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終於埋了

bookmark

【看書領現金】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書還可領現金!

劉信得意而不自知,劉承祐平淡而銜冷意,李氏在叔侄倆身上掃了幾眼,稍微嘆了口氣,說道:“叔叔,老身與官家一路勞頓,都累了,你且暫時退下吧!”

聞言,劉信戛然而止,看了眼正座上臉色生硬的劉承祐,心中生堵。所幸,太后面容,慈和如舊,拱手應道:“嫂嫂與官家且先休息,我就不多擾,先行告退了!”

言罷,又有點勉強朝劉承祐一禮,告退出帳。

帳中靜了一會兒,見劉承祐表情逐漸默然,張了張嘴,以一種寬慰的語氣勸道:“二郎,這也是你皇叔一番心意......”

顯然,李氏說這話,情緒裡都帶着些許悵然。心裡當然充斥着怒意,但劉承祐也不好朝太后使脾氣,起身,走至劉信進獻的那口大開的箱子前,隨手拿起一串珍珠,色澤晶瑩,透着寶光。

“聽皇叔所言,這是產自嶺南的上好南珠,價值不菲!”劉承祐隨手將珠串拋下,淡漠道:“可是,要之何用?不能吃,不能穿,僅供把玩娛嬉?”

“二郎,我知你素倡簡樸,心裡有氣!”

“繼位之初,我便降詔天下諸道州府,一應珍奇貴器,奢玩之物,盡數罷貢!”一股子怒氣,壓抑在心頭,劉承祐寒着聲音:“朕提倡簡樸,在宮中節衣縮食,這這些功臣勳貴們,何從放在心上過。天下節度,其他藩鎮也就罷了,他劉信身爲皇叔,宗室嫡親,不思爲人表率,反倒放縱奢靡。”

“眼前只這一箱珍玩,這背後,他所聚之財,所斂之物,又當有多少?在東京,我便有耳聞許州之民苦劉久矣,怨憤之聲,盈野載道。這方進許州,就給我獻上好大一份重禮啊!”

“哎......”見劉承祐不掩怒意,李氏擺手唉聲道:“先將你父的後事處置了,莫節外生枝。你皇叔之事,容後處理吧!”

李氏永遠都是這般溫婉大方,深明淡定,相較之下,倒顯得劉承祐有些躁動。

不過,以劉承祐的心性,發泄一番,也就恢復了平靜,迎着母親溫和的目光,劉承祐揖手道:“是我失態了,驚了鳳駕,請恕過。”

“我知你也不容易!”李氏說:“你我母子,就不需說這等話了!”

“娘你先作休息,我先告退了!”見狀,劉承祐長拜道。

觀察着劉承祐的表情,李氏點着頭:“去吧!”

等劉承祐離開後,李氏不由輕搖了幾下頭,蹙着鳳眉,掃着劉信那箱禮物,擺手讓人收起。爾後,想到了什麼,鳳威凜然,對帳下伺候的侍者,嚴肅警告道:“官家方纔所說,但走漏了出去,所有人,必施嚴懲,斷無容情之理!”

“是!”當李氏嚴肅起來的時候,那股子威嚴,壓得所有侍者幾乎擡不起頭。

腳步生風,劉承祐回到自個兒的帳篷,直接朝張德鈞吩咐着:“傳武德使!”

感受着劉承祐嚴厲的語氣,張德鈞這太監根本不敢多話,趕緊安排傳喚去了。

李少遊就在營中,不過片刻的功夫,便奉召而來,稍帶疑問地恭聽聖訓。

劉承祐也沒與其多囉嗦什麼,板着一張臉,語如連珠:“讓你的人給朕查,給朕探,這許州官場,潁川民間,究竟是個什麼狀況!”

“遵命!”李少遊很有眼色,也是乾脆地答應着。

“張內官,不知官家,何故生這麼大的怒?”出帳後,李少遊小聲地向張德鈞打聽着。

聞問,張德鈞清秀的臉立刻凝起來,瞥了御帳一眼,晃着頭:“李司使,小人愚鈍,雖伺候在官家身邊,但對官家的事,着實不知啊!”

掃着張德鈞,見他那謹慎的模樣,李少遊心中暗歎,這個閹宦,年紀不大,口風倒挺緊。臉上仍舊帶着點笑容:“有勞了!”

以李少遊的機明,又豈能一頭霧水?慢悠悠地行走在御營中,李少遊心裡暗自琢磨着:“看來劉信,獻禮都獻出差錯了。看官家的意思,這劉皇叔,此番是要討不了好了。調查,要做到哪一步?”

......

劉信的事,暫時只是個插曲,此番南下,至少表面上,劉知遠的葬禮事宜大於一切,容不得差錯。又耗費了兩日的時間,方纔至陵地。

陽翟境內多山,睿陵的選址也是看風水的,在陽翟東北郊。當初誰也沒有想到劉知遠崩得那麼快,從乾祐元年二月開始修建,前後幾度停罷,朝廷也不斷調撥增錢糧、民力,前後也耗費了十個月方纔竣工。

不過受限於國家財政,規模並不大。

至睿陵,梓宮奉安於下宮,候司天監杜升等臣所選吉日吉時,下葬入陵。劉知遠的葬禮,從發東京時開始,一直到靈駕至陵,前後過程,劉承祐已儘量精簡,但仍舊冗費不少時間與精力。

但似喪葬這等大事,劉承祐不得不表示出足夠的重視。

一直到梓宮入陵,皇堂掩埋,劉承祐與太后攜后妃、大臣、將士祭拜。

山陵前,入葬儀式已然進入尾聲,夾着春寒的清風,吹得幡旗飄揚不止,拜祭中央,一道頗爲悽愴的哭聲持續着,只是這哭聲,顯得有些獨。

是宰相楊邠,或許是情至深處,收斂不住,悲從中來,在陵前嚎啕大哭,磕頭不止,嘴裡唸叨着劉知遠對他的恩德之類的話。

離着他並不遠,劉承祐餘光掃着其表演,心中略空,腦筋略僵,目光略冷。

要說這慟哭之禮,早就進行過的。而眼下,禮將終,楊邠卻在如此場面哀嚎痛哭,彷彿在懷念着什麼一般。

劉承祐這心裡,能好過纔怪。但當着這麼多人,也不好表現出什麼。

繃着張臉,一直到哭聲突止。

“官家,楊相公哀傷過度,哭昏過去了!”侍者小心地稟道。

“楊卿對先帝的忠誠,由可知也!”劉承祐嘴角一扯,擡手吩咐着:“帶下去,好生照顧!”

“是!”

等祭禮結束,安排好護陵事宜,方纔徹底告終。此次南下,最重要的事情完成了,拖了近一年,劉知遠終於入土爲安了,劉承祐這個不孝子啊......

御駕至陽翟落腳,劉承祐的近臣心腹們都知道,天子的心情很不好!

世宗篇47 封禪第1792章 安西的請求第513章 最後的旅途12第383章 敞開談第110章 坦白第245章 出兵伐蜀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1680章 忠臣孝子高麗王第452章 終罷西征第424章 開寶九年末的大調整第395章 瘋漲的鹽價第357章 宮廷與宗室第1713章 機遇第19章 武夫第158章 河東風雲(5)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下)第240章 城塌了第165章 天子的態度第299章 一個一個給朕說第60章 “暴斃”第506章 最後的旅途6第139章 韓常案第451章 完顏來朝,東北將亂第1797章 吸血的拍賣會第423章 安東國的權貴們第98章 軍心可用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130章 西北剿匪第1720章 靜默第73章 道府之爭第412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127章 不允第84章 劉承祐的決定第315章 趙匡義有個大膽的念頭第1805章 度日如年,駙馬張璟第133章 納了第353章 信使第477章 孝敬皇后第109章 太后崩逝第176章 去鄴都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僞唐第473章 又當又立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荊湖第2章 分食第243章 向遼陽進軍第92章 兩京並重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61章 晉陽來人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8章 宰臣間的齟齬第422章 安東國的第一個冬季第26章 潘美守城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第31章 議治湖湘第235章 開封新城第74章 東亞海盜的興起第36章 虒亭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89章 談話第198章 秋獵第150章 爲將軍踐行第93章 欒城之戰(完)第306章 北面事務世宗篇24 老貴新貴,宗王大會第88章 趙思綰有遠謀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第68章 湖南亂第8章 楊蘇還京第254章 久待良機第176章 去鄴都第50章 喜訊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問題第378章 遼國近況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181章 父子夜談第47章 誘其北上第92章 定州事第318章 皇子們漸漸大了第420章 劉皇帝:皇子欠管教第1699章 整飭西北第302章 奚王來朝第35章 瑤華春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1713章 機遇第293章 北伐的尾聲2第4章 見完這個見那個第140章 大獲全勝第11章 局勢變化於未測之際第190章 榮寵無過於高氏第86章 活下來,就是名將第95章 效果已顯第271章 將威脅消滅於萌芽第72章 磁州賊第39章 濮州案(2)第142章 準備殺雞第243章 向遼陽進軍第36章 虒亭第119章 節度進京第88章 皇長孫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