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折氏進宮

bookmark

乾祐二年三月,內外無大事。

而對於大漢天子劉承祐而言,好事連連,先是貴妃高氏查有身孕,未幾日,皇后也懷上了。不懷則已,來則兩孕,兩發中的。

“恭迎官家!”坤明殿內,劉承祐剛跨過門檻,皇后大符便盈盈下拜,動作很輕,透着股謹慎。

劉承祐自是伸手相扶,接過大符嫩手,如撫軟玉:“免禮!”

大符雅容之間,洋溢着喜悅之情,那是種發自內心的笑容,極富感染力,連帶着劉承祐的心情也愈好了。

“二郎!”夫妻倆同坐,大符習慣性地換成了親切的稱呼。

“心病可曾盡去?”劉承祐一向喜歡把玩大符的手,輕輕地抓着,玩笑般地問着。

面對劉承祐難得的調笑,大符明眸含波,一副可人的模樣,大大方方地承認了:“不瞞二郎,已去大半!”

“哦?還剩一小半,所爲者何?”劉承祐眉毛一挑,問道。

大符聲音,稍稍壓低,平靜地回答道:“若能給二郎生個皇子,則心病盡除!”

劉承祐反倒一訥,注視着他的皇后,大符也坦然相面,對視了一會兒,劉承祐笑了:“那便給我生個兒子吧!”

見狀,大符頓時機敏地作勢請道:“這是官家,給我詔旨嗎?”

劉承祐心情更加愉快了,迴應道:“就算是吧!”

嫁給劉承祐一年多了,從太子妃到皇后,一路榮寵,但這子嗣問題,確已成大符的心病。身爲天子正配,母儀天下,然膝下無子,總覺虛懸。

雖然貴妃高氏,比她的情況更“嚴重”,畢竟其爲再嫁之身,也一直未有身孕。宮中早有流言,說貴妃身體有恙,不能生養,可將高氏氣得夠嗆,整治了好幾名亂傳的宮侍。

大符與高氏雖則有爭寵之意,但卻從來沒有拿此點說事的意思,畢竟她也是深困擾於這事。找御醫看過,卻也把不出個毛病,也不敢把問題往劉承祐身上靠,畢竟能生大皇子......

敦倫之事雖不常做,每月看好時間也總有那麼一兩次,身體又正常。很長時間了,大符一直深爲焦慮,比起貴妃更甚。直到高氏有孕,她這邊雖然強顏歡笑,然實則差點致鬱。

所幸,估計是劉承祐這邊“爆發”了,她也沾得君露,結得珠胎。

後、妃相繼有孕,對皇帝,對朝廷,都是件喜事,消息傳開,滿朝賀喜。於大漢而言,這可是吉兆。不論外朝如何,但在內廷之內,上上下下都歡欣地向劉承祐賀喜,只可惜,除了一張嘴,劉承祐並沒有其他任何表示......

“折公此來何事?”望着於御前恭立着的折從阮,劉承祐問道。

在東京過了幾個月舒坦日子,折從阮的皮膚似乎好了不少。迎着劉承祐垂詢的目光,微屈腰,拜稟道:“回陛下,自去歲冬至來朝,而今將入夏,臣爺孫二人於東京已逗留近半載,去鎮多時,特來請辭。”

當初來京覲見的諸節鎮,劉銖、郭謹不及過冬,便迫不及待地還鎮了,李殷與王景在劉知遠下葬後,也先後告辭。慕容彥超還在禁足中,而今只剩下個折從阮了。

聽其言,察其面,劉承祐自己都不好意思說出什麼挽留之辭了,這折老將軍,算是很給他這個皇帝面子了。

一時沒有接話,劉承祐不動聲色地思考着,折從阮也不着急,安然恭候。

拖了幾個呼吸的功夫,劉承祐問:“折公欲北歸府州?”

皇帝此問,問得略顯多餘,折從阮觀察了一下他的神色,老眼微動:“是!”

【看書領現金】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書還可領現金!

劉承祐又作沉吟,似乎考慮着什麼,擡首道:“折公有冶政安民之能,如今泰寧軍無人出鎮,一盤散沙,軍廢政怠,朕近來正思考出鎮之人,苦無良才。嗯......朕欲以折公,爲泰寧軍節度使,前往鄆州,守境安民!公以爲如何?”

聞言,折從阮不禁深吸了一口氣,心中着實意外,不假思索,拜道:“臣謝陛下信重之恩。不知府州那邊?”

這老將軍,也是實在。劉承祐既出命,當然有所考慮,直接道:“以折卿子德扆爲府州防禦使,負責府州軍政之務!”

劉承祐這份恩典,已是十分厚重了,一門兩鎮使,至少從表面上,如今的大漢幾無可並論者。

折從阮向來謙恭,面對這份厚恩,未露喜意,面相反倒更加肅重,謹然而拜。別去之前,又給了劉承祐一個眼神。

泰寧軍,原本是慕容彥超在任,鄆州那邊的情況,比起許州的情況,要好上不少,但也好不到太多。慕容彥超愛財,只是不似劉信那般殘暴,濫施刑罰,也注意吃相,斂財手段更比劉信不知高到哪裡去,故鄆州的民怨不似許州那麼重。

但是,也僅僅是相對而言罷了。在許州的時候,慕容彥超以御前失儀不遜被劉承祐奪了官職,禁足在家中。一直到如今,劉承祐也無意再外放他謀治一地。

說起慕容彥超,比起劉信確是聰明得太多,也識時務得太多。若是劉信,被他那麼處置,以其驕狂,必然大罵,滿腹怨恨。事實上也是這樣的,據睿陵看守報,已成庶人的劉信在守陵期間,時出怨憤之言。

而慕容彥超,回京之後,就老實地待在家中,閉門謝戶。

至於派折從阮去鄆州,當然也是臨時考量的。

又嚴肅地想了想,似乎在思慮如此安排是否有所不妥,很快地,劉承祐便恢復了淡定的神情,對張德鈞吩咐着:“着中書擬製,任命折從阮爲泰寧軍節度使!”

“着學士院擬詔,冊封折公孫女折氏爲賢妃!你親自去折府傳詔!”

“是!”張德鈞應道,語氣中都帶着喜悅,似乎在替皇帝高興。

劉承祐這邊,還是當真是喜事不斷。

說起來,讓折家小娘子,在東京也等候許久了,該給個回覆與交代了。畢竟,方纔折從阮覲拜,進退之際的兩個眼神,其中的提醒之意,讓劉承祐自己都有些尷尬。甚至於,劉承祐猜測,折從阮請命離京都只是次要,提醒劉承祐自家孫女的問題,纔是主要的。

入夏後,選定吉日,劉承祐正式納折氏進宮,儀禮從簡。

第78章 三百與十萬第395章 大商人第54章 病虎獠牙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329章 遊市第340章 杭州登陸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180章 過鄴都第78章 火油彈第156章 亡國之君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27章 郭威病了第64章 和約是拿來撕毀的第216章 馬政第214章 荊湖之策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進鄴都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179章 榆林楊重貴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123章 株連不可避免第450章 落幕第117章 趙匡義也慌了第166章 太子與大將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256章 遼帝的決斷第182章 邢州有變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103章 送菜來了第254章 久待良機第106章 東京朝堂的反應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38章 殿議第64章 楊業卻敵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第293章 生於憂患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88章 皇長孫出世第139章 隨駕帶着御史第64章 和約是拿來撕毀的第1733章 王侁要倒黴了第76章 王峻用兵第335章 改到自己頭上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296章 三處餘音第24章 太子新結良媛第133章 西征!第65章 劉皇帝的猜忌第101章 梁山觀政第1776章 東平王府內第110章 郭榮之斷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194章 蕭護思眼中的強漢第175章 在滑州第288章 殿議總結第282章 新形勢,新階段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負擔第90章 老將可用第26章 新政與人事第79章 “撫遠之戰”第1729章 太子之問第113章 將目光投向北邊第66章 陷河陽第257章 上京叛亂第95章 玩陰謀第119章 節度進京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350章 韶州大捷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1815章 波斯見聞第72章 雷王之爭,西北現狀第132章 不惜代價第167章彈冠相慶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375章 由創業走向守業第128章 開寶宰相之死第349章 聖駕過府第1792章 安西的請求第2196章 仁宗篇13 帝國的棉第353章 聰明的張德鈞第40章 郭黨俊傑第119章 難審第160章 三個青年第52章 六穀土豪第344章 打個賭第507章 一縷嘆息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時代第29章 勸諫第148章 還京第55章 山上山下第84章 劉承祐的決定第90章 關右節度第99章 又窮了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69章 張彥威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