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再見郭榮

bookmark

喘氣的功夫,高懷德帶着人趕了上來,以十分高效的速度將帝、妃二人圍在中間,又迅速地轉變成一個護衛的防禦陣型。

高懷德驅馬上前,面不紅,氣不喘,不過語氣甚急,朝劉承祐道:“陛下,萬不可再行此輕慢之事,倘有差池,末將等萬死難贖其罪!”

趙延進跟上來,也是同樣忠心護主的表情。見二人這副耿耿之態,劉承祐顏色收斂,朝二者肅容道:“朕一時孟浪忘情,還請擔待!”

聞言,高、趙二人,神色這才緩和。但見皇帝虛心明諫的反應,形容之間又不禁流露出少許不好意思。

“回御營吧!”恢復了平日沈肅的樣態,劉承祐一招手吩咐,在三百鐵騎的護衛之下,慢慢地朝着內黃縣城而去。

途間,數騎趟風而來,看其裝扮以及背上插着的色旗,乃隨行的傳令侯騎。

經過盤查,得以近前,不待其開口,劉承祐直接問道:“何事?”

“回陛下,鎮寧軍節度使郭使君,北上求見,正在行在等候!”侯騎答道。

得知郭榮來謁,意外之色只在劉承祐臉上輕掠而過,隨即不再耽擱,下令加速返回。

如前,御營搭在內黃縣城之左,倚着一片民舍,陣盤嚴謹,有軍士看護着縣令親自帶領衙役、民夫往營內押運補給。

劉承祐率人歸來之時,正見營門口,恭候着的幾道人影,居其中,最顯眼的便是郭榮了。頭頂短襆,一身看起來比較陳舊的袍服,身材不夠高大,形容嚴肅地佇立在寒風中,卻顯英姿。

足足兩年未見了,不過一直以來,劉承祐與郭榮都有奏章、書信之往來。近前,飛跨下馬,劉承祐熱情地走向迎上來拜見的郭榮,笑容在臉上綻放,十分親切地按其手,撫其背,與之寒暄着:“有勞郭卿久等!兩載未見,朕甚想念,郭卿風采依舊啊!”

“臣郭榮,拜見陛下!”雖然被劉承祐託着,郭榮仍舊保持着禮節。

見劉承祐有如從前,甚至更加親善的態度,郭榮神情也微微放鬆了些,向他道:“兩載未見,陛下已君臨天下,威儀更盛,如冬日之陽,令臣敬畏!”

劉承祐聞言即笑,掃了眼跟在郭榮拜倒的兩名英武年輕將校,他還有印象,當年平鄴都之時見到過,叫潘美與馬仁瑀。

收回目光,劉承祐招呼郭榮等人:“此間風大氣寒,隨朕還營敘談!”

“是!”

空間寬大而擺設簡單的御營內,濟濟一堂,內黃縣令及數名屬下職官終於得見君顏。

在前半日內,認真準備迎駕事宜,只得了楊邠與李濤的接見撫察。而得知劉承祐,竟然親自去巡察鄉里之後,心頭更生憂慮。

有所耳聞,去歲天子西巡之時,可處置了一大批地方官吏,生恐此番自己被拿來樹立典型。天子“愛民重農”的名聲,在長達兩年的時間內,宣傳效果還是不錯的。自知其事,對於內黃轄下黎庶的生存情況,縣令心中有底。

若是讓劉承祐看到某些惡劣的情況,以之法辦樹威,自己雖是臨清王提拔的故舊,但縣令也不認爲高行周願意爲保自己對抗天子。那除了是皇帝,還是女婿。

不過,劉承祐一張嘴,便給內黃縣令吃了顆定心丸:“朕親察村野,生民雖苦,卻飽含冀望,內黃縣安民治政尚可,當再接再厲!”

已經四十餘歲的內黃縣令,頓時露出一副感激涕零的表情,長拜倒地,大讚陛下聖明。鬆了口氣的同時,也老實地退下,繼續爲行在增補供給去了。

“陛下不避風寒,親巡北境,俯察民情,是聖君之象啊!”御帳溫暖的環境,使得郭榮原本有些蒼白的臉漸漸恢復了紅潤,張口便向劉承祐感慨着。

類似的恭維之語,劉承祐聽得已然不少,但從郭榮的嘴裡說出來,就是讓他心情愉悅。

揚揚手,表示謙虛,劉承祐做出一副哀民生之多艱的表情,動情道:“河北近兩年來多災多難,百萬子民艱苦度日,朕時覺自身德行淺薄,方至於此。深處宮室,長坐立難安,輾轉難眠,故有此行!”

說着,劉承祐將話題引向郭榮,以一種感慨加讚賞的語氣道:“澶州當大河要衝,乃拱衛東京之重鎮,郭卿在任兩年,便使境內肅然,匪盜禁絕,秕亂不興。政通人和,可稱上佳!

朕此番北巡,原無意過境,非不滿於郭卿,而是將澶州託付於郭卿,朕放心。朕確信,郭卿在鎮,足可使上下相安。”

劉承祐這番姿態做得十足,以國士待之,並給郭榮一個“免檢”資質。

如此恩遇,哪怕以郭榮平日的嚴謹沈肅,也不禁動容,起身長拜,感激不已。如此一來,經久未見的那種疏離感,也自然地消散不少。

大概是情緒亢奮而激動,郭榮不禁重重地咳嗽了幾聲。劉承祐目光一掃,在郭榮那明顯因勤政而蒼老了幾分的面容間停留了一下,徑直起身,將身上穿着的那件夾襖脫下,披在有點錯愕的郭榮身上。

沒有多言語,堅決的動作,使得郭榮更是感動不已。劉承祐不知似郭榮這樣的人,能否真正收服,但是,他已然將他所能想到的收買人心的手段都用上了。至於更多的,劉承祐並不多苛求,也不需要。

不過,在後來,郭榮方知,劉承祐賞賜的夾襖,是皇后符氏親手縫製的。至於是誰透露的,就有些講究了。

樞密副使王峻也在帳中,但見劉承祐與郭榮當着衆人面,一副君臣相知相宜的場景,心中生起了些許彆扭。

天子對郭家有些太過看重了,讓他難免嫉妒的心理。郭威爲樞相,郭榮爲重鎮節度,又爲皇帝親信,郭家又有李重進、張永德之類的後輩、故將,頗受重用......

王峻想到了自家事,此前想要提拔一下宗族後生,都找不到一個可堪大用的人。回想到在樞密院中,屢有爭權之舉,卻總爲郭威輕描淡寫之間壓制,王峻心頭的酸意更重了。

當夜,劉承祐拉着郭榮徹夜而談,將南征戰略和盤托出,諮其想法。郭榮聞之,興致勃勃,積極地與劉承祐討論。

其後,劉承祐又把折小娘子“趕”去別帳,自與郭榮同榻而眠。對郭榮的榮寵,由此可知。

翌日,郭榮帶着一種澎湃的心情,辭拜以歸任上。

而劉承祐則下令,簡單收拾,拔營起行,繼續向鄴都元城前進。

雖然顯得有些拖沓,但劉承祐此番北巡之旅,行程未半。鄴都那邊,留守臨清王高行周,也早早地做好了迎駕事宜。

第137章 後宮那點事第105章 密探專奏第129章 叔父第217章 李國舅治政第409章 法不責衆第269章 軍事會議第134章 班師還朝第3章 田畔問對第131章 東京亂象第410章 槍打出頭鳥第42章 天上掉下來的禁帥之位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1793章 又一個四品大員沒了第28章 史弘肇赴邊第146章 黃羊平第241章 “戲言”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91章 吉兆動兵,再臨壽春第26章 郭樞密過相州第1815章 波斯見聞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73章 西北隱患第125章 邢州事第131章 東京亂象第53章 兵臨刪丹第78章 安東這地不簡單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2132章 世宗篇7 漢金衝突 再下一臣第2112章 康宗篇4 安樂皇帝第335章 高麗服軟了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232章 淮南情況第16章 先安排着第1777章 東平王的謝幕第1687章 癸未年科舉第1677章 軍議與戰爭利器第375章 少林寺第172章 太子妃第269章 先鋒慕容承泰第355章 理智歸理智,仗還得打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議第1787章 講個笑談,說個趣事第381章 功臣閣第197章 開封擴建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94章 國難喪子,尚有良將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122章 燕王請戰第106章 倒趙第506章 最後的旅途6第1777章 東平王的謝幕第47章 陶谷自薦第1688章 南洋之重第297章 心虛第3章 新皇詔制第322章 土司制與遼使第156章 亡國之君第32章 天子上門第44章 箇中弊端第98章 封禪之議第282章 宋琪的治策第180章 賞功第1810章 軍隊得求穩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262章 大軍臨城,歸師難遏第1681章 陸海之爭第351章 林邑國第349章 聖駕過府第1769章 影響力第2105章 太宗篇52 臨淄王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時代第236章 母、妻、子第1741章 壓力轉移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第319章 稅制的考量,二治山陽第118章 面靜心動第190章 熱情相待第406章 調任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陰霾第16章 態度迥異第53章 交代後事第42章 難得積極世宗篇45 漢金衝突第271章 青年驍將第391章 大漢第一將帥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96章 第四次出巡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僞唐第507章 一縷嘆息第158章 劉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161章 河東風雲(8)第68章 撤了第1731章 一縷惆悵第213章 帶着歡呼啓程第101章 稱得斤兩,從容收兵