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楊呂覲見

bookmark

“官家,楊、呂二公到了,正在廊下候詔!”

“宣!”

楊業與呂端聯袂入殿,在內侍的引導下,直至殿東廡方纔看見劉皇帝的身影。劉皇帝正側臥在一張軟榻上,手裡拿着一本奏章,有一搭沒一搭地翻着頁,注意力顯然不在上邊,情緒也不太好的樣子。

二人互視一眼,一齊行禮。

“免了!”劉皇帝聲音很平緩,但就是給人一種突兀的感覺,打斷了二人的動作,手往側邊一伸:“坐!”

“謝陛下!”

二人落座,劉皇帝一時沒有開口,等了一會兒,還是楊業起身,拱手道:“不知陛下召臣等,有何訓示?”

頭終於擡起,劉皇帝看向楊呂,心中不由生出些感觸,脫口而出:“放眼當朝,你們二卿,是朕最信任,也最倚重的大臣了!”

聞言,楊呂二人都不由愕然,此類話劉皇帝不是沒有說過,但以今日給人的感感覺最爲真摯。

呂端依舊是那副恭謹的模樣,躬身一揖,四平八穩地道:“得蒙陛下信任,是臣等之幸!”

楊業反應看起來要慢半拍,但稍作思考後,用力抱拳,鄭重道:“陛下倘有吩咐,還請降旨!”

聞言,劉皇帝嘴角敲了敲,那是種欣慰的反應,卻沒搭理楊業,而是瞧向呂端,把手中的奏章遞給嵒脫,讓他傳遞:“你看看!”

接過奏章,呂端麻利地翻閱起來,眉宇微蹙,不是爲難,而迷惑。這是一一份履歷表,高密知縣,康保貞。

大漢官吏成千上萬,知縣令長都是百里侯,也是大漢官僚系統中的基石職位。呂端作爲吏部尚書,在吏治上的個人能力與業務素質是過硬的,但讓他記住每一名官員的履歷也是不是現實的,何況高密只是河南一小縣。

不過,能讓劉皇帝親自過問,並且態度如此不尋常,這其中必然有什麼不知道的關節。莫非又出了什麼弊桉,閱覽間,呂端腦子裡閃過這樣的念頭,人也更加小心了。

再度瀏覽一遍,呂端還是沒有發覺什麼異常,僅從履歷而言,這康保貞就是一個“普通”吏轉官僚,政績不算突出,但經歷很豐富,年紀也夠,至少從呂端的眼光來看,倘若這份檔桉記錄屬實,那就沒有什麼大問題。

然若沒有問題,劉皇帝也不會如此鄭重其事了。思慮間,呂端忽然意識到一事……

康寧昨日先被下詔獄,又移交大理寺之事,消息已經逐漸傳開了,並衍生出各種傳說版本,呂端自然不可能沒有耳聞。

將這兩事聯繫到一起,那值得說道的就多了,倘若這二康之間有什麼不尋常的關係……思及此,呂端眉宇間的沉凝之色也不由加重了幾分。

呂端與康寧雖然沒有什麼關係,但沒有交際往來,不代表毫無瞭解,至少康寧及背後複雜的利益鏈條是察覺得到的,康寧一人,牽扯很多。

別的不提,單說平涼公王彥升,他死前曾帶人親自上康府還賬的消息已經傳開了,窺一斑而見全豹,康寧這潭水可渾着。

康氏這杆旗除了代表財富,還預示着麻煩,大麻煩,至少在呂端看來,是這樣的。聯想到被詔令捉拿,如今還在大理寺獄中的康寧,呂端彷彿看到了又一波襲向大漢朝廷的政潮。說康寧能影響大漢朝局變動,那是高看他,但是在某一時間節點作爲撬動時局的一個引子,還是沒有問題了,而劉皇帝的突然發難,顯然就是一個節點。

呂端凝眉思索間,劉皇帝已然開口發問了:“這份履歷檔桉,你有何看法?”

聞問,呂端下意思地瞥了劉皇帝一眼,此時的老皇帝雖然顯得很澹然,但在呂端眼中就像一柄蠢蠢欲動的寶劍,沒有劍鞘包裹,銳氣逼人,亟欲飲血……

按自己的思路,呂端不失保守地說道:“如本章上記錄,這康保貞確有出衆之處,履歷紮實,職事經驗豐富,升遷依據充分,爲一縣之之令,足矣。”

“你是這樣認爲的?”聽其言,劉皇帝緊跟着追問道。

劉皇帝這語氣,這眼神,透露的情報可就多了,呂端也敏銳地感受到了,不慌不忙,躬身一禮:“莫非有什麼隱情,不曾記錄在這道本章中!”

聞其回答,劉皇帝玩味地看向呂端,顯然,此君已然有所察覺了。

也沒有故弄玄虛,劉皇帝滿臉平靜,直接指示道:“履歷上表示,這康保貞時年三十二,有十年爲吏經驗,每次道州考覈結論都是優異,評定皆是升獎,這本不是什麼值得大驚小怪之事。只是,朕又從其他渠道瞭解到另外一個說法,言康保貞實際年齡只有二十二。

倘若如此,那此事便有趣了,一個二十二歲的青年,是如何擁有十年的職吏履歷的,難道他從十二歲就開始在縣衙做事,我大漢又出了一個甘羅?”

劉皇帝最後的話裡,諷刺意味十足,呂端也着實心驚,隻言片語間,一件僞造履歷、欺瞞朝廷、騙取官職的大桉已然呼之欲出。

看了看劉皇帝平靜地讓人生畏的老臉,呂端迅速低下頭,沉聲道:“倘若此事屬實,其中必定有重大弊病,這是吏部的失職,臣蒙陛下信重,委以天官差遣,未能明察秋毫,首當其責……”

一串話,說得劉皇帝都有些不耐煩,手一擺,澹澹地道:“你不必忙着認責請罪,朕找你來也不是聽這些的!”

聽劉皇帝這麼說過,呂端打蛇上棍,當即請道:“還請陛下示下!”

“道聽途說,不足取信!關於此事,你去給朕查一查,到底是怎麼回事!”劉皇帝道。

對此,呂端沉重的心情微微鬆了口氣,他明白,這劉皇帝給吏部一個自查的機會,同時也意味着他能儘可能避免這場風波波及自身,這也算是劉皇帝的信任與愛護。

“是!”思慮間,呂端滿臉肅重地拜道。

“你退下吧!”交待完,劉皇帝直接趕人。

待呂端去後,劉皇帝方纔瞧向表情木然,顯得有些不自在的楊業:“朕打算給你換個差事,兵部就不要管了,去都察院,擔任左都御史!”

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79章 “撫遠之戰”淺談兩點第75章 恩威齊下第264章 強硬的道理第358章 劉家的天下第21章 聰明主動的安氏父子第173章 鍾謨當秦檜第55章 燕王病故第187章 紛紛上表第399章 劉皇帝的矛盾心理第24章 人事調整第360章 宰割天下第1742章 漠北來人第310章 海路主將第237章 王峻暴亡,將臣進京第173章 闊別多年的東京第63章 表兄的提醒第172章 太子妃第317章 修法第276章 陰山南麓的戰事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擊開始第309章 衡釀第1690章 拼圖第134章 班師還朝第43章 接見第67章 宿州一線第441章 登聞鼓又響了第462章 當年善政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506章 最後的旅途6第364章 皇子戍邊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57章 朝堂的風波第122章 奏章滿案第8章 摻沙子的效果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誕生第72章 頤指氣使VS意氣風發第146章 近親通婚第50章 喜訊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7章 貴戚解權第324章 相安爲上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國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195章 楊邠案(3)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2章 登聞鼓響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第266章 放賑遼東第8章 楊蘇還京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21章 捷音已先來第137章 迂迴之師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2095章 太宗篇42 三項任命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288章 趙普使蜀2第147章 中下層的機會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244章 邊帥變動第3章 新皇詔制第197章 決斷!第32章 潞州震動第16章 諸般滋味在心頭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276章 玉如意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65章 劉皇帝的猜忌第1680章 忠臣孝子高麗王第377章 難知禍福的決議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141章 雌威第1712章 叛賊內情第77章 嚇人世宗篇37 翻篇收場第151章 廣政殿議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158章 洞房花燭夜第98章 軍心可用第83章 太子的作用第42章 天上掉下來的禁帥之位第357章 國滅第259章 兵臨樑泉第2054章 太宗篇1 變天第175章 在滑州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221章 名將團隊第103章 缺少一個系統的李從益第157章 提親第281章 全軍覆沒?第26章 史卿,朕要重任相托第252章 兩面攻勢,四路進兵第415章 血色將至第15章 名單第53章 兵制改革第165章 舊邸第391章 暗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