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坐不住了

bookmark

在宮廷豪筵漸酣之時,一名中書屬官匆急地上殿而來,不敢直面遼主,朝僕射張礪耳語了幾句,遞給他一封奏本,觀封皮上的標記,該是加急文書。

張礪表情也是微微變,擡眼望了望正與趙延壽推杯應和的耶律德光,不敢怠慢,起身近前喚道:“陛下!”

正在興頭上,被打斷,耶律德光不滿地瞥了眼張礪,注意到其手中拿着的奏本,哼唧一聲:“說吧,又出什麼事了?哪裡又起民亂了?”

“鎮寧軍節度(澶州)耶律朗鄂上報,有晉國降卒什長王瓊,夥同州縣賊帥張乙,集衆上萬,襲擊州城,城中兵力不足,不察之下,爲其得逞。北渡浮樑,爲其焚燬,朗鄂將軍僅以牙城拒之......”張礪快速地稟道。

聞言,耶律德光頓時就怒了,猛地拍了一下桌子:“廢物!朗鄂在幹什麼?上萬亂賊襲城,事前他沒有一點察覺嗎?廢物!”

耶律德光震怒之下,殿中一下靜了下來,只見其猶如一隻被撩怒的猛虎,厲聲道:“傳詔朗鄂,立刻給我將亂賊撲平,重建浮樑,若若不然,讓他自絕吧!”

“唔......讓高模翰,領兵東進,務必儘快撲滅亂賊,恢復河衢暢通!”少作猶豫,耶律德光又補充了一句。

“是!”

這些日子,尤其是陝州舉義,劉知遠稱帝的消息相繼擴散開來之後,契丹人統治下的中國州縣,已經發生了不少亂民襲城、殺胡的事,耶律德光也收到了不止一例,但都沒有像今日這般憤怒。

其他地方也就罷了,澶州可是南下渡河通衢,關乎着其北歸的後路,連這裡都出問題了,讓耶律德光心裡那根仍舊鬆弛的弦一下子繃緊了,驚怒不已。

惱怒之餘,耶律德光心中又不禁泛起些疑思,在澶州,他是設有重兵的,何以讓亂賊猖獗如此?

耶律德光自入開封,志得意滿,長處深宮嬉樂,對外邊的情況,實則並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契丹軍隊人數不少,但基本分散在各州,而州下,又再度分散於縣鎮劫掠。

耶律德光在汴宮享樂,底下的契丹節度、將軍們有樣學樣,身耽樂於州郡,而耶律朗鄂則是其中的佼佼者,且貪殘無度,終至民反。

澶州那邊,確實發生了動亂,耶律朗鄂的彙報基本都是實情,只在亂衆的人數上做了假,襲城焚樑的澶州義軍實際上只有千把人。

耶律德光很生氣,屁股在御座上扭動不已坐得有些不安穩。這個時候,馮道起身,有些意外地主動說道:“陛下,臣有一策,可兵不血刃,而使澶州民亂平息......”

“馮相請講!”耶律德光不鹹不淡地說。事實上,他對漢臣這種自信滿滿、智珠在握的(裝B)作態很反感,動不動就“兵不血刃”,若真這麼容易,還需刀兵做什麼。

馮道臉色很平靜,垂着頭,十分恭順:“只需陛下收束兵馬,停止括錢、打草谷,民既安,州縣乃定!”

聞言,耶律德光眉頭蹙起,隨即臉上露出一道勉強的笑容,溫和地對馮道講:“馮相勿憂,區區亂賊,反手可平滅,不足爲慮!”

而對馮道的建議,耶律德光卻沒有一點表示。見狀,馮道拱手退下,仍舊淡定。心中卻愈加肯定自己的揣測,遼主已無久留中原之心!

深吸了一口氣,耶律德光表情又凝了起來,一副思索態,嘴上冷冷地呢喃着:“晉兵犯事,這些降卒,果真靠不住......”

說着,淡漠地瞥了趙延壽一眼。

趙延壽心中一寒,趕緊低下頭。當初,耶律德光顧忌晉軍降卒人衆,有殺俘以除後患的意思,就是被趙延壽竭力勸阻。那個時候,趙延壽期待着當石敬瑭第二,意欲收晉卒爲己用,十分賣力地勸住了。

而如今,澶州之事傳來,領頭的還是晉兵中一小小什長,似乎佐證了耶律德光當初的顧慮。趙延壽心頭忽然有些發慌。

“撤了!都散了!散了!”被此事一擾,耶律德光也沒有繼續飲樂的興致了,心情極壞地擺了擺手,像趕蒼蠅一般驅走殿中之人。

文武、歌姬、舞娘、樂工如蒙大赦般退去,留下耶律德光盤腿坐在御座上,苦思不已。忽然,耶律德光用力地扯了扯身上的龍袍,似乎很不舒服,拿起一封奏疏扇了扇風,嘴裡不滿地抱怨道:“這中原,怎生如此燥熱,惹人心煩......”

心煩意燥,難以自制,深吸一口氣,耶律德光再度翻看起那些讓他心煩的奏本來。伴着翻閱動靜,耶律德光的表情越來越嚴肅。

“砰”的一聲,耶律德光一掌拍在御案上,喘了幾口粗氣,沉吟良久,嚴肅朝外厲聲吼道:“來人!”

“在!陛下有何吩咐?”

“傳永康王、國舅火速進宮見朕。另外,派人去,將那杜重威與李守貞給朕找來!”

“是!”

未及兩日,遼主耶律德光再度有了動作,詔旨下,以天雄軍節度使杜重威、天平軍節度使李守貞還鎮,彈壓地方。

對後晉的降臣們,尤其是原來的地方節度們,耶律德光一直是防着的,到如今,眼見地方局勢日漸糜爛,終於開了道口子。不過,也僅僅杜重威、李守貞二者罷了,因爲他們實在是不得人心。

與此同時,分散在中原各地的契丹軍隊,開始集中起來,但是動作很慢,他們已經搶嗨了。人集中起來快,但搶掠的財貨的輸送,卻實難快起來。河北,亦然。

而京畿一代,也突然忙碌起來,契丹南下所獲,大量的金銀、財貨、糧食、軍械,被耶律德光下令,陸續北運。

......

開封城內,馮府。

書房內,馮道埋頭奮筆疾書,停筆裝殼,蠟封,動作一氣呵成。深吸一口氣,盯着候在面前的年輕人,吩咐道:“你持此信,潛出開封,前往河東!”

“是!”年輕人明顯是馮道可託腹心之人,看起來很普通,對其吩咐沒有二話。

“務必當心,勿惹人懷疑。若露了破綻,先毀此信!”馮道忍不住叮囑一句。

“請相公放心!”

馮道所書,內容很簡單,就是向河東通報,遼主已經在準備北撤事宜,請劉知遠儘快進軍中原,討滅兇頑,以副天下之望。

第147章 德勝渡第194章 減稅難第152章 聽政3第72章 頤指氣使VS意氣風發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149章 降表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298章 王著罷相第36章 激戰三江口第1751章 結束了第261章 大捷第8章 宰臣間的齟齬第138章 破寨第113章 十年之爭也該結束了第380章 饒樂國第495章 市場的形成第238章 杯酒釋權第160章 魏王病篤第362章 分封?第113章 希望渺茫第232章 南口大戰1第296章 三處餘音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508章 最後的旅途7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165章 回鶻使者第64章 朕要親征爲耿公復仇!第417章 輕狂第1678章 保守與擴張第44章 箇中弊端第24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7章 不如意的二審結果第131章 川間棧道敗兵急第217章 李國舅治政第510章 最後的旅途9第147章 中下層的機會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106章 陳覺怯戰觀成敗世宗篇43 南定西南第67章 滿廷反對亦無效仁宗篇7 官僚新貴,倒範集團第127章 魏博問題世宗篇23 官錢糧鹽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146章 近親通婚第254章 難得嘮叨的劉皇帝第118章 蒲陰第35章 室韋覆滅第115章 困獸之鬥第427章 饒樂國的困境第364章 皇子戍邊第304章 楚州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2057章 太宗篇4 最後的告別第450章 落幕第169章 王溥的補充第203章 幸災樂禍第202章 劉皇帝已至長安第1750章 《桃蘭賦》第16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2)第213章 紆尊降貴第138章 請立太子第62章 奸宦昏主第423章 安東國的權貴們第2084章 太宗篇31 報紙 成都之圍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221章 全線出擊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113章 西使歸來第502章 最後的旅途2第78章 安東這地不簡單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22章 稱帝第1744章 此路不通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2章 登聞鼓響世宗篇34 由“勞務輸出”引發(等待更新)第482章 李氏第29章 獨眠孤館第91章 欒城之戰(3)第163章 索然無味第43章 東京聲色第70章 大禮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20章 小民猶能議國政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第126章 近臣之殤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150章 爲將軍踐行第2062章 太宗篇9 延康大街上的插曲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43章 大公主回來了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106章 再臨大江第30章 “寬刑簡政”第53章 兵臨刪丹第159章 河東風雲(6)第67章 宿州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