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枉作小人

bookmark

“你說王禹偁的奏章是太子按下的?”或許是春寒料峭的緣故,劉皇帝的聲音總是顯得陰惻惻的,讓人生出一種頭皮發麻的感覺。

垂拱殿內,比起平日更顯空蕩,內侍宮娥都被特意屏開,遠遠地伺候着,包括大太監喦脫,他也只能隔着數丈遠,豎起耳朵努力傾聽着。

御前候着的,只剩下皇城使王繼恩,說是有秘密彙報,沒曾想,一張嘴就讓劉皇帝驚到了。而時刻注意到劉皇帝反應的王繼恩,心頭卻是一個咯噔,他總覺劉皇帝的反應多少有些奇怪,多了些在他意料之外的恐怖。

但離弦之箭勢難收,開了這個口,也沒收回的餘地了。顧不得思考這許多,立刻應道:“回官家,千真萬確,小的調查過王禹偁第一道奏章呈達政事堂時間,記錄顯示,呈達之時,太子與趙相俱在。”

“太子與趙普俱在,這能說明什麼?”劉皇帝語氣平淡地說道。

“當時,太子與趙相公還就此道奏章做過討論,有人親耳聽到”王繼恩道。

然而,這話剛說出口,便迎來劉皇帝嚴厲的追問:“誰?你是如何查到政事堂公務內情?又是誰向你透露的這些細節?”

面對老皇帝質問,王繼恩有些支支吾吾的,道:“只是小的旁敲側擊,打探而得”

“你欺朕老糊塗了?”劉皇帝不再壓抑自己的怒氣,呵斥道:“旁敲側擊,連奏章上達的時間都搞清楚了?在朕面前,還敢虛言應付?”

“官家息怒!小的不敢!”見劉皇帝發作了,王繼恩不敢再遮遮掩掩,果斷將人賣了:“回官家,是中書舍人陳象輿向小的透露此情”

得到答案,劉皇帝一下子收斂起了所有氣勢,只是冷冷地注視着王繼恩,然而,短暫的沉默後,劉皇帝暴起發作,順手拿起案上的一方鎮紙,向殿下一扔,精準地砸到王繼恩頭上。

別看劉皇帝老邁了,突然來此一擊,去勢又猛,當場給王繼恩砸了個頭破血流,吃痛之下,本欲破口慘叫一聲,但被王繼恩生生憋住了,化作一道悶哼嚥下。

腦袋還懵着,左眼視野也被一道紅色遮掩,還想解釋什麼,劉皇帝已然站了起來,衝王繼恩怒噴道:“你好大的膽子,竟然交結廷臣,眼線都埋到政事堂去了!

一封秘報,你把當朝太子和首相都牽扯進去了,你想說明什麼,你存的是何居心?

朕早就提醒過你,讓你收斂,收斂!到今時今日,還在外邊作威作福,仍不知分寸,朕念在你幾十年伺候的份上,已經是格外寬容,你還無自知之明,還敢到朕面前播弄是非”

劉皇帝這一通訓斥,讓王繼恩惶恐到了極點,怎麼也沒想到,竟是這樣的反應,也顧不得其他,流血的傷口也不管了,當即磕頭不住,把地板“捶”得咚咚作響。

“小的有罪!

“小的知錯了!”

“望官家寬宥!”

“絕不敢再犯!”

“”

眼瞧着王繼恩磕得頭暈眼花,意識都不清了,劉皇帝方纔打斷他,語氣依舊冷淡不已:“夠了!你還想把朕大殿弄髒?”

慣性地又磕了三個頭,王繼恩方纔停下動作,但此時已然暈頭轉向,但本能地繼續向劉皇帝謝罪:“謝官家!謝官家!”

“張德鈞!朕再提醒你一句,朕的容忍是有限度的,我們主僕之情也是有深淺的,不要再自誤!”表情漠然地注視着腳下的王繼恩,劉皇帝依舊冷臉說道。

“是!是!小的一定銘記官家教訓,絕不再犯!”此時不管劉皇帝說什麼,王繼恩也只有如此反應了。

過去,劉皇帝繼續稱呼他爲“張德鈞”時,王繼恩還覺得有些彆扭,如今卻覺得慶幸,這隱約能看作是劉皇帝念舊的標誌。

不得不說,王繼恩是真的嚇到了,他伺候了劉皇帝幾十年,也不是沒被罵過,但今日受到的訓斥,是有史以來最嚴厲的,甚至讓王繼恩感覺脖子都是涼涼的

“滾!”劉皇帝一副朕不想和你再多說的反應。

“小的告退!小的告退!”王繼恩如蒙大赦,一點都不留戀,捂着腦袋趕忙往後退去,就像逃離鬼門關一樣。

隔着數丈遠,嵒脫望着這個老對頭如此狼狽的模樣,心頭暗爽,就像和煦春光照進心裡一般。什麼秘密彙報?以爲能請功邀寵,事與願違了吧

不過,王繼恩這老狗,究竟是因爲什麼惹得官家大怒的?嵒脫心中暗暗琢磨着,方纔隔得遠,沒太聽得清,但似乎與太子、趙相有關?

揣測之際,嵒脫不忘安排人將王繼恩留下的污穢血跡清理乾淨,自己則小心翼翼地湊上前,殷勤小心地說道:“官家息怒,切勿被那老奴氣壞了御體!”

聞言,劉皇帝猛地偏過頭,直勾勾盯着嵒脫,嵒脫也嚇了一大跳,在他看來,老皇帝雙眼彷彿活泛着幾縷猩紅的光芒。

“你在偷聽?”劉皇帝沉聲道。

嵒脫腿都軟了,撲通跪倒,幾乎賭誓道:“小的萬萬不敢,只是見官家氣急,心憂官家御體啊!”

“朕何時生氣了?”劉皇帝反問道。

這就有些不講道理了,但他是皇帝,嵒脫還能辯嗎,只見額頭冷汗瀝瀝而下,跪在那兒喏喏不得語。

劉皇帝當然是生氣了,但他自己都難言明是爲了什麼,王繼恩的“膽大妄爲”?只怕不見得。更主要的原因,怕還在王繼恩彙報的事情上,而王繼恩秘報這等事,是很難作假的,這個大太監權勢很重,膽子也大,但也還沒到敢在這等事情上欺瞞劉皇帝的地步。

即便王繼恩想做蘇文,老皇帝也未必就是武帝。而劉皇帝反應越是激烈,也越意味着他心裡是相信其告發的。只是,劉皇帝不想就此事深究下去罷了。

否則,一旦尋根究底,那首先趙普就有欺君之嫌,他可是劉皇帝用來把控稅改大局的,如今全國稅改正在推進,也到真正出成果的階段了,朝廷上層絕不能出亂子。

若是再把太子扯出來,那事情就更大發了,國本動搖啊!

但是,以劉皇帝如今之多疑,又豈能不思考趙普爲何要代太子認下此事,又怎會不去顧忌當朝首相與太子牽扯不清帶來的威脅?

以今時趙普的坦蕩狀態,劉皇帝不信他會對自己造成什麼威脅,甚至做出一些晚節不保的舉動,但是,一牽扯到太子,劉皇帝就不得不重視。

心中疑慮重重,又不願意大動干戈,多重念頭交織之下,爆發出來的負面情緒自然就只有王繼恩這個告密者來承受了……

第266章 斷雲嶺大捷第65章 制舉進展第456章 遺澤第1737章 生民百遺一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362章 分封?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355章 理智歸理智,仗還得打第321章 矛盾第43章 “梳理”、“優化”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166章 太子與大將第122章 連鎖反應第192章 遼帝南狩第7章 不如意的二審結果第114章 大朝會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223章 滑州河防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370章 國法爲大第146章 近親通婚第135章 降將→良將第36章 激戰三江口第44章 聽政湖湘第301章 藩臣離京第207章 燕王心跡第334章 交待第106章 倒趙第188章 後續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第198章 秋獵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172章 更像打仗來的第356章 磨礪與考驗第160章 平定第126章 第一個被殺的宰相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歷史第84章 無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317章 劉皇帝還是那個劉皇帝第167章 先震後蝗第70章 衛公辭世第61章 北使南歸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第71章 安東大開發2第283章 雲中之圍第165章 回鶻使者第44章 聽政湖湘第42章 天上掉下來的禁帥之位第50章 喜訊第116章 遼軍的異動第81章 內外變動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101章 劉知遠在洛陽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動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第90章 安東國王?第254章 應州大軍第1748章 應急機制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2084章 太宗篇31 報紙 成都之圍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第299章 溫情脈脈第333章 勳貴的態度第2105章 太宗篇52 臨淄王第230章 主動出擊第135章 許州兵匪第72章 磁州賊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結論第313章 晉王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384章 反響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83章 東京反應,王峻密奏第78章 渦口之戰(2)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75章 西北邊報第117章 機會第58章 正面互懟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時代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仁宗篇4 範公秉政,苦苦支撐第56章 是非第228章 形勢危急第126章 劉承祐被碰瓷了第162章 兵事第237章 南口大戰6第154章 滅門第196章 開寶八年第44章 太后相召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146章 黃羊平第1693章 安西王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104章 來點日常第1章 乾祐滅佛第84章 示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