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緊鑼密鼓

bookmark

“在場諸位,都是李某臂膀,推心置腹。漢天子年少無知,坐困愁國,必不能守江山,此誠我輩用武奮舉之時。本帥觀當今天下局勢,天時人事皆合於河中,欲起兵問鼎江山,逐鹿中原,諸位可願隨我,共創功業?”興致一起,李守貞立身揚手,情緒激越道。

“願隨節帥!”這種情況下,哪有人會掃興,一干人起身,齊刷刷地迴應道。

李守貞神情雀躍,口呼大善。

“崇訓,向諸位通報一下,這幾個月來我們所做的準備!”笑容一斂,李守貞朝李崇訓吩咐道。

聞言,塌着一張臉的李崇訓立刻來了精神,作爲“綠主”,在李守貞的造反事業中,李崇訓起了十分積極的作用,賣力地爲其父張羅。

在堂間,踱了幾步,裝模作樣一番,方纔拱手道:“諸位,爲謀大業,這段時間以來,父帥遣使多方聯絡盟友,而今業已有結果。定難軍節度使李彝殷,已然答應,一旦河中舉兵,必率夏綏之軍南下。大河西岸,匡國軍節度使薛懷讓,去歲爲漢天子所辱,深恨之,時懷憂恐,也欲同我們一併起事。”

“華州侯章,收河中厚禮,亦有舉義之心。另外,塞北的契丹,兩川的孟蜀,荊南高氏,南唐李氏,皆修書相邀,得其允諾!”李崇訓說得很是興奮,道:“只待河中大兵起,朝廷便是四面受敵,也是河中成事之機!”

此言落,在場的河中文武,不由互相望了望,或多或少都露出了些輕鬆之意。畢竟是以一府之地而抗天下之大,雖然十多年前,後唐末帝李從珂就成功過,但情勢終究不一樣,難免心虛。

縱然幾十年來,造反謀叛乃常態,但是造反終究不是件低風險的事。成了固然光宗耀祖,敗了也有投降反正的機會,但前提是,能活到最後,尤其是對於中低層將校士卒來講,哪次不是腥風血雨。

此時聽李崇訓介紹,原來河中有這麼多盟友,信心一下子倍增。

李守貞也順着其話,伸手握拳,朗聲道:“諸位,並非李某不自量力,有彼強援,多方並舉,共襄盛事,我等豈有不功成的道理。”

“節帥,起兵進取中原,憑蒲兵的強悍,我等可自爲之,何必要引契丹人南下呢?胡人勢大,若再讓契丹人進了中原,豈非爲他人做了嫁衣?”這個時候,一道渾厚的聲音響起,似有疑竇。

聞言,李守貞臉色頓時不好看了,但見其人,眉色又轉。說話的人名叫王繼勳,是河中牙將,長相粗豪,孔武有力,乃李守貞麾下一悍將,軍陣之中善使鐵鞭、鐵槊、鐵檛,號“王三鐵”。

見是王繼勳,李守貞笑眯眯地對其解釋道:“契丹人強大,本帥自知。不過,我只是引其爲援,以北兵南下牽制朝廷軍力罷了。其餘勢力,亦不過受某利用罷了,待我等兵進東京,滅劉代漢,奪了江山,其後再行對付彼輩!”

“明公豪氣干雲,可衝鬥牛,可震日月啊!”總倫法師又給李守貞鼓勁兒了。

“節帥英明!”王繼勳點了點頭,拱手請道:“節帥,朝廷駐兵於潼關,顯然就是爲了防備我們。那小兒楊業,也是越發猖狂,佔住風陵南津,近來更是幾番越過河防北探。末將願爲節帥,領兵攻打潼關,拿下那楊業小兒的首級!”

聽王繼勳這麼講,李守貞神情也稍微嚴肅了些,冷冷道:“潼關當山河要衝,我等若舉兵,必當先行拿下此關,切斷朝廷與關中的聯繫,而後尋求東進!王將軍放心,屆時必以你爲先鋒!”

“謝節帥!”

“諸位!”李守貞深吸了一口氣,繼續道:“大事在即,諸位暫歸營,秣馬厲兵!”

本書由公衆號整理製作。關注VX【書友大本營】,看書領現金紅包!

“是!”

開完一場動員大會,李守貞獨留其子與少數幾名於後堂密議。

“說說吧,那些人的最新回覆?”李守貞穩穩地坐在帥案後,神情比起此前,稍微收斂些。

“回節帥!”屬下判官起身,拱手道:“夏州李使君已明答覆,只待河中起兵,同州薛使君,也一樣。倒是華州侯章,態度屬實曖昧,恐有反覆!”

“哼!”李守貞頓時怒道:“候章這鄙夫,貪財忘義,收受本帥那麼多禮物,難道還敢爽約不成?”

“父親這倒不用擔心,屆時只需將兩方來往的書信公告天下,華州不得不就範!”李崇訓陰**。

“不錯!我的禮物,不是那麼好拿的!”李守貞頷首,又問道:“其他地方呢?”

“孟蜀那邊,言前番方與朝廷簽訂合約,不便毀諾,搪塞答覆;荊南高氏,本是反覆之人,再加前番上書朝廷求告服軟,而高從誨身體不豫,恐怕不足借力;南唐方面,與朝廷交惡,也允諾,屆時用兵於淮上,共討中原;至於契丹,道路遙遠,使者仍無回返......”

“是這樣啊。”李守貞琢磨了下,看向列座的和尚:“大師,你怎麼看?”

總倫仍舊一副佛氣逼人的模樣,打了個佛禮,自信道:“孟蜀、荊南、南唐與朝廷皆有舊怨,只要明公起於河中,擁兵東向,漢廷動搖,彼等定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縱使明公不與聯絡,也會主動撲上來咬上一口。至於北面的契丹,去歲與劉漢更是結下了死仇,而今幽州還在趙氏手中,其又怎會不聞訊而動?”

“大師此言甚是有理!”李守貞哈哈一笑。

“節帥,既謀大事,仍不可不謹慎,朝廷那邊對河中,可不是一點防備都沒有啊!”旁邊的心腹判官,不由提醒道。

“本帥當然知道!”李守貞冷冷道:“皇帝小兒,以爲他準備的那些小動作,我不知道?笑話!”

“他任侯益爲開封府尹,恐怕已從那老兒口中得知聯絡之事。還有那趙修己,枉我此前那般信任他,裝病還鄉,過了黃河就託庇於潼關,恐怕,早已向朝廷出賣本帥了!”

“朝廷既知我李某心懷大志,仍不敢妄動,還善加安撫,卻是爲何?他不敢,朝廷不敢逼反河中,李某一反,必然牽動天下。穩了朝廷這麼久,而今我蒲軍兵精糧足,也該動手了!”

聽李守貞這麼一說,判官不由感慨道:“原來,萬事皆在節帥的掌握之中啊!”

李守貞又得意了。

“現在,只望中原、河北的旱情再嚴重些,正可由本帥弔民以伐罪,代天而討無道!”李守貞的語氣間,滿是幸災樂禍。

河中的反叛籌備,進展可謂緊鑼密鼓,已至箭在弦上的地步。

但所謂,事不密則泄,又或者是太過放飛自我,李守貞顯得有些無所顧忌。

東京這邊,城垣上空,一團又一團的陰雲,凝在上空。積聚,醞釀,翻轉,終於,瓢潑大雨,遽然傾瀉而下。

殿中,劉承祐正審閱着文書,忽聞其聲,神情大振,疾聲朝外發問:“下雨了?”

“回官家,下雨了!下雨了!大雨!”內侍匆匆忙地跑進來,身上帶着水汽,激動稟道。

劉承祐直接拋下御筆,快步奔出垂拱殿,直至殿前廣場,攤手沐雨,一臉陶醉。隆隆雨聲之中,劉承祐彷彿能聽到,整座東京城,整個中原,乃至整個天下百姓的歡呼之聲。

終於特麼地下雨了!

於劉承祐而言,另有一層意義。就在上午,他才受制於朝野的輿情壓力,親倖道宮,祭天祈雨。

這才半日過去,全城大澍,這說明什麼?一縷神聖的光芒,又將籠罩在劉承祐身上。

當然,劉承祐是有提前諮詢過欽天監的官員的,近來當有雨......

第54章 兵制改革2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144章 堂審第288章 殿議總結第1793章 又一個四品大員沒了第69章 “鐵桿”盟友先掉鏈子第34章 三次鐵離之戰第46章 契丹異動,後顧之憂第113章 十年之爭也該結束了第464章 難產的封禪第457章 粉飾一二第118章 棉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109章 在長安第400章 柴榮死了第314章 還京第170章 全線動員第443章 板子來得毫無徵兆第87章 亦有其憂第391章 暗箭第1809章 餞行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第293章 生於憂患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1700章 本州無罪第14章 外戚第473章 又當又立第40章 濮州案(3)第173章 馬氏內亂或可利用一下第12章 令人陶醉第352章 十萬漢師圍金陵第501章 最後的旅途1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1813章 雍王不當這出頭鳥第79章 滏陽之捷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13章 戰爭的腳步正在迫近第84章 做一回大魔導師第404章 冬夜第261章 大捷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387章 契丹終被打回原形第111章 動心第172章 太子妃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17章 武德司世宗篇35 安東事變第362章 分封?第473章 又當又立第26章 郭樞密過相州第99章 又窮了第126章 再度南征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47章 誘其北上第54章 聘納郭女第357章 中秋御宴第23章 室韋女真一番戰終,宗親無特權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第419章 離宮、噩耗第248章 耶律屋質真正的建議第90章 安東國王?第95章 大洗牌第1698章 做賊心虛第73章 道府之爭第347章 談話第222章 閹宦之慮第180章 過鄴都第221章 名將團隊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89章 破財贖罪第2105章 太宗篇52 臨淄王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亞風雲終第222章 鑾駕臨幽州第328章 默認第73章 道府之爭第124章 輕取揚州第26章 史卿,朕要重任相托第510章 最後的旅途9第223章 南北海軍第109章 大相國寺第407章 麻煩第1708章 格局第207章 還京第165章 夏獵、祥瑞以及進貢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18章 侯益第133章 西征!第179章 榆林楊重貴第97章 再臨六合第245章 出兵伐蜀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第23章 慕容都帥用兵第245章 下一步戰略第452章 終罷西征第454章 安東新王第142章 準備殺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