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新政

bookmark

黃昏時分,幾乎卡着用膳的時間點,李少遊入宮覲見,劉承祐順勢邀其共餐。

燭火搖曳,釋放出柔和的光芒,暖目,劉承祐正坐在御案後邊,拿着一份名單,認真審量着。

這是楊邠所除免問罪的那批“蘇黨”官員,或許稱之爲黨都顯過分,這並不是一個有多少影響力的政治勢力,只是簡單的利益買賣,蘇逢吉一倒,楊邠牽頭便將之盡數解決的。楊邠的殺心沒那麼大,三十多人,除了少數罪大惡極的,都保住了性命。

“這楊相公,事情倒是做到了官家前邊。”李少遊在邊上,敘說着:“以上之人,並未盡數伏法,還有些地方官吏,未及批捕處置,臣皆已標註。臣料彼輩得知朝局變動,會棄官而遁,隱匿民間。”

劉承祐做了個簡單的評價:“以此觀之,朝廷的執行能力,還有待提高了,竟致如此多的漏網之魚。出了東京,便鞭長難及,這還是大漢的天下?”

劉承祐這話裡話外,分明暗含着對楊邠與朝廷權威不足的不滿。

“這天下當然是大漢的天下!”李少游出言,主動請命道:“官家天威,光照天下,斷無彼輩逍遙法外的道理,臣願替官家追亡索匿。”

“罷了。”劉承祐擺擺手:“朕設武德司,可不是拿來接此雜務的,批捕追索之事,自然州縣官吏。況且,朕也無窮追不捨之意。”

放下名單,劉承祐也就放下了此事,轉而問道:“禁軍的情況如何?”

與李少遊交流,總是不免提到禁軍,事實上,劉承祐成立武德司,很大程度上,就是刺查監控軍隊狀況,武德司下屬探事,半數都是吸納的軍中官兵。至於明面上的察民情,監官吏,反倒是次一等的目標。

提及此,李少游下意識地放低了聲音,對劉承祐說:“京中各軍,整體還算安穩。只是皇叔那邊......”

“說說吧,朕這皇叔又犯什麼事了?”劉承祐倒是顯得很平靜。

李少遊神情顯得很慎重,聲音很穩,道來:“皇叔難耐營中乏味,公然帶姬妾入軍飲樂,有軍吏諫之,爲其所執,鞭笞至殘廢。前日巡察護聖軍,戰馬驚而衝撞,怒而將廄吏與馬伕擒拿,決口折足。”

“官家。皇叔性惡無忌,典禁軍,貪黷兇橫,處事毫無公義可言。校卒犯事,不依法紀,斷事盡憑其喜好,處置嚴厲,手段殘忍......”說着,李少遊臉上都帶有一絲明顯的憤怒:“這段時間以來,各軍將士,已頗懷怨憤之情。長此以往,恐生他變啊!”

聽其敘說,劉承祐表情冷靜到麻木,但那龍袖下的手,慢慢地握緊了,若配上音,定然有骨骼的響動。

對於劉信在軍中的情況,劉承祐一直是有所耳聞的,前番以其暴虐行徑,已然提點過,當然還給了他一點皇叔的面子。但顯然,觀其近況,非但沒有收斂,反而變本加厲。

盡力地穩住情緒的波動,劉承祐悠悠地嘆了口氣:“此事,朕知道了!”

同上次一樣的回答,但是這一次的情勢,又有巨大的變化了。前番,劉承祐尚需要劉信去制衡史宏肇,但如今,史宏肇已經被劉承祐留在西京了,那麼,對於劉信,劉承祐也無意再忍了。

【領紅包】現金or點幣紅包已經發放到你的賬戶!微信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領取!

就如李少遊之言,再讓劉信在軍中折騰下去,遲早必生禍亂。劉信這個皇叔,非但起不到鎮撫之效,反而丟盡皇室的顏面,消耗軍隊對劉家的耐心。

心中雖然已有所考慮,但劉承祐並沒有說出意思,見狀,李少遊也不多問。主動換過話題,拱手請道:“官家,經過這一個月的組織調整,武德司運轉漸以正軌,然僅監刺東京,力猶顯不足。臣請,增招探事吏員。”

聞言,劉承祐瞥了下李少遊,慢悠悠地眨了兩下眼睛,稍微考慮了一會兒,說道:“監察探事,在精不在多。”

此話一出,李少遊頭低了低,表情間難掩失望。不過,劉承祐緊跟着補充道:“時下武德司結構規制,仍顯簡陋。你先回去,擬一個條陳,將武德司上下機構梳理一遍,再作調整!”

“是!”李少遊這下來了精神。

成立之初的武德司,還只是個草臺班子,李少遊雖有其能,卻也稚嫩,尚摸着石頭過河。至於劉承祐,縱使知道皇城司、錦衣衛,他能仿建,卻對其發展提供不了“保姆式”指導。他並非全知全能的,他作爲皇帝,只需要一個結果,並且給這個特務機構,套上一條繩子,繩末端由他的手拽着。

......

回京的第二日,稍去疲乏,劉承祐便於廣政殿舉行了一次朝會,向羣臣分享此次西巡的感想與收穫。並當朝宣佈了一些事,定下了朝廷接下來的工作重心。

其一,繼續勸農桑,促繅織,農爲國本,眼下劉承祐不怕缺錢,就怕缺糧。

爲了減輕農民的負擔,劉承祐下詔,廢除過期牛租。自後樑以來,朝廷有租借耕牛與百姓使用,收取租費,幾十年下來,許多耕牛早已老病而死,然租稅不減。劉承祐此次西巡,聞有此事,果斷罷之。當然,欒城一戰,繳獲耕牛甚多,用以租用促農,對於這一部分,該收還得收。

另外,將中原各地殘存的“舊營田務”給廢除,這是屬於官府直接管理的機構,幾十年下來,官府早已不作爲,田務爛到根子裡了,既束縛了大量百姓,挫抑其生產積極性,產出還不多。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劉承祐下詔將那部分土地、房屋、耕具盡數賞賜於百姓。這個時代,不缺地,唯缺人,劉承祐只欲使人居其屋,耕其田。同樣的,朝廷在中原、河北搞的那部分屯田,還得繼續搞下去。在短期內,那將是朝廷佔比很大的一部分稅收來源。

同時,劉承祐當廷下詔,天下各道州縣官吏,除正稅之外,不得加收雜稅。

這幾道政策,不管最後執行得如何,勸農的積極效果總歸是有的。而如前,對朝廷的詔令,地方上倘有陽奉陰違的,異日秋後算賬,這便是依據。

其二,督促各道州剿匪。王者之政,莫急於盜賊,匪患不絕,對地方的生產與秩序的穩定,威脅太大了。對此,朝臣是積極贊成。並照劉承祐之意,在乾祐元年之內,將各地治安情況,作爲官員遷謫第二重的考覈指標。第一指標,自然是農事。

其三,以大漢新構,人才不足,劉承祐決議重開科考,選材舉能,爲朝廷補充新鮮血液。自唐末戰亂以來,貢舉便一直是磕磕絆絆的,幾度廢止。初步定下,常舉於明歲重啓,給天下的讀書人一些準備時間。然慮劉承祐求才甚急,議於今歲秋七月,於東京舉行一次制舉。

其四,以舊刑律法用多時,律令則文辭古質,看覽者難以詳明,格敕則條目繁多,儉閱者或有疑誤。加以邊遠之地,貪猾之徒,緣此爲奸,浸以成弊。方屬盛明之運,宜伸畫一之規,所冀民不陷刑,吏知所守。着中書門下,刪定重編,以求簡要易懂,以中書舍人範質領銜刑司文吏數十人集編。

其五,以宰臣、宏文館大學士蘇禹珪監修國史,三館並翰林文臣學士悉加恩祿。

......

第23章 室韋女真一番戰終,宗親無特權第318章 碩果僅存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第103章 強勢、陰謀第204章 解決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38章 湖南無戰事第7章 貴戚解權第229章 孟昶:七寶溺器,好用第98章 山道第283章 降將第24章 巡遊第118章 棉世宗篇51 皇太孫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158章 劉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376章 對策第289章 趙普使蜀3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58章 當太子與首相共同針對第161章 折氏進宮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時代下的大漢(上)第20章 屯務廢改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40章 入長沙,定湖南第41章 小風波第32章 天子上門第91章 王峻驕狂第101章 亂情控制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434章 還得是王禹偁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國病斑,皇帝無後第211章 太子掛帥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歷史第86章 戍卒之心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27章 出兵爭論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274章 打女真、室韋還是沒問題的第23章 慕容都帥用兵第389章 分封與否半島史話終 極限第1675章 血戰第1712章 叛賊內情第447章 天子尤善反省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1729章 太子之問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1716章 共治時代第19章 罷免兩勳貴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41章 高麗國王第263章 高麗想伸手了世宗篇24 老貴新貴,宗王大會第255章 “社會實踐”第1773章 質問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78章 南北併發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195章 王、韓遭貶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405章 楊呂覲見第3章 田畔問對第2066章 太宗篇13 不那麼簡單第349章 聖駕過府第420章 老年喪子第201章 擎天保駕之臣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114章 大朝會第72章 雷王之爭,西北現狀第7章 恩賞問題第1817章 搖人?大漢一併接着第25章 蕭燕燕的故事第126章 再度南征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125章 由土地問題引申第273章 蕭思溫跑了第1799章 宿醉風波第61章 北使南歸第193章 楊邠案(1)第53章 交代後事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6章 相形見絀第78章 三百與十萬第405章 楊呂覲見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66章 這個冬季不尋常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第254章 難得嘮叨的劉皇帝第166章 出使歸來第349章 聖駕過府第20章 武德司的收穫第234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第38章 濮州案(1)第172章 更像打仗來的第176章 雍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