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宰割天下

bookmark

瞥了劉暘一眼,劉皇帝突然轉向有些漫不經心的老九,語氣甚至有幾分嚴厲:“劉曙!”

“臣在!”劉曙嚇了一跳,趕忙起身應道。

劉皇帝皮笑肉不笑的,盯得劉曙不自在了,方纔澹澹道:“你何時動身就國?”

劉曙脫口而出:“臣府中尚有些許事務,待料理結束,也春暖花開了,即行南下!”

聽他這麼說,劉皇帝直刺刺地問道:“你該不會是在湖弄朕吧!”

“臣豈敢?”劉曙連連搖頭,但見老皇帝那充滿逼迫的目光,還是老實稟道:“三月,三月初七,時候一到,臣即刻啓程!”

聽劉曙如此保證,劉皇帝這才放過他,而後指着劉曙衝他的龍子龍孫們道:“你們都聽到了,大漢第一位封國王要就國了!朕給劉曙分封的理由,這半年來,想來你們或多或少也聽說過,朕如今,原封不動,也一併給你們!

大漢的子民不能故步自封,開拓進取的精神該烙刻到骨子裡,天下之大,儘可去得。

而你們,作爲朕的兒子,必須爲天下之表率,帶頭做給天下人看着。朕鼓勵移民徙邊、海外拓殖,不是爲了矜功伐能,讓千百萬黎民百姓的身家性命去填補那些蠻荒僻野,是爲了擴張我大漢子民的生存空間,是爲了讓我華夏文明傳遍四海八荒!

這些年,裡裡外外對朕的政策,不乏鍼砭議論,甚至有把朕與秦始皇南征百越之事相比,說朕好大喜功,窮兵黷武。話或許說得隱晦,但朕心裡清楚,就是這個意思!

對此,朕不以爲憂,反爲之喜,若無始皇徵百越之功,何來今日大漢兩廣之固?朕如今的這些作爲,與之相提並論,實在是莫大的肯定,非但不能因爲些許代價便放棄,反要加大投入,繼續堅持!”

劉皇帝再度唸叨了一番他一貫以來的理念後,繼續道:“劉曙之封國,便是踐行朕這番主張的開始!這二十多年來,大漢對四方的拓殖,已然有了不小的成績,爲了鞏固既有之成果,也爲進一步開拓發展,朝廷也宜從權變,朕縱覽使書,幾經琢磨,分封是最合適的辦法!”

說到這兒,劉皇帝停頓了下來,觀察着皇子們的反應。諸皇子面色都還算平靜,沒有什麼意外之色,對此,他們也是早有預料,畢竟自從劉曙封王之後,各種議論早已甚囂塵上,時勢的發展也早有苗頭,只是劉皇帝按捺了足足半年多方纔在這新年的上元之夜同他們開會述說此事,反倒讓人多了幾分意外。

相比於這些,他們更關心好奇的,是劉皇帝打算怎麼個分封法,而他們又能得到哪些封國與地盤。當然,大漢諸道基本是不用想了,大概和老九一樣,不是大漢的邊邊角角,就是海外蠻荒。不過,這蠻荒之地,也有差別,有好有壞,有富有貧,局勢有穩有亂,開發程度也有差距,自然願意去更爲成熟的地方。

不過,談及這些,劉皇帝的話總是滔滔不絕的,依舊有些囉嗦地說道:“關於分封的利弊,朕已不打算多提了,既然決定了,就已然做了充分考慮。拿西周分封來比較也無妨,若無宗周那八百諸侯,也沒有中國固有之九州!”

“劉煦,你是長子,又是親王,你表個態,說說你的想法!”講完,劉皇帝又看向劉煦。

聞問,劉煦明顯僵了一下,滄桑的面龐上神情不由自主地變幻幾許,目光復雜地投向劉皇帝,與之對視了一眼,沉聲道:“陛下之志,囊括八荒,臣感佩不之餘,也唯有努力爲陛下實現此志!”

聽劉煦這麼說,劉皇帝哈哈笑了兩聲,當着皇子皇孫們誇獎道:“這就是大漢的親王、皇長子,這番氣度與格局,是你們這些弟侄們要學習的!”

劉煦過去曾受到劉皇帝不少誇獎,也每每因之感到幸喜,然而這一次,劉煦的心裡卻沒來由地充滿了苦澀。

“劉晞,你覺得呢?”劉皇帝又看向晉王。

劉晞臉上沒有任何變化,但也沉吟了下,方纔緩緩說道:“臣子之責任,不敢忘懷,只空德才不厚,辜負陛下期望!”

聞言,劉皇帝盯着劉晞幽幽然地說道:“你兼差政事堂的這兩年,處置國務都井井有條,以帝國之大,繁事之多,尚且遊刃有餘,還怕治不好一個封國?”

“陛下謬讚,臣不敢當!”劉晞在短暫沉默後,還是穩穩地道:“臣能做的,唯有鞠躬盡瘁!”

“劉昉,你呢?”收回目光,劉皇帝瞧向趙王。

而劉昉這個劉皇帝最喜歡的兒子,此時顯得爽快多了,仍是過去那副磊落的樣子,笑應道:“臣還是那句話,陛下意志,在所不辭,絕無二話!”

劉昉還是那個劉昉,沒有太多機心,所有兒子中,也只有劉昉是最讓劉皇帝感到舒心的,就連最逍遙不爭的齊王劉昀都做不到。

三王表態後,劉皇帝沒有再繼續問了,有他們帶頭,其他人的意見並不重要。至於太子劉暘,就更不需問了,就劉皇帝目前表露出的分封辦法,對他是十分有利的,大漢的精華形勝之地,一個不少,那些邊邊角角,蠻荒僻野,又有什麼捨不得的?

最重要的,誰都能對劉皇帝的政策提出看法乃至異議,唯獨他劉暘最不能忤逆劉皇帝之志,這就是太子當下最大的政治正確。

鋪墊一番後,劉皇帝終於打算進入正題,談些這些龍子龍孫們最感興趣的東西,偏頭朝喦脫使了個眼色,喦脫會意,躬身拜了一下,迅速轉偏殿而去。

沒有多久,在喦脫的指揮下,幾名內侍擡着一卷圖走到殿中,緩緩地攤開在衆人面前。隨着內侍們的動作,圖上的情況也逐漸呈現出來。

這是一張特製的地圖,囊括大漢當下整個勢力圈的形勢圖,居中混沌一片用黑色標記的,觀其形狀,乃是大漢當下直轄疆域,顯然不在分封之列。

而引人注目的,顯然是依附在大漢周邊的小圖,從安西到安東,從滇南到安南,以及吐蕃整個南洋,甚至天竺地區都被標記了一塊。

這些地區,被根據地理形勢分成了大大小小十幾塊,用不用顏色標記,甚至標好了序號,在中南半島一角處,“林邑”已然寫在了上面,這張圖詮釋着什麼,已是清晰瞭然。

在喦脫的攙扶下,劉皇帝慢慢地走到圖上,立於“漢土”之上,指着那些用顏色與序號標記的圖塊,澹澹道:“這些,都是朕給你們準備的封國!”

第274章 老當益壯第54章 聘納郭女第474章 立場第85章 異心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1715章 力所能及第252章 兩面攻勢,四路進兵仁宗篇8 罷相“疑雲”第8章 楊蘇還京第185章 賜宴第187章 紛紛上表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67章 遺表第1774章 又罷一相第215章 確立太子第75章 按*不動第151章 開寶七年第321章 駕幸樞密院第336章 怪圈第365章 看衰第113章 必成大器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106章 東京朝堂的反應第94章 大動干戈的節奏第346章 底層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第101章 梁山觀政第430章 安東王薨第164章蜀臣第1720章 靜默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131章 幹強枝弱第232章 淮南情況第69章 禍事了第1781章 危險往往來自背後第134章 王師已克敵都第430章 安東王薨第73章 西北隱患第55章 山上山下第154章 絕不姑息第8章 瓊林宴第1771章 襄陽王第124章 目標大理第2章 王、鄭二公第354章 扯後腿的在朝中第355章 理智歸理智,仗還得打第284章 影響第29章 請纓第1789章 “猴子”的反應第64章 楊業卻敵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1814章 老九又犯事了第194章 楊邠案(2)第55章 乾脆的勝利第25章 李史合謀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鍵政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誕生第58章 火神澱之亂第376章 拷問第187章 瑣屑第394章 還欠着外債第188章 後續第203章 幸災樂禍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160章 三個青年第323章 鬥法第137章 趙普的黑材料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風壓倒北風第22章 慈父的關懷第1章 柩前繼位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462章 一地雞毛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279章 中路軍之失第368章 榮寵第320章 見機進言,權歸中樞第2199章 仁宗篇16 家國第107章 殿試第293章 北伐的尾聲2第261章 大捷第213章 紆尊降貴第2046章 最後的旅途17第464章 甘州楊氏第410章 剋制278章 軍務完結感言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99章 北巡結束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159章 還朝第65章 決議南征第356章 磨礪與考驗第69章 東出太行第168章 塞上風光第39章 百年大計第48章 瑤蠻的格局第277章 閒有目光向河西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第201章 捐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