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8章 太宗篇15 熱鬧的夜

bookmark

第2068章 太宗篇15 熱鬧的夜

“官家,皇城使王約求見!”兀自出神間,內侍頭子鄭元前來稟報,並且很自然地從劉暘手中接過手燈。

劉暘微訝,旋即擺手道:“宣!”

“這個老奴,跑得倒是勤快!”劉暘也緩緩走向正殿,嘴上嘀咕道。

在王約上任皇城司的這段時間,往垂拱殿奏事的頻率是很高的,不說一日三報,兩報總歸是有的,而彙報的內容,當然逃不脫洛陽城裡的是是非非尤其是上層權貴間發生的故事。

會面,稽首,迎着皇帝略顯深沉的目光,王約立刻陪上了幾分小心,道:“稟官家,適才開封府判官帶人闖上涼國公府門,將涼公親衛周隼帶走了,以殺人罪名!”

“嗯?”聞言,劉暘眉頭頓時往上一挑,顯然對這個消息比較意外,稍作思索,問道:“涼公是什麼反應,就那麼讓洛陽府把人帶走了?”

“據報,涼公親衛曾執兵杖抗拒,被涼公阻止了。不過,涼公與寇準之間有言語衝突,涼公出言威脅,寇準凜然不懼……”王約回道。

劉暘笑了笑,笑聲中帶着少許感慨,似乎在詫異劉曄竟能忍下,受此“大辱”。

“朕知道了!”劉暘沒有多餘的表示,只是輕聲應道。 wWW▪ т tκa n▪ C O

“還有一事!”王約又道:“開封府尹劉繼昌得知延康大街之事後,將其三子劉緯狠狠訓斥,執行家法,據說劉緯雙腿被打斷……”

“咦?”劉暘更好奇了,問:“街上死的人、馬都是這劉緯的?”

“回官家,正是!”

“不是說劉繼昌很疼愛此子嗎?竟能狠心,下此重手?”劉暘淡淡地說了句。

當然能狠下心,作爲徐王最有爲的兒子,本身在政治上也具備不小的志向,又值仕途上升的關鍵時刻,正該穩紮穩打、無波無瀾地晉升,卻出這麼一個意外。

雖然難說這場衝突會造成什麼實質的負面影響,即便是帶給皇帝一個不好的印象,當此之時,也不是劉繼昌能夠承受得起的。

倘若因爲一個紈絝子弟,一個莫名其妙的衝突,斷了仕途進程,劉繼昌腦溢血都未必沒可能。那可是京畿道啊,天下第一道,雖然開封府尹的職位在很多人眼中已經高過天下大部分道司,但京畿道從來是第一例外。可想而知,瞭解延康大街上發生的情況後,劉繼昌的心情是何等“爆炸”。

想了想,劉暘依舊那副沉穩的模樣,輕聲吩咐道:“繼續關注着!”

“是!”

“如無他事,退下吧!”

“小的告退!”

待王約離開,劉暘又凝眉沉思,琢磨起事來,嘴裡輕聲唸叨着:“寇準,又意欲何爲?官不大,膽量卻是不小!”寇準上門拿人的行爲,算是出人意料,然而就和劉繼昌府上的動靜一般,也就是一些小插曲、小熱鬧,比起封國大事,就有些微不足道了。能夠讓劉暘多加關注的原因,或許只是劉曄這個諸侯王牽扯其中。

腦子裡思緒頗雜,劉暘忽然想起一事,扭頭即向內侍鄭元吩咐道:“高麗王與契丹王還沒離京吧,明日召他們進宮,設一午宴,朕親自款待他們!”

“是!”

如今大漢帝國周邊,還是有一些近鄰的,比如契丹、高麗、日本、于闐、真臘者,但以國君身份親自抵京弔祭世祖皇帝並參與新皇登基大典的,只有契丹王耶律隆緒以及高麗王王誦。

高麗景宗王伷早在開寶二十五年時便薨了,由太子王誦繼位,由當時王誦年幼,因此在過去的六年中,高麗朝政一直是由其母劉太后攝政。

而劉太后,可是徐王劉承贇之女,可想而知在過去的幾年中,高麗國與大漢關係是越發親近了,並且依舊延續着王伷時期的“事漢”政策,整個高麗國的局面也由此處在一種平穩有序的狀態之中。

一直到去歲,世祖皇帝駕崩,已經十四歲的高麗王王誦,終得出宮離國,在內史令徐熙的陪同下,浮海而來,對大漢帝國進行“國事訪問”。

和他爹一樣,每次來京,都會攜帶大量的貢品與禮物,徐王一家子那邊,也少不了一份,徐王畢竟也是王誦的外祖父。而被劉曄殺掉的那匹馬,就是王誦所贈。

原本,在結束大漢新舊交替的大事,並完成雙方關係的維繫之後,王誦同契丹王耶律隆緒一般,都已經上書請求面聖請辭,劉暘則沒抽出時間來。

此番,卻是正巧想起來了,作爲與大漢親密接壤的兩個藩屬國,不管是契丹還是高麗,還是該給一份關注與尊重的,至少劉暘現在是這麼想的。

夜深人靜間,寬大的車駕平穩地行駛在闌珊燈火映射的街道上,車駕前後都有衛士隨從,護衛等級很高,這是趙王劉昉的鹵簿。

王駕內,劉昉面色沉靜,挺拔的身姿隨着車駕行進微微晃動着,只是嘴角銜着一點似有似無的苦笑。皇帝二哥,這是給他派了個難差啊!

適才皇帝夜召,劉昉也不得不停下韜光養晦,緊急入宮。在垂拱殿,皇帝劉暘沒有任何囉嗦,甚至沒有問過劉昉的想法與意見,只是淡淡然地降下一道詔令,讓劉昉去擺平諸王,避免把事情鬧大,影響朝廷的和諧穩定。

有一說一,對劉暘的吩咐,劉昉心裡若是一點想法都沒有,也不現實。然而,面對來自皇帝的詔令,他又實在說不出拒絕的理由,自小而大,他接受的教育、形成的意識,讓他只能盡力去執行。

“大王,是否回府?”似乎能夠感受到主上心裡的波動,車外的侍從沒有直接把王駕往府上拉,而是主動問道。

平復了下心情,劉昉道:“不!去魏王府!”

太和樓之會,面對劉文淵的邀請,劉昉是果斷拒絕的,他當然知道,這是那番弟侄們不安分的聚會,與會,除了麻煩,不會有任何好處。

尤其,對他這樣的功勳親王來說,同樣是不自菲薄地說,他劉昉與其他諸王是不一樣的。最不一樣的地方,便是他能引起新皇的猜忌,而其他人很難做到,包括他大哥劉煦的繼承人劉文淵。

同時,在國喪期間韜晦的劉昉,心裡也一直在琢磨一個問題,世祖皇帝駕崩前召他還京的目的地究竟是什麼.

 

第329章 遊市第93章 完了第24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162章 兵事第142章 準備殺雞第66章 朕要親征第1695章 袁家莊第63章 朝廷應對第81章 嘉慶節與太子的煩惱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樓裡諸王會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122章 睡仙第346章 文人風骨第60章 都安心了第346章 文人風骨第1717章 郭威終於走了第262章 大軍臨城,歸師難遏第387章 就國第346章 天子的“憐憫”第223章 滑州河防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116章 掙扎無力第361章 “龍宮”第1761章 新問題第409章 法不責衆第400章 晚節不保第129章 各懷心思第290章 燕王在京,軍制改革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第39章 百年大計第2066章 太宗篇13 不那麼簡單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173章 馬氏內亂或可利用一下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66章 兄弟之國第71章 安東大開發2第9章 公府密議無題第253章 運籌千里王樞密第43章 “梳理”、“優化”第95章 皇后又進諫第189章 燕王南來第123章 株連不可避免第76章 效郭威戰法第1811章 歸來第121章 道士第28章 澧陽之戰第71章 叛軍勢蹙第66章 朕要親征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第206章 趙思綰落網第46章 駙馬的上下兩策第81章 內外變動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1746章 需要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53章 遁第175章 在滑州第265章 楊無敵第4章 中原易主第404章 冬夜第64章 郭威支持穩第174章 帝崩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中)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仁宗篇4 範公秉政,苦苦支撐第151章 聽政2第282章 善後之議第387章 契丹終被打回原形第59章 不知死第192章 遼帝南狩第95章 效果已顯第371章 慰問=送行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112章 幸災樂禍世宗篇37 翻篇收場第181章 父子夜談第450章 落幕第78章 火油彈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獵天子第251章 壽國公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155章 河東風雲(2)第193章 遼國上層的憂患意識第99章 兩個人才第1675章 血戰第340章 《開寶總類》第2123章 康宗篇14 臣亦擇君,兄弟之間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11章 大典日第63章 表兄的提醒第53章 兵制改革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387章 就國第153章 亂事終不可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