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皇后進言

bookmark

劉承祐徐徐而行,回到垂拱殿,神色雖然平靜,但心情顯然不好。在內侍的伺候下,脫冕服的動作都略顯暴躁。

劉承祐登基以來,貼身伺候的內侍,已經換了幾茬,都是不合心意,而今又自太后李氏宮中調了個宦官過來,名叫張德鈞。年紀雖然輕,表現卻也機靈,否則也不會被派過來。見劉承祐心情不好,很識趣地退下,不敢打擾劉承祐“深思”。

而思及此前廣政殿中的情形,劉承祐有些難以抑制住心頭的那股蓬勃怒氣。用力地拂過御案上的的一疊奏章,散落一地,完全沒有平日裡內斂。發泄了一通,劉承祐深呼吸了好幾口氣,心緒方纔慢慢平息下來,嘴角不由揚起一點冷笑,呢喃道:“爲何要一再挑戰朕的耐性?”

劉承祐身邊,此時沒有起居郎,這一點,裝不下去了,一言一行都被記錄,實在受不了。倒不是廢置了,而是看情況、分場合,該屏退的時候就屏退。至於賈緯,劉承祐讓他去修《高祖實錄》以及編纂國史了,對於這一點,老史官倒也還挺樂意。

稍晚點的時候,皇后來了,基本上,每次大朝之後,大符都會來問一下安,順便給劉承祐帶來點吃食,陪他聊聊天,紓解一下身心的疲乏。

“什麼人,又惹官家發怒了?”見着御案前還散落着的奏章,大符一面親自拾起整理,一面輕聲問道。

伺候的人都被屏退,以免打擾到帝后敘話抑或是行些私密事。大符帶來的是碗麪,農家做法,味道不錯。聞言,嘶溜一聲吸了一口,舔了舔嘴脣,有食墊肚,劉承祐的心態,已經完全恢復了平和,什麼怒氣,都已壓下。

看着大符一副溫婉賢淑的表現,劉承祐也沒有刻意避及,直接說道:“宰臣輕我,我自認對其,已經足夠容忍寬待,其猶不知收斂,自矜功勞能望,自專其事!”

從劉承祐的話中,仍舊能聽出少許的怨氣。大符心中的詫異感則更重了,這可是頭一次見劉承祐如此直白表示對宰臣的不滿。姣眉彎成一個恰當的弧度,大符語氣中帶着點試探:“是楊相公?”

近來劉承祐的日子也算枯躁壓抑了,觀其狀,劉承祐心裡涌起一股傾訴的衝動,輕輕地把着大符的玉手讓其坐到身邊,平心靜氣地,將廣政殿中與楊邠的爭執講了一遍。

稍微消化了一下劉承祐所述,大符心裡暗暗琢磨了下,溫雅一笑,對劉承祐道:“妾雖處深宮,對天下剿匪弭盜之事,亦有所耳聞。”

起了個話頭,也勾起了劉承祐的些許興趣,看着她,示意她繼續發表看法。

感受到劉承祐的應允與鼓勵,大符提了提神,繼續說:“經過官家與大臣們整治調理,天下匪患漸止,民幾歸治。天下紛亂數十載,殺人無數,百姓縱有無奈而爲寇者,官家仁慈,念生民疾苦,不欲多造殺戮。到如今,仍舊嘯聚山林,爲匪寇者,都是真正不服王化的惡徒。然對於這些匪類,想來官家也是抱有攘除之心吧......”

劉承祐點了下頭。

“那葉仁魯,或許是真誤以爲盜,手段毒辣,卻也是針對賊人。縱使陛下覺其手段殘忍,難容其毒辣,可以殘害生靈罪之,卻不可罪之以剿賊。否則,傳揚開來,天下會以爲陛下軟弱,縱容匪盜之徒爲禍的!”

畢竟,不是所有爲盜爲賊者,都是被逼上梁山的。

聽完其敘說,劉承祐嘆了口氣,面容柔緩,感慨的語氣中帶着點讚許:“皇后聰穎,有此眼光,果真奇女子!”

大符是說痛快了,此時被劉承祐誇,玉容微變了下,立刻起身躬禮,有點侷促道:“妾身一時忘情多言,請陛下恕罪?”

劉承祐此時面態溫和,揮了揮手,起身扶起大符,相伴落座,說:“何罪之有?你所提,朕深慮過後,已然認識到了這個問題。此前,是朕一葉障目了。否則,廣政殿中,定不與之干休!”

“卻是妾身自作聰明瞭,想來以官家的英明,明察秋毫,豈會勘不破其間的道理。”大符心下微鬆,不由小小地吹捧了劉承祐一句。

大符這個女子,真的很聰明,有目光,有見解,知書達理,最重要的是,少有驕氣,這點是最讓劉承祐感到舒心的。

不過,看問題,仍舊沒有說到最關鍵的地方。劉承祐所氣者,僅侷限於匪盜之事上嗎?當然不是,更重要的,還是楊邠的跋扈自矜,竟然當廷頂撞他,挑戰他的威嚴。

他這皇帝也當了五個多月了,努力地樹立維持他的權威,消除幼主的“負面影響”。但楊邠猶不自知,他這般行舉,讓其他人怎麼看,若都仿之,他這個皇帝,如何坐得穩。

大符雖則聰明,但涉及到君相權鬥、朝堂爭端間的這些彎彎繞繞,卻也難看透。當然,若是大符連這些都能洞察看透,那麼這個女人可就聰明過頭了......

在劉承祐這邊,又討得了點聖心,大符自然是比較開懷了,卻不知身邊的男人,心思已經“複雜”地跑偏了。

輕輕地偎在劉承祐身邊,大符美眸悄悄地打量着他的側頰,眨了眨,溫雅地喚了聲:“官家。”

“有話直言便是。”劉承祐偏頭看着她。

似乎稍有些猶豫,大符低聲說:“穠哥兒實在可愛,我心中着實喜愛,耿妃既去,皇子不好無母,希望能夠親自收養,必以親子相待。”

劉承祐的皇長子的名字已然定下,名煦,小名穠哥兒。穠哥兒還是劉承祐親自取的。

聽大符突然提起此事,劉承祐下意識地直起了腰,瞥了她一下,已經嗅到了後宮之中,濃濃的對抗意味。

側過身子,看向目含期待的大符,劉承祐一時未作話,似乎考慮了會兒,方纔道:“朕國事繁忙,少侍奉於太后膝下,穠哥兒還是交與她親自撫養,也順便解其寂寞......”

“如此也好。”聞此答覆,大符臉上並未露出失望之色,反而點頭讚許道。

【看書領現金】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書還可領現金!

想了想,劉承祐又道:“你若想要孩子,我們生一個便是。”

言罷,劉承祐將皇后攔腰抱起,就欲往內寢而去。

大符驚呼一聲,面頰緋紅:“現在?”

夕陽雖然垂得厲害,還天還未黑......

第156章 南唐來使3第24章 被瓜分的洛陽第387章 就國第40章 潞州三傑第313章 遼國崩潰指日可待第282章 新形勢,新階段第1818章 慈母敗兒第440章 又借錢?不借!第325章 成長與成熟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459章 挫折第147章 朝局變動的前兆第380章 開寶第244章 皇子赴軍第99章 又窮了第320章 見機進言,權歸中樞第8章 楊蘇還京第52章 對峙第317章 劉皇帝還是那個劉皇帝第183章 王景崇有話說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風壓倒北風第181章 父子夜談第146章 近親通婚第305章 舊稅制下的地方現狀第365章 樞密軍政第17章 附議第216章 初夏第406章 調任第2199章 仁宗篇16 家國第440章 惶恐難已第443章 板子來得毫無徵兆第82章 瓦橋關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與舊人第506章 最後的旅途6第323章 鬥法第1714章 百姓苦第425章 開寶十年第467章 蕭思溫的價值第417章 慶典一般的刑場第91章 今日開寶第244章 邊帥變動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338章 爭執第60章 都安心了第138章 從長計議第54章 臨陣指揮,盡委諸君第53章 改國號,去帝位,稱臣修貢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85章 少壯派第111章 棉稻,後疾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第263章 縱論天下第249章 如此對手第120章 征服者劉承祐第146章 許州事了(1)第394章 還欠着外債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309章 交待後事第313章 晉王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353章 聰明的張德鈞第1756章 海豐號第5章 春闈第103章 郭王會第338章 爭執第76章 效郭威戰法第197章 剛愎依舊第34章 史卿,朕還有重任相托第1782章 數百年後的問候第56章 南平王讓朕好等啊第16章 態度迥異第21章 聰明主動的安氏父子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159章 河東風雲(6)第217章 幽州行營第66章 陷河陽第455章 鞠躬盡瘁趙相公第127章 冬至宴3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120章 北伐進行時第450章 落幕第58章 火神澱之亂第391章 大漢第一將帥第231章 主動調整第1章 乾祐滅佛第199章 遼帝之死第416章 尾聲第70章 未來宰相的安排第437章 二十年難遇的大水第157章 劉老四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國病斑,皇帝無後第52章 對峙第282章 宋琪的治策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42章 天上掉下來的禁帥之位第195章 王、韓遭貶第180章 賞功第256章 遼帝的決斷第480章 “新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