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

bookmark

“開封城需要改建啊!”立於樓閣之上,俯視東京市井羣相,劉承祐由感而發。

始皇滅魏,秦將王賁將兵攻大梁,以水灌之,魏都爲之一毀。在其後的數百年間,開封城便一直處於頹敗不振的狀態,從東魏至北周,建治稱樑,始有汴州,爲州治。一直到中唐時期,宰相李勉鎮汴宋,重建大梁,到如今,已有一百七十多年了。

朱溫篡唐建樑,升汴州爲開封府,都之,晉、漢因之。半個世紀以來的發展,開封已然完全取代雍、洛,成爲北方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中心。

不過,幾十年的快速發展下來,城市的古舊落後已無法適應社會經濟,無法承擔作爲大國都城的職能。累朝以來,對開封都有修葺、繕備,但都是在原有的城市基礎上進行縫補。

【看書領紅包】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書抽最高888現金紅包!

故時下,劉承祐眼中的開封城,固有其繁華,但體會更深的,還是其凌亂、骯髒,他出來,體察民情,本身就是欲觀那些不足之處。

劉承祐也不是第一次感嘆,開封城池之小,道路之擁擠了。整個城市中,衛生情況尤其堪憂,污流匯聚,排水不暢,水道淤塞,尤其已入夏季,糜爛腐臭的味道,又將攻佔城池,以街市爲甚。而市坊分離封閉的制度,也越顯落後,尤其的商業氣息越發濃厚的開封而言。

民房稠密擁堵,百姓常有煙火之擾,稍有不甚,便走水之慮。基本上,每個月,城中都有火災發生,且多集中於民坊。這青天白日地,四下張望,也能望見煙火的氣息,若是早間傍晚,整個東京外城更是炊煙密佈。

說到底,還是城市的規劃問題,開封古舊的城市基礎與一朝帝都的發展需求嚴重衝突,再加開封官府的城市管理能力嚴重缺失。

別看侯益任開封府尹以來,有了兩次的大力整頓,但那只是滿足了開封治安最基本的需求,距離風調雨順的大治可差得遠。

當然,開封的缺點再多,也不掩其地理、經濟上的優勢。

“東京已富麗如此,郎君還欲要整建?”折小娘望着劉承祐的側頰,發出疑問。

聞言,劉承祐用力地吸了一口氣,偏頭輕聲問:“這空氣中,除了草木煙火之氣,還聞到了什麼?”

清漣眸子中泛着疑竇,折小娘露出一副嬌態,試着嗅了一口氣,認真體會了一番,眉微蹙,說:“似乎有一股淡淡的酸臭味道。”

點頭,劉承祐直接不遠處的一條街道,道走行人,繼續問:“那條路,乃此間主道,你覺得,可能通行車攆?”

折小娘看了看,想了想,搖了搖腦袋:“只怕不能!”

此間市道,狹窄擁擠,以御駕之寬大,通行自是勉強能通行的,但“勉強”二字,已足彰其不便之處。

見折小娘面上已帶着些許思索,似有所得,劉承祐心中暗喜其聰慧,轉身擡手指着南邊:“你看那條船,行進艱難,欲至北市,需多耗費費多少時間?”

順着劉承祐手指方向,可見汴水支流上,正有一條小船,滿載着貨物,穿行於水道,欲往市內。但礙於道路房舍相阻,需繞一圈,方可入市。

“我不知道!”折小娘琢磨了一會兒,搖搖頭,不過稍頓之下,又肯定地道:“但是,我明白郎君的意思了!”

見折小娘如此快速地領會了自己的想法,劉承祐不禁心生愉悅,心中暗歎,不愧是“佘太君”,果真奇女子,非普通的不讓鬚眉。

“可惜啊,欲修而不得啊!”劉承祐又悵然一嘆。

“爲何?”折小娘果然被勾起了好奇心。

劉承祐手一攤,作無奈狀:“沒錢沒糧,如何重建?”

折小娘倒未說出什麼皇帝怎麼會沒錢的傻話,反而露出理解的神色,寬慰道:“待郎君有錢了,再修便是!”

聞其樸實的話語,劉承祐頷首,不由笑了。

當然,等朝廷有錢,估計有得等了。如今的大漢朝廷,除了正常的行政、軍事支出外,根本不敢亂花錢。近來,唯一的一筆大支出,還是調撥河工之用。

就如王樸前番所給預期的那般,立夏之後,《大漢刑統》編訂完成,刊發詔示天下,並於朝中與近畿抽調年輕吏員,計五十餘人,學習《刑統》。

《刑統》所成,前後總計十三個月,秉持着劉承祐最初的意志,除了適情進行修駁增減以外,以舊法爲藍本,再敘簡述,以求通俗易懂。

當然,這個“通俗易懂”,也是有門檻與臺階的,不是認識幾個字就能看得懂的。在文道不興的這些年來,天下的文人素質整體上是退化的,大部分文人,對於舊法,對於生僻繁澀者,就算抱着鑽研的心態研讀,看得懂,也不一定解釋得通。

而劉承祐選人習法,都是自開封府、大理、刑部、御史臺挑選,這是專門爲朝廷培養治法人才,新成立一署,曰法學監,經範質舉薦,以侍御史張湜爲監丞。這些人中,只要學有所成,便將分遣天下州縣,爲案獄判官。

同時,爲了推廣《刑統》,劉承祐明詔天下諸到州府,號召官員、職吏及讀書人學習。並且約以三年爲期,爲明法科,專門開辦一次制舉。

漢法既成,範質以首功,擢尚書左丞,同平章事,封侯。成爲朝中最年輕的宰相,算是頂替竇貞固的席位。其餘參與立法的官員,有十餘人,多賜以錢糧器帛,再以其才升拔。或就實職,或如法學監丞張湜一般,當法學博士,專事教授。

至於王樸,法成之後,便馬不停蹄,雷厲風行地籌備起治河事宜了。召集了一干粗通河工事的佐吏,離京去考察汴水流域的水文詳情了。

治河之事,已然正式開啓,錢糧已經準備好,便沒有任何挪用的道理。況且河工之事,也事關朝廷南下的戰略。

故此刻,劉承祐縱然有心規劃擴建開封,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當然,朝廷暫且還薄有餘糧,但那屬於戰略備用,以防邊事、災害之類的意外情況。最重要的,得爲南征做好錢糧儲備。

事實上,從劉承祐定下養生息、聚錢糧、修甲兵以討淮南的戰略起,各項準備便已經展開了。屆時一旦戰起,錢糧所費,朝廷更無精力來管開封了。

另外一方面,對於修不修開封,劉承祐還存着另外一層顧慮。因爲劉承祐的腦中,時不時地會泛起遷都的念頭,開封可作爲大漢的經濟中心,但在政治軍事,尤其是軍事防禦上,實在讓人心存疑慮。

第200章 禦敵第211章 籌議北伐第106章 再臨大江第492章 事發第198章 秋獵第449章 宦官之間的撕咬第472章 一山豈能容三虎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1782章 數百年後的問候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35章 楊村第30章 滿堂春宴第157章 河東風雲(4)第90章 交趾收復第133章 捷報第284章 虛了第176章 接風洗塵第1801章 還是土地問題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127章 皇城司第99章 全面對抗的兩司第335章 高麗服軟了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441章 登聞鼓又響了第46章 郭榮奏事第365章 邊事結論第440章 惶恐難已第1807章 無不可殺之人第441章 登聞鼓又響了第84章 夏州降第43章 接見第104章 平息第108 狀元第41章 西域戰況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時代仁宗篇3 歐陽大家第32章 天子上門第363章 安西緩封第108章 後知後覺後怕第150章 聽政第137章 後宮那點事第1674章 爆發第66章 朕要親征第156章 立冬班師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進鄴都第96章 壽春城內第381章 功臣閣第51章 該當有所“表示”第1759章 生財之道第51章 如今的大漢第100章 梁山濼第2142章 世宗篇17 理藩院事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亞風雲(下)第303章 兄弟之間第160章 軍政分離的嘗試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107章 盧多遜:趙普也該倒了第257章 上京叛亂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356章 太子犒軍,限期已至第320章 改革干將第397章 指點第11章 歸來謁天子第61章 氣運所鍾李守貞第467章 進一步治本之策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1705章 君臣都發狠了第196章 開寶八年第1793章 又一個四品大員沒了第234章 南口大戰3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國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第222章 閹宦之慮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第311章 李沆第372章 正常說話!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第44章 太后相召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第162章 兵事第1744章 此路不通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22章 稱帝第364章 沉默第244章 邊帥變動第315章 質量最高的一次科舉第22章 稱帝第42章 天上掉下來的禁帥之位第56章 彌月之喜第133章 延禧驛第368章 榮寵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1章 乾祐滅佛第134章 乾祐元年終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賢紳,手段頻出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第204章 事態擴大第395章 瘋漲的鹽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