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正面互懟

“這個葉仁魯是怎麼回事?朕幾番強調,平盜之事,剿撫並用,少造殺戮。仍充耳不聞,蔑視君令,枉顧國法,還敢濫施酷刑,殺良冒功,其猖獗如此?”廣政殿內,劉承祐的嗓門振聾,以一個嚴厲的質問開場。

此言落,在場文武,有兩人臉色變化,一個是楊邠,另一個是郭威。

衛州刺史葉仁魯,治其屬下盜賊,向以狠戾聞名,建樹頗多。不久前,得訊有殘匪擾治下村民,自帥兵捕之。時村壯十數人聚而逐盜,追之山中,盜散。葉仁魯率兵後至,見逐賊之民,以爲盜,悉擒之,斷其腳筋,暴于山野,宛轉呼嚎,累日而死,聞者不勝其冤。

“葉仁魯此人,朕早有耳聞,捕盜必刑虐至死,略無倖免。其心狠厲,其行毒辣,何以代天牧守生民?”

“中樞還下詔褒獎,這是想幹什麼,讓天下州吏都效仿葉氏,做那殘虐之徒,行暴苛之政?”劉承祐這話,幾乎是對着楊邠噴的。

楊邠面態看起來,比以往明顯蒼老了不少,被劉承祐含沙射影地針對訓斥,一張臉拉得老長,面涌怒氣。這段時間以來,他自認本着公心,操勞國事,爲小皇帝分擔重負,查漏補缺,對天子的“任意妄爲”,也是足夠容忍,一再退讓,其仍不罷休,簡直逼人太甚。

“陛下!”楊邠粗着嗓子喊了句,隨即起身拱手,袍袖帶風,直視着劉承祐:“對衛州之事,臣等是經過綜合考量,才做下的決定,葉仁魯雖有過失,去不掩其功,衛州整肅,匪盜匿跡,皆屬其功,陛下豈可因一過而弊全功?”

聽其言,劉承祐顯然被氣到了,一拂袖,扶案前屈,對着楊邠:“殘虐生民,草菅人命,只是一時之失?”

“只誤當彼等爲盜!”楊邠音量不減,矢口應道:“匪盜之徒,攪擾治安,乃俗世大惡。陛下一再強調懷柔盜賊,難道陛下的仁德,都用在這幹惡賊匪盜身上嗎?”

“你!放肆!”呵斥聲脫口而出。

不過,楊邠這話,讓劉承祐有些啞口。他不是無能狂怒之人,楊邠之言雖然難聽,倒讓劉承祐警醒了些。自己雖窮盡心思,欲添人口,但對盜賊的態度,確實顯得有些“軟弱”,容易使地方官員誤會,也會使那些猶爲盜者產生錯覺,需知過猶不及,恐致匪盜猖獗。

但是,縱使有所反思,卻也沒有認慫的道理。深吸了一口氣,劉承祐緊繃着的身體,恢復端坐姿勢,也沒再與楊邠繼續爭辯。

殿中的大臣們,看了這一場戲,有些沒反應過來,哪裡想到,一開場就這麼勁爆。不少目光都小心地瞥向楊邠,真的頂,滿朝之中,也只有楊邠,還敢如此硬懟天子,質問乃至訓斥了。

似馮道、蘇禹珪、趙瑩者都下意識地微低下頭,彷彿這樣能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一般。

不待劉承祐吩咐,楊邠自顧自地坐下,神情漠然。殿中,變得安靜起來。

“陛下。”這個時候,郭威站了出來,恭聲打破平靜:“葉仁魯既知其過,已有悔錯之意,不敢接受朝廷的嘉獎,並自請其罪。爲贖己過,散家財以撫卹賠償被誤殺百姓的家屬。”

郭威,一下子將劉承祐的注意力吸引到他他身上。劉承祐掃了他一眼,見其神色謹然,未顯傲意。

輕輕地吸了口氣,劉承祐情緒平靜下來。對郭威,心中有些感慨,其言分明是在替葉仁魯開脫,甚至於,劉承祐猜測,那葉仁魯的補救舉措,也是郭威屬意的。

葉仁魯乃河東舊將,建國後被委任爲衛州刺史,在軍中之時,作戰勇猛,也曾親率士卒,隨劉知遠在河東擊破過契丹人。最重要的是,他是郭威的舊部。就衝這一點,哪怕心裡也不滿葉仁魯的行爲,哪怕明知會惹得劉承祐不愉,郭威也得爲他說話。

但是,郭威顯然還是小瞧了劉承祐的氣量,對此,劉承祐倒是看得開,並未有怪罪的意思。

想了想,劉承祐終於開口了:“讓葉仁魯爲冤死的百姓立碑公祭,對其家屬善加撫卹補償,功是功,過是過,貶謫他州!”

“是!”

沒錢看小說?送你現金or點幣,限時1天領取!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免費領!

劉承祐這番表態,雖然仍舊強硬,但卻是一種妥協的態度。

同樣一件事,對楊邠與郭威,劉承祐的態度有明顯的區別。或許是固有的偏見,當然更重要的是,楊邠實在不知守人臣的本分。

情緒收斂的很到位,從劉承祐臉上已看不出任何異樣,似乎方纔的君臣激烈相爭只是錯覺一般。又沉默了一會兒,劉承祐清咳了一聲,掃視一圈,說道:“燕王趙匡贊上奏,請朝廷派遣大臣北上,爲燕軍都監。衆卿以爲,當遣何人?”

“陛下,幽州爲北擋契丹的要地,所遣之人,需得股肱腹心之臣,才能卓著之士,有韜略,性機敏,處事妥當,隨機應變......”聞言,宰臣李濤出列滔滔不絕,表達看法。

劉承祐直接問道:“李卿且直言,何人可託付北面之任?”

聞問,李濤一愣,隨即有點尷尬地應道:“臣苦思中樞之臣,皆身領要職,脫身不得,故,一時難以想出個人選。”

見狀,劉承祐又看向其他人,一時俱默然。北上的人選,確實不好擢定。

“馮卿,你可有推薦人選?”劉承祐直接問馮老狐狸。

老傢伙此前出使河中宣撫,得到了李守貞的熱情招待,足足被挽留了一個多月,方纔舒舒服服地被放回東京。

馮道一副苦思狀,答道:“請容臣思慮一番。”

這可不好輕薦,在馮道看來,北面直面契丹兵鋒,不是善地,要是相熟之人,可是害了他。若是推薦非人,倘出了差錯,那他也會受牽累......

“陛下,臣保舉一人,可付重任!”一臣站了出來,朗聲道。

劉承祐一看,眉頭微凝,此人名爲聶文進,官居樞密院都承旨、右衛大將軍,是先帝舊人,爲人驕橫。

“講!”劉承祐淡淡道。

“樞密院學士魏仁浦,能言善辯、足智多謀、才德俱佳、出類拔萃,若以其北上,必能善撫北土,和協軍情,鞏固疆防!”聶文進瞄了眼旁邊的魏仁浦,嘴角微勾,說道。

聽其建議,劉承祐心頭有些惱怒。從實際出發,聶文進的建議並不算差,以魏仁浦之才,當然足以託付重任。但是,聶文進其心不純,薦纔是假,排擠魏仁浦出朝廷纔是真。

在樞密院,以嫉妒之心,聶文進看魏仁浦很不順眼,屢次辱之,但皆爲魏仁浦大度容之。很多人都知道,劉承祐很看重魏仁浦。聶文進卻仍進此言,要麼是無敬畏體上之心,要麼就是純粹的愚蠢!

不待魏仁浦有所反應,郭威主動開口了:“魏學士乃幹才,掌樞密機務,條分縷析,略無紕漏,身肩要職,正當於朝廷發揮其能。用以北面之任,太過屈才了。”

卻是郭威明白劉承祐的心思,主動爲其說話,倒省得劉承祐親自下場拒絕,順坡下驢便是。而聶文進見心思落空,頗不樂意。

“爾等僅思在京朝臣,可有想過地方能臣?”劉承祐稍作思吟,詢問道,眼神不經意地朝郭威瞟了一下。

“請陛下示意。”蘇禹珪很是積極地問詢道。

“潞州巡檢使高防,明慎沉厚,有幹蠱之才,經略之能,以其北上,如何?”劉承祐道出他心中的人選。

第390章 減丁政策,翻過那座山第113章 十年之爭也該結束了第3章 姐夫的彙報第2053章 終章第163章 索然無味第1716章 共治時代第48章 瑤蠻的格局第1740章 農民苦第284章 虛了第357章 中秋御宴第130章 喪國之約第141章 雌威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負擔第1694章 鹽州第120章 折家第328章 改革深入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第344章 王師已過大江來第207章 燕王心跡第2095章 太宗篇42 三項任命第263章 高麗想伸手了第61章 淑妃病危第2054章 太宗篇1 變天第222章 閹宦之慮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4章 西南事務第101章 大整軍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樓裡諸王會第70章 唐主忙亂急點兵第10章 老將出馬第331章 劉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濃第38章 湖南無戰事第100章 無法避開的錢糧問題第62章 奸宦昏主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211章 惶恐的李崇矩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428章 用心第350章 隱退陳情第420章 劉皇帝:皇子欠管教第140章 兩個皇叔第396章 外放成都府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時代下的大漢(上)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265章 秦鳳既定第33章 真正目的第344章 王師已過大江來第67章 劉煦娶親第149章 西拓南並第191章 “從諫如流”第68章 湖南亂第201章 擎天保駕之臣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296章 缺人了第96章 李少遊的新去向這纔是感言第55章 山上山下第53章 交代後事第92章 定州事第62章 禍福之間第211章 惶恐的李崇矩第116章 滿朝震動第330章 最後一次東進第54章 繼續忽悠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113章 十年之爭也該結束了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173章 馬氏內亂或可利用一下第79章 滏陽之捷第64章 郭威支持穩第153章 亂事終不可免第266章 斷雲嶺大捷無題第331章 泰來樓第1741章 壓力轉移第113章 十年之爭也該結束了第191章 “從諫如流”第109章 大相國寺第166章 太子與大將第2057章 太宗篇4 最後的告別第42章 一心求財王巡檢第363章 安西緩封第123章 株連不可避免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1754章 雄才難制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1737章 生民百遺一第224章 鄴都文武第221章 成長的王彥升第25章 蕭燕燕的故事第76章 太子還京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2199章 仁宗篇16 家國第362章 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