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武德司

bookmark

一盤小蔥豆腐,一碟竹筍炒肉,再加一碗鯽魚湯,看着挺簡單,葷素搭配,有湯有菜,於劉承祐而言,已是“生活改善”了。

筷子夾起一塊豆腐,水嫩水嫩的,送入口中,往嘴裡刨了一口飯。咀嚼間,盯着那盤豆腐,劉承祐卻在想,自己這點喜好,卻是爲人所熟知了,得改。

“要是有點辣子,就更好了......”不過,還是有些忍不住,劉承祐小聲地嘀咕了句。

“官家,宮苑使李少遊,奉詔覲見。”內侍通稟。

“宣!”

“賈公,請暫且迴避一二。”劉承祐偏頭朝側面小案後的賈緯說道。

“是!”這一回,賈緯沒有多少猶豫,直接起身作揖:“臣告退。”

劉承祐語氣平淡,但透着堅決,賈緯卻是聽出來了。這段時間下來,賈緯也差不多摸清了劉承祐的脾性,這是個極有主見天子,繼位之初,對臣下或有容忍,但絕不是一味的容忍。

這老先生雖則性格剛強,號稱一張“鐵嘴”,但也不是完全不識時務,也知分情況的。當然,作爲一名史官,他若當真是一味地負氣用剛,在這個時代,也活不到如今。

“臣拜見官家。”李少遊一入殿,便躬身規矩地行禮。哪怕關係親厚,在劉承祐面前,李少遊也表現得十分恭順,當然,在外人面前,就不一定了。

“免禮,賜座。”

“謝官家。”

劉承祐仍慢條斯理地吃着飯,李少遊瞄了一眼,主動道:“官家還是一如往常,躬身節儉,用此簡食。”

“就此簡食,尋常百姓,一日兩餐,又有多少人能吃上?”劉承祐嘆了口氣,說道:“朕當以身作則。”

“官家愛民之心,臣感佩萬分!”李少遊說道,恭維是真,語氣也不假。

邊上無人記錄,劉承祐仍出此言,這倒是發乎於真心。劉承祐當真愛民嗎,恐怕他自己都有些不確定了,或許是,裝得久了,他自己都已經徹底當成習慣了。

話一說開,李少遊又有些佻了,語氣中透着些鄙薄之意,說道:“官家儉約若此,可是有些人,卻不知收斂,於此國困民乏之時,仍驕奢難抑,大行鋪張浪費之事......”

“你指的是誰?”劉承祐淡淡地問道。

“官家不知道?”李少遊似乎有些驚訝了。

“說說看。”

這下,李少遊反倒有些猶豫了,瞟了瞟劉承祐,想看看他的眼色,結果只能看到那張不動聲色的面孔。

“嗯?”劉承祐的聲調上揚了一些。

見狀,李少遊眼睛軲轆一轉,這才說道:“可能是流言吧。臣來時聽聞,今日蘇相公,以堂食鄙陋,不可食,命家廚送膳進宮,極盡珍饈......”

劉承祐的手中的筷子頓住了,政事堂雖然有兩個蘇相,但劉承祐清楚,李少遊指的是哪位。放下筷子,嘴角微微抽動了一下,劉承祐拿起絲巾擦着嘴,看着李少遊,平靜說道:“你的消息,還是這般靈通啊。連宰臣進食,這點小事,都清楚。”

聞言,李少遊卻是心中一緊,似乎感受到了劉承祐話裡隱喻,腰桿一繃,低聲解釋道:“官家是知道我的,就這雙眼睛與耳朵靈敏些,閒來無事,有所見聞罷了......”

見其表現,劉承祐端起食案上的茶盞喝了一口,說道:“朕召你來,有差遣交給你!”

提及正事,李少遊嚴肅起來,也順勢換了個話題:“請官家吩咐。”

“朕繼位以來,遊哥打理皇城內苑之事,一切妥當,朕甚滿意。以兄之才,宮苑使太屈就,朕欲以你爲武德使!”劉承祐說道。

“武德使?”李少遊有些意外。

大概知道李少遊在疑惑什麼,劉承祐解釋道:“宣徽南院使李暉移鎮河陽,朕以小舅接替之。”

“此議,不是爲楊相所拒嗎?”李少遊問道。

劉承祐說道:“太后都發話了,孃親難得求朕一次,朕能拒絕?”

太后李氏雖則賢明,但人皆有偏私之心,她也不例外。昆仲兄弟共七人,李氏對幼弟,尤其疼愛。哪怕這個弟弟眼高手低,才識短淺。宣徽南院使有缺,故親自開口,爲其求官,然後,爲楊邠所拒。

“何況,官職任免,難道朕還得事事先向楊邠請示?”劉承祐又冷淡地說了句。

李少遊點點頭,不禁嘀咕了句:“宣徽使乃御前要職,小叔能勝任嗎?”

自中唐設立宣徽使來,發展到如今,宣徽使已經成爲實權職事,總領內諸司使及三班內侍名籍,掌其遷補、郊祀、朝會、宴享供帳,檢視內外進奉名物。

聽李少遊的語氣,對他這小叔,似乎也有些看不上。不過,他心裡更好奇的是,劉承祐讓他接任武德使是什麼意思,雖則武德使爲天子近臣,爲腹心之任,但眼下還沒膨脹到一定程度。

而李少遊,憑其感覺,劉承祐應當另有託付纔是。否則不至於親自召他而來,還屏退左右,如此謹慎地下令。

“官家,是否另有交待?”李少遊望着劉承祐,試探着問道。

對其機敏,劉承祐也不覺意外,略作沉吟,說道:“自去歲從徵鄴都,凱旋還朝之後,朕便一直未出過東京城了。及至登基,朝政紛繁,忙於國事,除前次躬耕,更是連皇城都沒踏出過一步。”

“待在深宮,難免於消息滯澀,耳目不清。奏章上治國,終覺淺陋,易生秕政。朕知如今大漢治下,民多疾苦,卻不知民間疾苦爲何。朕爲天子,當採聽明遠,兼取消息......”

話說到這個份兒上,以李少遊的機敏,哪裡還不明白,再加上,探聽消息,本他所長。此前劉承祐領兵在外時,內間消息,便多由他關注告曉的。

“官家是想讓臣......”

看李少遊小心翼翼的樣子,劉承祐盯着他直白地說道:“朕欲設武德司,以你爲武德使,爲張耳目,樹爪牙!你不是耳聰目明嗎,朕要讓你給朕監察天下,就從東京開始,軍軍中情狀、官情民事、市坊譏議,悉聽具報!”

“人手,朕會調動一批人輔助於你,另自軍中簡拔親信可靠者,先將衙門機構搭建起來,餘者後續補充......”

“你,可明白?”

李少遊稍微沉吟了一會兒,拱手應道:“臣明白!”

見狀,劉承祐也略作遲疑後,補充道:“記住,朕要的是耳目。武德司,成立之初,務求低調,爾等有刺探監察專奏之權,卻不可恣意妄爲!”

“是!”

退出垂拱殿的時候,李少遊那還算英俊的臉上,仍泛着點思慮,不過透着點興奮意。劉承祐的給他的新差事,他很感興趣,刺探天下輿情,想想都有些興奮。

回首望了望垂拱殿,思及與劉承祐的一番交談,李少遊的神情又不禁沉凝下來。

當初的劉二郎,真的不一樣了,雖然對他仍舊親善有加,但身份變化帶來的那種壓迫感,李少遊同樣感受得到,甚至於,在與劉承祐交流的過程中,他竟不自主地感到忐忑,根本做不到以往的那種輕鬆了。

不過想到劉承祐委以的重任,心中又不由一安,至少證明,皇帝還是很看重信任他這個表兄的。

“得提醒提醒老頭子,要收斂些啊,似蘇逢吉那等恣意,只恐自取其禍哦......”輕聲自語着,李少游出宮而去。

殿中,李少遊告退後,劉承祐繼續吃着他的午飯,飯菜都已經涼了。

成立武德司,是劉承祐幾經考慮後,決定的。權責與大宋的皇城司,自然沒法比,時下大漢的國情,也沒有條件出現皇城司那種龐然大物。但是,並不影響劉承祐進行嘗試,先做個雛形,打個基礎。系統性的情報(特務)組織,在維護皇權,鞏固帝位上,是必要的。

當然,最初的那個情報組織“梟”,劉承祐也沒有解散的意思,只是欲將之隱藏得更深。

盯着自己案上的簡食,劉承祐又不禁發出點冷淡的感慨:“原以爲,楊、史會是最先清理出朝堂的,或許,得換個順序?”

第43章 劉皇帝訓子第408章 兄弟之間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247章 視察第344章 王師已過大江來第45章 移鎮之議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78章 南北併發第383章 敞開談第82章 遼營之中的暗流第288章 殿議總結第317章 這山莊還是不建了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104章 平息第317章 這山莊還是不建了第351章 南粵,危!第218章 皇帝未至,廝殺已烈第188章 永清軍議第467章 蕭思溫的價值第98章 追捕第 283章 皇帝還朝第1810章 軍隊得求穩第115章 冬月第13章 市井之聲第1710章 趙普的辭呈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38章 湖南無戰事第233章 漢騎出絕域第173章 日常第13章 舉城同歡第31章 功成第317章 修法第3章 臺懷之事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1752章 放手第262章 大軍臨城,歸師難遏第57章 朝堂的風波第66章 請辭?不許!第54章 臨陣指揮,盡委諸君第29章 勸諫第291章 淮東大案第79章 楚昭輔之政第387章 契丹終被打回原形第115章 罪狀十五條第98章 追捕第316章 不裝了第285章 胃口極大的反擊第47章 陶谷自薦第148章 養殘的顧慮第61章 淑妃病危第120章 征服者劉承祐第2084章 太宗篇31 報紙 成都之圍第50章 南漢來使,慶功宴第146章 許州事了(1)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501章 最後的旅途1第397章 指點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104章 駕臨歷城第45章 移鎮之議第212章 開寶北伐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352章 皇城使和他的義子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第157章 河東風雲(4)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212章 慕容皇叔問事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陰霾第197章 財計第72章 磁州賊第83章 東京反應,王峻密奏第2199章 仁宗篇16 家國第1799章 宿醉風波第2117章 康宗篇8續 家族大棋第236章 母、妻、子第290章 定要讓漢旗揚於上京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6章 “座談會”第417章 慶典一般的刑場第482章 李氏第223章 南北海軍第81章 嘉慶節與太子的煩惱第462章 一地雞毛第77章 間策第76章 太子還京第286章 宗室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國第108章 後知後覺後怕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1703章 如釋重負第21章 西巡第345章 剝削者第64章 朕要親征爲耿公復仇!第323章 漢遼第二次和議第225章 遼國的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