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許州事了(2)

對劉信,一開始劉承祐還真無殺他的意思,南下之初,他也僅存着查辦、貶斥的想法。然而,到許州之後,聽其言,觀其行,再加從各方面上報的關於劉信的犯行,其累累罪惡,實讓劉承祐大動肝火,殺意熾盛。

但是,劉承祐終究沒有讓他的大腦爲怒火充斥,那會影響他的判斷。昨夜御前詢問衆臣的意見,除了楊邠放飛自我,進言依國法以外,或多或少都有所保留,即便是楊邠,也沒有直言殺了劉信。

慕容彥超,劉承祐基本上無視他的意見,寧願多考慮一下劉崇那邊的感受。

論顧慮,這些臣子哪有他這個皇帝多,即便如此,表示仍舊保守。

勸他的,拿皇叔的身份說事,以其爲由。然而一定程度上,相較之下,劉信許州節度的身份,份量要更重一些。皇叔?若無權無勢,算個屁。

而對劉信所犯罪行,別看劉承祐面上怒不可遏,義憤填膺,似乎許州民衆所受殘虐感到痛心疾首。但是,真正讓劉承祐震怒無比的主要有兩點,一是劉信倚其身份屢出狂言,對他的不敬,對君權的輕視;二者則是率衆掠民,還捎帶上他,敗壞他這個皇帝與朝廷的名聲。

這兩點,纔是最讓劉承祐不能容忍的。當然,對士民之苦,多少也是心懷惜恤之情,畢竟他愛民的人設已經搭建起來了,並且養成了習慣。只是,聽得多了,感觸沒有過於深刻,對於百姓的虧欠,將落實到後續的善後事宜上。

而這些考慮,劉承祐是不好拿出來明說,甚至私下裡都不能拿出來探討的。虛僞固然,但這是皇帝的必修技能。

從另外一個層面考慮,他爹高祖皇帝劉知遠才下葬不久,就埋在“隔壁”陽翟,他這邊就要殺皇親了,總歸容易引起非議,劉承祐不懼流言,但沒有必要刻意去挑戰。

事實上,殺一個劉信又有何難,即便羣臣相阻,後宮施壓,劉承祐一詔下,即可奪其性命。劉承祐只需給劉信強安個謀反的罪名借即可。

但是,劉承祐查辦許州案的目的,又豈只是爲了殺一個劉信?辦劉信,還是爲了外震天下,以懾朝廷內外之不法,順便收割一波民心。說句誅心的話,當此之時,民意的份量,得往後靠不少。

而擺在劉承祐面前的問題,只是辦此事,是否要留餘地的問題,而若留餘地,需要留多少。

如王溥之言,權衡利弊。

綜合各方面的意見與態度後,劉承祐心思漸定,甫定,便足夠堅決。

當日午前,劉承祐於長社行在,舉行召行御前會議,隨行的文武及寥寥無幾的許州將吏俱在。

氣氛比較嚴肅,也沒再出話題討論什麼的,人到齊後,劉承祐便直接以一種平淡到極點的語氣吩咐着:

“忠武軍節度使、蔡國公劉信,出鎮許州期間,貪腐無道,驕縱不法,荼毒生靈,怙惡不悛,罪當大辟。身爲皇親,不以社稷爲重,不以生民爲念,罪則更加一等。然朕念其於國渺有功勳,高祖陵寢在側,免其死罪!”

劉承祐此言落,底下的文武,都沒有露出過多意外的表情,慕容彥超倒是不掩飾,大鬆一口氣。

也沒去觀察羣臣的反應,劉承祐繼續道:

“然死罪可免,活罪難赦!着剝奪劉信一切職爵,廢爲庶民,發往睿陵,戴鐐銬,着囚服,居茅廬,替高祖守陵,以贖其罪。無恩詔,不得擅離。無特旨,不得與外人見!”

“查抄其家,其所貪黷搶掠財貨,收歸國庫!所佔民田,全數發還!其所鬻之職官,盡數罷免,抄其家,家屬貶爲奴,家財充入公廩!”

劉承祐還沒說完,慕容彥超似乎有點忍不了了,起身質疑道:“是否太過嚴苛,如此一來,還不如殺了痛快!”

麪皮微微抽動,劉承祐瞥了慕容彥超一下,眼皮都沒擡,平靜道:“泰寧軍節度使慕容彥超,君前失儀,口出不遜,降三級,奪職,罷侍中銜,罰俸一年,回京之後,禁足府中兩月!”

言罷,慕容彥超愣住了,滿臉的愕然,一張黑臉黑得更徹底了,幾乎不見一點血色,嘴脣氣得直髮抖。擡手示意御前衛士將之叉出去。

慕容彥超的質問,實則也沒錯,

掃了一圈,劉承祐發現,在座的文武,身姿很正,但是頭都稍微埋低了些。

慕容彥超並未太過影響劉承祐的心情,只見他表情微肅,繼續道:“劉信屬下黨附,所捕職吏,仔細甄別,以爲惡程度,審推判罪。以中書侍郎竇貞固權許州軍州事,輔以御史趙礪,督辦此事,務使上下得安。朕聞許州亂政期間,有地方將官吏,亦藉機侵害百姓而肥私,對於此等惡吏,嚴加查辦!”

“許州牙兵,所拿軍官,亂紀害民者,軍法從事。所屬鎮兵,打亂重編,以鐵騎指揮使王漢倫爲許州團練,負責整辦!”

“是!”竇貞固與趙礪聞言,齊聲受命。

“許州百姓苦惡政久,今歲夏稅,放免一半!”

“此番許州職吏,罷免頗多,楊卿判吏部事,回京之後,當及時調遷,以補空缺!”看着楊邠,劉承祐吩咐。

【看書領紅包】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書抽最高888現金紅包!

“是!”

一口氣,連發詔命,劉承祐嘴也有點幹,緩了緩,也讓羣臣消化了一番。

沉吟一會兒,在氣氛不自覺間變得微妙之時,劉承祐凝着眉,語速放慢,但目光極其堅定地說道:“許州之任,乃朕親命遣鎮,不料致此惡果,苦其士民。所用非人,乃朕之過,劉信爲皇親,未加訓勉,亦有管束之失。朕意,發罪己詔,以解心中愧悔!”

劉承祐這話,也算有幾分赤忱,底下羣臣聞言,趕忙勸解,不當如此。

確實是這樣的,畢竟,皇帝也有受矇騙的,況且劉信的許州節度之任,還是劉知遠在位時任命的,劉承祐只是讓其就鎮,當然,這過失他得全部擔過來。

罪己詔終不可輕下,但是,劉信此案特殊,劉承祐要的,是表示一個爲君的態度。衆臣雖極力勸阻,但劉承祐意志堅決,也就定下了,罪己詔,交由王溥擬寫。

待事情交待到位,劉承祐提氣揮手,撂下四個字:“隔日返京!”

第439章 枉作小人第1802章 屁股要坐穩,態度要端正第61章 趙二爲官第442章 金玉滿倉,堆積如山第499章 有些事從未改變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74章 根由在朝第1797章 吸血的拍賣會第308章 新貴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154章 河東風雲(1)世宗篇49 皇帝遲暮,太子早薨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106章 倒趙第59章 睡王上位第295章 北伐的尾聲4第177章 同榻臥談第162章 河東風雲(9)第486章 李煜之死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191章 “從諫如流”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455章 見聞第127章 西路奇兵第155章 漢帝的反思第221章 全線出擊第8章 楊蘇還京第264章 孺魏王第69章 夫妻密談第170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第233章 南口大戰2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176章 宣戰行爲第53章 遁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第380章 開寶第488章 真實第5章 惡劣的處境第23章 由鄭州站發往洛陽站第429章 遠遁的契丹第17章 附議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30章 “寬刑簡政”第69章 禍事了第324章 相安爲上第2章 父母兄弟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第16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2)第77章 嚇人第22章 “鄭州站”第48章 劉承祐的決心與疑惑第2105章 太宗篇52 臨淄王第109章 大相國寺第40章 開拓之志第83章 東京反應,王峻密奏第134章 回府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43章 事畢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難測第243章 不自知第386章 蕭卿,起來吧第53章 改國號,去帝位,稱臣修貢第324章 相安爲上第180章 躊躇滿志第444章 揣測者第36章 西面來人第44章 箇中弊端第101章 亂情控制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第208章 獄吏之貴第95章 皇后又進諫第2197章 仁宗篇14 從港區到華亭第1745章 東京大爆炸第400章 晚節不保第180章 躊躇滿志第173章 闊別多年的東京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2章 分食第140章 大獲全勝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266章 斷雲嶺大捷第138章 破寨第1725章 見微知著第146章 許州事了(1)第1687章 癸未年科舉第348章 老皇帝第286章 進兵方略第1676章 慘重第417章 慶典一般的刑場第169章 遼國政壇的暗流第58章 當太子與首相共同針對第55章 我趙匡胤何德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