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殿議

(本章是上一章的後續,處理朝政,不感興趣的建議跳過。)

回到垂拱殿,在內侍的伺候下褪去沉重的朝服,換上一身輕便的常服,重重地舒了口氣,靠在御座上閉目養了會兒神。進行一場朝會,對精神體力的消耗真的大,尤其像此次,多爲羣臣靜聽他發言的情況下。

“官家,大臣們都到了!”只來得及喝口水潤潤髮乾的嗓子,便聞通病聲。

“宣!”劉承祐的回答短促有力。

既下朝,再召大臣們,乃爲議朝會上所發政策。劉承祐腦子很清楚,他所提政策,仍在紙面上,還需人執行,執行出是什麼效果亦是未知。但是,自中書門下開始,如何實施推行,還需他與大臣們商議。

比起朝會上的嚴肅,殿議的氣氛要稍微輕鬆些,卻也輕鬆不到哪兒去,所有人都感受得到,西巡歸來之後,這個少年天子似乎已經完全進入皇帝的角色了,發號施令也漸恢復了在藩邸時的強勢。

楊邠、王章、竇貞固、李濤、蘇禹珪五名宰臣,再加樞密使郭威,侍衛軍副帥劉信也在,將相可謂齊全了。唯一顯得特殊的,要屬魏仁浦了,畢竟“位卑職低”,甚至比侍候在旁的範質還要特殊。

關於勸農方面,除了兩道減負政策之外,另外決定,由朝廷派出幾路勸農使,巡視州縣,勸課農桑,當然,必定附帶有其他智能,察吏治,刺民情,也算中央開始向地方伸手的一種手段,只是隱藏在“勸農”這層外衣下。

建議是楊邠提出來的,這還是頭一次楊邠提出,完全合劉承祐心意的諫言。自然,沒有不允的道理。

剿匪之事,劉信主動提了個簡單粗暴的建議,讓各地官府鎮兵放手去殺,多殺一些人,殺到那些匪徒膽寒,草寇們害怕了,自然會老實地下山歸順。很符合劉信性格的諫言,以如今天下的情狀,用此重典,效果恐怕會立竿見影。

但是,劉承祐沒有多少猶豫便否決了。因爲他自己清楚,只要朝廷降下這等詔令,地方上的將吏執行起來,極大可能會矯枉過正。劉承祐更想做的,還是化匪爲民。

況且,經過前番的政策,大漢如今的匪患已經得到了極大的緩解與改善。仍爲亂一方的,除了對朝廷的不信任外,也是地方官吏政策執行不力的緣故。

被劉承祐斷然否決,劉信坐在那兒,臉色有些不好看,別過臉,生着悶氣,自覺身爲皇叔的面子被落了。

“陛下,近來中原、河北多有上報剿賊不力,臣建議,或可出禁軍至地方巡剿!”這個時候,魏仁浦頭一次,主動發言。

此言一落,宰臣們或多或少都陷入了思索,王章下意識地表示反對:“朝廷出兵,動靜太大,恐引起地方的猜忌,且耗費定然不淺。”

想來,後一點纔是王章真正反對的原因。

郭威想了想,卻是主動說:“臣以爲魏學士之策,可。”

其話音落,中書侍郎李濤也開口了,捋着鬍鬚,臉上盡是認同:“臣以爲,此策好處有三,甚妥。”

“請試言之。”劉承祐考慮着的同時,示意李濤。

李濤則抑揚頓挫地敘來:“其一,自是有利於剿匪,以禁軍戰力,自可消滅那些頑匪;其二,禁軍四巡,以昭天威,煊赫朝廷實力,震懾地方,以免宵小異動;其三,東京糧匱難繼,正可以一部分禁軍,就食於地方,縱杯水車薪,總能稍緩其困。”

“另外,可輪番派兵剿賊,可起練兵之效!”郭威補充了一句。

“魏卿,是這般想的?”劉承祐看着魏仁浦。

聞問,魏仁浦儒和地拱了拱手,應道:“李、郭二公,已盡述臣之想法。”

顯然,劉承祐被打動了,掃了一圈直接吩咐道:“樞密院擬一份禁軍剿匪計劃,中書配合選定盜賊尚劇之州縣,侍衛司配合簡拔,三司調撥開拔輜需!”

“是!”見劉承祐計議定,縱使心裡仍存保留意見,也只能應命,包括楊邠也一樣。

“制舉之事,由禮部統籌,且試備之,重擬流程條制!”劉承祐看向蘇禹珪,吩咐着,他還兼判禮部事。

“是。”蘇禹珪應道。

這個時代的科舉之事,並不一定由禮部負責,更多的時候,以一大臣朝官知貢舉。實則,哪怕劉承祐以郭威知貢舉,也不是不可能。不過,劉承祐這是,打算慢慢地,將朝中各官位衙司復還其職能,就從貢舉開始。

官制改革,也是一攤麻煩事,急不得。

“欲以何人知貢舉?心中可有人選?”劉承祐問。

“臣思朝臣,太僕卿趙上交,可知其事。”蘇禹珪說道,看起來是早有想法。

劉承祐眉頭稍微皺了下,沒有直接對此發表意見,只是叮囑道:“務求妥善,爲國選材,疏忽不得!”

“是!”

至於修刑律以及國史著書之事,顯然大臣們並不是特別上心,除了範質以及魏仁浦之外。稍微提了兩句,也就揭過去了。

而今朝堂之上,似楊邠、王章者,關注的,還得數兵馬、錢糧、邊防事務。甚至於,在楊邠看來,科舉都沒必要進行,選些儒生來做甚?要官員,自有朝臣舉薦,抑或地方簡拔。

只是劉承祐一力推行,讓他反對,都顯得有心無力的。

僅議朝會政策,便耗費了近一個時辰的時間。命人奉上新茶,君臣品了一盞茶,舒緩一番後,劉承祐再度發問:“諸卿可有事奏?”

話剛落,沒怎麼說話的竇貞固主動進言了:“陛下,開封府尹之職已空缺三月有餘,無人權領,徒以判官主事,名不正言不順。近來府事堆積,已致政怠。請陛下,斟酌人選,主其事!”

對此事,劉承祐還真就要好生斟酌一番。開封府尹,可是個重要的職位,統京畿之政,確實不好一直空缺者,但以其重,也非一般人能與之。事實上,不多想的話,劉承贇的皇兄弟劉承贇、劉承勳會是個不錯的選擇,哪怕僅虛令其職,但是,劉承祐顧忌會釋放出一些容易讓人誤會的政治信號......

“散議之後,衆卿可各擬一人選進奏,朕再行審決之。”自己暫時想不出個人選,只能羣策羣力了。

“是!”

又議了一會兒,都非什麼要緊事。眼見羣臣都疲憊不已,劉承祐頓了頓,掃視一圈,終於沉着聲音,問道:“最後一道議題,關於蘇逢吉,朝廷當如何處置?”

此言一落,衆臣立時都來了精神,同時心中也暗道,總算替到了。宰臣被下獄這麼重要的事情,是不可能避開的。

事實上,針對於此,朝廷上下,明裡暗裡已不止議過一次的,包括在場的大臣們也一樣。不過,真等劉承祐問到的時候,一個個反而不說話了。

“怎麼都緘默不語?”見狀,劉承祐淡淡然地說道,看向楊邠:“楊卿,你覺得呢?”

被點到名,楊邠只老眉輕褶了一下,擡眼注視着劉承祐,慢悠悠地擡手,卻不拖沓,直抒胸意,道:“蘇逢吉爲宰臣,不可大意處置,需服人心。以臣之見,着有司推鞫其罪,依法論處即可。”

“諸位覺得呢?”聞言,劉承祐嘴角稍微揚了一下,問。

“臣附議。”

意見基本統一,沒有替蘇逢吉說話的,蘇逢吉以其平日的爲官作風,人緣也確是差勁。

“既如此......”劉承祐看仍舊看着楊邠:“以大理寺、刑部、開封府三衙審之,楊卿,你爲主審!”

楊邠一愣,眼神中閃過意外,稍顯遲疑地應下了。

“諸卿可還有事要奏?”已經十分疲憊,深吸了口氣,劉承祐象徵性地又問了句。都看得出來,劉承祐已無意再議,當然,羣臣也一樣。

【看書福利】送你一個現金紅包!關注vx公衆【書友大本營】即可領取!

“官家,臣有事奏!”開口的,是劉信。

第412章 二王第39章 百年大計第504章 最後的旅途4第386章 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第224章 攻略方向第18章 侯益第30章 湖湘之治第146章 到了還得親征第438章 與太子的牽涉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國病斑,皇帝無後第290章 定要讓漢旗揚於上京第357章 中秋御宴第374章 太室山上第69章 張彥威之死第169章 王溥的補充第44章 殷勤的女真人第345章 剝削者第115章 罪狀十五條第212章 慕容皇叔問事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2095章 太宗篇42 三項任命第16章 態度迥異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143章 李崇矩復出第360章 主持善後第33章 兩廣運動第268章 機遇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29章 將卸甲,帥卸職第52章 幽燕變故第2054章 太宗篇1 變天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126章 再度南征第230章 壓力都不小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與舊人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231章 全國大水第76章 太子還京第335章 高麗服軟了第1808章 老來喪女第263 史彥超的結局第166章 石熙載的施政理念第1740章 農民苦第341章 向錢看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66章 商業互吹第473章 又當又立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121章 道士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208章 南北戰略之爭2.0第207章 王景崇之死第67章 遺表第165章 天子的態度第55章 符氏姐妹第37章 覆滅在即第2193章 仁宗篇10 帝國的政治生態第56章 是非第1761章 新問題第416章 面試第439章 枉作小人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143章 艱難度日第253章 運籌千里王樞密第58章 火神澱之亂第174章 故交情誼第256章 遼帝的決斷第33章 真正目的第155章 蓄奴之議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248章 西撤!第46章 不滿與警惕第256章 打仗打的還是後勤第422章 安東國的第一個冬季第22章 史公鎮洛:民怨四起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69章 禍事了第22章 慈父的關懷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6章 “座談會”第299章 遼國的情況第256章 進擊的蜀軍第194章 減稅難第128章 治安問題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第313章 日常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346章 天子的“憐憫”第317章 修法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議第62章 二代勳貴第110章 西南將帥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38章 殿議第16章 諸般滋味在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