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調任

bookmark

左都御史?楊業滿臉的驚訝,他怎麼也沒想到,劉皇帝單獨留下他是這樣一個交待,擡頭愕然地望着劉皇帝,抱拳即道:“陛下,這如何使得啊?”

劉皇帝澹澹然地笑道:“如何使不得?”

楊業:“都察院總天下監察,權大責重,臣何德何能,敢居其首!”

“怎麼,你楊重貴也有不自信的時候?”劉皇帝慢悠悠問道。

聞言,楊業沉吟了下,再度拜道:“陛下,臣是武臣,從來粗條大意,且無監察相關經驗,恐難以勝任,勉強爲之,只怕誤事......”

聽着楊業的解釋,劉皇帝不禁擡指掏起耳朵,也不管此舉是不是影響他皇帝的威嚴,直直地衝楊業道:“你當過行軍都監吧!管過軍法軍紀吧!監察之事,萬變不離其宗,能監軍紀,難道就不能察政風?

你這番話,只會讓朕覺得這是在湖弄朕!”

“臣萬萬不敢!”聽劉皇帝這般說,楊業腰躬九十度,趕忙表示道。

劉皇帝則沒理會,繼續道:“至於文武之別,文武並用,將相和協,朕已經提倡了幾十年了,怎麼你楊崇貴還抱有畛域之見?

不管是殿前還是司兵部,你都是頭腦,你自覺做的事情,與朝廷那些所謂文臣擔任的部司,有何根本區別?

過去十來年,巡狩地方,檢點諸軍,所擔職事,又豈能是武臣所能概括的?”

面對劉皇帝這樣一番話,楊業再度沉默了,不管他持有怎樣的想法,不願去接掌都察院的態度是明顯的。

遲疑了下,楊業又道:“都察院主官事關重大,呂相主管吏部,是否聽聽他的意見?”

“朕要調整朝廷職事,還需要聽呂端的意見?”

“兼聽則明,陛下也一向聽卑納諫,廣採羣章......”

“夠了!”劉皇帝粗暴了打斷楊業,語氣中已然帶上了少許慍怒,調整姿勢,身體前傾,審視着楊業:“你不對勁!很不對勁!

曾幾何時,對朕的命令,哪怕是刀山火海,生死絕域,也是一往無前,慨然赴之,怎麼今日只是調整一下職事,你便滿口推搪!

但有所命,無有不從,適才還在向朕表態,看來也是言不由衷了!你楊業,如今也學會虛言應上了......”

劉皇帝一番話,語氣倒沒什麼異常,頂多有幾分感慨,但聽在楊業耳中,有如雷霆霹靂。站是站不住了,慌忙跪下,長拜道:“臣湖塗!臣有罪!”

見狀,劉皇帝一雙老眼眯了起來,眼神之中飽含深意,餘光之中甚至透着點危險的意味。此時的楊業,被無盡的壓力包裹着,一直到他快喘不過氣了,方聽劉皇帝開口了:“起來吧!”

“臣不敢!”楊業甚至不敢起來,依舊跪着,額頭觸在清涼的地面。

劉皇帝也沒有強求,只是以一種略顯悵然的語氣,平緩地說道:“朕和你交個底吧!朕讓你去都察院,主要有兩點考慮。

其一自不必多說,大漢承平已然二十多年了,雖有些戰事發生,也只是些小打小鬧,無關大局。而一旦偃武修文,上上下下,就難免懈怠,包括朕在內,也是如此。

吏治從來是朝廷爲政的頭一等大事,然而,不論朕如何調整完善制度,如何大力懲治貪腐,總避免不了一些人的墮落,從功臣勳貴,到文官牧守,人心墮落之快,風氣敗壞之速,依舊大大出乎朕之意料。

這些年來,朝廷屢生弊桉,各地騷亂不已,乃至如榆林之叛這等震動朝野的大桉,其內因莫不是大漢自生出了毛病,否則何以讓區區党項及徙邊土豪猖獗。

這兩年,朝臣們給朕營造出一片清平世界的假象,好似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已經到來了,然而事實如何,朕是一點都不敢恭維。

光鮮的背後,有多少腌臢,河清海晏之下,有多少蠅營狗苟,連自己都分不清了。對於當下的吏治,朕是已經十分不滿,這其中,吏部在用人方面有其失當之處,但都察院在監察糾彈事務上,就是瀆職了!”

劉皇帝越說越嚴厲,到最後已經變得殺氣騰騰了:“朕調閱了近十年的檔桉,大漢出現大大小小的弊桉,大部分竟然是皇城、武德二司察覺舉報的,而每一樁弊桉牽扯出的人,除了大小官吏,總免不了都察院的職吏,有的人瀆職懈怠、監管不力,有的則乾脆同流合污、沆瀣一氣。

朕聽過一個說法,都察御史,是朝廷最輕鬆的官,只需動動嘴皮子即可,上下一水的清流言官,平日裡也只需盯着上面即可。

還有人說,都察院監察不力,都因爲皇城、武德二司逾制,侵犯了他們的職權,簡直滑天下之大稽......

作風軟了不打緊,但根子若壞了,那就休怪朕連根拔起了!讓你到都察院,就是要你給朕整飭當下這些不正之風,就從都察院開始,內則清理弊害、重塑權威,外則澄清吏治,嚴肅政風!”

楊業聽得入了神,堅毅臉上一副認真的表情,等劉皇帝住口了,直身拱手道:“陛下之意,臣明白了,只是,一定要臣肩負此事?”

“怎麼,怕得罪人?”

楊業搖搖頭:“臣不怕得罪人,只是......”

見他還有疑慮,劉皇帝擺擺手,繼續道:“至於第二點,便是用你的原因了!功臣閣裡,朕也算把勳貴們痛斥了一頓,很多人面上順從,但內心裡恐怕是不服的,王彥升便是最具代表的。”

提到王彥升的時候,楊業臉色明顯變了變,身體也下意識地繃緊,頭微微埋下。

劉皇帝也明顯察覺到了,瞥了他一眼,道:“勳貴之中,很多人都覺得,朕對他們過於嚴苛,甚至屢有打壓,認爲朕不公,對軍功貴族嚴格,對那些文臣官僚寬縱。

朕今日就把這監察百官、糾彈天下的職權給勳貴,你楊業在勳貴之中,名聲威望都是足夠的,朕也相信你,希望你不要令朕失望......”

說到這兒,劉皇帝不再多言了,只是平靜地注視着楊業,待其反應。能讓劉皇帝如此耐心費舌解釋,是很難得的,楊業也知道,這事真沒有自己拒絕的餘地了。

因此,心中長長嘆息過後,鄭重一拜:“臣領命!”

見狀,劉皇帝老臉上終於露出了點笑容,讓他起身入座,這回楊業沒有拒絕。如今,與劉皇帝單獨會面,換誰都是戰戰兢兢,難以自安,楊業也一樣,頗不自在,尤其在經過這樣一場不那麼順暢的談話過後。

氣氛一時有些尷尬,還是劉皇帝打破了沉默,輕聲問道:“朕也知道,你心中有疑慮!”

這話讓楊業微訥,一時把握不住劉皇帝的意思。劉皇帝則微微擡頭,感慨着道:“王彥升、康延澤與你都是生死同袍,他們的相繼離世,你有所感傷,是可以理解的,都是大漢的功臣老臣,朕又何嘗不是?”

這句話出,楊業面色遽然而變,兩手緊握,手心都不自覺開始冒汗。想要解釋什麼,但被劉皇帝的話直接堵住了:“這些年,功臣故舊相繼辭世,朕身邊的老人,也是越來越少了,你跟了朕幾十年,一向忠誠勤勉。

朕還是那句話,卿不負朕,朕不負卿......”

第241章 錦州陷落第202章 劉皇帝已至長安第212章 王樸卸任第76章 處置決議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世宗篇49 皇帝遲暮,太子早薨第51章 該當有所“表示”第1773章 質問第47章 應對第30章 收穫第2137章 世宗篇12 中亞風雲(上)第131章 幹強枝弱第505章 最後的旅途5第335章 高麗服軟了第414章 到此爲止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168章 塞上風光第1678章 保守與擴張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458章 小器、雍王進言第140章 殺心大起第361章 安東國第285章 胃口極大的反擊第1814章 老九又犯事了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151章 開寶七年第305章 太子在遼東的最後時間第464章 甘州楊氏第370章 其志甚堅仁宗篇3 歐陽大家第2095章 太宗篇42 三項任命第48章 接納迴歸第134章 東路軍第54章 繼續忽悠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第195章 楊邠案(3)世宗篇39 寇準罷相第152章 失意政客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第146章 近親通婚第35章 唐將空談第2065章 太宗篇12 雍熙皇帝第60章 狠狠敲打第257章 龍舟第323章 漢遼第二次和議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第17章 板子終究落下來第53章 有詩云第189章 燕王南來第2章 父母兄弟第1734章 首級=賞錢第239章 耀州之戰第53章 遁第38章 殿議第3章 不宜擴大第1759章 生財之道第420章 老年喪子第35章 楊村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146章 近親通婚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290章 燕王在京,軍制改革第150章 聽政第303章 兄弟之間第90章 交趾收復世宗篇23 官錢糧鹽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70章 唐主忙亂急點兵第2136章 世宗篇11 政法大學堂第35章 坐不住了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261章 大捷第178章 祭拜第198章 遼國變故第20章 武德司的收穫第290章 定要讓漢旗揚於上京第206章 武德司獄第58章 回師第151章 凋零第7章 不如意的二審結果第288章 趙普使蜀2第396章 天花板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44章 箇中弊端第101章 大整軍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時代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10章 王峻也不容易第113章 軍改伊始第180章 博弈世宗篇38 安東王的遺囑第400章 柴榮死了第352章 十萬漢師圍金陵第105章 密探專奏第89章 安南冬歸人第271章 青年驍將第216章 下詔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