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整風

bookmark

乾祐元年九月乙丑,雪。將入本月下旬,今歲的雪,來得有些早,有些蹊蹺,讓劉承祐忍不住顧慮,別又來一次雪災。

垂拱殿中,暖香薰人,細微的炭火迸濺聲,使御殿顯得更加安靜。在內侍的引導下,一名身形孔壯的中原官員,步伐隨意的走至御前。

“臣樞密院都承旨聶文進,參見官家!”

“免禮!”劉承祐眼神只稍微擡了一下,語氣有些冷淡,仍舊埋頭處置着手頭的奏表。一份是河北所報,遼軍北撤後,善後事宜,另外一份,則是諸節度的覲見表。

永安軍折從阮、成德軍張彥威、橫海軍王景、平盧軍劉銖以及泰寧軍慕容彥超等,近幾日來,不約而同地上表東京,欲入京覲拜。

“答覆中書,詔允諸節度進京!”劉承祐朝左右侍臣吩咐着,聲音雖低,卻異常清晰,令人生畏。

被晾在一邊的聶文進見此狀,心頭卻是一沉,他雖在樞密院內擔任重職,但此前劉承祐可從來沒有單獨召見過他。隨着劉承祐權威日盛,軍政之間,再沒人敢小瞧這個少年天子了。聶文進心裡本就有點忐忑,但見劉承祐這冷淡的態度,則更懸了。

樞密院都承旨,權位也算高了,這聶文進以其元從之臣的身份,在彼處頗爲驕橫,嫉賢妒能,也算猖獗一時。劉承祐此前一直沒有什麼動作,只是坐觀其不矩,大漢的朝廷,不差這麼一個鄙臣。

但是如今,整軍的同時,劉承祐也要正式開始着手吏治的整飭了,大漢朝廷的風氣,必須得改,大改。首先,就要從天子近臣開始。

“不知官家召臣,有何吩咐?”在劉承祐眼神中壓迫感十足,讓聶文進心中更生不妙,躬拜的聲音都有些不穩。

不似接見其他大臣,劉承祐也未令其坐下回話。審視了在自己面前還算老實的臣子,似乎在對密奏上描述之人,做個對比,完全看不出,平日裡此人是怎樣的驕橫難制。

“茶酒使兼鞍轡庫使郭允明,聶卿可相熟?”劉承祐終於收回了投在聶文進身上讓他頗不自在的目光,輕飄飄地問。

“不敢隱瞞官家,臣與郭司使少時,同事於先帝帳下,乃多年好友!”雖然拿不準劉承祐有何目的,聶文進還是乾脆地回答道,並且不忘提到劉知遠,似乎欲拿劉知遠來拉近一下關係。

劉承祐輕輕地晃悠了一下頭,嘴似含笑,以一種平靜的語氣對他敘來:“郭允明爲近臣,掌皇傢俬務,然恃寵生驕,輕率跋扈,略無禮敬。交結外臣,竟齎御酒以遺之,僭上犯禁之心,可謂猖獗!”

聽其言,聶文進趕忙拜道:“臣萬萬不知,郭允明所贈,竟乃御酒啊!”

“是嗎?”劉承祐問:“若朕沒有記錯,禁酒令,朕還沒有下制解除吧......”

“請陛下恕罪!”聶文進不由縮着脖子應道。

“朕受皇考太后教誨,對太原的元從故舊,多寬宏以待。然爲近臣者,過寬則不遜,對朕尚且如此,而況於旁人乎?”劉承祐冷測測地說:“就在方纔,朕已命人將郭允明捉拿,押赴宮門,斬首示衆,以正國法!”

此言落,聶文進表情可謂劇變。同爲高祖舊臣,一定程度上,郭允明與皇家的關係可比他聶文進要親近多了,然而,就因爲犯了那麼點“小過”,竟直接被逮起來正法了。

劉承祐的話,顯然不是在說笑,而其涼薄,讓聶文進不禁心生寒意,再度刷新了一番認識,天子雖然年少,當真不可輕辱。

更重要的是,此事爲何要單獨召見他聶某,說給他聽。這纔是,讓聶文進心生惶恐的地方。

“聶卿,也是跟隨皇考多年之人了吧!”似乎感受到了聶文進心中的那絲緊張,劉承祐將話題轉回他身上。

“幸得先帝信任,臣效力於先帝,已有近十五載!”聶文進冷靜地煊示着自己的資歷。

嘴翹譏冷,劉承祐說:“難怪......”

劉承祐儼然話有餘音,繼續感慨着:“大漢立國之後,論功行賞,對聶卿還算恩遇吧!”

聶文進跟着答道:“先帝隆恩,授臣以樞密院承旨、加領軍大將軍銜,臣萬分感激!”

“這麼說來,是朕苛待聶卿了?”劉承祐語氣轉冷,刀子一般的目光掃向聶文進。

“陛下何出此言吶!”聶文進雙拳抱緊,趕忙道,語態已經緊張到了極點。

要知道,劉承祐繼位後,恩賞衆臣,也沒落下聶文進,加其爲樞密院都承旨、加屯衛大將軍銜。

見狀,劉承祐站起身,自御案上拾起一小疊奏疏,慢悠悠地走到聶文進面前,親自遞給他:“你看看吧!”

接過,夾在腋下,抽出一本,翻開覽看,目光彷彿一下子被攥緊了一般,陰晴的表情閃現在臉上,聶文進疾言道:“此皆攀誣報復之言,臣行事雖偶有過激而忘情之時,深爲小人所嫉恨,報復彈劾,陛下明察,萬不可輕信讒言吶!”

這疊奏疏,都是前前後後,針對於聶文進違法亂紀的彈劾,最新的,是自洛陽雖劉承祐東來開封的殿中侍御史趙礪,糾舉聶文進濫用職權。用得着的時候,劉承祐便拿出來說事了。

聶文進的辯駁,蒼白而無力,並且有些熟悉,貌似,當初史弘肇面對羣起之劾舉,就是這般的反應,不過相較之下,史弘肇的底氣可比聶文進足多了。

劉承祐一雙精明眼睛,緊緊地盯着聶文進,看得他額冒細汗,淡漠說道:“你都說朕明察了,朕又是那麼好欺瞞的?有無實據,是否實情,朕不能明辨嗎?卿於朕面前,還欲強言狡辯嗎?”

“以聶卿之資重,本當爲朕股肱之臣,心腹之佐,朕也是一直如此期許的!”劉承祐面露森然之色,仍舊凝視着他:“只可惜,朕失望了!”

劉承祐的表情和語氣,越發嚴厲,越發漠然。聶文進身體哆嗦了一下,雙腿不自主地一軟,跪倒在地,抖着嘴脣,憋出一句話:“臣知罪!請陛下恕罪啊!”

見其狀,劉承祐神色方纔有所緩和,慢慢回到案後,落座,平靜地看着聶文進。

“念你有元從之功,侍奉先帝多年,朕饒你不死!”

此言落,聶文進當即大鬆一口氣,慌忙拜謝:“謝陛下!”

“先別忙着謝!”劉承祐揮手:“朝中你不能待了,去同州當個知州吧!”

“遵命!謝陛下!”聶文進又趕忙道。這個時候,可顧不得許多了。

“到了地方,當約束行舉,善養生民。朕希望,你我君臣之間的情分,能長一些.......”劉承祐叮囑道。

沒錢看小說?送你現金or點幣,限時1天領取!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免費領!

“是!臣必定痛改前非!”

待聶文進腳步匆惶地退去之後,劉承祐方暗自嘀咕了一句:能改得過來嗎?

第101章 稱得斤兩,從容收兵第91章 作別西行第239章 南口大戰8第86章 駕臨渦口第115章 西北情況第13章 戰爭的腳步正在迫近第406章 調任第15章 漸不自知第88章 童謠第2193章 仁宗篇10 帝國的政治生態第3章 不宜擴大第12章 大朝會第110章 坦白第53章 兵臨刪丹世宗篇41 帝國之法第79章 大獲全勝第58章 火神澱之亂第109章 再破陳軍第377章 漳泉之治第421章 樑孝王第361章 “龍宮”第149章 降表第146章 到了還得親征第169章 國慶大典第1775章 調整第226章 馮道請辭第301章 從清丈土地開始第224章 攻略方向第1792章 安西的請求第2099章 太宗篇46 軍售 樞密院變局第107章 盧多遜:趙普也該倒了第358章 兩江平定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第108章 先取許軍第120章 北伐進行時第241章 至此戰罷第254章 應州大軍第2117章 康宗篇8續 家族大棋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1761章 新問題第45章 心情不佳劉皇帝第362章 權宜之計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第1793章 又一個四品大員沒了第11章 大敗蜀軍第511章 最後的旅途10第197章 開封擴建第111章 棉稻,後疾第60章 “暴斃”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第364章 沉默第83章 太子的作用第20章 屯務廢改第141章 崇政殿聽政3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80章 進攻第309章 江淮將帥第118章 蒲陰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1693章 安西王仁宗篇4 範公秉政,苦苦支撐第3章 臺懷之事第1711章 趙王履職第82章 矛盾第49章 南國風起第207章 燕王心跡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96章 言官第87章 亦有其憂第318章 皇子們漸漸大了第120章 征服者劉承祐第20章 屯務廢改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2144章 世宗篇19 英雄遲暮第36章 西面來人第140章 殺心大起第71章 北齊鎮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340章 杭州登陸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171章 我能說,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嗎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45章 治安第143章 艱難度日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賢紳,手段頻出第98章 軍心可用第144章 鄴都戰事(求首訂)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第461章 過重的恩典第19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360章 宰割天下第450章 落幕第194章 中秋宴上起風波第167章 請辭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120章 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