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萬歲呼聲

bookmark

對前線的敗況,將帥之間的齟齬,處置結果,劉承祐並未如在御帳中那般憤慨,只是派隨侍近臣與王玉回去,傳他詔令,讓河中營前諸軍好生休整,撫慰軍心,恢復士氣,以備下一步平叛。並且,着重強調了一番白文珂河中行營都部署的地位。

天子的“仁厚”,倒讓前線的將帥們有些不好意思了,尤其是白文珂,老將也是大漢元從,與劉承祐交情雖不算深,卻沒想到天子年紀輕輕竟有如此器量。周暉則是慚愧之中帶着點忐忑,除了將何徽、樊愛能二人逮起來之後,不敢再囂張了,低調了起來。

所謂知恥而後勇,若說禁軍初敗之時,河中諸軍還帶有些許幸災樂禍,但叛軍稍有起勢,竟敢將探騎派南來查看,那可就將所有官軍的臉打了。

另外一方面,前線滿營的老臣宿將,似白文珂、趙暉等人也不會真以爲天子對敗事沒有大反應,不會追究。或許抱着以功贖罪的心理,在趙暉等人支持下,戰敗的第三日,白文珂親率大軍北上。

就如劉承祐所預料的那般,前邊那一場勝仗,對局勢的影響着實不小,城中的叛軍忽然有了點信心。官軍前番所養之功,所聚之勢,就跟被紮了個孔的輪胎一般,漏了。

而李守貞,也似乎開了竅,反應過來該怎麼打這仗了。就是慫住,依靠堅城,打防守反擊,將朝廷大軍拖住,以待時變。如果官軍露出什麼破綻,也果斷出擊。

比如,在白文珂等人率軍,逼進城南,下寨之時。李守貞膽子一壯,竟敢親自率軍出城來攻,擾亂其布寨。

李守貞心裡打着好算盤,想仿前事,趁官軍初至,立足不穩,再打他個措手不及。殊不知,白文珂等將早有防備,或者說,誘叛軍出城,也是目的之一。

城外官軍人數必蒲軍多不了多少,且成分複雜,統帥不一,在協調與執行上自是不夠精密。但是,除華州軍外,餘者戰力可都不俗。僅論戰力,城中的叛軍,除了李守貞的牙兵之外,其他根本不足看。

雖然是各打各,但一番激戰,官軍後手齊出,又有王晏受邀,自臨晉來襲助戰,直接將李守貞殺的敗退歸城。小底軍爲雪前恥,打得尤爲拼,左廂都指揮使孫立蹀血而前,率軍掩殺,欲循敗兵之後,衝入城中,未果,身中兩箭受傷。

李守貞以拋棄殿後的上千蒲軍爲代價,縮回了城中。這一回出擊,叛軍稍起的氣勢又被打壓下去,直接戰損便有兩千餘卒,經此一役,李守貞恐怕是不敢輕出了。

官軍這一回的目標,顯然也沒有想一口吃成個胖子,殺退叛軍之後,方纔從容地於城南立寨。扎穩腳跟之後,方纔將徵集的數千民力拉上前線,加增鞏固營壘。南營建立後,又移師於城東,新立營壘,眼見大片的軍營於城外拔地而起,城中李守貞是遠遠看在眼裡,但,就是不敢再輕動了。

劉承祐這邊,自石壕鎮發,經陝州,渡平陸,沿着小底軍進軍路線行動,歷四日而至河東城下。在此之前,興捷軍與散指揮已押送那一部分糧械抵達,同時使得圍城官軍腳跟站得更穩。而隨着劉承祐親提大軍至,對河東城的包圍則徹底鞏固下來。

五萬餘馬步禁軍,算上各州鎮兵,再加先後徵集的近三萬民力,河東城下,是實實在在地突破了十萬之數,至少可號稱二十萬大軍了。其勢衆,軍卒盈壘,旌旗招展,漫無邊際。

在敵城之下,劉承祐提前下詔,不需安排什麼迎接儀式,軍制,首先便命人各軍將校率領麾下,進駐已經成形的兩面連營。然十萬級別的營壘,也不是這幾日間便能輕易建造完成的,仍需擴建修造。

此次出征,平叛河中,震懾天下的同時,也是爲了震懾關右的州鎮。這邊的鎮軍,也是有些年頭,沒有見識過這麼大規模的戰事,這麼龐大的軍隊了。

待各軍入駐之後,劉承祐方在諸軍將帥的陪同之下,開始巡視諸營,親自察看衆軍士,也讓衆軍看看他們的皇帝。不只是諸鎮藩兵,就算是從徵的禁軍將士們,大多數人都知道自己保護拱衛着天子,卻未見其真容。

皇帝的“親軍”之舉,果有奇效,受到了衆將士的熱烈歡迎,涌動相圍,一些將校鼓動之下,“萬歲”、“萬勝”之聲,此起彼伏。

當然,爲防不測,劉承祐是乘御輦而行的,只是每至一營,便出輦車,站在車轅上,朝出帳圍上前來的將士民揮手示意。天子任何一個舉動,都引得羣情歡呼。

劉承祐的這番舉動,實則很是冒險,因爲說不準,就來一支暗箭呢。但是,有的險,不得不冒。就憑着御輦過處,震耳的歡呼,就值得這般做。

當然,將士的熱情,雖使劉承祐陶醉,但他腦子很清楚,不要太當真。他只是滿足了一下衆軍士們的獵奇心理,軍心擁戴,也沒到那個地步。

不過,經劉承祐這麼一場作秀下來,士氣更振。熱烈的氣氛是極具感染力的,很多人都被裹挾在那股山呼萬歲的風潮之中。

十萬人歡呼之聲,震耳欲聾,直衝幹雲,傳入城中,則使守卒震顫不已。李守貞聞聲登上城垣,再觀官軍營壘之時,一張臉陰沉得可怕。

官軍人衆,自然值得忌憚,但要是士氣也這麼旺盛,那於他而言,那可是真的不妙。

聲揚數裡,直接飄過城頭,飄過黃河,傳至西岸的兩軍營壘。這段時間,藥元福與宋延渥已率三州之軍,於叛軍西寨前紮下營寨,牢牢地盯着叛軍西寨,二人配合得還挺不錯。

早知天子御駕已至,聞彼歡呼,藥元福與宋延渥也下令麾下將士,默契地高呼萬歲,與東岸相唱和。

短時間內,河東城外,浦津兩岸,盡是萬歲之聲。

御輦經過東西班軍營的時候,趙匡胤遙遙地望了幾眼那秋陽照射下的劉承祐,心中不免感慨,表情之間也有激動,從衆地跟着吼了幾嗓子“萬歲”。

心裡則默默嘀咕了一句:這個天子不簡單,軍心大定,士氣自此盛矣!

第447章 形勢不妙第372章 封王第290章 定要讓漢旗揚於上京第108 狀元第280章 慮難備戰於前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457章 粉飾一二第160章 河東風雲(7)第173章 闊別多年的東京第292章 趙普覆命第176章 宣戰行爲第351章 林邑國第62章 二代勳貴第25章 開寶新政第143章 李崇矩復出第92章 定州事第40章 荒唐太子第175章 蜀定,凱旋第100章 關中蜀亂第372章 封王第47章 陶谷自薦第13章 相敬如賓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101章 亂情控制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51章 郭氏父子第227章 強勢破城第108章 戛然而止第37章 朝堂上的紛爭第321章 矛盾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第353章 聰明的張德鈞第177章 耶律妃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278章 軍務第252章 兩面攻勢,四路進兵第10章 平淡的會面第78章 三百與十萬第407章 麻煩第88章 秋後算賬(續)第34章 驚陶谷第1774章 又罷一相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136章 進退不得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第70章 同州之戰第49章 南國風起第391章 大漢第一將帥第1809章 餞行第9章 鳳翔戰況第176章 宣戰行爲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177章 同榻臥談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264章 強硬的道理第82章 矛盾第364章 漢宮之內第46章 駙馬的上下兩策第116章 西南大案仁宗篇3 歐陽大家第142章 準備殺雞第320章 蠻瑤歸服第288章 敵酋首級獻上第116章 淮陽王太傅第372章 正常說話!第257章 黃花谷之戰第458章 再臨東京第43章 事畢第46章 郭榮的激進建議第102章 事分南北第134章 乾祐元年終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中)第179章 再見郭榮第377章 難知禍福的決議第416章 面試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323章 漢遼第二次和議第451章 完顏來朝,東北將亂第354章 可以討論出降了第91章 作別西行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198章 轉折點第163章 河東風雲(終)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第30章 可以準備善後了第2057章 太宗篇4 最後的告別第11章 劉皇帝的法治思想第84章 示警第415章 血色將至第19章 用兵籌劃,自此而始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第111章 暫息伐蜀之心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502章 最後的旅途2第4章 西南事務第177章 小賢王第352章 皇城使和他的義子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70章 大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