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虒亭

bookmark

潞州,虒亭,劉承祐所率龍棲軍屯駐於此,已有數日。當日大兵南來,紮營立寨,引得潞州震動,爾後,便再無任何靜,看起來,像是裹足不前,劉承祐的打算,似乎有些意味難明。

虒亭南親潞、澤,北揖並、汾,扼潞城北部咽喉要道。鎮是千年古鎮,映蘊三晉文明,土地肥沃,資源充足,一向富庶。

龍棲軍紮營於鎮外,佔據了周邊的要隘,擺着防守的姿態。在劉承祐的嚴令下,無一兵一卒敢擅入鎮中,只是做到了秋毫無犯,卻已是難得。

幾日的時間下來,屯駐在鎮外的大軍始終無越矩的行爲,這讓鎮中的百姓漸漸放鬆的戒心。當然,縱使有戒心,也無luan用......

難得見到如此軍紀嚴明的軍隊,虒亭鎮中的百姓,在幾名耆老、鎮望的帶領下,真正地來了一次簞食壺漿,以犒王師。東西雖然不多,卻也是鎮中百姓的一份心意,劉承祐親自代麾下將士接受了,分撥諸營。

到如今,再聽到鎮外每日準時傳出的殺氣騰騰的操練聲,鎮中百姓也不再驚懼不安。同時他們也知道了,外邊的軍隊是奉天子之命的正義之師,南下是爲了討伐欺凌蹂躪中國百姓的契丹胡寇。

虒亭鎮原本的鎮將,前番借耶律德光的“括錢令”,於虒亭鎮中大肆行括錢之舉,掠奪鎮民財貨,以肥自身。

事實上,在契丹的“括錢令”下,掠奪百姓財產的,並不只是契丹軍隊、官員。同時,契丹的軍隊更擅長打草谷,這可比“括借”來得輕鬆,來得快多了。各州縣,有不少地方官吏、軍將、甚至匪寇,藉機侵吞民財,反正黑鍋全甩給契丹人就是了。

耶律德光派出的括錢使,能於州城聚斂,卻甚少能影響到地方。從這一方面來講,契丹人除了他們本身所犯罪孽之外,還是替那些藉機斂財的人背了鍋的......

遠的地方劉承祐顧及不到,但近在眼前的地方惡蠹,直接施以懲戒。將那鎮將抓起來,歷數其罪,昭示全鎮,按罪斬殺,其後抄其府邸,取其家資以爲軍費。

劉承祐此舉,既賺了一次眼球,又收了一波人心,還獲了一場利。當然,那虒亭鎮將的下場,顯得有些委屈,畢竟不是一個人如他那般做,比他更過分的有的是。

但是,該他倒黴,正巧撞到劉承祐手上。

一道頗爲破敗的古亭面前,幾道人影站在其側,默然而立。劉承祐當其中,目光平靜地注視着眼前的殘垣亭角。

虒亭的由來,要追溯到春秋時期,當時地名虎亭,大夫羊舌赤到此地爲官,以“羊入虎口”的忌諱,尋適處築亭以鎮虎,並更名爲“虒亭”。

據本鎮人說,眼前的殘亭便是當年羊舌赤所築之亭。對此說法,劉承祐並不相信,這幾日他在鎮子內外周邊逛了幾圈,勘查地勢,連虒祁宮這樣大型建築的遺址都沒見着,他不覺得一座小小的古亭能留存下來。

“古亭鎮猛虎,不過如今的虒亭,可鎮不住我河東虎師!”過了一會兒,劉承祐說了句,淡淡的語氣中透着點自信。

“殿下說得是,如今我軍將士,恰如出籠之猛虎,嗷嗷直叫,渴望建立功業......”張彥威在旁,當即附和說。

劉承祐瞥了眼身邊的張彥威,其人看起來又發福了些,沉吟幾許,悠悠問道:“可我怎麼覺得,士心有些浮躁呢?”

“這......”張彥威臉上閃過一陣尷尬。

這個時候,郭榮主動說話了:“殿下屯駐虒亭,已歷六日,不進,不退,嚴厲勒束衆軍,沉心刮練新卒。底下將士不明白殿下之意,自然難耐。”

劉承祐上前幾步,坐到殘亭之間,看着郭榮。幾日下來,與其也漸漸熟了,郭榮的話比起最初,也多了些,劉承祐找他談論政軍的頻率。

同時,劉承祐發現,郭榮雖然沉穩篤重,實則有點小悶騷,在涉及到其感興趣的話題之時,談興很足。

“這才幾日?便生厭心,何談百鍊之軍。”劉承祐平靜地說:“龍棲軍,尚欠磨礪!”

“殿下,史弘肇已經攻破代州,斬王暉,奪城凱旋。官家也率師歸晉陽,唯有我軍南下,進度緩慢,只恐爲他人小瞧啊!”看着劉承祐那張平漠如常的臉,張彥威忍不住提醒。

頓了一下,語氣中帶着惱怒,繼續說:“那史弘肇向官家請命,欲替代您,爲先鋒南進啊!”

劉知遠“東進救駕”那場戲,終於演完了,晉帝石重貴,當然是不可能救回來了。劉知遠所率之軍,連太行都沒出。在壽陽的時候,劉知遠很是“失望”地收到了,石重貴一家早被契丹人解送北去......

而壽陽,在晉陽之東不過百公里。不過,劉知遠東進倒也不僅僅是一次武裝巡行,他很是輕鬆地將活動在太原府邊緣的那支契丹軍給擊滅了,順便重新奪回土門(井陘)。

至於史弘肇,率師北趨,一戰而下代州,斬那叛降王暉。這本不是什麼難事,以鎰稱銖,劉知遠麾下,隨便換一個稍微有點勇略的將領,都能做到。

但是那史弘肇卻是沒有這點自覺,彷彿立下了什麼不世之功,尾巴翹起來了,開始對劉承祐的“南進軍”指手畫腳。竟然向劉知遠請纓南下,立下五日而下潞州的軍令狀。

這消息傳到前線,自然引起了張彥威等人的不滿,近來顯得有些急躁。

聽其提起此事,劉承祐神色如常,連眼皮子都沒眨一下。轉而在張彥威意外的目光下,看向郭榮:“我駐兵於此,底下士卒不解其意,你可明白我的打算?”

聞問,郭榮輕輕地上前兩步,平靜地回答:“用兵之道,攻心爲上,攻城爲下。心戰爲上,兵戰爲下。以如今潞州的情況,並不一定需要武力奪之。前番向訓歸來,殿下再遣其出營......只怕已然做好了,卷甲入上黨的準備吧!”

注視着郭榮,劉承祐心中很平靜,畢竟“周世宗”,能看出他的這點打算,並不足爲奇,哪怕對潞州之事,劉承祐從來沒有與其交過底。

而事實正如郭榮之言,從一開始,劉承祐就沒有兵戰強攻之心。雖然,他有信心,縱使打一仗,也能奪取潞州,但若能全州而下,又何需用武,損耗兵馬。

這幾日駐馬虒亭,劉承祐可不是什麼都沒做,除了州城那邊的動作之外,附近的襄垣、黎城、潞城三縣,可已經悄然奉表獻誠了。

“走,去第四軍轉轉......”給了郭榮一個讚許的眼神,劉承祐起身,拍了拍屁股上的灰,當先朝北面走去。

第154章 河東風雲(1)第43章 接見第255章 “社會實踐”第90章 老將可用第195章 漳泉獻地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376章 拷問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95章 效果已顯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81章 嘉慶節與太子的煩惱第290章 定要讓漢旗揚於上京第481章 行宮第65章 君臣相宜第275章 令人絕望的未來第220章 陣斬高模翰第336章 橐相第129章 既進京,總有些變動第250章 秘密戰線上的作爲第147章 德勝渡第1698章 做賊心虛第101章 稱得斤兩,從容收兵第92章 大調整第41章 劉信遭貶第139章 銀州叛亂第304章 身入華夏,此生難返第63章 夜訪人妻郭第471章 另起爐竈第214章 正在準備整頓朝綱的耶律賢第430章 安東王薨第46章 糧與錢第170章 全線動員第19章 用兵籌劃,自此而始第119章 回京第147章 許州事了(2)第335章 凱旋令、劉昉請命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109章 大相國寺第11章 局勢變化於未測之際第78章 渦口之戰(2)第8章 摻沙子的效果第1753章 百年國運+第476章 趙匡義留臺喪龍鍾響第401章 老郭威第195章 楊邠案(3)第20章 被忽視的問題第193章 盧多遜治河西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28章 澧陽之戰第118章 蒲陰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第120章 征服者劉承祐第1781章 危險往往來自背後第170章 御宴第1688章 南洋之重世宗篇25 宗藩新約第47章 八十萬軍隊帶來的壓力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1693章 安西王第72章 駐足石壕鎮第451章 完顏來朝,東北將亂仁宗篇8 罷相“疑雲”第201章 擎天保駕之臣第62章 難得遲疑第49章 花裡胡哨不管用第334章 喜訊傳來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第456章 剛愎的劉皇帝第198章 遼國變故第39章 大舅哥與小姨子第92章 欒城之戰(4)第44章 聽政湖湘第132章 盧南與袁恪第53章 兵臨刪丹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204章 事態擴大第349章 聖駕過府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414章 雲消日出第379章 南北一統第74章 十八日,御駕幸淮南第442章 金玉滿倉,堆積如山第249章 冬季無戰事世宗篇23 官錢糧鹽第198章 轉折點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133章 延禧驛第15章 漸不自知第94章 大動干戈的節奏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瀾第162章 兵事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誕生世宗篇50 花落誰家第254章 難得嘮叨的劉皇帝第261章 冒進追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