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年命不永

bookmark

耿繼勳侍立在離劉煦最近的地方,觀看演武的同時,也一直默默關注着劉煦情況。(由於緩存原因,請用戶直接瀏覽器訪問.\nCOM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見他面色深沉,不由微微側身,捋着長鬚輕笑道:“世子英武果銳,深肖大王,安東後繼有人啊!”

也就是耿繼勳,能說,也敢說這樣的話了。不過,聞其言,劉煦一時沒有作話,只是眼神深沉地繼續注視着場內,號角爭鳴,馬蹄奔騰,騎士們正在劉文淵的指揮下變化着陣型,指揮若定,如臂驅使,一派從容有序之景。

過了好一會兒,劉煦方纔以只有耿繼勳能聽到聲音說道:“文淵是我從小培養的,少從軍旅,飽經磨礪,其性剛強。以其能才,可傳家業,身負大志,然恐他志滿而驕,傲上卑下。”

劉煦說着眉頭便不禁蹙了起來,停頓少許,又以一種悵然的語氣道:“勳哥,此子今後恐怕就要拜託你了,除了盡力輔助,還當時時規勸,你也是看着他成長至斯的長輩,當指正之處需開尊口......”

突然聽劉煦這麼講,耿繼勳不免詫異,小心地看了劉煦一眼,低着頭,壓着聲音道:“大王言重了!臣等還待追隨大王,使安東大治,世子有大王的親自教導,自然會更加成熟穩重......”

劉煦則沒有聽耿繼勳表忠勸慰的意思,稍擡手,輕搖頭,有些闇然道:“我的日子,怕是不多了!”

耿繼勳遽然色變,滿臉惶恐,凝聲道:“臣懇請大王,勿復此言!大王春秋鼎盛,正當大展宏圖…!”

耿繼勳的話仍舊沒能說完,只見劉煦輕咳了一聲,嘴角泛着少許苦澀:“宏圖大業,一場空啊……勳哥,我並非戲言,發乎真心,但自珍重!”

“大王!安東可離不開您啊呀!”耿繼勳此時顧不得其他了,仍在勸說。

“好了!此事不說了,這裡也不是談及此事的場合,你心裡有數即可……”劉煦輕輕地笑了笑。

劉煦出現在這樣的公衆場合,是化了妝的,但若是仔細注目觀察,是能夠發現一些問題的,劉煦的面上帶有一抹異樣的紅潤。

劉煦的身體確實出問題了,並且是大問題。還在洛陽之時,便有徵兆,在回安東途中,病情便有所加重,過去幾個月,劉煦也幾乎是在帶病工作,是真正在宵衣旰食,嘔心瀝血,十分拼命。

不是劉煦不愛惜自己身體,而是安東處在一個關鍵階段,容不得懈怠,安東定製是關乎安東國長遠未來的事情,他爲安東國之建立打下了深厚的基礎,而使其規範化、制度化則是一項重大任務。

而這一切的代價是病情日益深重,已至積重難返的地步,肺疾,這在當代幾乎是選判死刑的疾病,若是能好生休養未必沒有挽回的可能。

然而,劉煦一則處在安東這樣惡劣的環境中,二則揹負着沉重的公務,用老醫官的話說,大王每批一份公文,每做一道決議,都意味着病情加重一分。

劉煦心裡也知道,醫官話翻譯來說,就是離死越來越近,甚至就是一步步走向死亡。

似劉煦這樣的人,心思深沉,意志堅定,然面對生死大事,仍舊不免惶恐,乃至露出脆弱的一面。不過,比起直面死亡的恐怖,劉煦更多的還是不甘,哪怕僅是安東,他都有一張藍圖不曾完成,伴隨着的,還有幾乎讓他窒息的憋屈感。

作爲劉煦最親密的好友,最信任的助手,對於劉煦的身體情況,耿繼勳也不是一點情況都不瞭解,此前多少是有一些消息流出的,至少沒能瞞住他這個心腹股肱。但是,他怎麼也沒想到,劉煦的病情竟然嚴重到這個地步了,聽其口風,已是年命不永,甚至薨逝就在近日……

此時此刻,耿繼勳的心情很是沉重,腦子也有些混亂,他實在無法想象,倘若沒了劉煦,安東會是怎樣一種情況,未來前途又當如何。

即便不提安東,就他們二人這幾十年的深厚情感,也讓耿繼勳很難接受這一點。另一方面則是,劉煦適才的話雖顯草率,但那層託孤的意思,耿繼勳還是領會到了的。

這份信任與寄託,既讓耿繼勳心頭沉甸甸的,同時也有股熱流涌過,託孤重臣啊……

這些年,耿繼勳雖然在安東也算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就算是掌管軍事的副都督也要給幾分面子。但是,劉煦和他老子劉皇帝一樣,也是個強勢的主,耿繼勳這個王下第一人,在有些方面總歸是不太如意的。

但凡有點志向與思路的,都不會願意只做一個提線木偶,而劉煦治理下的安東,大抵就是這樣一種情況,所有人都得圍繞着他的指揮棒轉,按照他的意志行事。

倘若劉煦透露的情況屬實,那麼對耿繼勳而言,無異於解除了一層巨大的束縛,他在安東的權勢影響將得到顯着提升,與安東都督府制下相比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只是,劉煦所言,是真的嗎?這番話,從劉煦嘴裡在這樣的場合裡說出來,是否太不莊重了,耿繼勳心裡默默權衡着。

餘光瞥着劉煦,順着其目光轉向場中,看着在騎兵陣中,帶頭衝鋒的世子劉文淵,耿繼勳的眉頭又不禁皺了皺。

讓他輔弼世子,自然是一萬個樂意,但是,這個世子可沒那麼好伺候啊。比起劉煦,劉文淵的性格要更加鮮明,也更加強勢,當然這也和年紀有關,年輕,往往意味着氣盛,不好伺候。

劉文淵如今才二十二歲,不算小了,劉煦這個年紀的時候已經能獨當一面了,但劉文淵,實事求是地說,還差得遠。

每個時代,人的成長成熟週期是不一樣的,劉文淵本質來說還是和平皇孫,從小認知的世界與長輩們是不一樣的,雖然從小就接受着嚴格的教育,見識過中原的繁華,也親身經歷着東北的苦寒,甚至有軍旅作戰的經歷,但總得來說,還是缺乏磨礪。

因爲所接受考驗與磨練的難度、程度是不同的,一直以來,都沉浸在褒揚與讚譽之中,經受的挫折太少了,甚至可以說沒有……

爲將尚需打磨,何況爲王。然而,歷史的機遇不會等着任何人,當大勢滾滾而來,也不以個人意志爲轉移。

結合起劉文淵的情況,耿繼勳腦子裡快速轉動着,思索着,也暢想着,但是越想,腦子越亂。

郊外的閱兵活動持續了足足半日,等返城之時,劉煦的身體已然徹底不支,待回王府,便直接倒於炕上,也許是昏睡,又或許是昏厥,翌日方纔甦醒。

又半月,劉煦已然開始咳血了……

第3章 新皇詔制第172章 更像打仗來的第129章 勳貴與官僚第255章 遼軍情況不容樂觀第213章 帶着歡呼啓程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105章 盧多遜急了第305章 舊稅制下的地方現狀第138章 從長計議第249章 冬季無戰事第235章 難以樂觀第111章 動心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69章 東出太行第151章 廣政殿議第29章 將卸甲,帥卸職第403章 抓起來!半島史話·奇葩第139章 銀州叛亂第80章 春夜第187章 紛紛上表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獵敵第116章 淮陽王太傅第183章 李相爲帥第356章 被忽視的皇子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175章 在滑州第307章 算盤打得很美,終究落空第429章 向南!第281章 使君赴任第139章 王昭遠:此乃戰機第2062章 太宗篇9 延康大街上的插曲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484章 不對勁!第72章 頤指氣使VS意氣風發第140章 惱火的趙匡胤第20章 小民猶能議國政第96章 言官第469章 視察澶州第291章 和議達成第325章 和約締成,平南準備第200章 誰能繼位?第462章 一地雞毛第122章 睡仙第154章 滅門第298章 對党項策第136章 進退不得第33章 東京城內第207章 燕王心跡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139章 王昭遠:此乃戰機第215章 手忍不住顫抖第239章 進退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346章 天子的“憐憫”第377章 難知禍福的決議第229章 孟昶:七寶溺器,好用第188章 後續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400章 柴榮死了第468章 胡部隱患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146章 驕將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第190章 治不好了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議第143章 艱難度日第463章 當朝也有棄用的人才第1751章 結束了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第275章 令人絕望的未來第1709章 心猿意馬世宗篇43 南定西南第235章 南口大戰4第228章 形勢危急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132章 做媒第41章 小風波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第175章 在滑州第164章 重返晉陽第57章 朝堂的風波第213章 帶着歡呼啓程第83章 太子的作用第222章 鑾駕臨幽州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1808章 老來喪女第17章 鼓譟第146章 驕將第455章 見聞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357章 中秋御宴第14章 外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