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惶恐難已

bookmark

“張德鈞對朕一向忠敬恭順,雖然有時在朕面前耍些小心機,賣弄些小聰明,但在大事大非上卻向來極有分寸。【.\nCOM思兔更新的章節最完整全面,無錯內容修復最及時,由於緩存原因推薦瀏覽器訪問.\nCOM官網】他對朕忠心耿耿,此番進言,也算無所保留!”平靜了一會兒,劉皇帝擡眼,斜視着喦脫,意味深長地道:

“你說,此番興沖沖而來,朕不只駁了他的彙報,還對厲言訓斥,大加責難,他會作何感想?會不會懷恨在心?”

這話問得,可着實讓喦脫又驚又喜,以他在劉皇帝身邊幾十年鍛煉出來的機巧之心,幾乎在瞬間便窺見了一個機會,一個扳倒老對手的可能。

嵒脫也是貼身伺候了劉皇帝三十來年的老人了,對劉皇帝可謂是無比熟悉,哪怕是放個屁都能聞出點別樣味道來,何況是如此露骨的疑問。

過去,劉皇帝斥罵、懲罰王繼恩,嵒脫心裡雖然舒爽,但基本上只會看着,不會付諸什麼言行,那樣結果只會自討沒趣,上眼藥也是要分時候的。

但此時,聽到劉皇帝這麼問,嵒脫就一個反應:官家對王繼恩那老狗起疑了!對嵒脫來說,這實在是個好消息。

一時間,甚至連惶恐的情緒都收起來了,稍微琢磨了下,這麼答道:“王繼恩常以得官家信任自矜,每有奏,必應之。今日駁斥之,以此人對官家之敬畏,怨恨想來是不敢的,然人心難測,受挫之下,是否會產生失望之情就說不準了……”

嵒脫這話答的,就透着一股子虛僞與陰險,但劉皇帝聽了,卻有些沉默,思考良久,嘴裡呢喃道:“人心難測?失望?”

突然,劉皇帝直接視着嵒脫:“失望之餘,會做出什麼?”

“這,恕小的無從知曉,官家不妨耐心觀之。”嵒脫這麼說道,有點到爲止的意思,他多少還是有些分寸的,知道過猶不及道理。

而劉皇帝雖然沒有再就此話題說些什麼,但那雙有如深潭的眸子卻越顯陰沉了。

……

另外一邊,王繼恩沒有選擇去太醫院包紮療傷,而是直接匆匆返回皇城司。一回到老巢,見着他那副狼狽的模樣,徒子徒孫們盡皆失色,面面相覷。

堂內,王繼恩陰沉着一張老臉坐着,司屬醫官膽戰心驚地幫他料理着傷口,平日裡麻利的手都多了幾分顫抖,一直到包紮好,方纔逃也似地告退。

人一離開,侍候在邊上的王守忠便急聲道:“父親,您無礙吧。”

王繼恩瞥了他一眼,擡手撫了下脖子,淡淡道:“無甚大礙!至少,腦袋還沒搬家!”

“這竟是怎麼回事?”王守忠關切地問道道。

聞問,王繼恩一臉的鬱悶,愁眉苦思一會兒,方纔有些懊惱道:“失策!失策啊!”

經過這麼一段時間的緩衝,王繼恩已然冷靜下來,回想反思下來,也終於意識到自己今日之舉的不妥了。當然,王繼恩知道,官家憤怒的,絕不是把眼線埋入政事堂,不施盡手段,怎麼可能做到監察勳貴百官、京畿輿情,有些出格之處,官家也當能夠理解。

真正不妥,引得官家如此激烈本身的,恐怕還是彙報問題的本身,王繼恩自詡忠誠,不避權貴,連首相與太子都不顧慮了,但偏偏小看了劉皇帝對這二人的看重程度……

越想,王繼恩便越懊惱,越後悔,也越害怕,幾十年了,王繼恩都沒有像此時這般不安過,劉皇帝今日起的反應,王繼恩實則很熟悉,那幾乎就是要殺人的節奏……

等王繼恩簡單將垂拱殿上發生的狀況描述之後,王守忠的臉色也變了,看起來比王繼恩還要緊張,這是可以想見的,他們這些人如今的權勢富貴,都都源自王繼恩這個義父,若是王繼恩失寵了,他們又豈能有好下場。

王守忠是王繼恩幾個義子中城府最深的,短暫的慌張後,迅速冷靜下來了,見王繼恩面色沉凝,不由出言寬慰道:“父親也不必過於憂慮,您畢竟是陛下身邊親近老人,此番責罵雖然嚴厲些,或許也就如此過去了……”

“但願如此吧!”王繼恩想了想,輕聲嘆道。

然而,王繼恩心裡卻總覺不踏實,似乎忽略了什麼重要的東西,但幾番思考,卻始終不得其所。

事實上,王繼恩此番舉動,本就有些急中出錯的原因。至於這份急切,則來源於心中不安,這兩年,王繼恩有種事事不順的感覺,最關鍵的是,與劉皇帝那親密的主僕關係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王繼恩是個敏感的人,他也能感受到劉皇帝不似當初那般信任他了。

而這,是王繼恩絕對不能忍受的,他伺候了劉皇帝一輩子,雖不乏私心,但總體而言,還是盡忠王事,爲主考慮的。他也深知,他今時今日的權勢地位,也都來源於劉皇帝的信任,一旦這份信任出現缺陷,那他在宮廷內外也就難站住腳了,那意味着他的立足之基不穩了。

也正因爲意識到了此點,這兩年,王繼恩一直想方設法、辛苦辦事,想要建功立業,重獲劉皇帝的歡心,包括去年的康寧案,那般積極,這也是原因之一。

然而,慌忙之中,往往容易出錯。此番的“奏章案”,便是王繼恩又找到的一個機會,在他想來,他連太子、趙普都不顧忌避諱了,可見對官家的死心塌地,官家也當了然他的忠心了……

然而,結果事與願違,劉皇帝的反應甚至可以說完全朝他意料相反的方向發展,實實在在碰了個頭破血流。

也正因如此,王繼恩才覺棘手,才意識到,他已經完全跟不上劉皇帝思路,揣測聖心也變得更加困難了。對旁人,王繼恩有的是手段對付,但對劉皇帝,他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即便有,也難以施展……

而這些,是王守忠這樣的後輩難以理解的,也沒法細說,只能默默消化着。

左思右想不得法,長吁短嘆不得用,最終,王繼恩只能向王守忠交待道:“吩咐下去,讓衙內職事探吏接下來都給我收斂着些,不得肆意妄爲。還有,盯着宮內,但有風吹草動,即刻來報……”

“是!”

當日傍晚,中書舍人陳象輿便被下獄了,奉命的侍衛,是直接從政事堂帶走的人。

第1755章 良平島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66章 請辭?不許!第118章 蒲陰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352章 十萬漢師圍金陵第73章 道府之爭第84章 做一回大魔導師第437章 二十年難遇的大水第2112章 康宗篇4 安樂皇帝第92章 大調整第334章 交待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488章 真實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1727章 府尹正納妾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65章 選擇第321章 矛盾第57章 既得潞,復據澤第196章 楊邠案(4)第152章 失意政客第395章 大商人第297章 新山陽第97章 隰州第21章 西巡第511章 最後的旅途10第44章 箇中弊端第76章 太子還京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73章 趙大已在軍中第59章 睡王上位第124章 幽燕事了(續)第200章 誰能繼位?第12章 方略第277章 軍政安排第364章 皇子戍邊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第44章 殷勤的女真人第78章 三百與十萬第161章 蜀人填湘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第457章 鄭州第285章 家務事第236章 南口大戰5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114章 大朝會第107章 盧多遜:趙普也該倒了第139章 衆臣拾柴第279章 中路軍之失第72章 駐足石壕鎮第295章 北伐的尾聲4第232章 淮南情況第27章 父子座談第154章 絕不姑息第171章 耶律璟選擇保守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獵天子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154章 滅門第211章 惶恐的李崇矩第265章 謀劃高麗第380章 饒樂國第438章 與太子的牽涉第180章 過鄴都第266章 斷雲嶺大捷第108章 井陘第61章 晉陽來人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108章 樞密院內第452章 終罷西征第74章 十八日,御駕幸淮南第192章 姑藏城頭感慨多第128章 東路進展第28章 封疆大吏第83章 太子的作用第88章 天子金令第487章 “驚喜”第51章 以鎰稱銖第166章 石熙載的施政理念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66章 這個冬季不尋常第11章 歸來謁天子第1736章 試炮第126章 第一個被殺的宰相第14章 大論第14章 武夫軍閥第125章 冬至宴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第93章 來自地方的聲音第2章 父母兄弟第150章 聽政第92章 大調整第96章 劉皇帝就是定海神針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381章 劉皇帝返京第51章 該當有所“表示”第2110章 康宗篇2 輔政時代第29章 老九渾人一個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1699章 整飭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