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敞開談

劉皇帝話落,勳貴們都不由面露意外,這樣的“允諾”劉皇帝過去同不少人說過,但還從未拿到如此場合來講。在場衆人,幾乎涵蓋了大漢半數的勳貴,如今當着衆人的面說出口,該是有安撫人心的意思。

然而,效果很差,這非但沒讓他們放下心,反而讓人心頭如懸大石,畢竟,劉皇帝也是個笑裡藏刀的主,態度越溫和,反而讓人懷疑背後有沒有什麼埋伏,以免行差踏錯,害人害己,後悔終生。

不過,很多人還是意識到了,接下來,劉皇帝要說的,纔是正事。而看着勳貴們那一臉的沉凝,滿眼的猜疑,劉皇帝默默嘆了口氣,怎麼說真話的時候,反而沒人相信呢?

拒絕了劉暘的攙扶,撐着竹杖也慢慢坐下,看了看位置居前的韓、潘、石、楊等人,劉皇帝以一種平靜的口吻說道:“你們都是大漢的功臣勳貴,朕也一向視作手足子侄,在場沒有外人,朕就說點實在的吧!”

聽劉皇帝這麼說,一干人等再度打起精神作聆聽狀,劉皇帝微微仰頭,以一種悵然的語氣道:“關於你們的怨艾,朕或多或少,是能夠理解的,別看朕是皇帝,但有些事情,也是能和你們感同身受的。

過去,你們心中最大的不滿,大概是爵位降等世襲。朕建立的爵祿繼承製度,你們很多人都覺得過於嚴格,甚至苛刻。

自古以來,哪有犒賞功臣,還要設置如此多條條框框,扣扣索索,一點都不爽利,可謂吝嗇至極。對於朝廷的爵祿繼承製,你們大部分是排斥的,乃至恐慌,你們怕幾代之後,子孫已然淪爲布衣平民,也怕出現些意外,導致傳承斷絕。

朕,嘴裡說着與國同休,但所作所爲,似乎恨不能把你們打落凡塵,與那些黔首氓吏一般看待......”

“狡兔死,走狗烹,你們中間有不少人都生過這樣的念頭吧!”劉皇帝一張嘴,就有些停不下來,擡手向後指,道:“就是這功臣閣中供奉着的人,其中也有許多人生出過這樣的想法,那樣的情緒,朕都知道,都看得清楚,當然,也能夠理解!”

“朕也承認,在爵制上設定的規矩有些嚴,設立的限制有些多!於你們這些與朕櫛風沐雨,篳路藍縷,一路走過來的功臣故舊們是有所虧欠的。

但是,有些事情,朕不得不爲,朕是天子,不只要考慮小家,還要顧及天下的芸芸蒼生,朕與爾等一起來結束亂世割據,一統宇內,打下了如今這輝煌燦爛的昇平世界!

創立江山,得來不易啊,實在是需要珍惜,爲了這太平時光能夠持續得更久些,朕也不得不未雨綢繆,多做些考量與準備!”

“這些話,聽起來或許顯得冠冕堂皇,甚至還有幾分虛僞,那朕就再說點實在的東西!朕要建立的,是一套健康的,可持續的,能夠真正與國休慼的爵祿傳承製度,朕要的是一羣積極進取、滿懷抱負、永不言棄的國家基石,而非一干碌碌無爲、只會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的膏粱子弟!

功勞、爵祿、權勢、地位,是父祖輩們捨命拼搏而得,蔭庇你們是應該的,但不意味着可以讓你們永遠心安理得地去享受。

這話說得可能有些重,但你們們心自問,有沒有道理?在場這麼多人,這麼多家族,有多少是清清白白,規規矩矩,安安分分的?

這些年,勳貴子弟生出的事端、鬧出的麻煩、還少嗎?若僅僅是滋生是非也就罷了,那些竊國盜官、欺君害民、魚肉百姓乃至草管人命之事,不知你們是否忘了,但朕可一樁樁、一件件記得清清楚楚!觸目驚心!駭人聽聞!死不足惜!”

說到這兒的時候,劉皇帝面上還保持着平靜,但森寒的語氣讓堂內的溫度都彷彿降低了幾度,一字一詞,都向銳利的刀子一般刺向勳貴之心。

環視一圈,劉皇帝繼續說着他自認爲的“實在話”:“朕是把你們當作國家基石來看的,社稷之穩定,江山之延續,都需要你們來維護、鞏固,你們是朕眼裡的自己人。但正因如此,朕纔要嚴格要求你們,你們若是墮落了,那大漢也就危險了!

爲了酬報你們的功績,朕給名、給利,甚至給予特權,這是你們應得的,但不意味着,你們可以憑藉着朝廷的恩典,任意妄爲,肆無忌憚!”

劉皇帝這一通噴,讓在場衆人都膽戰心驚的,哪怕問心無愧的楊業,都不禁縮着頭,凝着眉,不斷自省自家有沒有犯事......

羣臣垂首,劉皇帝平復了下心情,又道:“大漢之爵位,以軍功爲先,這點不容動搖。過去在於扶危濟難、一統天下,在於南征北戰、東討西進。

如今天下太平了,大漢周邊也少有敵手,爾等無用武之地了,可以馬放南山、安享繁華了,這是大多數人的想法。

但朕再說一句,從這等想法滋生蔓延開始,便是爾等墮落之始!朕不只一次訓示過,這個天下很大,遠不止九州,外邊的土地很廣,足夠爾等馳騁建功。但是,聽進去的,願意爲止吃苦付出、努力打拼的,實在太少了!”

到這裡,劉皇帝終於開始吐露他的機心了:“朕過去的二十年,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如漢唐之強盛,爲何終究逃不脫一個覆滅的結果?大漢有今日之強,立國也才四十年,國運又能有幾年,百年?兩百?還是三百?

朕每思之,往往惶恐,乃至茶飯不進,也求尋根朔源,最終得出了一個難道對錯的答桉。歷代王朝之沒落,往往逃不脫幾個原因,君昏臣庸,文恬武嬉,官場腐敗,民不聊生......

但根本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天下的庶民百姓活不下去了,無地可耕,無衣可穿,無糧可食,不得不揭竿而起,搏命求生,全天下的百姓都反抗了,國家豈能不亡?

然而,是什麼導致這些,是皇室,是貴族,是官僚,是地主,殘民太狠!虐民太甚!朕設立那麼多制度,原本是打算通過規矩來約束爾等,但這麼多年看下來,效用並不大。

該發生的,依舊不可避免地在發生,殺了那麼多貪官污吏,處置了那麼多勳貴子弟故舊,但警示意義能有幾分,又何曾讓人記入心底?”

“若是換作從前,朕是必懷一顆仇讎之心,將這全天下的污垢清掃乾淨,讓這天下真正太平晴朗!”劉皇帝臉上露出少許遲暮之態,太息道:“可是朕終究老了,也折騰不動了!

朕思來想去,也只想出這麼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倘若爾等貪妄難遏,與其用在國內,用在那些小民百姓身上,不若對外,到了外邊,任你們如何作爲,朕也不管,朝廷也不管!

封國的詔書已然下達了,內容你們也都知道了,想升官的,想升爵的,想發財的,都可以去,朕不設限制。過去你們父祖隨朕打天下時,是爲朕打,如今,你們當爲自身,朕將予諸國王分封之權,你們打下的、佔下的、搶下的,不論是土地、人口、牲畜、房宅、財產,都可歸屬於你們。

朕唯一的要求,只是希望你們對大漢的黎民百姓能夠溫和些,能夠多幾分憐憫與體恤......”

第1748章 應急機制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86章 駕臨渦口第448章 還是太子立場堅定第79章 勢孤危第131章 東京亂象第189章 趙大述職第10章 契丹亂政第234章 南口大戰3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139章 隨駕帶着御史第366章 將士百戰歸第324章 交代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賢紳,手段頻出第32章 潞州震動半島史話·桓王第176章 雍王第78章 滄州府第182章 尚敢北顧?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123章 諮之以邊事第122章 連鎖反應第44章 蘇逢吉案結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446章 流光園第172章 政事堂的宰相們第125章 頌公亭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68章 湖南亂第289章 捷報齊至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133章 納了第375章 由創業走向守業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281章 使君赴任第364章 漢宮之內第28章 澧陽之戰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第3章 新皇詔制第38章 河西局勢由此轉變第468章 胡部隱患第192章 再得兩子第103章 缺少一個系統的李從益第80章 春夜第513章 最後的旅途12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337章 劉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第157章 提親第2132章 世宗篇7 漢金衝突 再下一臣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淺談兩點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115章 冬月第130章 西北剿匪第365章 樞密軍政第329章 遊市第255章 遼軍情況不容樂觀第228章 巡邊彙報第2068章 太宗篇15 熱鬧的夜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471章 另起爐竈第153章 亂事終不可免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議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419章 離宮、噩耗第102章 遼國現狀第510章 最後的旅途9第76章 效郭威戰法第504章 最後的旅途4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131章 鳴沙匪第116章 淮陽王太傅第2123章 康宗篇14 臣亦擇君,兄弟之間第96章 李少遊的新去向談一談本書的一些問題第1811章 歸來第272章 困獸猶鬥第142章 準備殺雞第14章 外戚第414章 到此爲止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84章 示警第234章 南口大戰3第30章 可以準備善後了第106章 東京朝堂的反應第130章 喪國之約第182章 邢州有變第296章 三處餘音第47章 八十萬軍隊帶來的壓力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49章 花裡胡哨不管用第1676章 慘重第326章 劉皇帝的態度第42章 西州局勢岌岌可危世宗篇38 安東王的遺囑第1676章 慘重第153章 破城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