京畿道的彙報來看,結果符合朝廷預期。去年攤牌分秋稅,原武縣應收取錢糧折價在21000貫。而今年,根據新制收取,改爲按田土納稅,收取的稅錢,已有22400貫,每畝地收取約56文錢。」

趙普簡單地報出了一份數據,不過,卻帶給劉皇帝一絲疑惑:「1400貫,對於一縣來說,似乎不少了。不過朕總感覺,這稅收的增益,並不是很明顯嘛,朕原想,縱然不成倍,三、五成總有吧,這估摸一算,還不到一成吧!」

聞言,趙普不慌不忙地解釋道:「陛下,兩種稅制,收取的原理完全不同,因此不能簡單類比。新增之稅,來自於那些有產多地者,來自無地、少地者的稅源則大大減少,而這部分人,則是此前兩稅中的主要納稅人,這一增一減,有所衝抵,因而較之往年,整體增益不是特別明顯。

另,新制推行落實,原武縣還是頭一例,雖爲全國開端,但也僅僅做了個大概,各項規定猶需貫徹完善,原武縣仍有潛力可做挖掘」

聽他這麼說,劉皇帝終於點了點頭,算是認可了這個說法,想了想,繼續問道:「朕推行新稅制,除了希望改善財稅收入之外,最根本的目的,還在減輕小民負擔,儘可能實現稅制公平,在這方面,原武縣呈現的結果如何?」

聞問,趙普再度拱手:「陛下,以去今兩年秋稅對比,已有比較直觀的變化!」

「說來聽聽!」劉皇帝立刻來了興趣,做出一副認真聆聽的模樣。分

趙普頓了下,然後從容稟道:「經過測算,原武縣去年秋稅,每丁需繳約在524文,新稅制下,擁田10畝以下者,每丁只需繳140文;10-30畝者,每丁210文;30-60畝者,每丁336文;60畝-100畝者,每丁466文;100畝以上,每丁稅錢約在746錢

這些數據,雖然並不完全準備,測算也忽略了許多其他因素,但卻已能反映出一些情況。新稅制下,少地農民的負擔比之從前,是大大減輕了的,家中人丁若足,分擔下來還要更地。真正加的,是百畝以上地主,擁有田土越多,負擔越重。但這些人,本就是稅改針對的目標!」

「民間反響如何?」劉皇帝問道:「原武百姓是何反應?」

趙普答道:「自然是褒貶不一,貧者樂之,富者怒之。不過,總體而言,民情大悅,對於中小地主而言,需繳稅錢少了,於其有利,自然擁護。至於少部分人利益受損,卻並非傷及其根本,大勢所趨之下,也不得不服從大局!」

聽趙普這麼說,劉皇帝卻以一副冷靜的姿態,緩緩道:「但趙卿口中的少數人,卻掌握着天下大部分的權勢、財富,比起普通的黎民黔首,他們掌握更多的話語權,甚至他們纔是大漢統治的基石,朝廷能夠完全忽視他們的訴求嗎?」

劉皇帝突然來這麼一句話,趙普微訥,忍不住擡眼望了劉皇帝一眼,老眼中露出一抹驚疑,這什麼意思,老皇帝不會這就打退堂鼓了吧。

不過,劉皇帝接下來的話還是安了趙普的心,只聽他冷冷地說道:「既然佔據着這麼多資源,享受着常人無法擁有的特權,卻還要一味地寄生在大漢軀體上吸血,要與民爭利。意圖與國休慼,卻在實際作爲中不思回報,不願承擔基本的責任,這樣的統治基石,要之何用?分

顯然,人性總是貪得無厭的,僅靠他們的自我覺悟,是很難做到的。道德的約束力,總是有限的,甚至是無用的,真正有效的節制,還得靠朝廷,作爲仲裁者,通過權威手段,予以調整,重新分配,做到朕常說的,相對公平

「陛下英明!」劉皇帝言罷,趙普立刻恭維道。

其他的趙普不管,也不願多想,只要劉皇帝這裡不變卦就行,否則他趙老相公的處境就尷尬了。

「新稅制,就沒有其他問題?」沉吟了下,劉皇帝又突然問道。

沒有問題,顯然是不可能的。趙普沉默了下,方纔道:「反應最爲強烈的,大概還是田畝只論多少,不分貧富了。

鄭州彙報中,着重提到,對於貧田、富田同等納稅,許多農戶,都有怨言,畢竟不同的田土,產出不同,卻繳相同的稅,自然心緒難平。擁沃土者欣喜,據貧田者不服。」

「這是可以想見的事情啊!不患寡而患不均啊!這些小民能看的,大抵也就是這些,即便稅賦比起往年已經有了極大的減輕!」劉皇帝感慨了一句,還是忍不住詢問道:「真不能按土地貧富分等納稅?」分

在大漢的新稅制中,土地作爲核心納稅依據,得到了充分體現,而最爲核心的一條,便是按照田土數量分等。

在此前的商討中,也有不少人提出,除了數量,土地的貧富狀況,也當作爲計稅標準之一。畢竟,大漢穀物的畝產在各地差距還是很大的,貧田畝產不過一石,富田有的則能達到三石之多,因此,若爲公平計,針對土地質量進行計劃標準的劃分,也是很有必要的。

不過,在這方面,趙普堅決地反對。理由同樣很明確,那便是土地的肥沃與貧瘠,並不是那麼容易區分了,若以此參考,改革的工作量與難度將大大增加,並不利於推行。

何況,僅僅是清丈田畝數量,都是困難重重,若再加上土地質量,其中的麻煩便讓人望而卻步。在趙普看來,政策除了要考慮其公平,還要考慮其可行性。

若是搞得太複雜,也給了官僚地主們上下其手的機會,給他們更多操作空間。趙普甚至給劉皇帝舉了個例子,以田畝數量分級納稅,地主們或許只是想方設法隱匿土地數量,但若加個土地貧富,那麼把富田計作貧田,用以逃稅,便是可以預料的,而一旦發生這種情況,是很難查驗的。

而對於一般農民而言,若是不法官吏,將瘠田計做富田,則成爲變相加稅。雖然只是趙普提出了一些假設,但劉皇帝也清楚,一旦施行,便很可能成真。

沒有什麼絕對公平,能做到相對公平,就已經很難得了。分

此時,當劉皇帝再度問起,趙普的態度依舊堅定:「老臣還是那句話,不甚可行!」

看着板起臉的趙普,劉皇帝笑了笑,擺手道:「那就不提此議了!」

「就目前看來,原武縣的稅改,算是基本成功了,可以就其經驗,加以總結推廣了嗎?」劉皇帝盯着趙普問道。

「眼下,朝廷收到了只是道州的彙報,具體情況,還需等專使深入調查瞭解,收集情況,繼續討論完善後,再行擴大推廣!」趙普有些保守地說道。

對此,劉皇帝想了想,還是點點頭:「你的考慮是正確的!朕還是有些心急了,此事既然急不得,還是按照你的想法推進吧!」

「多謝陛下信任!」趙普立刻表示道。

「朕知道,稅改推進到如今的地步,最大的問題,還在土地的清理上,在這方面,如需幫助,朕可以讓皇城、武德二司加以配合!」劉皇帝又提到一點。分

對此,趙普老眉稍微皺了下,方纔含糊着拒絕:「陛下,老臣認爲,以有司目前的能力,局面還是在掌控中的!」

「呵呵」劉皇帝笑了笑,也不再多提了。

第70章 大禮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401章 老郭威半島史話·話說林邑第422章 安東國的第一個冬季第101章 大整軍第166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第32章 郭氏之慮第76章 太子還京第130章 陳橋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139章 王昭遠:此乃戰機第136章 進退不得第22章 “鄭州站”第82章 矛盾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39章 長沙第278章 給老大一個機會第328章 默認第180章 躊躇滿志第470章 最困難的時期已經度過了第92章 萬歲殿宴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時代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165章 夏獵、祥瑞以及進貢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115章 兩則喜訊第243章 向遼陽進軍第94章 寬仁的處置第2094章 太宗篇41 “議政樓”,整頓的風吹第262章 大軍臨城,歸師難遏第2048章 最後的旅途19第64章 郭威支持穩第2053章 終章第58章 七皇子,安南問題第88章 趙思綰有遠謀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層第302章 奚王來朝第274章 打女真、室韋還是沒問題的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風壓倒北風第2068章 太宗篇15 熱鬧的夜第498章 六十年來第一遭第43章 接見第2068章 太宗篇15 熱鬧的夜第131章 幹強枝弱第103章 缺少一個系統的李從益第311章 爲太子劉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43章 事畢第288章 殿議總結第380章 開寶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311章 舊識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106章 敲打第492章 事發第512章 最後的旅途11第204章 事態擴大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世宗篇34 由“勞務輸出”引發(等待更新)第126章 劉承祐被碰瓷了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奪嫡第113章 十年之爭也該結束了第244章 邊帥變動第27章 父子座談第112章 幸災樂禍第1793章 又一個四品大員沒了第431章 吐蕃之亂 可安心乎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232章 淮南情況第150章 再添兩道第130章 喪國之約第27章 郭威病了第317章 這山莊還是不建了第1694章 鹽州第132章 做媒第410章 剋制第1730章 一級壓一級第91章 作別西行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329章 遊市第2072章 太宗篇19 定風波第2045章 最後的旅途16第51章 詔令西進第23章 由鄭州站發往洛陽站第130章 陳橋第40章 郭黨俊傑第125章 冬至宴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14章 外戚第441章 登聞鼓又響了第314章 壬戌科狀元第1章 乾祐滅佛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時代第1731章 一縷惆悵第253章 運籌千里王樞密第44章 蘇逢吉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