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相敬如賓

入夜漸微涼。

夜風送寒,自窗扉細縫間透入,侵入肌體,讓劉承祐哆嗦了兩下,不禁將披在身上的貂裘緊了緊。

放下手中的軍報,劉承祐不禁揉了揉眼睛,擡眼注意到微微晃動的燭火。紅燭將盡,光線黯淡,眉梢小勾了一下,劉承祐喚道:“來人。”

“官家。”

“添一盞新燭!”

“是!”

隱約間,劉承祐彷彿聽到了伺候小太監挨管事訓斥的聲音,如此沒有眼力,掌燈添燭,竟要由官家親自吩咐。

換過新燭之後,御案前果然亮堂不少,視線也清晰了許多,再度落於手中的軍報。這封來自鳳翔的戰報,這一日夜間,劉承祐已反覆閱讀了不下五次。對於他登基以來的第一次對外戰爭,取得如此大勝,他心中着實欣喜。

自去歲冬,蜀軍北出,一直到雞峰山之戰爲止,蜀軍前後總計調動了六萬餘軍隊,糧械更是無數,結果損失過半。其中,包含大量的後蜀禁軍。李廷珪所率奉鑾肅衛,在斜谷鎮逃得過快,損失倒不算嚴重。歸張虔釗調動的衛聖、匡聖兩軍,可就損失慘重了,衛聖、匡聖兩軍,可是蜀國禁軍的主力部隊,孟知祥建蜀之初,便存在的軍隊。

蜀雖有禁軍十數萬,但經此役,也算是傷筋動骨了,也就是兩川地利得天獨厚,能抵外侵,而漢軍餘力不繼,否則能打到興元府。即便如此,散關這個川陝的重要門戶也丟了。

而劉承祐細察戰報,卻是不禁生出些後怕之感。在鏖兵前後的策略、謀算與戰場形勢上,王峻雖未詳言,但本有些軍事眼光的劉承祐,也能察覺出其間的風險。稍有不慎,那可就是滿盤皆輸,軍敗尚且不可怕,要是丟了鳳翔導致影響到整個關中的安危,那纔是要命。

王峻的膽略,頭一次讓劉承祐吃驚了。要是換他親自領兵,絕對會在穩守寶雞的基礎上,再另行尋找機會,絕不會像他那樣,冒奇險,逼敵迫己,幾乎不留餘地。自從去歲在欒城那次驚天大冒險之後,劉承祐就暗下決心,絕不會再冒險亂來。畢竟,若常在河邊站,必有溼鞋之日。

當然,風險往往都是與收益成正比的,雞峰山大破蜀軍,基本可以宣告,大漢西北,暫可消外患。蜀軍再想北出,恐怕都得掂量掂量了,甚至還得擔憂,漢軍是否會趁機反攻秦鳳階成四州。

這一點,王峻顯然志氣正激越,有些飄了,奏報中有提到,有心動兵,但還不敢自專,請示朝廷。

對此,不說劉承祐,到樞密院,到政事堂,基本也就被否決回去了。已經將蜀軍打回去了,保得方面之安,卻一路之敵,朝廷的目標已然實現,豈能再輕啓戰端。

當此之時,休養生息,發展耕織,苦練內功纔是大漢的首要之事。因此戰,劉承祐這皇帝的位置,暫時是坐穩了!於劉承祐這樣有志的嗣君而言,屁股坐穩了,立刻便想要搞事。

眼下,擺在劉承祐面前,最迫切的問題,唯二,朝堂與禁軍。朝堂暫時穩住了,得放在後邊,而禁軍的改革,也僅僅開個頭。

如今的大漢禁軍,高級將帥之中,無德才或能幹不足的老將太多,直接效順於他這個天子的將領太少,士卒良莠不齊,有能力的中下級軍官提升困難。

劉承祐改革之心很強烈,但頭腦也很清楚,此事急不得。太着急了,容易出亂子,而軍隊,是最不能出亂子的地方。

並且,如欲改革禁軍,他還差一個更好的機會。腦中恍過思緒不斷,劉承祐的目光,不由落到擺在案頭的另外兩封公文上。一封書信,一封王峻派人上呈解釋的密奏。

“官家,皇后來了。”內侍的通稟聲,稍微將劉承祐的思緒打斷了。

聞言,也未有慍怒,劉承祐收拾了下臉上稍顯陰沉的表情,說:“宣。”

很快,在兩名宮娥的陪伴下,大符邁着雅重的步子,走進殿中,宮娥手中,提着個食盒,顯然,這是給劉承祐送夜宵來了。

劉承祐起身相迎,語氣溫和:“皇后來了。”

“官家。”大符朝劉承祐溫婉一笑:“不知是否打擾到官家理政?”

擺了擺手,邀其坐到自己身邊,劉承祐摸了摸肚子:“朕這腹中正感飢餓,皇后有心了。”

掃了眼自食盒中取出的食物,似湯似羹,主料呈絲狀,其色晶瑩,加蓋着些許碎肉、佐料,有香氣撲鼻,很勾食慾。劉承祐指着那些絲狀物,好奇地問道:“這似乎是魚肉切絲而成?”

“官家好眼力。”大符的誇獎並不顯諂媚,對劉承祐解釋着:“此菜名爲水晶膾,乃取魚、肉細切成絲,烹煮而成,此菜爲東京市井名菜。”

“哦?”劉承祐略感意外,東京民間菜餚,已能精細到這個程度了?露出了點興趣,說:“那朕倒要嚐嚐東京百姓們,都吃些什麼......”

事實上,劉承祐心中清楚,此菜或許流傳於市肆,但能吃得起的,恐怕沒多少人。在整個國家都陷入飢弊的大背景下,能得飽腹已是不易,除了那些高官貴族們,有多少人吃飯會如此講究。

不過看着大符那一臉好意的樣子,劉承祐也就忍住,不發那無名之慨,壞興致。先由內宦試吃,無異狀,劉承祐方纔接過小碗、湯匙,舀着吃。

見劉承祐狼吞虎嚥,很不顧天子形象。大符美眸中,泛起了些許柔光,帶着點趣味的笑意,還是忍不住問:“官家覺得,味道如何?”

“口感柔嫩,軟滑爽口,不錯。孔子云,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大抵如此吧。”劉承祐拿起絲巾,擦了擦嘴。

想了想,還是忍不住,似隨意地提了句:“而今正處青黃不接之季,國家亦少儲糧,大漢百姓,多飢餐,無果腹。闔朝上下,當以儉約爲先。朕爲國家之主,當爲表率,在吃食方面,倒是不必如此精細......”

劉承祐說得,倒不甚隱晦,大符是個聰明的女人,面容現身一黯,但很快恢復了從容,灑向劉承祐的清亮目光中,透着一絲敬意,大方地說:“官家之心,我明白了。”

聞言,劉承祐朝大符露出了一道僵硬的笑容,估計是怕自己的笑嚇到了她,又伸手抓住了她的手,輕柔地摩擦了一下,以示寵暱。這幾乎,是劉承祐能做到柔情的極限了,大符顯然也感受得到。

另外,皇后的手,真軟,更重要的,手心帶着的那股溫熱,卻也容易勾得劉承祐心頭騷熱。

晃了晃腦袋,壓制住在腦海中氾濫的綺念,劉承祐又忍不住揉了揉眼睛,深吸了一口涼氣。

命人撤下食盒,見劉承祐那一臉的疲憊,大符直起身跪在劉承祐座位側邊,探手替他揉捏起頭上的穴位:“官家勤政,亦需注意身體。”

明顯是沒有幹過伺候人的活,符氏的手藝,很是差勁,比起耿氏差遠了。不過,劉承祐倒也甚是享受這種夫妻間相敬如賓的感覺。

“今日之辛勞,乃爲日後之安逸。”劉承祐閉上了眼睛,嘆氣道。

見狀,大符不由發問:“這段時間,官家爲關內戰事,憂勞傷神。聽聞朝廷在鳳翔打了勝仗,擊敗了來犯之敵,西陲已安,官家何故仍如此顧慮重重。”

“外患暫且攘除,內憂猶在啊。”劉承祐說。

言罷,劉承祐睜開了眼,自御案上拿起其中一封書信,遞給她:“你看看!”

大符搖頭,雖然眼中有些好奇,但還是謹守婦道地,表示不敢。雖然大漢沒有明文規定,後宮不得干政,但真正聰明的女人,絕對不會輕易去觸碰那條線。

“無妨,我許你看。”

在劉承祐的授意下,大符略作猶豫,餘光小心地瞟着劉承祐,接過,瀏覽了起來。僅看到擡頭,便有了反應,美目凝蹙,嫩脣微張,口出疑聲:“其安敢如此?”

第458章 小器、雍王進言第39章 濮州案(2)第51章 郭氏父子第91章 今日開寶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322章 針鋒相對第78章 安東這地不簡單第9章 王峻歸來第128章 蜀中亂象世宗篇25 宗藩新約世宗篇37 翻篇收場第118章 面靜心動世宗篇43 南定西南第52章 六穀土豪第293章 生於憂患第284章 影響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451章 完顏來朝,東北將亂第211章 太子掛帥第340章 定論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1811章 歸來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476章 內外黨同第132章 做媒第146章 許州事了(1)第107章 盧多遜:趙普也該倒了第513章 最後的旅途12第6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168章 忠奸難辨第106章 誘惑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第212章 開寶北伐第44章 太后相召第419章 劉皇帝請客第371章 殺,不殺?第309章 交待後事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155章 南唐來使2第462章 當年善政第32章 潞州震動第40章 潞州三傑第76章 效郭威戰法第291章 淮東大案第230章 主動出擊第1817章 搖人?大漢一併接着第204章 解決第1699章 整飭西北第141章 崇政殿聽政3第4章 李昉夜訪東宮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366章 遼軍西進第375章 由創業走向守業第116章 涼甘瓜沙第113章 軍改伊始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316章 不裝了第20章 被忽視的問題第305章 遼國三載第349章 邊情第230章 壓力都不小第157章 《刑統》將成第410章 剋制第124章 輕取揚州第8章 這就是真相?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379章 南北一統第12章 令人陶醉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303章 趙普北上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269章 愛將第43章 事畢第2193章 仁宗篇10 帝國的政治生態第141章 納降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第499章 有些事從未改變第33章 西巡結束第1713章 機遇第364章 皇子戍邊第83章 惠妃母子第41章 劉信遭貶第66章 商業互吹第145章 策勳御宴第154章 絕不姑息第66章 朕要親征世宗篇49 皇帝遲暮,太子早薨第88章 趙思綰有遠謀第22章 稱帝第372章 封王第2198章 仁宗篇15 統治中堅第60章 家事、國事第423章 安東國的權貴們第80章 進攻第257章 龍舟第1737章 生民百遺一第43章 “梳理”、“優化”第327章 相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